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知识回顾
1.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概念:燃烧是指 可燃物 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发光 、 放热 的剧烈的 氧化 反应。
条件:(1) 可燃物 ;(2)与 氧气(或空气) 接触;(3) 温度达到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方法:(1)清除或隔离 可燃物 ;(2)隔绝 氧气(或空气) ;(3)使温度降到 着火点 以下。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燃烧的条件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2.(辽宁中考)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用纸锅盛水在火上加热,锅里的水烧开了,纸锅却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C )
A.纸的着火点变低
B.水隔绝了氧气
C.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
3.(贵阳期末)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按图A、图B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 燃烧 ;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 不燃烧 。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 燃烧 。
(2)图A中热水的作用是 隔绝氧气,提高温度 。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可燃物需要与氧气接触,同时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4)上述实验中还缺少探究燃烧的另一条件: 可燃物 。
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广西中考)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原理是( A )
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
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
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
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6.写出下列灭火方式的主要灭火原理。
(1)油锅着火我们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隔绝氧气(或空气) 。
(2)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铲除火场周围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防火墙”,其原理是 移走可燃物 。
(3)房屋失火时,消防队员通常用水灭火,其原理是 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下 。
@能力提分训练
7.遇到火灾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A )
A.为尽快逃离火场乘坐电梯下楼
B.逃生过程中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C.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D.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
8.(遵义汇川区模拟)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晋·陈寿《三国志》)下列认知有误的是( B )
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B.“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
C.“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
D.“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
9.(贵州中考)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变化。用燃着的火柴将图中相同大小的两支蜡烛点燃。
(1)用火柴引燃蜡烛,为蜡烛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其着火点 。
(2)乙的烛芯比甲长,导致燃烧时更旺,原因是 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更大 。
(3)围绕甲、乙两支蜡烛的燃烧,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蜡烛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合理即可) 。
10.【实验创新】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燃烧的是 a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B (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P2O5 (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回顾
1.爆炸的条件: 易燃物 在有限的空间内 急剧地燃烧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 体积迅速膨胀 而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 可燃气体 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作爆炸极限。
3.燃料的充分燃烧:(1)足够的空气(氧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1)放热反应,如 氧化钙与水 反应、 镁与盐酸 反应等;(2)吸热反应,如 碳与二氧化碳 的反应等。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
1.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B )
A.水龙头附近 B.运酒精罐车上 C.城市居民楼道内 D.加油站内
2.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生产:加油站、面粉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煤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知识点2 燃料的充分燃烧
3.在工业上,下列增大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的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D )
A.把煤磨成粉状进行燃烧
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
知识点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
A.氧化钙与水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能放出热量
C.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5.下列属于直接利用化学变化所产生的能量的是( A )
A.用炸药劈开石头 B.用电饭煲做饭
C.太阳光照射使雪融化 D.水力发电
@能力提分训练
6.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的目的是( C )
A.缓解温室效应
B.使可燃物分子变小
C.使其充分燃烧
D.减少参加反应的氧气量
7.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B.天然气燃烧能放出热量
C.天然气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
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8.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电瓶车行驶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
9.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鼓入空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塑料盖被冲飞,蜡烛熄灭。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B )
A.鼓入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不足
C.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D.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
10.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的灶具,要改用天然气作燃料,应采用的措施是( A )
A.减小空气的进入量或增大天然气的进入量
B.增大两者的进入量
C.增大空气的进入量或减小天然气的进入量
D.减少两者的进入量
11.【安全教育】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能够破坏病毒的脂质包膜分子并使其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病毒。我们要科学使用医用酒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物质 最小爆炸限度/%(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最大爆炸限度/%(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闪点/℃
乙醇 3 19 12.8(医用酒精为22)
柴油 0.6 7.5 >62
资料:闪点指的是挥发性物质所挥发的气体与火源接触下会闪出火花的最低温度。
(1)从燃烧的角度,结合材料中的信息简述: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应避免火源以免引发火灾甚至爆炸的原因有 医用酒精闪点为22 ℃,遇到明火容易点燃,引发火灾,而当乙醇挥发到空气中,占空气体积分数达到3%~19%,就可以发生爆炸 。
(2)在家里,使用医用酒精对门把手、桌面和文具等物品进行消毒的正确方式是 擦拭 (填“擦拭”或“喷洒”)。
12.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厨房中安装报警器(如图所示)。
(1)如果某家庭用的是天然气,报警器的位置应按图中 a (填“a”“b”或“c”)所示安装,原因是 天然气的密度比空气小 。
(2)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CH4+2O2CO2+2H2O 。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 使天然气充分燃烧 。
(3)如果厨房里发生燃气泄漏, 不可以 (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开灯检查。课题1 燃料的燃烧
第1课时 燃烧的条件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知识回顾
1.燃烧的概念和条件
概念:燃烧是指 与氧气发生的一种 、 的剧烈的 反应。
条件:(1) ;(2)与 接触;(3) 。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原理:破坏燃烧条件中的任何一个都能达到灭火的目的。
方法:(1)清除或隔离 ;(2)隔绝 ;(3)使温度降到 以下。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燃烧的条件
1.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即可燃烧
B.可燃物燃烧时一定都是发生化合反应
C.化学反应常伴随能量变化,燃烧是一种发光、放热的化学反应
D.在氧气中能燃烧的物质在空气中也一定能燃烧
2.(辽宁中考)取一张光滑的厚纸,做成一个如图所示的小纸锅,用纸锅盛水在火上加热,锅里的水烧开了,纸锅却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
A.纸的着火点变低
B.水隔绝了氧气
C.温度低于纸的着火点
D.纸锅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太小
3.(贵阳期末)某同学为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按图A、图B所示装置进行对比实验:【资料:白磷的着火点为40 ℃,红磷的着火点为240 ℃】
(1)用图A所示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的现象是铜片上的白磷 ;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 。再用图B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通氧气时,热水中的白磷 。
(2)图A中热水的作用是 。
(3)根据上述实验得出,可燃物燃烧的条件是 。
(4)上述实验中还缺少探究燃烧的另一条件: 。
知识点2 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4.(广西中考)学生承担家务是劳动教育的方式之一。下列家务劳动的过程中,利用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以下来灭火的原理是( )
A.用水浇灭家庭聚会的篝火
B.旋转燃气炉开关熄灭炉火
C.盖上锅盖熄灭锅中的油火
D.移除炉灶内木柴熄灭灶火
5.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森林失火时,可将大火蔓延路线前一片树木砍掉,形成隔离带
B.煤炉生火时,利用木材引燃煤炭,是为了降低煤炭的着火点
C.燃着的酒精灯不慎碰倒,若洒出的酒精燃烧起来,应立刻用湿抹布扑灭
D.木柴架空有利于促进燃烧,是因为增大了木柴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6.写出下列灭火方式的主要灭火原理。
(1)油锅着火我们常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 。
(2)当森林或草场发生火灾时,救火的措施之一是铲除火场周围一定宽度的树木和杂草,形成一道“防火墙”,其原理是 。
(3)房屋失火时,消防队员通常用水灭火,其原理是 。
@能力提分训练
7.遇到火灾时,下列做法不可取的是( )
A.为尽快逃离火场乘坐电梯下楼
B.逃生过程中将身体贴近地面匍匐或弯腰前进
C.一旦发生火灾,按疏散指示标志方向迅速撤离
D.用浸湿的毛巾、口罩等捂住口鼻
8.(遵义汇川区模拟)蒙冲斗舰数十艘,实以薪草,膏油灌其中,……盖放诸船,同时发火,时风盛猛,悉延烧岸上营落。(晋·陈寿《三国志》)下列认知有误的是( )
A.“薪草”“膏油”是可燃物
B.“同时发火”降低了“诸船”的着火点
C.“时风盛猛”提供充足的氧气
D.“膏油”着火不宜用水灭火
9.(贵州中考)燃烧是常见的化学变化。用燃着的火柴将图中相同大小的两支蜡烛点燃。
(1)用火柴引燃蜡烛,为蜡烛燃烧提供的条件是 。
(2)乙的烛芯比甲长,导致燃烧时更旺,原因是 。
(3)围绕甲、乙两支蜡烛的燃烧,你还想探究的问题是 。
10.【实验创新】如图所示,将白磷和红磷分装于Y形试管的2个支管中,管口系牢小气球,将2个支管同时伸入相同深度的热水中。
(1)燃烧的是 (填“a”“b”或“c”)处,该处燃着的磷会很快熄灭,原因可能是 (填序号)。
A.温度降低 B.氧气耗尽 C.试管内产生了二氧化碳气体
(2)管口的小气球可以防止 (填化学式)进入空气,从而使该实验绿色化。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知识回顾
1.爆炸的条件: 在有限的空间内 ,就会在短时间内聚积大量的热,使气体的 而引起爆炸。
2.爆炸极限: 等在空气中达到一定的含量时,遇到火源就会发生爆炸。这个能发生爆炸的含量范围,叫作爆炸极限。
3.燃料的充分燃烧:(1)足够的空气(氧气)。
(2)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
4.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的变化。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1)放热反应,如 反应、 反应等;(2)吸热反应,如 的反应等。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易燃易爆的安全知识
1.下列位置或场所的标识,错误的是( )
A.水龙头附近 B.运酒精罐车上 C.城市居民楼道内 D.加油站内
2.下列有关易燃物和易爆物的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生产:加油站、面粉厂应标有“严禁烟火”字样或图标
B.运输:为方便运输,将烟花厂建在市中心
C.使用:煤气泄漏时,用打火机检测泄漏位置
D.贮存:为节约空间,应将易燃物和易爆物紧密堆积
知识点2 燃料的充分燃烧
3.在工业上,下列增大燃料利用率的措施中,与燃料的充分燃烧无关的是( )
A.把煤磨成粉状进行燃烧
B.把柴油喷成雾状进行燃烧
C.给锅炉鼓风,增加空气供给量
D.给锅炉外壳装隔热层,减少热量散失
知识点3 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氧化钙与水反应属于吸热反应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能放出热量
C.有些化学反应会吸收热量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燃烧获得的
5.下列属于直接利用化学变化所产生的能量的是( )
A.用炸药劈开石头 B.用电饭煲做饭
C.太阳光照射使雪融化 D.水力发电
@能力提分训练
6.干垃圾焚烧可用于发电,焚烧前一般需粉碎处理。粉碎的目的是( )
A.缓解温室效应
B.使可燃物分子变小
C.使其充分燃烧
D.减少参加反应的氧气量
7.天然气是家庭日常生活的常用燃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天然气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化石能源
B.天然气燃烧能放出热量
C.天然气完全燃烧时,会产生大量炭黑颗粒
D.发现家中天然气泄漏,立即关闭阀门,开窗通风
8.下列有关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一定伴随着能量变化
B.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电瓶车行驶时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
9.如图为粉尘爆炸的实验装置,鼓入空气吹散面粉,瞬间发生爆炸,塑料盖被冲飞,蜡烛熄灭。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鼓入空气是为了增大氧气的含量
B.蜡烛熄灭的原因是氧气不足
C.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D.燃烧引起的爆炸与空间大小无关
10.天然气、液化石油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CH4+2O2CO2+2H2O、C3H8+5O23CO2+4H2O。现有一套用液化石油气作燃料的灶具,要改用天然气作燃料,应采用的措施是( )
A.减小空气的进入量或增大天然气的进入量
B.增大两者的进入量
C.增大空气的进入量或减小天然气的进入量
D.减少两者的进入量
11.【安全教育】体积分数为75%的医用酒精能够破坏病毒的脂质包膜分子并使其蛋白质变性,从而杀灭病毒。我们要科学使用医用酒精。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物质 最小爆炸限度/%(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最大爆炸限度/%(空气中的体积分数) 闪点/℃
乙醇 3 19 12.8(医用酒精为22)
柴油 0.6 7.5 >62
资料:闪点指的是挥发性物质所挥发的气体与火源接触下会闪出火花的最低温度。
(1)从燃烧的角度,结合材料中的信息简述:使用医用酒精消毒时,应避免火源以免引发火灾甚至爆炸的原因有 。
(2)在家里,使用医用酒精对门把手、桌面和文具等物品进行消毒的正确方式是 (填“擦拭”或“喷洒”)。
12.为了防止燃气泄漏造成危险,可以在厨房中安装报警器(如图所示)。
(1)如果某家庭用的是天然气,报警器的位置应按图中 (填“a”“b”或“c”)所示安装,原因是 。
(2)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烹调食物时观察到燃气灶的火焰呈现黄色,锅底出现黑色,需要将灶具的进风口调大,目的是 。
(3)如果厨房里发生燃气泄漏, (填“可以”或“不可以”)直接开灯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