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单元复习 (学生版+教师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七单元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单元复习 (学生版+教师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1.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29 18:56:48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单元复习
@考点突破
 考点1 燃烧与灭火
1.(贵阳期末)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油锅起火,应立即用冷水浇灭
B.用灯帽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剧烈燃烧一定会爆炸
D.将煤块磨成煤粉可以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
2.(福建中考)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B.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3.完成下列实验并解决实际问题。
(1)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所示实验,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则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与氧气接触 。
(2)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为燃料,首次实现冬奥会火炬零碳排放、首次开展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水下火炬传递。水下火炬传递上演了极富美感的“水火交融”景象,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你认为实现火炬水下燃烧,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氧气在水下与氢气接触;水下温度低,如何使温度达到氢气的着火点等(合理即可) 。
 考点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4.关注安全,健康成长。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B )
A.厨房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B.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
C.闻到燃气气味,立即开窗通风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
 考点3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5.(上海中考)2023年,利用液化天然气汽化过程中的冷能进行发电的装置在上海建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C )
A.液化天然气是化合物
B.“冷能”来源于天然气的燃烧
C.汽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
D.汽化过程中碳元素由化合态转变为游离态
@易错易混辨析
 易错点 对燃烧和灭火的理解有误
易错点拨:不是所有的燃烧都要有氧气参加;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变的。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 × )
(2)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 ( × )
(3)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爆炸。 ( √ )
(4)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蜡烛没有与氧气接触。 ( ×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单元复习
@考点突破
 考点1 燃烧与灭火
1.(贵阳期末)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油锅起火,应立即用冷水浇灭
B.用灯帽能盖灭酒精灯是因为降低了可燃物的温度
C.剧烈燃烧一定会爆炸
D.将煤块磨成煤粉可以提高煤的燃烧利用率
2.(福建中考)消防用自动感温喷淋头结构如下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破,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热敏玻璃球能迅速将外界的热量传递给丙三醇
B.玻璃球胀破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D.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
3.完成下列实验并解决实际问题。
(1)探究燃烧的条件。如图所示实验,甲中白磷不燃烧,乙中白磷燃烧,则可知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
(2)2022年北京冬奥会火炬采用氢气为燃料,首次实现冬奥会火炬零碳排放、首次开展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水下火炬传递。水下火炬传递上演了极富美感的“水火交融”景象,从燃烧条件角度分析,你认为实现火炬水下燃烧,需要解决的问题有 。
 考点2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4.关注安全,健康成长。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
A.厨房油锅着火,迅速盖上锅盖
B.携带易燃易爆物品乘坐公交车
C.闻到燃气气味,立即开窗通风
D.毒品危害人体健康,禁止吸毒
 考点3 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5.(上海中考)2023年,利用液化天然气汽化过程中的冷能进行发电的装置在上海建成。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液化天然气是化合物
B.“冷能”来源于天然气的燃烧
C.汽化过程中元素种类不变
D.汽化过程中碳元素由化合态转变为游离态
@易错易混辨析
 易错点 对燃烧和灭火的理解有误
易错点拨:不是所有的燃烧都要有氧气参加;着火点是物质的固有属性,一般是不变的。
判断正误,正确的画“√”,错误的画“×”。
(1)可燃物只有在空气中才能燃烧。 (   )
(2)可以通过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灭火。 (   )
(3)空气中混有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爆炸。 (   )
(4)蜡烛一吹就灭是因为蜡烛没有与氧气接触。 (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