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运用。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酒精、小木块、小煤块、蜡烛。
【实验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你有没有想过:发生燃烧的条件是什么?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请根据各实验现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蘸酒精的棉球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蘸水的棉球不燃烧 燃烧 需要可燃物
实验二 先燃烧的物质是 乒乓球碎片 燃烧需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三: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你的实验设计方案: 点燃蜡烛,片刻后将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由远及近向火焰慢慢移动,观察到火焰逐渐熄灭(合理即可)。
【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
蘸水的棉球也会燃烧起来。因为棉球上的水被蒸干后,温度达到棉花的着火点。
2.如果将实验二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木屑开始燃烧时煤粉没有燃烧,说明煤粉的着火点比木屑高。
3.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1)温度;(2)氧气的浓度;(3)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实验突破
1.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D )
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2.【创新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步骤Ⅱ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步骤Ⅰ、Ⅱ红磷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该实验可推测出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减少环境污染
3.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D )
A.两侧V形管中白磷均燃烧
B.实验开始时观察到隔板向左移动
C.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该实验装置为密闭装置,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4.(自贡中考)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1);②将图1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2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4P+5O22P2O5 。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 增大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温度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
(4)图2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
5.【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后,对书上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利用如图微型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
【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挤压右边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②保持燃烧管微热,挤压左边滴管,燃烧的白磷熄灭。
【分析与讨论】
(1)步骤①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 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请写出该步骤中双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H2O22H2O+O2↑ 。
(2)步骤②说明CO2的化学性质是 不燃烧、不支持燃烧 ,下列灭火方法与该步骤中灭火原理相同的是 B (填字母)。
A.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
B.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
C.用一小盆水泼灭炭火
【拓展探究与应用】
实验步骤:①在燃烧管中仅加入镁条,挤压右滴管并引燃,镁条燃烧;
②挤压左滴管,一段时间后,镁条仍能继续燃烧。
请通过这一现象谈谈你对燃烧条件或灭火方法的新认识:
(3)燃烧 不一定 (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氧气。
(4)金属镁着火时, 不能 (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实验目的】
1.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2.体验实验探究的过程。
3.体会控制变量法在科学探究中的运用。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火柴。
酒精、小木块、小煤块、蜡烛。
【实验内容】
在日常生活中,燃烧现象屡见不鲜。你有没有想过:发生燃烧的条件是什么?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来探究燃烧所需的条件,请根据各实验现象,完成下面的表格。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实验一 蘸酒精的棉球燃烧,产生蓝色火焰;蘸水的棉球不燃烧 燃烧
实验二 先燃烧的物质是 燃烧需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实验三:利用蜡烛和烧杯(或其他用品),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你的实验设计方案:
【问题与交流】
1.上述实验一中,如果在酒精灯上加热时间较长,会发生什么现象?你能解释原因吗?
2.如果将实验二中的乒乓球碎片和滤纸碎片换成木屑和煤粉,会有什么现象发生?说明了什么?
3.影响燃烧剧烈程度的相关因素有哪些?
@实验突破
1.如图所示,把同样大小的滤纸碎片和乒乓球碎片分开放在一块薄铜片的两侧,加热铜片的中部,下列实验现象或结论正确的是( )
A.乒乓球碎片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B.实验过程中滤纸碎片先燃烧,乒乓球碎片后燃烧
C.铜片导热和滤纸碎片燃烧都是物理变化
D.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要达到着火点
2.【创新实验】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了如图实验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步骤Ⅱ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步骤Ⅰ、Ⅱ红磷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C.该实验可推测出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在密闭装置中进行实验减少环境污染
3.某小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侧V形管中白磷均燃烧
B.实验开始时观察到隔板向左移动
C.该实验说明燃烧需要氧气
D.该实验装置为密闭装置,可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4.(自贡中考)某兴趣小组做可燃物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①在有空气的试管内放入白磷,关闭弹簧夹,白磷不燃烧(如图1);②将图1装置放到热水中形成图2装置,白磷剧烈燃烧,气球胀大。
(1)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2)②中白磷剧烈燃烧时,试管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对比实验①②,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 。
(4)图2实验后试管内还有白磷残留,打开弹簧夹通入空气,白磷复燃,说明可燃物燃烧需要的另一条件是 。
5.【核心素养·科学探究与实践】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学习了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后,对书上的实验进行了改进,实验装置如图,利用如图微型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整套装置气密性良好)。
【进行探究】
实验步骤:①挤压右边滴管并微热燃烧管,白磷燃烧而红磷不燃烧;②保持燃烧管微热,挤压左边滴管,燃烧的白磷熄灭。
【分析与讨论】
(1)步骤①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为 。请写出该步骤中双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步骤②说明CO2的化学性质是 ,下列灭火方法与该步骤中灭火原理相同的是 (填字母)。
A.用扇子扇灭蜡烛火焰
B.油锅着火时盖上锅盖灭火
C.用一小盆水泼灭炭火
【拓展探究与应用】
实验步骤:①在燃烧管中仅加入镁条,挤压右滴管并引燃,镁条燃烧;
②挤压左滴管,一段时间后,镁条仍能继续燃烧。
请通过这一现象谈谈你对燃烧条件或灭火方法的新认识:
(3)燃烧 (填“一定”或“不一定”)需要氧气。
(4)金属镁着火时, (填“能”或“不能”)用二氧化碳灭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