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课件+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课件+教案2025-2026学年度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30 12:00:17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七单元 能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化学观念:通过物质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利用化学反应及绿色环保理念设计实验方案。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燃烧和灭火的学习,提高应对意外伤害事故的安全意识。
素养目标
情境导入
“烧不坏”的手帕
为什么手帕在火中“翩翩起舞”却丝毫无损呢?物质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呢?
新知探究
任务一 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燃烧的条件
(1)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
(2)着火点对于某物质来说是固定不变的,不能改变。
(1)可燃物。
(2)可燃物接触氧气(或空气)。
(3)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新知探究
任务一 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用品
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小木块、小煤块、蜡烛、火柴等。
分组实验1
取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块和小煤块,分别用坩埚钳夹住,同时放到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并记录。
小木块
小煤块
新知探究
任务一 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现象
实验 分析
结论
刚开始小木块和小煤块均未燃烧,加热一段时间后小木块先燃烧起来,而此时小煤块未开始燃烧,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小煤块开始燃烧
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才能燃烧
小煤块的着火点高于小木块的着火点,所以同时加热时,小木块先燃烧起来
实验现象及分析
新知探究
任务一 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分组实验2
取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块和小石块,分别用坩埚钳夹住,同时放到酒精灯上加热。
小木块
小石块
新知探究
任务一 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实验 分析
结论
加热一段时间后小木块先燃烧,持续加热小石块始终不燃烧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小木块是可燃物,当温度达到其着火点开始燃烧,小石块不是可燃物,始终不能燃烧
实验现象及分析
现象
新知探究
任务二 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实验用品
蜡烛和烧杯。
实验方案
方案1:点燃1支蜡烛,片刻后将烧杯倒扣在蜡烛上方,观察现象。
方案2:点燃2支蜡烛,用烧杯倒扣其中一支蜡烛,对比现象。
方案3:点燃2支蜡烛,分别固定在烧杯里,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
里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观察现象。
新知探究
任务二 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1)要注意控制变量,探究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时,需要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比有氧气(或空气)与无氧气。
(或空气)的现象的差异。
(2)要注意实验安全。
我们在设计这些方案的时候都要注意什么问题?
新知探究
任务二 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
实验现象及分析
方案1
方案2
方案3
蜡烛先正常燃烧,烧杯倒扣后,火焰逐渐熄灭
倒扣烧杯中蜡烛逐渐熄灭,另一支蜡烛正常燃烧
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烧杯中蜡烛逐渐熄灭,另一支蜡烛正常燃烧
新知探究
任务三 情境揭秘
情境再现 通过本节课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你能解释浸泡了50%酒精溶液的手帕为什么烧不坏的奥秘吗?
当手帕上的酒精燃烧时,水开始蒸发,这个过程中吸收了酒精燃烧产生的大量热量,使得手帕的温度始终无法达到其着火点,因此手帕未燃烧。
提醒:实验用的50%的酒精溶液是酒精和水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的液体,50%的酒精溶液的着火点低于100℃,棉布的着火点大约200℃左右
课堂小结
燃烧条件
的探究
可燃物
温度达到可燃物
的着火点
可燃物与空气
(或氧气)接触
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燃烧条件的探究
探究燃烧实验的方法
控制变量法
当堂反馈
2.纸比煤更容易点燃的原因是(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C
1.在古代,为防止失火,打更人会边走边喊:“天干物燥,小心火烛!”从燃烧条件分析,这里“火烛”的作用是( )
A.为燃烧提供氧气 B.为燃烧提供可燃物
C.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D.使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
D
当堂反馈
3 . 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分别完成了关于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选择不同大小的木块和煤块
B.可用坩埚钳代替实验中的镊子
C.实验证明燃烧需要氧气
D.将煤块换成石块也能得出相同结论
小木块
小煤块
B
当堂反馈
4 . 实验室利用如图所示实验进行燃烧条件的探究,其中热水的温度为80℃,通常状况下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热水中的白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实验过程中气球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
C.对比Y形管中的白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是否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空气
D.对比Y形管中的红磷与热水中的白磷是否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C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化学观念:通过对物质燃烧的条件的探究,加深对燃烧条件的认识,进一步了解灭火的原理。
科学思维:通过探究,初步学习利用控制变量的思想设计探究实验,了解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方法。
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通过实验得出事实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能利用化学反应及绿色环保理念设计实验方案。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燃烧和灭火的学习,提高应对意外伤害事故的安全意识。
教学重点:探究燃烧的条件。
教学难点:控制变量法的应用。
[趣味实验]“烧不坏”的手帕——将手帕在50%的酒精溶液中浸透,轻轻地把酒精挤掉,然后放在燃着的酒精灯上点燃。
[问题驱动]为什么手帕在火中“翩翩起舞”却丝毫无损呢 物质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如何设计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呢
任务一 通过实验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温故知新]请同学们回忆物质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提问]你能根据以下提供的实验器材和用品探究燃烧的条件吗 [实验用品]烧杯、镊子、坩埚钳、酒精灯、小木块、小煤块、蜡烛、火柴等。 [分组实验1]取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块和小煤块,分别用坩埚钳夹住,同时放到酒精灯火焰上加热,观察现象并记录。 [引导]为什么相同条件下,小木块先燃烧而小煤块后燃烧 由此得出燃烧需要达到什么条件 [思考]你能设计其他实验来验证燃烧需要可燃物吗 说说你的实验方案。 [分组实验2]根据你设计的方案进行实验,记录现象。 [引导]分析出现该现象的原因,由此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 [知识回顾]燃烧的条件。 (1)有可燃物。 (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分组实验,记录现象] 现象加热一段时间后小木块燃烧,小煤块未燃烧;继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小煤块燃烧
[讨论交流]小木块的着火点比小煤块的着火点低,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温度需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小组讨论] 方案:取大小和形状相似的干燥的小木块和小石块,分别用坩埚钳夹住,同时放到酒精灯上加热。 [分组实验,记录现象] 加热一段时间后小木块先燃烧,持续加热小石块始终不燃烧。 [讨论交流] 小木块是可燃物,当温度达到其着火点时开始燃烧,小石块不是可燃物,始终不能燃烧,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有可燃物
任务二 设计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氧气(或空气)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提问]提供蜡烛和烧杯,如何设计一个简便的实验,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需要有氧气(或空气)。 [引导]经过思考,同学们设计出了多种实验方案,我们在设计这些方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 [总结] 1.要注意控制变量,探究燃烧需要氧气(或空气),需要保持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对比有氧气(或空气)与无氧气(或空气)的现象的差异。 2.要注意实验安全。 [分组实验]请根据小组讨论的方案进行实验并记录现象 [思考讨论] 方案1:点燃1支蜡烛,片刻后将烧杯倒扣在蜡烛上方,观察现象。 方案2:点燃2支蜡烛,用烧杯倒扣其中一支蜡烛,对比现象。 方案3:点燃2支蜡烛,分别固定在烧杯里,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里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观察现象。 [分组实验,记录现象] 方案1蜡烛先正常燃烧,烧杯倒扣后,火焰逐渐熄灭方案2倒扣烧杯中蜡烛逐渐熄灭,另一支蜡烛正常燃烧方案3加入适量的碳酸钠溶液和稀盐酸的烧杯中蜡烛逐渐熄灭,另一支蜡烛正常燃烧
任务三 情境揭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境再现]通过本堂课对燃烧条件的探究,你能解释浸泡了50%酒精溶液的手帕烧不坏的奥秘吗 [提醒]实验用的50%的酒精溶液是酒精和水按照1∶1的体积比混合而成的液体,50%的酒精溶液的着火点低于100℃,棉布的着火点大约为200℃ [讨论交流]当手帕上的酒精燃烧时,水开始蒸发,这个过程中吸收了酒精燃烧产生的大量热量,使得手帕的温度始终无法达到其着火点,因此手帕未燃烧
实验活动4 燃烧条件的探究
一、燃烧条件的探究
1.有可燃物;2.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3.可燃物与空气(或氧气)接触。
二、探究燃烧实验的方法:控制变量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