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综合训练(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教科版(2017秋)六年级上册科第一单元微小世界综合训练(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教科版(2017秋)
科目 科学
更新时间 2025-08-29 16:47: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
一、选择题
1.我们用到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显微镜的哪两个部分( )。
A.目镜和反光镜 B.目镜和物镜 C.物镜和反光镜
2.新冠肺炎是一种非常严重的传染病,导致这种肺炎的“元凶”是( )。
A.霉菌 B.细菌 C.病毒
3.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载玻片的作用是( )。
A.给细胞染色 B.夹取洋葱表皮 C.放置洋葱表皮
4.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时( ),要细心调试,反复观察几次。
A.睁左眼闭右眼 B.睁右眼闭左眼 C.两眼都要睁开
5.1610年,意大利科学家( )用自制显微镜观察了昆虫的复眼。
A.伽利略 B.胡克 C.列文虎克
6.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病毒 B.蚂蚁 C.霉菌
7.能够存在于皮肤上的细菌是( )。
A.乳酸菌 B.葡萄球菌 C.幽门螺旋杆菌
8.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发现了( )。
A.红霉素 B.青霉素 C.大肠杆菌
9.下列不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肝炎病毒 B.禽流感病毒 C.海藻
10.关于细胞,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动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B.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单位
C.细胞生长发育快,不会衰老和死亡
11.下列生物中,属于微生物的是( )。
A.肺炎球菌 B.灰尘 C.蚂蚁
12.在食品包装中总有一小包干燥剂,它的作用是( )。
A.杀死细菌,防止食品腐败
B.吸收水分,防止食物发霉
C.放出水分,防止食物发霉
二、填空题
13.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非常 (填“细小”或“粗大”),只有通过 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
14.人们发现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可以明显 (填“提高”或“降低”)放大倍数,早期的 采用的就是这个原理。
15.昆虫头上的 就是它们的鼻子;苍蝇的眼睛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称为 。
16.观察水中的微生物时,可以用 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来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17.霉变的食物对身体 (填“有害”或“有益”),保持低温和 可以防霉。
18.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具有透明、 、 的特点。
三、判断题
19.我们用的自来水是经过净化处理的,因此里面没有微生物。( )
20.变形虫、眼虫、病毒、细菌都是由一个细胞构成的。( )
21.用冷冻、晒干、真空包装等方法,能有效减慢食物变质的速度。( )
22.两个放大镜组合比单个放大镜观察可以观察到更多细节。( )
23.观察水中微小生物时,我们看到的小黑点一定就是微小生物。( )
四、连线题
24.将下列微生物与其对应的用途连起来。
毛霉菌 制造豆腐乳
青霉菌 做酸奶
乳酸菌 制造馒头
酵母菌 制造青霉素
五、简答题
25.请你分别说说微生物对人类的“功”与“过”体现在哪里?请各写2条。
26.你知道的传染病有哪些?(写出三种),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写出三种)。
27.请列举微生物对我们的健康生活有利有害之处。(至少各两条)
28.下图是一个球形的玻璃鱼缸,从鱼缸侧面观察鱼的大小,与实际的鱼相比一样吗?为什么?
29.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何有效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六、实验题
30.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哺育了中华儿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是我们的母亲河;我们的生活饮用水都是来自黄河。平平为了解黄河的水质情况,取回黄河水样本进行观察。
(1)观察黄河水里的微生物,需要先制作玻片标本,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 )。
A. B. C.
(2)平平在制作玻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放了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水,放脱脂棉纤维的目的主要是: 。
(3)观察标本需要使用光学显微镜,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 (请按步骤顺序将字母填写在横线上)。A镜筒向下 B上片 C对光 D镜筒向上
(4)在开始观察时,平平为了更容易观察到微生物,应当用( )进行观察。
A.目镜10×,物镜40× B.目镜5×,物镜10×
C.目镜15×,物镜40× D.目镜5×,物镜40×
(5)平平用显微镜观察时,刚开始某微生物在视野中的位置如图,为了让它移到视野正中间,此时平平应将玻片标本向 移动(填方位)。
(6)平平要想更细致的观察微生物的局部构造,可以选择图中的镜头( )(填写2个字母)组合进行观察。
A. B. C. D.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页,共4页
第3页,共4页
《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B C C C A B A B C C
题号 11 12
答案 A B
1.B
【详解】显微镜的结构中,目镜和物镜都是凸透镜,分别负责进一步放大物像。组合凸透镜对应这两个部分。反光镜用于反射光线,不是凸透镜。故选B。
2.C
【详解】新冠肺炎是由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霉菌属于真菌,可能导致食物变质或某些感染;细菌可能引发如肺炎链球菌导致的细菌性肺炎;而新冠肺炎的病原体是新型冠状病毒,属于病毒。故选C。
3.C
【详解】制作洋葱表皮细胞玻片标本时,载玻片用于承载观察的样本。题目中,A选项“给细胞染色”需使用染色剂和吸水纸完成,与载玻片无关;B选项“夹取洋葱表皮”需用镊子操作,并非载玻片的功能;C选项“放置洋葱表皮”正确描述了载玻片的作用,即承载并固定样本。故选C。
4.C
【详解】使用显微镜观察时,正确的做法是两眼都要睁开。左眼通过目镜观察标本,右眼保持睁开以便记录或绘图。若闭上一只眼,容易导致疲劳且不便于操作。故选C。
5.A
【详解】A.伽利略是意大利科学家,1610年使用自制显微镜观察昆虫复眼,符合题干时间和国籍。
B.胡克是英国科学家,主要贡献在细胞发现。
C.列文虎克是荷兰科学家,以改良显微镜观察微生物闻名。
故选A。
6.B
【详解】A. 病毒个体微小,需借助电子显微镜观察,属于微生物。
B. 蚂蚁是昆虫,体型较大肉眼可见,属于动物,不属于微生物。
C. 霉菌是真菌的一种,个体微小,属于微生物。
故选B。
7.A
【详解】A.乳酸菌主要生活在肠道或发酵环境中,如酸奶,不在皮肤上。A选项错误。
B.葡萄球菌常见于皮肤表面,可能引起皮肤感染。B选项正确。
C.幽门螺旋杆菌主要存在于胃部,与胃病相关,无法在皮肤存活。C选项错误。
故选B。
8.B
【详解】A.红霉素是另一种抗生素,由其他科学家发现。
B.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因发现青霉素而闻名。青霉素是世界上第一种抗生素,可有效抑制细菌感染。
C.大肠杆菌是常见的细菌,并非弗莱明的发现成果。
D.故选B。
9.C
【详解】微生物是肉眼难以看见的微小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等。肝炎病毒和禽流感病毒均属于病毒,是微生物的一种。海藻属于藻类,虽然部分藻类个体较小,但通常为多细胞生物且多数肉眼可见,不属于微生物。故选C。
10.C
【详解】A. 动植物确实都是由细胞构成的,这是细胞学说的基本内容,正确。
B.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正确。
C. 细胞会经历生长、衰老和死亡的过程,例如人体细胞不断更新,旧细胞会死亡,因此该说法错误。
11.A
【详解】A. 肺炎球菌属于细菌,细菌是微生物的一种,个体微小,需借助显微镜观察。A选项正确。
B. 灰尘由颗粒物组成,并非生物,因此不属于微生物。B选项错误。
C. 蚂蚁是昆虫,属于动物,肉眼可见,不属于微生物。C选项错误。
故选A。
12.B
【详解】干燥剂的作用是吸收周围环境中的水分,保持食品干燥。食品发霉通常需要潮湿环境,干燥剂通过减少水分抑制霉菌生长。A选项错误,干燥剂不能杀死细菌;C选项错误,放出水分会促进发霉。故选B。
13. 细小 显微镜
【详解】绝大多数的微生物都非常细小,只有通过显微镜等工具的帮助才能看到。蘑菇和木耳个体较大,是生活中可以直接看到的微生物。
14. 提高 显微镜
【详解】凸透镜是一种常见的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在17世纪,人们发现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明显提高了放大能力。这是因为一个凸透镜把另一个凸透镜成的像进一步放大了,这就是早期的显微镜。显微镜可以将物体放大,是因为里面有凸透镜。
15. 触角 复眼
【详解】在放大镜下蝴蝶的翅膀其实是由许多小鳞片组成的,昆虫头上的触角,就是它们的鼻子,苍蝇的眼睛是由许多小眼睛组成,称为复眼。
16.吸水纸
【详解】如果微生物运动迅速,不便于观察,我们可以先在载玻片上放少量脱脂棉纤维,再在上面滴一滴池塘水,盖上盖玻片。也可以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边缘吸走多余的水分,控制微生物的运动。
17. 有害 干燥
【详解】霉菌发霉的条件有:适宜的环境即营养、水、适宜温度、空气等,要掌握防霉的方法。要防止物品发霉,必须注意使物品不受潮,保持干燥,霉变的食物对身体有害,保持干燥低温可以防霉。
18. 中间厚 边缘薄
【详解】放大镜是人们常用的观察工具之一,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放大镜的镜片透明、中间厚、边缘薄,所以放大镜又叫凸透镜。
19.×
【详解】自来水经过净化处理可以去除大部分杂质和有害微生物,但处理过程无法完全消除所有微生物。消毒步骤(如加氯)主要杀灭致病菌,仍可能有少量微生物存活或通过管道再次进入水中。因此,自来水中可能存在微生物。
20.×
【详解】变形虫、眼虫是单细胞生物,细菌也是单细胞生物,但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遗传物质组成。题目中“病毒由细胞构成”的说法错误,因此整体判断为错误。
21.√
【详解】食物变质主要由微生物生长和氧化反应引起。冷冻通过低温抑制微生物繁殖;晒干减少水分,破坏微生物生存环境;真空包装隔绝氧气,阻止好氧菌活动。三种方法均通过改变微生物生存条件来延缓变质,因此正确。
22.

【详解】两个放大镜组合使用时,若调整适当距离,可形成类似显微镜的结构。第一个放大镜将物体放大成实像,第二个放大镜再次放大该像,总放大倍数为两者乘积,因此比单个放大镜观察到更多细节。题目描述正确。
23.×
【详解】水中微小生物观察时,小黑点可能是气泡或杂质,并非一定是生物。显微镜下气泡通常呈边缘较黑、中间明亮的圆形,而微小生物具有结构且可能移动。需通过观察形态、运动等特征判断是否为生物。
24.
【详解】多数微生物对人类是有益的,在食品的制作、医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蒸馒头、做面包、酿酒等要用到酵母菌;利用青霉能提取出青霉素;用毛霉菌制作豆腐乳;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25.
答:“功”:1.制作馒头、面包;2.生产调味品。
“过”:1.导致食物变质;2.导致感冒。
【详解】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乳酸菌制作的酸奶、酵母菌用于面包行业等食品发酵过程中,发挥其功效。此外,在医药领域,微生物是抗生素及一些疫苗的生产基础,并在废水处理、生物降解等环境保护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某些病原微生物会导致人类和动植物疾病,从而受到关注和防范。同时,微生物也会导致食物腐败变质,缩短食品保质期,并且一些微生物失控可能会破坏生态平衡。
26.手足口、水痘、非典型肺炎(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肺结核、霍乱、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甲型肝炎)。
基本方法:控制传染源(隔离)、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详解】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比如:
手足口病:这是一种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常见于儿童,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表现为口腔溃疡、手足皮疹等。
水痘:这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表现为全身性皮疹和发热。
非典型肺炎:这是由SARS冠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表现为发热、咳嗽、呼吸困难等严重呼吸道症状。
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有三个,一要控制传染源,防止病源体扩散;二要切断传染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要保护易感人群。
27.有利之处:食品发酵、生物制药等;有害之处:引起疾病、食物腐败等。
【详解】有利之处:
食品发酵:微生物在食品发酵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例如酵母菌可以用来制作面包和啤酒,乳酸菌用于制作酸奶和酸菜,这些发酵食品不仅美味,还富含益生菌,有助于消化和增强免疫力。
生物制药:微生物如青霉菌可以生产抗生素,如青霉素,这些抗生素可以治疗多种细菌感染,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有害之处:
引起疾病:某些微生物是病原体,可以引起人类疾病,如流感病毒可以引起流感,沙门氏菌可以引起食物中毒,这些疾病可能导致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死亡。
食物腐败:微生物如细菌和霉菌可以导致食物腐败,产生有害物质,如毒素,这些毒素如果被食用,可能会引起食物中毒,对健康造成危害。
28.答:从鱼缸侧面观察到的鱼更大。因为鱼缸与水组成了一个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
【详解】圆形的鱼缸中的圆形,其形状是向外凸出的,具有了凸透镜的特征,装满水的鱼缸具有放大作用,因此,用圆形的鱼缸养鱼,从侧面观赏鱼缸内的鱼,看到的那条鱼应该看到的鱼比实际的鱼大。
29.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衣服等;注意居家环境的卫生;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详解】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有三个,一要管理好传染源,防止病源体扩散;二要切断传染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要保护好易感人群。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我们可以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衣服等;注意居家环境的卫生;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这些行为都可以有效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30.(1)C
(2)控制生物的运动速度
(3)CBAD
(4)B
(5)左上方
(6)BC
【分析】1、 盖盖玻片的方法: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其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这样操作能让盖玻片与载玻片之间的空气逐渐排出,防止产生气泡。气泡会干扰显微镜下的观察,使视野中出现边缘黑、中间亮的圆形或椭圆形结构,影响对标本的观察效果。
2、放置脱脂棉纤维的作用:在观察水中微生物时,微生物通常处于不断运动的状态,这使得观察变得困难。脱脂棉纤维具有一定的间隙,能够限制微生物的活动范围,使它们在相对较小的空间内活动,便于观察者在显微镜下更清晰、稳定地观察微生物的形态和行为。
3、显微镜的使用 使用步骤
对光:这是使用显微镜的第一步,目的是使光源发出的光线能够通过物镜、镜筒等部件,照亮标本,从而在视野中获得明亮、均匀的光线。操作时,需要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然后调节反光镜或光源亮度,以及光圈大小,直到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
上片:将制作好的玻片标本放在载物台上,用压片夹固定好,确保标本正对通光孔的中心,这样光线才能顺利透过标本。
镜筒向下: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下降,此时眼睛要从侧面注视物镜,防止物镜碰到玻片标本,造成标本损坏或物镜镜头的损伤。
镜筒向上:在镜筒下降到接近玻片标本后,左眼注视目镜,同时反方向转动粗准焦螺旋,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到模糊的物像,再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像变得清晰。
【详解】(1)盖上盖玻片的正确方法是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水滴,然后缓缓放下,避免产生气泡。
故选:C。
(2)放脱脂棉纤维的目的主要是限制微生物的运动范围,便于观察 。因为微生物会游动,脱脂棉纤维形成的间隙能阻碍其快速移动。
(3)对光是为了使视野明亮;上片是把玻片标本放到载物台上;镜筒向下是使物镜接近玻片;镜筒向上是慢慢提升镜筒找到清晰图像。光学显微镜的使用步骤是C 对光→B 上片→A 镜筒向下→D 镜筒向上。
(4)在开始观察时,为了更容易观察到微生物,应当用目镜 5×,物镜 10× 。刚开始观察选择低倍镜视野范围大,更容易发现微生物,该组合放大倍数相对较低。
故选:B。
(5)显微镜成的像是倒像,物像的移动方向和玻片的移动方向相反,图中微生物在左上方,所以玻片应向左上方移动。
(6)平平要想更细致的观察微生物的局部构造,需要更大的放大倍数,应选择图中的镜头 B(高倍目镜)和 C(高倍物镜)组合进行观察 。
故选:BC。
答案第2页,共7页
答案第1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