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期中综合训练
一、选择题
1.许多传染病是由细菌或病毒引起的,下列不能消灭细菌或病毒的方法是( )。
A.高温煮沸 B.喷洒消毒液 C.用自来水洗手
2.微生物无处不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体表没有微生物
B.不同微生物的形状都不一样
C.蘑菇是微生物
3.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的根不是由细胞组成
B.动物是由不同细胞组成的
C.组成动植物的细胞种类相同
4.了解细胞的发现史,( )科学家首次发现细胞。
A.中国的李善兰 B.德国的施莱登 C.英国的罗伯特·胡克
5.下列使用显微镜的做法错误的是( )。
A.装片放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 B.用显微镜观察时要睁开双眼
C.反光镜要对准光线的方向
6.下列属于单细胞生物的是( )。
A.酵母菌 B.霉菌 C.蘑菇
7.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有关的现象是( )。
A.燕子高飞 B.熊冬眠 C.蚂蚁搬家
8.由于地球绕着倾斜的地轴公转,形成了( )现象。
A.昼夜 B.日食 C.四季
9.下列现象与四季变化有关的是( )。
A.猫捉老鼠 B.青蛙冬眠 C.工人工作
10.阅读课上,同学们读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论语·子罕》”。其中,关于“昼夜”的描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昼一夜为一日 B.日出为昼,月出为夜 C.日出为昼,日落为夜
11.植物的叶片在昼夜变化中会表现出一定的运动现象,这种现象称为( )。
A.向光性 B.向地性 C.昼夜节律
12.如图是地球上某时刻被阳光照射的示意图,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此时甲地区是白天 B.此时乙地区是黑夜 C.此时丙地区是白天
二、填空题
13.放大镜的镜片具有 、 且透明的特点,所以放大镜又叫 。
14.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 代谢生成 和 。
15.用于预防传染病的疫苗是人类利用病原 及其 制成的。
16.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季最短。
17.地球是个不透明的 ,自转时围绕一条假想的轴,人们称为 。
18.地球自转的方向是 ,所以位于 的地方总能先看到日出。
三、判断题
19.在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时,可以用蓝色表示地球上海洋的分布情况。( )
20.夏季地球离太阳近,冬季地球离太阳远。( )
21.伽利略提出了全新的宇宙理论—“日心说”。( )
22.太阳每天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都是地球自西向东围绕地轴自转形成的。( )
23.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的,而且中间薄边缘厚。( )
24.把物体直接放在显微镜下,就可以进行观察了。( )
25.新冠肺炎、流行性感冒都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 )
26.米醋属于谷物发酵食品。( )
四、连线题
27.将现象与对应的原因连起来。
不同地方地区迎来黎明时间不同
太阳、星星东升西落 地球自转
秋天大雁南飞 地球公转
不同季节影子的变化
自贡夏天日落时间比冬天晚
五、简答题
28.简述四季形成的原因。
29.地球自转的方向是怎样的?自转一周需要多长时间?我们是如何知道的?
30.举例说说人类探索微小世界的成果?
31.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如何有效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六、实验题
32.壮壮和苹苹在探究昼夜交替现象产生的原因,壮壮打着手电筒不动,苹苹控制乒乓球逆时针原地旋转。请回答下列问题。
(1)壮壮拿着的手电筒代表( ),乒乓球代表( )。
(2)壮壮小组的实验类型是( )实验。
(3)壮壮小组的实验假设是( )。
A.地球不动,太阳围绕地球旋转
B.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C.太阳不动,地球围绕太阳旋转
(4)按壮壮小组的假设,在地球上( )(填“会”或“不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5)“因为地球是一个自身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同一时间,太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的说法( )(填“正确”或“不正确”)。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页,共4页
第1页,共4页
《期中》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C C A B C B B
题号 11 12
答案 C C
1.C
【详解】A.高温煮沸可以通过高温破坏细菌或病毒的结构,达到消灭效果。
B.喷洒消毒液含有杀菌成分,能有效杀死细菌或病毒。
C.用自来水洗手主要通过水流冲走部分细菌或病毒,但无法彻底消灭它们。
故选C。
2.C
【详解】A.人的体表存在大量微生物,如细菌等,因此A选项错误。
B.微生物种类虽多,但不同种类可能有相似形状,如球菌、杆菌等,因此B选项错误。
C.蘑菇属于真菌类,而真菌是微生物的一种,因此C选项正确。
故选C。
3.B
【详解】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
A.植物的根由细胞组成,所有植物部分都由细胞构成,因此A选项错误。
B.动物体内存在多种不同功能的细胞,如肌肉细胞、神经细胞等,因此B选项正确。
C.动植物细胞结构不同,例如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动物细胞没有,因此C选项错误。
故选B。
4.C
【详解】A. 中国的李善兰是19世纪科学家,主要贡献是翻译西方科学著作,并非首次发现细胞。
B. 德国的施莱登是细胞学说的提出者之一,但并非最早发现细胞。
C. 英国的罗伯特·胡克在1665年用显微镜观察软木塞,发现并命名了“细胞”,这是人类首次发现细胞结构。
5.C
【详解】A.使用显微镜时,装片应放在载物台上并用压片夹固定。正确。
B.观察时应睁开双眼(左眼看目镜,右眼辅助记录)。正确。
C.反光镜的作用是反射光线进入通光孔,需根据光源方向调整角度,而非直接“对准光线方向”。例如,若光源在侧面,反光镜需转向侧面,此时反射角度正确即可,并非必须对准光线方向。错误。
故选C。
6.A
【详解】A.酵母菌是单细胞真菌,整个个体仅由一个细胞构成,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属于单细胞生物。
B.霉菌由多细胞菌丝组成,属于多细胞真菌。
C.蘑菇由大量菌丝构成,属于多细胞真菌。
故选:A。
7.B
【详解】四季变化导致气温和食物供应改变,动物行为随之调整。
A. 燕子高飞通常与迁徙有关,迁徙是应对季节变化的长期行为,但“高飞”可能仅指日常活动,不明确指向季节变化。
B. 熊冬眠是冬季寒冷和食物短缺时的生存策略,直接由季节变化引起。
C. 蚂蚁搬家多因短期天气变化(如降雨),与四季更替无关。
8.C
【详解】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地球表面南北移动,使得不同地区在不同时间接收到的太阳热量不同,从而形成四季变化。昼夜现象由地球自转引起,日食是月球遮挡太阳光所致。故选C。
9.B
【详解】A.猫捉老鼠是动物的日常捕食行为,均不受季节影响。
B.四季变化由地球公转和地轴倾斜引起,导致气温、日照等变化。青蛙冬眠是动物为适应寒冷冬季而减少活动的现象,与季节变化直接相关。
C.工人工作是人类的常规活动,均不受季节影响。
故选B。
10.B
【详解】A. 一昼一夜为一日,正确。地球自转一周形成昼夜交替,一个昼夜周期即一日。
B. 日出为昼,月出为夜,错误。夜的形成是因太阳落山后地球背光面未被阳光照射,与月亮是否出现无关,月亮可能在白天或夜晚出现。
C. 日出为昼,日落为夜,正确。日出时太阳升起,进入白昼;日落时太阳消失,进入夜晚。
故选B。
11.C
【详解】A.向光性是植物朝光源生长,与昼夜变化无关。
B.向地性是根向下生长,与昼夜变化无关。
C.植物的叶片在昼夜交替中呈现规律性运动,如白天展开、夜晚闭合,这种现象称为昼夜节律。
故选C。
12.C
【详解】A.地球自转,并且地球是一个不透明的球体,所以,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面,被阳光照亮的一面为白天,不被阳光照亮的一面为黑夜,图中甲地区处于被太阳照亮的区域,此时甲地区是白天;
B.图中乙地区处于不被太阳照亮的区域,此时乙地区是黑夜;
C.图中丙地区处于不被太阳照亮的区域,此时丙地区是黑夜,C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C。
13. 中间厚 边缘薄 凸透镜
【详解】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其形状特点是中间厚、边缘薄。这种结构能使光线折射后聚焦,从而放大物体的图像。由于镜片透明且形状特殊(中间厚、边缘薄),因此放大镜的学名为凸透镜。这是小学科学中对放大镜的规范称呼。
14. 葡萄糖 二氧化碳 酒精
【详解】馒头是一种发酵食品。蒸馒头时面团之所以慢慢变大是因为面团里加了酵母菌,酵母菌可吸收面团中的养分生长繁殖,并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形成膨大、松软、蜂窝状的组织结构。酵母菌能够将生面团中的葡萄糖代谢生成二氧化碳和酒精。
15. 微生物 代谢产物
【详解】微生物在医药方面的应用也很普遍。人类利用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制成的各种疫苗为预防、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16.夏
【详解】阳光下物体的影子长短不但与物体高度有关,更与太阳高度有关,太阳高度越大,物体影子越短。在地球的同一地点,不同季节的正午观察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冬季最长,夏季最短,春季和秋季适中。
17. 球体 地轴
【详解】地球是个不透明的球体。地球在自转时,始终围绕着一个假想的轴,这个轴我们叫做地轴,并且它始终倾斜着指向北。
18. 自西向东 东边
【详解】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决定了不同地区迎来黎明的时间不同,东经度数越大,日出时间越早,西经度数越小,日出时间越早,越是东边的时区,越先迎来黎明。
19.√
【详解】地球表面被陆地和海洋覆盖着,海洋面积广大,陆地面积较小。海水看上去是蓝色的,陆地上有绿色植被,黄色土地,白色冰川等多种地理事物。因此,制作地球海陆分布模型时,可以用不同颜色表示海陆分布情况。在模型制作中,蓝色通常代表海洋,符合实际认知。故题目说法正确。
20.×
【详解】四季变化主要由地球公转时地轴倾斜导致阳光直射点移动引起,而非日地距离。地球近日点(约1月初)时北半球为冬季,远日点(约7月初)时北半球为夏季。因此,夏季地球离太阳远,冬季反而较近,题干描述错误。
21.×
【详解】日心说由哥白尼提出,伽利略通过观测支持该理论。题目混淆了提出者与验证者,因此错误。
22.
√
【详解】地球自转方向为自西向东,绕地轴旋转。由于地球不透明且自身不发光,太阳只能照亮地球的一半,产生昼夜。地球自转使不同地区依次朝向或背向太阳,形成太阳东升西落和昼夜交替现象。
23.×
【详解】放大镜又叫凸透镜,是中央较厚,边缘较薄的透镜。凹透镜镜片中间薄,边缘厚,不具有放大功能。 故答案为:×。
24.×
【详解】使用光学显微镜时,需要将物体制作成薄而透明的玻片标本(如放在载玻片上),才能清晰地观察。如果直接把物体(如一片叶子或小虫子)放在显微镜下,物体可能太厚、不透明或不稳定,导致无法看到清晰的图像,甚至可能损坏显微镜的镜头。题目说法错误。
25.×
【详解】病毒是一类非常微小的微生物,不同病毒会引发不同的疾病。新冠肺炎由冠状病毒引起。这类病毒长得像“皇冠”(表面有凸起),所以叫“冠状病毒”。流行性感冒由流感病毒引起。流感病毒的样子和冠状病毒不一样,属于另一类病毒。
26.√
【详解】米醋以大米等谷物为主要原料。 通过微生物发酵(如醋酸菌)将谷物中的淀粉转化为醋酸,属于典型的发酵食品。因同时满足谷物原料和发酵工艺,米醋属于谷物发酵食品,题干说法正确。
27.
【详解】我们的地球在不停地运动着。地球除了围着太阳公转,还在不停围绕地轴自转,方向都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是一天,公转一周是一年。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太阳和星星东升西落东升西落、不同地方地区迎来黎明时间不同的现象;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导致秋天大雁南飞、不同季节影子的变化和昼夜长短变化如自贡夏天日落时间比冬天晚等现象。
28.由于地轴倾斜,地球在围绕太阳公转时,各地每天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各不相同。太阳高度角大时,单位面积接收到的太阳辐射就多,反之就少,因而形成了四季。
【详解】地球围绕太阳公转过程中,地球总是倾斜的,而且倾斜的方向、角度不变。四季的形成与地球的公转、地轴的倾斜有关。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地轴的倾斜导致阳光有规律性的直射或斜射某一地区,造成了气温有规律地变化,形成四季。
29.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一周就是昼夜交替的一个周期,也就是一天,即24小时。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月亮等)东升西落,这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既然其他天体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那么地球的运动方向就是自西向东。
【分析】地球有多种运动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两种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公转绕太阳运动。
【详解】地球有多种运动形式,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是最基本的两种运动形式,自转和公转的方向都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绕地轴运动,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大约是24小时。公转是绕太阳运动。我们可以根据在自转的地球上看到地球以外的其他星体(如太阳、月亮等)东升西落,这是地球与它们相对运动的结果;根据相对运动的原理,既然其他天体的运动方向是自东向西,那么地球的运动方向就是自西向东。
30.(1)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
(2)克隆生物,生产大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
(3)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
(4)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
【详解】由于观察工具的改进使人类发现了微生物,从而促进了医药、食品、农业等科学的发展,促进了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生活的改善。人类在探索微小世界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利用显微镜发现细菌、病毒、抵抗疾病;克隆生物,生产大量胰岛素,治疗糖尿病;利用微生物酿酒、发面、制作酱油、醋、酸奶等;利用微生物处理垃圾和污水等。我们周围还有许多看不见的物质,其中蕴含着许多秘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将了解越来越多的物质的秘密。
31.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衣服等;注意居家环境的卫生;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
【分析】传染病是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详解】预防传染病的基本方法有三个,一要管理好传染源,防止病源体扩散;二要切断传染途径,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三要保护好易感人群。秋冬季是传染病的高发季节,我们可以讲究个人卫生,常洗手、衣服等;注意居家环境的卫生;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这些行为都可以有效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
32.(1) 太阳 地球
(2)模拟
(3)B
(4)会
(5)正确
【分析】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昼夜交替现象是地球自转形成的。
【详解】(1)在探究昼夜交替现象产生原因的实验中,能够发光的手电筒代表能够发光的太阳,乒乓球则代表地球。
(2)模拟实验主要应用于难以直接用研究对象做实验时,通过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的实验。壮壮小组的实验类型是模拟实验。
(3)手电筒代表能够发光的太阳,乒乓球则代表地球。壮壮打着手电筒不动,苹苹控制乒乓球逆时针原地旋转,因此壮壮小组的实验假设是太阳不动,地球自转。
(4)地球和太阳处于相对圆周运动就可能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因此太阳不动,地球自转会产生昼夜交替现象。
(5)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且不透明的球体,同一瞬间阳光只能照亮半个地球,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白昼,没有被阳光照亮的半个地球是黑夜。
答案第6页,共6页
答案第7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