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光
一、选择题
1.光源分为人造光源和自然光源,都属于自然光源的是( )。
A.台灯、蜡烛 B.太阳、白炽灯 C.太阳、萤火虫
2.在阳光明媚的天气里,我们在树林里玩耍时,会发现大树底下有很多个小光斑,这些光斑是由于( )而形成的。
A.光的色散原理 B.光的反射原理 C.光沿直线传播
3.“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请问“楼台倒影入池塘”描写了光的什么现象?( )
A.折射 B.反射 C.散射
4.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
A.镜子 B.点燃的火把 C.湖面
5.在“小孔成像”实验中,小强用蜡烛、硬纸板(扎小孔)和白纸屏观察到倒立的蜡烛火焰像。这种现象说明光的传播特点是( )。
A.沿直线传播 B.会发生折射 C.能被反射
6.在一个完全黑暗的房间里,用肉眼( )。
A.能看到镜子 B.能看到白墙 C.看不到任何物体
7.下列叙述中的“影”与产生手影原理不一样的是( )。
A.立竿见影 B.如影随形 C.湖光倒影
8.下面是关于人眼看见苹果的表述,其中正确的是( )。
A.人眼可以发射光,经过苹果反射回来后看见苹果
B.人眼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见苹果
C.人眼接受苹果反射的光,看见苹果
9.当我们经过池塘边时,周围房子会在平静的水面产生“倒影”现象,这是光的( )现象。
A.折射 B.直射 C.反射
10.下面哪种现象不能看到彩虹?( )
A.阳光透过一杯水 B.面向太阳用喷壶喷出水雾
C.背对太阳用喷壶喷出水雾
11.如右下图,小科的鱼缸中养了很多鱼,他用激光笔照了一下,没想到鱼很快聚集起来了,而且光源移动到哪里,鱼就跟着游到哪里。在图中激光笔的照射下,你认为鱼主要聚集在( )。
A.①号区域 B.②号区域 C.③号或④号区域
12.下列不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闪电 C.月亮
二、填空题
13.太阳光是 光,能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分解后的这些光是 光。
14.下雨时或雨后,空中悬浮着许多 ,它们就像三棱镜一样,将太阳光分散成 种色光,形成 。
15.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 ;自然界最重要的光源是 。
16.潜望镜的工作原理是 ,光进入潜望镜之后会经过 次反射。
17.当灯光照射到物体上时,光会发生反射或折射。当光照射到下列物体时会发生反射: 、 ;当光照射到下列物体时会发生折射: 、 。
三、判断题
18.一束红色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会变成一束白光。( )
19.太阳光照在玻璃上闪闪发亮,玻璃是光源。( )
20.台灯加个灯罩的主要目的是把向上传播的光反射到下方。( )
21.到了夜晚,月光、灯光、火光都是光源。( )
22.没有光就没有影子。( )
23.太阳、燃烧的蜡烛、电灯泡等都是光源。( )
24.光的反射也会给我们带来一些不便和危害。( )
25.做小孔成像实验时,要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 )
四、连线题
26.将下列现象与形成的原理连起来。
书本上的字
光的直线传播 灯光下的影子
光的折射 水中的鱼
光的反射 汽车的后视镜
发光的月亮
五、简答题
27.在制作潜望镜时,你遇到过什么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
28.说一说你知道的光源有哪些(最少说出两个)?
29.我们在没有任何光线的情况下,是看不到物体的,为什么利用夜视镜就可以看到了?
30.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月亮是光源吗?为什么?
31.人们为什么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
六、实验题
32.
(1)小科将激光笔的光照向一面镜子(如图1),此时会发生光的( )现象;将平面镜换成三棱镜(如图2),激光笔的光会发生光的( )现象。
A.反射 B.折射 C.放大
(2)请用带箭头的直线在图1和图2中分别画出光的传播线路。
(3)将图2中激光笔的光换成一束白光,此时可以在纸屏上接收到( )。
A.多种色光 B.白色光斑 C.红绿蓝三色光
(4)上面两个实验都说明光的传播路线是( )。
A.可以改变的 B.不可以改变的 C.曲线传播的
(5)下列现象中可以用图1的实验解释的是( );可以用图2实验解释的是( )。
A.日食和月食的形成 B.彩虹的产生 C.潜望镜能在地下室观察地面上的情况
(6)小科利用手电筒和白墙表演手影戏(如下图)。如果想把墙上的影子放大一些,下列哪两种办法可以实现?( )和( )。
A.手不动,将手电筒离手近一些
B.手电筒不动,手靠近手电筒
C.手不动,将手电筒离手远一些
(7)白墙上之所以出现手影,是因为( )。
A.光在传播的过程中被遮挡物挡住形成了影子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4页,共5页
第5页,共5页
《第一单元 光》参考答案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C C B B A C C C C B
题号 11 12
答案 B C
1.C
【详解】自然光源是自然界中天然存在的发光体,如太阳、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是人类制造的发光体,如台灯、蜡烛、白炽灯等。
A.台灯和蜡烛均为人造光源。
B.太阳是自然光源,但白炽灯是人造光源。
C.太阳和萤火虫均为自然光源。
故选C。
2.C
【详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树叶之间的缝隙相当于小孔,阳光穿过这些小孔后,在地面形成太阳的像,即圆形光斑。这种现象属于小孔成像,其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A选项光的色散是光分解成不同颜色的现象,与光斑形状无关;B选项光的反射是指光遇到物体表面改变方向,而光斑是成像现象。故选C。
3.B
【详解】A.折射是光从一种介质(如空气)进入另一种介质(如水)时改变方向的现象,比如水中的筷子看起来弯曲了。但这里只是水面上的倒影,没有涉及光进入水中的方向改变。选项不符合题意;
B.当光线照射到光滑的水面时,水面像镜子一样,将楼台的光线“弹回”,从而形成清晰的倒影。这是光的反射现象,类似于我们照镜子看到自己的影像。选项符合题意;
C.散射是光遇到微小颗粒或粗糙表面时向各个方向分散的现象,比如天空呈现蓝色。但池塘水面是光滑的,不会让光线分散,所以不是散射。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B。
4.B
【详解】宇宙间的物体有的是发光的,有的是不发光的,我们把自己能够自动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镜子和湖面能反光,但是自己不会发光,不属于光源。点燃的火把属于光源。故选B。
5.A
【详解】在“小孔成像”实验最直接、最清晰地说明了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如果光线不是沿直线传播,而是弯曲或散射,那么通过小孔的光线就不会发生上述的“交叉”现象,也就无法在屏上形成清晰的、倒立的像。故选A。
6.C
【详解】人眼能看到物体的前提是物体发出或反射的光进入眼睛。在完全黑暗的房间里,没有任何光源,即使有镜子或白墙,它们本身也不会发光,且没有光线可以反射到人眼中。因此,肉眼无法看到任何物体,只能看到一片黑暗。故选C。
7.C
【详解】产生手影的原理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当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光线被阻挡,形成了阴影。这是光的直线传播和遮挡现象。“湖光倒影”是指湖面上的反射现象,光线从物体(如山、树等)反射到湖面,再反射到人的眼睛中,形成物体的镜像。这是光的反射原理,与手影的形成原理不同。“立竿见影”和“如影随形”中的“影”都是指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和遮挡现象形成的阴影,与手影的形成原理相同。故选C。
8.C
【详解】人眼并不能发射光,而是通过接收物体反射的光线来形成视觉。同时,人眼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看见苹果,例如在黑暗中或者视线被遮挡时。所以,正确的描述是眼睛接收到苹果反射的光线,从而看见苹果。故选C。
9.C
【详解】平静的水面上有岸边房子的倒影,是由于岸边房子在水面上成的像,是平面镜成虚像,属于光的反射现象。故选C。
10.B
【详解】晴朗无风的日子里,背对太阳,用喷雾器朝空中喷水,可以在水雾中看见彩虹。空气中的小水滴使阳光发生色散,形成彩虹。面向太阳用喷壶喷出水雾无法观察到彩虹。
11.B
【详解】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如从空气斜射入水中,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所以当用激光笔从鱼缸外照射时,会发生光的折射,照在②号区域,鱼会以为光是从②号区域射来的,所以鱼主要会聚集在②号区域。故选B。
12.C
【详解】像点亮的电灯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闪电、篝火等;月亮不属于光源。故选C。
13. 白或复色光 单色
【详解】太阳光看起来是白色的,但实际上它是由多种不同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混合在一起组成的。这种由多种颜色混合而成的光叫作复色光。当太阳光通过三棱镜或遇到小水滴(如雨后彩虹)时,会被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带(光谱)。这些被分解出来的光,如红光、蓝光等,每一种都只有一种颜色,不能再被分解成其他颜色的光。这种不能再分解的光叫作单色光。
14. 小水滴 七 彩虹
【详解】阳光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穿过三棱镜后会形成红橙黄绿蓝靛紫的七色光带。下雨后空气湿度大空气中悬浮的许多小水滴就相当于三棱镜,太阳光穿过小水滴形成的七色光形成美丽的彩虹。
15. 光源 太阳
【详解】可以自己发光的物体叫光源。如通电的日光灯、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通电的手电筒等都是光源。自然界中最重要的光源是太阳。
16. 光的反射 两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做一个潜望镜,至少需要两块平面镜,光要经过两次反射。
17. 镜面 水面 三棱镜 放大镜
【详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光不能穿过不透明物体,当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上时,会被物体反射回去,称为光的反射;当光线从一种透明介质以一定角度射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的方向会发生改变,当灯光照射到物体上时,光会发生反射或折射。当光照射到下列物体时会发生反射:镜面、水面;当光照射到下列物体时会发生折射:三棱镜、放大镜。
18.×
【详解】一束红色的光经过平面镜反射后,颜色不会改变,仍然是红色的光。平面镜的反射不会改变光线的颜色,它只会改变光线的传播方向。
19.×
【详解】玻璃本身不是光源。光源是指能够自行发出光线的物体,如太阳、灯泡等。当太阳光照在玻璃上时,玻璃表面会发生反射和折射现象,使得光线在特定的角度下反射进入我们的眼睛,看起来像是玻璃在发光。实际上,我们看到的光是来自太阳的,玻璃只是起到了反射光线的作用。
20.√
【详解】台灯安装灯罩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实现局部照明,减小对周围环境的干扰。电灯上安装灯罩,这是为了利用光的反射把向上传播的光反射到下方来增加亮度。
21.×
【详解】像点亮的电灯、太阳这样可以自己发光并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月亮自身不能发光,能反射太阳的光,月光不属于光源。
22.√
【详解】影子的形成必须有光源、遮挡物和屏幕。有光的地方如果没有遮挡物就没有影子,没有光就没有影子。
23.×
【详解】太阳、燃烧的蜡烛和点亮的电灯泡都可以被视为光源。光源是指能够发出光线的物体,它们可以是自然的,也可以是人造的。
24.√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向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也叫反光、反射光,也是直线传播的。光的反射在带来许多好处的同时,也带来了不便和危害,比如光污染、行车安全等。
25.√
【详解】我们准备纸杯、蜡烛、半透明塑料膜、橡皮筋等材料做小孔成像的实验,实验步骤是将塑料膜蒙在纸杯口上,用橡皮筋扎牢,用笔尖在纸杯底部扎一个小孔,将纸杯底部的小孔对着点燃的蜡烛,慢慢调整纸杯与蜡烛之间的距离,直到能看到清晰的像为止,题干说法正确。
26.
【详解】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射到两种介质界面时,会产生反射现象,当光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会产生折射的现象。书本上的字是利用光线的反射, 灯光下的影子形成是利用了光线的直线传播,水中的鱼是利用了光的折射,汽车后视镜是利用光线的反射, 发光的月亮是利用了光的反射。
27.两个平面镜角度不容易调整;解决方法:通过用直尺精确测量切口位置,准确切割切口,实现了两块镜片的镜面相对、平行放置。
【详解】在制作潜望镜时,遇到过的困难主要是两个平面镜角度不容易调整。我的解决方法是小组合作,共同探讨解决方案,最后通过用直尺精确测量切口位置,准确切割切口,实现了两块镜片的镜面相对、平行放置。
28.点燃的蜡烛,太阳,灯光,萤火虫等。
【详解】光源分为自然光源和人造光源两种。即自然光源有:太阳、水母、萤火虫等;人造光源有:灯光、点燃的蜡烛、篝火等等。
29.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详解】光碰到镜面改变了传播方向,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反射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变化,反射的光线也是以直线形式传播的。眼睛是我们的视觉器官,当物体发出的光或反射的光进入到人的眼睛,使我们能看到物体。夜视仪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让我们看到物体。
30.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前提是正在发光井且是自己发出的光,而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这样的物体才是光源。月亮反射的是太阳光,因此月亮不是光源。
【详解】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首先要在发光的前提下,正在发光井且是自己发出的光,而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这样的物体才是光源。例如太阳、萤火虫、点燃的蜡烛等;像月亮这样,自己不能发光,它是反射太阳的光,月亮不是光源。
31.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是因为浅色衣服吸热本领弱,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是因为深色衣服吸热本领强。
【详解】不透明的物体的颜色由物体所反射的光色决定,透明物体的颜色由物体吸收的光色决定。但是黑色物体是吸收所有光色的。白色物体是反射白光的。人们夏天穿浅颜色的衣服是因为浅色衣服吸热本领弱,冬天穿深颜色的衣服是因为深色衣服吸热本领强。
32.(1) A B
(2)
(3)A
(4)A
(5) C B
(6) A B
(7)A
【分析】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传播途中遇到两种不同介质的分界面时,一部分反射,一部分折射。反射光线遵循反射定律,折射光线遵循折射定律。
【详解】(1)光遇到镜面后,主要发生反射现象,称为镜面反射;遇到三棱镜时,主要发生光的折射现象。
(2)光遇到镜面发生反射现象时,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反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等于入射光线与平面的夹角;光遇到三棱镜会发生两次折射:由空气进入三棱镜发生一次折射,由三棱镜进入空气发生一次折射。
(3)白光是由多种色光组成的混合光,不同色光的折射程度不同,因此将图2中激光笔的光换成一束白光,此时可以在纸屏上接收到多种色光,称为光的色散现象。故选A。
(4)无论是光的反射现象还是光的折射现象,都说明光的传播路线是可以改变的。故选A。
(5)日食和月食的形成是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彩虹的产生是由于光的折射(色散);潜望镜能在地下室观察地面上的情况是运用了光的反射原理。因此,可以用图1的实验解释的是C,可以用图2实验解释的是B。
(6)光沿直线传播遇到阻碍时无法通过会在物体前方留下一个影子。光源离物体越近,影子越大。因此,“手不动,将手电筒离手近一些”使手靠近光源,可以将影子放大;“手电筒不动,手靠近手电筒”使手靠近光源,影子放大;“手不动,将手电筒离手远一些”使手远离光源,影子变小。故选A和B。
(7)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光在传播过程中被遮挡物挡住就形成了影子。与光的反射、光的折射无关。故选A。
答案第2页,共7页
答案第7页,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