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花的学校
第二课时
(人教版)三年级
上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激发学生对祖国多民族大家庭的热爱之情,体会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培养学生尊重不同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的意识。
引导学生找出课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并与同学交流自己对这些词句的理解和感受,积累优美的语言素材。
对课文内容进行初步的分析和归纳,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培养学生敢于发表自己见解的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课文中的画面,或者通过绘画等方式展现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审美表达和创造能力,让学生在表达和创造中进一步感受文字之美和校园生活之美。
精读课文
读课文第3~5自然段,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画面,试着圈出文中表示花儿在做什么的词语。
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学校里上学。
丰富的想象充满童趣。
精读课文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他们想在放学以前出来游戏,他们的老师是要罚他们的。
想象:花儿们关了门做功课是怎样的心情?他们做的功课会有哪些?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想象:
花儿们放假是怎样的心情?最希望做什么?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也赶来看热闹。
欢乐有趣
下课时
⑥
⑦
⑧
⑨
花孩子们渴望出来玩耍。
花孩子们对妈妈很依恋。
朗读课文第6-9自然段,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
花孩子们对自由的渴望。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中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树枝”和“雷云”在干什么?花孩子们又在做什么?
树枝在手拉手轻轻地聊天;
雷云在鼓掌祝贺花孩子们放假了。
花孩子们冲了出来,要回家。
大自然在狂欢,要读出快乐的语气。
根据画出的有新鲜感的句子,想象画面,有感情地读一读第6-9自然段吧!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
想象:花孩子们的家在天上,这个家会是怎样的?星星住的地方又是怎样的?
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
花孩子为什么急急忙忙要到天上去?
他们到天上去是为了寻找他们的妈妈。表达了花孩子对母亲的依恋。
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画线的词语表现了什么?
花孩子对妈妈的依恋。
课堂小结
本文以儿童的视角描绘了一群活泼、天真、渴望自由的花孩子,通过丰富的想象,把孩子和妈妈之间的感情表现得自然深厚。
板书设计
花的学校
花在风雨中成长——欢天喜地
花在学校的生活——丰富多彩
花去天上找妈妈——急急忙忙
童真童趣
拓展延伸
想一想:在花儿的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说一说,写一写。看谁想得奇妙,写得美妙。
随堂练习
1.《花的学校》:这篇课文选自诗集《________》,作者是印度的________,作者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了花儿在绿草上_______________的情景。
一、梳理小走廊
新月集
泰戈尔
跳舞,狂欢
花的学校在地下,他们的家在天上。( )
花喜欢下雨,因为一下雨他们便放假了。( )
花不用做功课,在放学以前就可以出来游戏。( )
√
√
×
二、判断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花的学校》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深入感受泰戈尔诗歌中天真烂漫的儿童视角,体会不同国家文学作品中对 “爱”(母爱、自然之爱)的表达,增强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与包容。
语言运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 3-9 自然段,能结合关键词语(如 “关了门做功课”“放假”“冲了出来”)理解课文内容;积累文中有新鲜感的词句,能尝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课文中的画面。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第 3-9 自然段内容,归纳花儿的 “学校生活” 和 “回家渴望”,锻炼逻辑思维;结合文中问句和想象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审美创造:通过朗读、想象和表达,感受花孩子们渴望自由、依恋妈妈的情感美,能用绘画或语言描述心中花孩子的 “家”,培养审美表达与创造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第 3-9 自然段内容,体会花孩子们的心情(做功课的约束、放假的快乐、回家的急切);积累有新鲜感的词句。
难点:体会花孩子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妈妈的依恋,理解 “花的家在天上” 的象征意义。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含课文第 3-9 自然段文字、相关插图)。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3 分钟)
1.课件出示生字词卡片,指名认读,巩固上节课所学字词。
2.指名背诵第 1-2 自然段,全班齐背,回顾上节课内容,引出新课:“花孩子们在草地上狂欢后,又去了哪里呢?今天我们继续探索花的学校。”
(二)精读第 3-5 自然段(10 分钟)
1.课件出示第 3-5 自然段文字,学生自由朗读,思考:“花孩子们在学校里做什么?”(关了门做功课、想游戏会被老师罚、雨来就放假)
2.想象交流:
“花儿们关了门做功课,会是什么心情?它们的功课可能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 “认真”“期待放假” 等心情,功课可能是 “学习吸收养分”“练习开花” 等)
“雨一来,花儿们放假了,它们会有怎样的心情?最想做什么?”(鼓励学生用 “开心”“兴奋” 等词语描述,想象花儿 “冲出土壤”“向远方奔跑” 等画面)
3.教师指导朗读:读 “他们关了门做功课” 时语气稍显严肃,读 “雨一来,他们便放假了” 时语气轻快、喜悦,学生模仿朗读,体会花孩子们的心情变化。
(三)精读第 6-9 自然段(15 分钟)
1.课件出示第 6-9 自然段文字,指名分自然段朗读,其他学生圈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如 “树枝互相碰触”“绿叶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急急忙忙”“扬起双臂”)。
2.重点分析句子:
“树枝在林中互相碰触着,绿叶在狂风里簌簌地响,雷云拍着大手。这时,花孩子们便穿了紫的、黄的、白的衣裳,冲了出来。”
提问:“树枝和雷云在做什么?花孩子们‘冲’出来,这个字能换成‘走’吗?为什么?”(引导学生理解 “碰触”“拍着大手” 是拟人,写出自然的狂欢;“冲” 字体现花孩子放假的急切和快乐,不能换)
配乐朗读:教师播放欢快的音乐,学生带着快乐、急切的语气朗读句子,想象画面。
“你可知道,妈妈,他们的家是在天上,在星星所住的地方。”“你没有看见他们怎样地急着要到那儿去吗?你不知道他们为什么那样急急忙忙吗?”“我自然能够猜得出他们是对谁扬起双臂来,他们也有他们的妈妈,就像我有我自己的妈妈一样。”
小组讨论:“花孩子们的家在天上会是什么样子?它们为什么急急忙忙要去天上?”(引导学生想象 “天上的家有星星、月亮,很美丽”;理解花孩子急着找妈妈,表达对妈妈的依恋)
情感朗读:教师引导学生带着 “渴望”“依恋” 的情感朗读这几个自然段,体会文中的母爱。
(四)审美创造与拓展(10 分钟)
“画花的家”:学生拿出绘画纸和彩笔,根据课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画出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教师巡视指导,鼓励学生大胆创作。
分享交流:邀请几名学生展示自己的画作,用几句话描述 “花的家” 的样子(如 “花的家在星星旁边,有彩色的云朵,妈妈在门口等它们回家”),教师给予肯定和评价。
拓展思考:“在花儿的学校里还会发生哪些有趣的事?试着说一说。” 学生自由发言,培养创造性思维。
(五)课堂小结(1 分钟)
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走进了花的学校,看到了花孩子们做功课、放假的生活,也感受到了它们对自由的渴望和对妈妈的依恋。泰戈尔用奇妙的想象,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充满童真的世界,希望大家也能像他一样,拥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和丰富的想象力。”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 “花儿学校里的有趣事” 写下来,不少于 3 句话。
五、板书设计1.《大青树下的小学》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考查字词书写)
hōnɡ xiǎnɡ shī rùn huānɡ yě fá站 双bì fànɡ jià
( ) ( ) ( ) ( ) ( ) ( )
二、从括号里选择合适的词语填在横线上,使句子通顺。
湿润 潮湿 急急忙忙 慢慢悠悠
(1)当六月的阵雨落下的时候,________的东风走过荒野。
(2)花孩子们穿着彩色的衣裳,________地从地下冲了出来,要去天上找妈妈。
三、读下面的句子,完成练习。
“湿润的东风走过荒野,在竹林中吹着风笛。”
(1)这句话运用了________的修辞手法,把________当作人来写。
(2)请用这种修辞手法仿写一句话:
四、课文内容填空
(1)妈妈,我真的觉得那些花朵是在地下的________里上学。它们关了门做功课,如果想在放学前出来游戏,老师是要________它们的。
(2)花孩子们的家是在________,在星星所住的地方。它们急急忙忙地赶到那儿,是为了对________扬起双臂。
拓展想象
结合课文内容想一想:雨停了之后,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里会和妈妈做些什么?请写一两句话描述。
《花的学校》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轰响 湿润 荒野 罚 臂 放假
二、(1)湿润 (2)急急忙忙
三、(1)拟人 东风 (2)示例:小草从土里探出头来,好奇地打量着这个世界。
四、(1)学校 罚 (2)天上 妈妈
五、示例 1:雨停了,花孩子们在天上的家里,靠在妈妈的怀里,听妈妈讲星星的故事。
示例 2:花孩子们拉着妈妈的手,在云朵上跳舞,还把在学校里发生的趣事讲给妈妈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