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不懂就要问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文档属性

名称 3.不懂就要问 课件+教案+同步练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9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07:32:39

文档简介

(共22张PPT)
不懂就要问
(人教版)三年级


本课目标
目录
新知导入

精读课文

课堂总结

随堂练习

课外拓展

板书设计

本课目标
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
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
深入体会课文中蕴含的 “勤学好问” 传统学习品质,了解古代私塾教育场景,增强对中华优秀教育文化的认同,培养文化自信。
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描写课堂或安静场景的句子,尝试用 “有新鲜感” 的语言描述校园生活。
通过对比 以及联想自己的学习经历,理解 “不懂就要问” 的道理;借助人物心理、语言描写分析孙中山的人物形象,培养逻辑思维与分析推理能力。
感受课文简洁生动的语言美,体会 “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等鲜活表达的妙处;在朗读与表达中,发现 “勤学好问” 品质的精神美,提升审美感知与表达能力。
激趣导入
说一说:
当你遇到难题或者不懂的问题时,你是如何处理的?
我会读
背诵 照例 圈出 糊涂
戒尺 厉声 详细 挨打
sònɡ


jiè

ái
quān
xiánɡ

quān
juàn
羊圈
猪圈
圆圈
圈点
石块在水面激起一圈( )圈波纹。
猪吃完食后乖乖地走到猪圈( ) 里,懒洋洋地躺下了。
quān
juàn
初读课文
默读课文,疏通生字词,并结合插图,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只背诵,不讲解
孙中山大胆提问
课文讲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
精读课文

默读课文,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伴交流。
精读课文
称呼新鲜
相当于现在的老师。
私塾是中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它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
先生
私塾
精读课文
仔细读2~9自然段,说一说:
孙中山小时候是个什么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心理描写
乐于思考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有勇气、学习认真。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善于思考,敢于提问。
你从这段话中看到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
孙中山
再次默读课文,思考:孙中山是个什么样的人?和小组成员交流。
勤学好问
善于思考
敢于质疑
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我们应该向孙中山学习,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就要大胆问老师。
我觉得我们不应该不懂装懂,要像孙中山一样遇到不懂的就提问,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直到弄明白为止。
学贵有疑。在学习和生活中我们一定会遇到很多问题,只要我们勤思考、敢发问,就会有所收获。
学习了本篇课文,你有什么感想?
孙中山小时候学习勤奋,不懂就问。学习、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很多问题,只要我们勤思考、敢发问,也会成为有学问的“小老师”。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养成不懂就问的好习惯吧。
只让背诵,从不讲解
勤学好问
不懂就要问
孙中山大胆提问
先生详细讲,学生认真听
不懂就要问,挨打也值得
结构梳理
课文讲述了少年孙中山在私塾学习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勤学好问的精神。
课堂小结
孙中山一生喜欢读书。他在英国留学的时候,有一天,几个中国留学生一起去看他,发现他的生活很艰苦,几乎连吃饭的钱都没有了。离开前,这几个留学生凑了40英镑,送给孙中山补贴生活。
关于孙中山的小故事
三天以后,这几个留学生又一起去看孙中山。来到孙中山的宿舍门口,他们敲了半天门,都没有人答应。“算了,先生大概不在。我们下次再来吧。”一个姑娘说。
“等一下儿,我来敲。”一个不高不矮的年轻人说。他用力敲了一会儿,孙中山才来开门。孙中山不好意思地说:“请原谅,我正在看书,没听见你们敲门。快请进!”他们走进孙中山的宿舍,看见桌子上摆满了新书。大家一算,买这些书大概需要30英镑。他们觉得很奇怪,问孙中山:“你连吃饭的钱都不够,还有钱买书?”
“这是用你们送给我的钱买的,我还剩下10英镑呢!”
“你应该多买一些好吃的,不要把身体搞坏了。”孙中山笑着说:“我觉得买书比买吃的还重要。”
拓展延伸
随堂练习
1.《不懂就要问》:这篇课文讲了少年孙中山在______读书时,因为不明白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壮着胆子向老师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孙中山_________的精神。
梳理小走廊
私塾
提问
勤学好问
2.积累有关质疑的名言警句。
3.收集有关勤学好问的故事。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fine《不懂就要问》教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
一、教学目标
文化自信:深入体会课文中蕴含的 “勤学好问” 传统学习品质,了解古代私塾教育场景,增强对中华优秀教育文化的认同,培养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准确认读 “诵、例、圈” 等生字,掌握 “圈”(quān/juàn)等多音字的用法;积累描写课堂或安静场景的句子,尝试用 “有新鲜感” 的语言描述校园生活。
思维能力:通过对比 “私塾只背诵不讲解” 与 “孙中山大胆提问” 的不同,以及联想自己的学习经历,理解 “不懂就要问” 的道理;借助人物心理、语言描写分析孙中山的人物形象,培养逻辑思维与分析推理能力。
审美创造:感受课文简洁生动的语言美,体会 “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 等鲜活表达的妙处;在朗读与表达中,发现 “勤学好问” 品质的精神美,提升审美感知与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课文主要内容,掌握生字词;通过人物描写,分析孙中山 “勤学好问、敢于质疑” 的形象;积累优美语句。
难点:理解古代私塾教育特点与现代教育的差异;体会 “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的深刻含义,并联系自身学习实际践行这一品质。
三、教学准备
教师:PPT 课件(包含课文插图、生字词、拓展资料等)、生字卡片、“私塾”“戒尺” 等相关实物或图片。
学生:预习课文,圈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准备笔记本和铅笔。
四、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5 分钟)
1.情境提问:师:“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你们遇到过看不懂的题目、不理解的知识吗?当你们遇到这些‘小难题’时,会怎么做呢?”(请 3-4 名学生分享,如 “问老师”“问同学”“查资料”“暂时放一放” 等)
2.引出课题:师:“大家的办法都很实用!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伟人 —— 孙中山,他小候遇到不懂的问题,也有自己的做法。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不懂就要问》,看看他是怎么做的。”(板书课题,带领学生齐读)
(二)初读课文,疏通字词(8 分钟)
1.初读要求:师:“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或请教同桌;读完后,结合课件里的插图,试着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
2.字词教学:
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认读 “诵、例、圈、糊、戒、厉、详、挨” 等生字,重点指导 “圈” 的多音字用法(出示句子:“石块在水面激起一圈(quān)圈波纹”“猪吃完食后走到猪圈(juàn)里”,让学生填空并齐读)。
3.出示词语 “背诵、照例、糊涂、戒尺、厉声、详细”,带领学生分组读、开火车读,结合课件图片(如 “戒尺” 的图片)理解词语意思。
4.梳理内容:师:“谁能看着插图,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引导学生总结:少年孙中山在私塾读书时,因为不明白书里的意思,壮着胆子向先生提问的故事)
(三)精读课文,感悟形象(18 分钟)
1.学习第 1 自然段,了解私塾背景:
指名朗读第 1 自然段,师:“从‘先生念,学生跟着念,咿咿呀呀像唱歌一样’‘学生读熟了就背诵,先生从来不讲意思’,你们发现古代私塾的上课方式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后,课件展示 “私塾” 的解释:古代民间幼儿教育机构,以背诵为主,很少讲解)
师:“这样的上课方式,孙中山有什么想法呢?请大家画出相关句子。”
2.分析人物描写,体会孙中山品质:
心理描写:出示句子 “书里说的是什么意思,他一点儿也不懂。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 师:“从这句话能看出孙中山是个怎样的孩子?”(引导学生体会 “乐于思考、不盲目跟风”,板书:乐于思考)
语言与动作描写:出示句子 “于是,他壮着胆子站起来,问:‘先生,您刚才让我背的这段书是什么意思?请您给我讲讲吧!’” 师:“‘壮着胆子’说明孙中山当时可能有什么顾虑?他为什么还是要提问?”(结合 “先生有戒尺、可能会挨打”,体会孙中山 “有勇气、学习认真”,板书:有勇气)
核心语句感悟:出示句子 “孙中山笑了笑,说:‘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为了弄清楚道理,就是挨打也值得。’” 师:“小组讨论:从这句话中,你们看到了孙中山怎样的学习态度?”(引导学生总结 “敢于质疑、勤学好问”,板书:敢于质疑、勤学好问)
对比与联想:师:“孙中山提问后,先生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详细讲解)同学们,你们平时提问后,老师和同学是怎样的反应?这让你们有什么感受?”(联系自身,强化 “不懂就问” 的意识)
(四)拓展延伸(5 分钟)
故事分享:师:“孙中山一生都保持着勤学好问、热爱读书的习惯。老师给大家讲一个他在英国留学的小故事……”(讲述课件中 “孙中山用留学生资助的钱买书” 的故事)
互动交流:师:“听了这个故事,你们对孙中山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生活中,你们还知道哪些‘勤学好问’的人物或故事?”(鼓励学生简要分享,如 “孔子不耻下问”“牛顿问苹果为什么落地” 等)
(五)课堂小结与练习(4 分钟)
课堂小结: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勤学好问的孙中山,知道了‘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的道理。希望大家以后在学习中,也能像孙中山一样,遇到不懂的问题大胆提问,做爱思考、敢提问的好孩子。”
(六)随堂练习:
填空:《不懂就要问》讲了少年孙中山在______读书时,因为不明白书里的意思,壮着胆子向老师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他_________的精神。(答案:私塾、提问、勤学好问)
(七)布置作业:①背诵喜欢的段落;②积累 1-2 句关于 “质疑” 的名言警句(如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③收集 1 个 “勤学好问” 的小故事,下节课分享。
六、板书设计
不懂就要问
私塾特点:只背诵,不讲解
孙中山品质:
乐于思考(心理: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
有勇气(动作:壮着胆子站起来)
敢于质疑、勤学好问(语言:学问学问,不懂就要问)
道理: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大胆提问3.《不懂就要问》同步练习
一、看拼音,写词语
bèi sònɡ zhào lì quān dìnɡ hú tú fā dāi jiè chǐ lì shēnɡ qīnɡ chǔ
( ) ( ) ( ) ( ) ( ) ( ) ( ) ( )
二、给下列多音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1)他背(bēi bèi)着书包哼着歌曲,因为他刚刚背(bēi bèi)会了一篇课文,心情特别好。
(2)猪圈(quān juàn)旁边有一个小水洼,水洼里有一圈(quān juàn)圈涟漪。

三、比一比,再组词
堂( ) 戒( ) 厉( ) 详( )
常( ) 械( ) 历( ) 祥( )

四、按要求写句子
(1)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有什么用呢?(改为陈述句)

(2)先生讲得很详细,大家听得很认真。(照样子,补充句子)
老师说得__________,同学们听得__________。

五、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本文写了__________小时候在__________里读书,为了弄懂__________,而大胆向先生__________的故事。赞扬了__________的态度和勇气,启发我们__________要敢于去问。
《不懂就要问》同步练习参考答案
一、答案:背诵 照例 圈定 糊涂 发呆 戒尺 厉声 清楚
二、答案:(1)bēi bèi (2)juàn quān
三、答案:示例:课堂 经常;戒尺 机械;严厉 历史;详细 慈祥
四、答案:(1)孙中山想:这样糊里糊涂地背,没有什么用。
(2)示例:老师说得绘声绘色,同学们听得津津有味。
五、答案:孙中山;私塾;书中的意思;提出问题;孙中山不懂就问;遇到不懂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