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营造清朗空间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3.2营造清朗空间 导学案(含答案)- 2025-2026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894.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道德与法治
更新时间 2025-08-29 08:50:4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3.2营造清朗空间 导学案
一、核心素养目标
1.政治认同: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网络正能量,引导学生树立热爱家乡、热爱国家的意识。
2.道德修养:知道网络不是法外之地,形成守法意识,在网络生活中做一个文明的社会成员。
3.责任意识:关心社会,主动参与到网络社会公益活动中去。
二、解析重难点
教学重点:
青少年理性参与网络生活的做法;如何利用互联网传递正能量。
教学难点:
提高网络素养,提高媒介素养
三、预习导学:
自主预习
通过阅读教材,独立完成以下几个问题,用铅笔画出来重点句子。
1.如何全面认识网络,营造清朗空间
2.网络上虚假、不良信息的表现
3.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二)知识梳理
1.如何全面认识网络,营造清朗空间
(1)我们在享受网络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也要-------------,了解其可能衍生的社会问题。
(2)我们要学会理性参与网络生活,提升--------,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3)学会选择---------。①我们要注意浏览、寻找对学习和生活有意义的信息,不在无关信息面前停留,不在无聊信息上费精力,学会“信息节食”。②同时,我们也不能只关注自己感兴趣的信息,把自己禁锢在“--------”中,从而丧失接触不同事物和观点的机会。
(4)自觉抵制---------。我们要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学会分析判断网络信息,让不良信息止于智者。
(5)恪守道德,------。我们要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只有自觉遵守道德和法律,才能做一名负责任的网络参与者,
(6)传播网络---------。①我们要提高媒介素养,科学、文明、安全、合理使用网络;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利用网络贡献向上向善力量,建设网上精神家园;③要通过网络平台积极参与公共事务,投身于公益行动,让网络成为汇聚民智,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的重要渠道;④共同培育积极健康的-------、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高扬主旋律,做网络强国的建设者、创新者。
2.网络上虚假、不良信息的表现
有的人有意无意歪曲事实甚至---------,误导公众;有的人实施网络诈骗,侵害他人利益;有的人恶意发布暴力、色情和危害社会稳定的信息,造成恶劣影响。
3.如何辨别网络谣言
(1)注意信息出处。(2)关注--------。(3)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4)辨识信息内容。(5)向--------。
(二)预习反馈
列出预习中的问题清单或列出困惑、读不懂的内容。
四、合作探究
材料 “奶奶天天刷手机到凌晨,一验光发现近视2300度,机器都打不出验光结果,怎么劝都不听。”日前,一位70岁老人因玩手机导致近视2300度的消息引发热议,不少网友在评论区认领起“同款长辈”:一天刷七八个小时短视频,还经常半夜躲在被子里“划屏幕”,久而久之,不仅诱发了颈椎病,干眼症、青光眼也找上了门;在平台极速版上沉迷“赚金币”,刷一天仅能赚5角钱;关注了数十个“养生主播”,跟风下单了数万元的“三无”保健品……家中的网瘾老人引起了网友们的担忧。
(1)如果请你劝导这些网瘾老人,你会说些什么?
(2)作为晚辈,要帮助长辈健康“触网”,你有哪些具体办法?
五、课堂达标
(一)达标测评
1.为更好的学习和了解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精神,初中生小晋利用网络查询相关资料,并用AI制作解说视频,受到同学们的好评。对小晋的行为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正确对待竞争,获得了真正的友谊
B.思维的批判性,激发了青春的创造
C.遵守社会规则,做文明有礼的人
D.积极利用网络,具有较高媒介素养
2.针对下图漫画反映的现象,以下同学的观点你认同的是( )
A.小赵:AI代替我们写作业,节省的时间用于睡眠,提高体质
B.小李:用AI写作业不仅不会有负面影响,还能拓宽我们的思维
C.小王:AI是科技进步的体现,具有双重影响,应学会善用AI
D.小陈:使用AI会让我们失去学习的兴趣和能力,应被全面禁用
3.下面漫画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A.学会“信息节食” B.自觉抵制不良信息
C.自觉抵制人工智能 D拒绝网络暴力
4.网络时代,人人都可以是“评论员”,人人都可以是“自媒体”。做一名负责任的网民,应该( )
①提高媒介素养,学会辨析网络信息的真伪②任意宜泄情绪,充分表达自己的各种观点③充分利用网络,随意转发未经证实的信息④恪守道德法律,利用网络平台传播正能量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5.“未成年模式”既是网络风险的“防火墙”,也对未成年人上网时段、时长、浏览内容等作出限制。但是,一些不法APP做起了开启“会员尊享特权”就能绕过“未成年模式”的生意,试图让“防沉迷”系统形同虚设并借此牟利。对此,未成年人应该( )
①擦亮双眼,学会辨析网络信息②提高自控力,抵制网络不良诱惑③要提高媒介素养,合理利用网络④不沉迷网络,学会信息节食
A.①②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小兰准备围绕“网络生活新空间”制作一期板报。在她搜集的下列事例中,能体现合理使用网络的是( )
A.王亮一遇到难题就用AI软件查找答案,快速完成作业
B.李瑞看到内容为“喜迎新年,好礼赠送”的网页弹窗后,便点开链接
C.张伟剪辑了本班同学国庆献礼的短视频并上传网络,收获无数好评
D.赵明看到网上关于山西老陈醋的不当评论后,便对评论者进行谩骂
7.如今,网络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网络空间虚假的、不良的信息也时常困扰着人们。这说明( )
A.网络是把双刃剑
B.网络为信息的传播搭建了新的平台
C.网络影响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D.个人隐私在网络上最容易被侵犯
8.下边漫画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
A.学会“信息节食” B.自觉抵制人工智能
C.学会辨析网络信息 D.营造清朗网络空间
(二)提升训练
9.材料一 下表是某校调查小组关于未成年网民上网活动情况的抽样调查报告。
(1)结合所学知识,说说以上调查报告体现了网络给未成年人的生活带来哪些影响。(8分)
材料二 新出台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的一大亮点是“提升未成年人网络素养”。为此,学校计划编制一份“网络素养小贴士”。
网络素养小贴士 网络素养,是指个体在使用网络时具有的网络安全意识、文明素养、行为习惯和防护技能等。提升网络素养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网络事件理性看:要全面、辩证、客观看待网络事件,不信谣、不传谣,保持理性。 网络发言要文明:①----------------------------------- 网络沉迷能预防:②------------------------------------ 网络安全有常识:③------------------------------------
(2).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以上“网络素养小贴士”的内容。(6分)
六、课后反思
(一)课后反思:
本节课我学会了:
本节课我印象最深的是
本节课存在的问题:
本节课后我一定做到
把本节课所学知识画出思维导图
七、课后作业:
1.背诵本节重点知识。
2.根据本节课所学内容,通过走访、座谈、聊天等形式,了解一些网络诈骗案例。
参考答案
预习导学:
1.全面认识网络 媒介素养 网络信息 信息茧房 不良信息 遵守法律 正能量 网络文化 2.制造谣言 3.官方信息 他人求助
合作探究 :
【答案】(1)爷爷奶奶,长时间刷手机对身体不好呀。像您这样天天刷很久,容易得颈椎病、干眼症、青光眼这些病呢,您看都已经影响到您的视力了。而且花大量时间在刷手机赚那一点点钱上,不太值得呀,还有那些 “养生主播” 推荐的保健品,很多都是 “三无” 产品,吃了可能对身体有害,咱可不能随便买呀。
(2)帮长辈制定一个手机使用时间表,规定每天使用手机的时长和时间段,避免过度使用;帮长辈筛选一些有价值、积极健康的内容,如适合他们的文化知识、健康养生讲座等,减少他们接触不良或无意义信息的时间;多陪长辈参加一些户外活动,如散步、下棋、参加老年活动中心的活动等,让他们减少对手机的依赖,丰富线下生活;教长辈识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诈骗信息等,提高他们的网络安全意识,避免陷入网络陷阱。
课堂达标
1.D 2C 3D 4B 5B 6C 7A 8C
9.答案 (1)①网络深刻改变着我们的生活方式。
借助网络,我们可以便捷地解决生活中的许多问题,从而大大节约成本,提高效率。网络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便利和美好。②网络在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衍生出许多社会问题。我们可能会浏览到虚假的、不良的信息,遭遇个人隐私被侵犯、网络暴力等问题,对我们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
(2)①要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对自己的网络言论负责。我们要文明互动、理性表达,不宣泄负面情绪,不制造和传播谣言,不泄露他人隐私,不恶意攻击他人,拒绝网络暴力和欺凌。②提升媒介素养,积极利用网络获取新知、促进沟通、完善自我。 学会选择网络信息,学会“信息节食”,自觉抵制不良信息。③维护网络安全,学会自我保护,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破坏网络秩序。
解析:本题以调查报告为载体,考查健全人格、法治观念等核心素养。
第(1)问,结合调查报告的数据,从网络丰富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网络存在的问题等方面作答即可。第(2)问,从恪守道德、遵守法律,学会“信息节食”,维护网络安全等方面作答即可。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