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旨概括] 二战后期,以美、苏、英为主的同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关于战后问题的协定,被称为“雅尔塔体系”。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分歧,美、英、苏三国由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分属两大阵营的冷战对手。
美国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逐渐形成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也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渐形成了以它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至此两大阵营对峙格局形成,冷战体系之下的世界格局逐渐演变为美苏争霸格局,双方激烈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受挫,1991年12月,苏联宣告解体,两极格局崩溃。
[学法指导]
1.从美苏双方的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家实力等方面分析两极格局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2.通过回顾十月革命胜利后西方国家对苏俄的进攻和封锁、绥靖政策等史实,理解二战后冷战局面出现的必然性。
3.列表法。利用列表的方式,从时期、特点、大事等方面对美苏争霸的过程进行总结。
4.注意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对比冷战双方全面对抗的史实,认识这种对抗给国际关系带来的严重危害。同时结合当今国际关系中的有关事例,理解冷战思维的影响。
一、雅尔塔体系
1.背景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
(2)二战后期,同盟国召开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结束战争、处置法西斯和战后安排等问题达成协议。
2.含义
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在国际关系领域内形成的以美苏两强为首,东西方政治、军事集团对峙,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的国际关系体系。
3.内容
(1)铲除日本、德国的军国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国分区占领管制。
(2)苏联占有日本部分岛屿,日本在中国的一些权益交给苏联。
(3)创建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联合国。
(4)对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也做出相应的规定。
4.评价
(1)积极性: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
(2)消极性:该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这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冷战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
[名词注解]
“格局”与“极”
(1)“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的。
(2)“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
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
1.美国的强大
(1)政治:早在1943年4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授意他人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1945年12月继任的杜鲁门总统又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2)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经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实力上升。
(3)军事:战后美国一跃成为头号军事强国。它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还率先掌握了原子弹、氢弹的制造技术。战后初期,美国在56个国家派有驻军,在国外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
2.西欧的衰落
(1)英国:战争使英国元气大伤。战后,英国的工业生产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也日益降低。印度等广大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风起云涌,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一老牌殖民帝国的基础。
(2)法国:战争也造成了法国经济的严重倒退。法国的海外殖民地也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
[特别提醒]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改变了世界范围内国际力量的对比,彻底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由欧洲主宰世界的传统国际政治格局。
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苏联的强大
(1)军事上:力量增强,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军事强国。
(2)政治上:政治影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苏联帮助东欧国家摆脱法西斯统治并于战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2)为抗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苏联积极同东欧人民民主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承认和支持亚洲新兴社会主义国家。
(4)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标志着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
一、如何理解二战改变了世界各国力量的对比?
1.西欧衰落
(1)德国法西斯被彻底摧毁,国土被盟军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
(2)英国赢得了战争却输尽了财富,黄金储备几乎用竭,昔日的威风一扫而光。
(3)法国更是元气大伤,而战争中法国的投降使其国际威望急剧下降。欧洲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2.美国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1)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
(2)军事上,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 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1 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起近500个军事基地。英法等国不得不追随美国。
3.苏联空前强大
反法西斯战争使苏联的政治影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苏联在战后成为唯一能与美国在政治、军事方面抗衡的国家。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美领导人曾分别谈道:“英国雄师一声吼而震撼一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英国已经吓不倒任何国家。它已失去一个帝国,但至今还不知该扮演什么角色。”导致英国从“震撼一切”到“吓不倒任何国家”的主观因素是( )
A.美国的强大 B.经济实力的削弱
C.苏联的强大 D.联合国的成立
解析:关键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主观因素”。A、C两项是客观因素,D项与题干无关,故B项正确。
答案:B
二、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背景、作用及瓦解?
1.背景
(1)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在欧洲和亚洲相继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这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创造了前提。
(2)由于美国挑起了针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社会主义各国有必要联合起来,反击帝国主义阵营的冷战,打破对方的封锁与包围。
(3)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也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和战后初期苏联的国际地位及其对外战略有关。战后初期苏联的实力使其在客观上已拥有对东欧地区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而其对外战略的目标之一即是巩固其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加强其战略防御体系。
2.作用
巩固社会主义成果;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
3.瓦解
(1)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完全破裂。1968年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以史实说明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2)瓦解的原因是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控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还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等原因。
2.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后初期,在国际舞台上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
A.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成果
B.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C.有利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D.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解析:摧毁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主要是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B
高频考点
考查美苏由战时同盟变为敌人
[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斯大林曾经表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材料二 美国政府攻击共产主义,认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
材料三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材料四 战后初期苏联努力构建周边安全带,在东欧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同时竭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1)材料一中的“共同敌人”指的是什么?斯大林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关系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2)材料二反映了美、苏关系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四反映了美、苏的什么矛盾?
(4)综上所述你认为斯大林的判断正确吗?为什么?
[解析] 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从材料二可总结出美、苏关系的特点:美国攻击共产主义,二者矛盾尖锐;第(3)问可从材料三、四总结出答案;第(4)问先作出正确判断再回答出原因。
[答案] (1)法西斯势力。从战时同盟到战后因国家利益而分裂。
(2)美国攻击共产主义,反对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在世界扩大影响。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矛盾尖锐。
(3)在世界战略上相互对立,美国力图称霸世界,苏联也在扩大自己的势力,苏联成为美国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障碍。
(4)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由于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全球战略上存在尖锐的矛盾,必然由同盟走向分裂和对立。
图文探究
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探究目的
(1)知识层面:考查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及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对中国的影响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解读材料和获取有效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
[探究示例]
材料一 不要忘记以下情况,德国人入侵苏联,是经过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德国人所以能够经过这些国家侵入苏联,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当时存在着敌视苏联的政策。……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着善意态度的政府。
——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
〈真理报〉记者的谈话》
材料二
[问题生成]
(1)从地理角度看,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主要集中于哪些地区?试从地理角度和苏联的外交政策角度分析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2)该图反映出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什么趋势?
(3)图中的这种形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探究思路]
第(1)问,回答原因时注意从“地理”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两个角度;第(2)问,注意从图中获取信息回答;第(3)问,应考虑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主要任务。
[尝试解答]
(1)东欧和东亚地区。在地理上东欧靠近苏联,容易受其影响;苏联试图控制东欧,建立亲苏政府。
(2)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3)为新中国人民巩固政权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右图是雅尔塔会议会场。就是在这张会议桌上,战后的世界秩序被基本确定下来。那么,二战后期召开的雅尔塔会议主要就哪些问题达成协议( )
①结束战争 ②处置法西斯
③战后世界安排 ④组建军事集团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组建军事集团是二战后以美苏两国为首的两大阵营冷战的产物,雅尔塔会议只是为其建立奠定了基础。因此,排除含④的选项。
答案:B
2.二战后初期确立的雅尔塔体系的实质是( )
A.美苏两分天下 B.美苏战时同盟
C.美苏和平共处 D.美苏争夺霸权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分析、理解能力。依据题干“二战后初期”的时间限制和基本特征分析各项:雅尔塔体系是战后初期开始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不是战时同盟、和平共处,也还未开始争夺霸权。
答案:A
3.二战后初期,一种新的国际关系格局——雅尔塔体系初具雏形。该体系( )
①基本上按照美苏两国的意志建立 ②违背了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 ③体现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以合作来维护战后和平的精神 ④打破传统的以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国际关系格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解析:雅尔塔体系对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法西斯主义,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因此,从总体上说,该体系符合世界人民实现和平的愿望,②的叙述不正确。
答案:C
4.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由战时同盟关系走向对峙的原因不包括( )
A.意识形态领域的矛盾
B.美苏军事均势形成
C.社会制度不同与国家利益的冲突
D.美苏为首的两大军事集团形成
解析:A、B、C三项是导致美苏走向对峙的原因,D项是美苏对峙的表现。
答案:D
5.“我的一边坐着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丘吉尔的这番话直接表明( )
A.二战使英国下降到二流国家的水平
B.欧洲失去了世界中心的国际地位
C.英国表面上仍维系着大国形象
D.英、美、苏三国战时同盟关系破裂
解析:题干材料表明与美苏相比,英国已失去大国地位。
答案:A
6.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的标志是( )
A.东欧一系列社会主义国家的建立
B.东欧各国仿效苏联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C.社会主义国家的相互承认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
解析:1950年12月《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标志着社会主义阵营形成。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7题8分,第8题12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 百分比协定:1944年10月9日丘吉尔飞抵莫斯科,与斯大林密商巴尔干势力范围问题。后约定苏在罗马尼亚可占90%的优势,而英美在希腊可占90%的优势。在南斯拉夫,各占50%;在匈牙利和保加利亚,苏占80%,英美占20%。
材料三 (1)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2)由日本1904年背信弃义进攻所破坏的俄国以前的权益须予恢复,即:甲、库页岛南部及邻近一切岛屿须交还苏联。乙、大连商港须国际化,苏联在该港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苏联之租用旅顺港为海军基地须予恢复。丙、对担任通往大连之出路的中东铁路和南满铁路应设立一苏中合办的公司以共同经营之;经谅解,苏联的优越权益须予保证,而中国须保持在满洲的全部主权。(3)千岛群岛须交予苏联。
——雅尔塔协定中有关苏联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
请回答:
(1)简要说明材料一所示会议对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变化产生的影响。(3分)
(2)通过材料二、三的信息,你对雅尔塔体系作何评价?(3分)
(3)二战结束后,美国企图称霸世界,掌握对战后世界的领导权。结合战后初期的史实分析美国的意图能否得以实现。(2分)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图片信息的处理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第(1)问主要依据所学知识来回答。第(2)问要求评价雅尔塔体系的消极作用,应主要以材料二、三所反映出的信息为依据进行论证。第(3)问结合二战后初期的国际格局分析。
答案:(1)形成了雅尔塔体系,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奠定了基础;雅尔塔体系的确立使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取代。
(2)雅尔塔体系把东欧和希腊分别划为苏联、英美的势力范围,并进行比例分配;美苏以牺牲中国的主权为条件来加速日本的投降。可见,雅尔塔体系建立在美苏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
(3)其意图不能实现。美国的霸权政策受到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的抵制,出现了以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
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二战前的美国,军事力量在世界上仅居第16位,排在南斯拉夫与波兰之后,其武装力量总数在1939年只有33.5万人,1941年参战前增至200万人,1945年时已达1 217.5万人,一跃而为头号军事强国,仅1943年的军火生产产值就等于苏、德、英的总和,而且已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
材料二 从一切能得到的指数来看,除了现役军人之外,美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许多美国人,包括政府中的主要人物,都认为他们能够运用他们的力量命令全世界朝着美国式的民主资本主义方向走去。
——斯蒂芬·安布罗斯《全球主义的兴起》
材料三 基辛格博士在其所著《大外交》中说:“罗斯福的战后世界秩序观,却是以美、英、法三个战胜国,加上中国,以类似世界理事会的角色来维持和平……每个体系都能反映出企图透过有共同价值观的胜利者同盟,来维持平衡。”
材料四 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斯大林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2)材料二安布罗斯的言论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根据20世纪国际格局中心的变化,评论材料三的观点。(4分)
(4)简述材料四斯大林言论的含义。最终形成了什么局面?(4分)
解析:回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国家实力分析问题。根据材料,二战后,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的美国力图在全世界推广资本主义制度;苏联在占领区推行社会主义制度,最终导致两极格局的形成。
答案:(1)经过第二次世界大战,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军事强国。
(2)美国在全世界推行资本主义制度。
(3)变化:在20世纪,以欧洲为中心的政治格局演变为美苏两极格局。
评论:基辛格的观点是有道理的。国家实力对比发生变化了,国际关系的中心自然会随之变化,但万变不离其宗,都是实力强大的国家为维护自身利益而达成的某种妥协,都是讨价还价的产物,都是实力决定一切。
(4)在占领区实行社会主义制度。两极格局。
一、本课测评
1.什么是雅尔塔体系?简述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提示:雅尔塔体系是二次大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背景: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
国,英法等西欧国家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击德军的主要力量,拥有可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实力。过程:在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确定的。
2.对比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
提示:(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个大国的意志。
(2)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
(4)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国的崛起而破裂;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之间的妥协。
(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
二、学习延伸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请谈谈你对两极体制下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何看法?
提示:有一定的合理性。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一方面造成了世界长期动荡,另一方面又使世界保持了长久的和平,但整个世界长期笼罩在战争的危险中。
课件41张PPT。第四单元第
1
课新知预习·巧设计名师课堂·一点通高频考点·巧解密创新演练·大冲关课后习题解答[主旨概括]二战后期,以美、苏、英为主的同盟国签订了一系列关于战后问题的协定,被称为“雅尔塔体系”。由于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分歧,美、英、苏三国由战时的盟友变成了分属两大阵营的冷战对手。美国通过一系列的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措施,逐渐形成了以它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为了对抗美国的冷战政策,苏联也采取一系列措施,逐渐形成了以它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至此两大阵营对峙格局形成,冷战体系之下的世界格局逐渐演变为美苏争霸格局,双方激烈的军备竞赛拖垮了苏联。20世纪80年代,戈尔巴乔夫改革受挫,1991年12月,苏联宣告解体,两极格局崩溃。[学法指导]
1.从美苏双方的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国家实力等方面分析两极
格局形成的历史必然性。
2.通过回顾十月革命胜利后西方国家对苏俄的进攻和封锁、
绥靖政策等史实,理解二战后冷战局面出现的必然性。
3.列表法。利用列表的方式,从时期、特点、大事等方面对
美苏争霸的过程进行总结。
4.注意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分析、对比冷战双方全面
对抗的史实,认识这种对抗给国际关系带来的严重危害。
同时结合当今国际关系中的有关事例,理解冷战思维的影响。一、雅尔塔体系
1.背景
(1)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即将胜利。
(2)二战后期,同盟国召开一系列国际会议,就结束战争、处置_________和战后安排等问题达成协议。
2.含义
雅尔塔体系是指二战后,在国际关系领域内形成的以_____两强为首,东西方政治、军事集团对峙,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截然对立的国际关系体系。法西斯美苏3.内容
(1)铲除日本、德国的________主义和纳粹主义,惩办战犯,对德国分区占领管制。
(2)苏联占有_______部分岛屿,日本在中国的一些权益交给苏联。
(3)创建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性组织——_________。
(4)对战后欧洲一些国家的边界也做出相应的规定。军国日本联合国 4.评价
(1)积极性:有利于维护战后世界和平秩序、清除_______
_______、恢复和发展各国经济。
(2)消极性:该体系建立在美苏两国划分势力范围的基础上,带有明显的_________色彩,这为两极格局的形成和_____提供了条件;标志着以维持欧洲大国均势为中心的传统国际关系格局被美苏_______格局所取代。法西斯主义大国强权冷战两极[名词注解]
“格局”与“极”
(1)“格局”: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结构,是建立在世界主要大国实力对比的基础上的。
(2)“极”:在国际关系体系中起支配作用的力量中心,它影响、制约着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其他力量。二、美国的强大与西欧的衰落
1.美国的强大
(1)政治:早在1943年4月,美国总统罗斯福就授意他人在《星期六晚邮报》上发表了《_________________》一文,提出要建立一个由美国领导的、符合美国利益的世界政治与经济秩序。1945年12月继任的________总统又在致国会的咨文中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罗斯福的世界蓝图杜鲁门(2)经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以美国为中心的资本主义经济体系已经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实力上升。
(3)军事:战后美国一跃成为头号军事强国。它不仅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和空军,还率先掌握了原子弹、氢弹的制造技术。战后初期,美国在56个国家派有驻军,在国外建立了484个军事基地。2.西欧的衰落
(1)英国:战争使英国元气大伤。战后,英国的_________在整个资本主义世界所占比重也日益降低。印度等广大殖民地的___________运动风起云涌,从根本上动摇了这一老牌殖民帝国的基础。
(2)法国:战争也造成了法国经济的严重倒退。法国的______________也掀起了民族解放运动的浪潮。工业生产民族解放海外殖民地[特别提醒]
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改变了世界范围内国际力量的对比,彻底打破了以欧洲为中心、由欧洲主宰世界的传统国际政治格局。三、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苏联的强大
(1)军事上:力量增强,成为仅次于______的世界军事强国。
(2)政治上:政治影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
2.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
(1)苏联帮助东欧国家摆脱法西斯统治并于战后建立了人民民主政权。
(2)为抗衡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苏联积极同______人民民主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美国东欧(3)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承认和支持亚洲新兴社会主义国家。
(4)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缔结,标志着以_____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最终形成。苏联一、如何理解二战改变了世界各国力量的对比?
1.西欧衰落
(1)德国法西斯被彻底摧毁,国土被盟军占领,殖民地被剥夺殆尽。
(2)英国赢得了战争却输尽了财富,黄金储备几乎用竭,昔日的威风一扫而光。
(3)法国更是元气大伤,而战争中法国的投降使其国际威望急剧下降。欧洲主宰世界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2.美国战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
(1)经济上,美国拥有最雄厚的工业实力和最丰富的黄金储备,事实上确立了美国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和金融的领导地位。
(2)军事上,它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常规军事力量,垄断了核武器,美国的军队人数最多达1 200多万,拥有30艘航空母舰和1 000多艘其他战舰,在世界各地建立起近500个军事基地。英法等国不得不追随美国。
3.苏联空前强大
反法西斯战争使苏联的政治影响和国际威望空前提高,苏联在战后成为唯一能与美国在政治、军事方面抗衡的国家。
1.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美领导人曾分别谈道:“英国雄师一
声吼而震撼一切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如今,英国已经
吓不倒任何国家。它已失去一个帝国,但至今还不知该扮演
什么角色。”导致英国从“震撼一切”到“吓不倒任何国
家”的主观因素是 ( )
A.美国的强大 B.经济实力的削弱
C.苏联的强大 D.联合国的成立
解析:关键注意题干中的限定词“主观因素”。A、C两项是
客观因素,D项与题干无关,故B项正确。
答案:B二、如何认识社会主义阵营形成的背景、作用及瓦解?
1.背景
(1)二战后国际政治力量发生重大变化,社会主义越出一国范围,在欧洲和亚洲相继诞生了一系列人民民主国家,这为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创造了前提。
(2)由于美国挑起了针对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社会主义各国有必要联合起来,反击帝国主义阵营的冷战,打破对方的封锁与包围。(3)社会主义阵营的形成,也与苏联社会主义模式的影响和战后初期苏联的国际地位及其对外战略有关。战后初期苏联的实力使其在客观上已拥有对东欧地区社会主义国家的影响力,而其对外战略的目标之一即是巩固其在东欧的势力范围,加强其战略防御体系。
2.作用
巩固社会主义成果;支持民族解放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维护世界和平。3.瓦解
(1)20世纪60年代初,中苏关系完全破裂。1968年苏联出兵占领捷克斯洛伐克,以史实说明社会主义阵营的瓦解。
(2)瓦解的原因是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试图控制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同时还包括意识形态方面的分歧等原因。2.社会主义阵营形成后初期,在国际舞台上产生的影响不包
括 ( )
A.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成果
B.彻底摧毁了帝国主义殖民体系
C.有利于反对帝国主义侵略
D.有利于维护世界的和平
解析:摧毁帝国主义殖民体系主要是民族解放运动。
答案:B[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斯大林曾经表示:“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益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国分裂。”
材料二 美国政府攻击共产主义,认为它已经“成为世界上一切邪恶的根源。在任何地方发生的每一变动中,我们总能看到有‘莫斯科共产主义’在插手”。材料三 美国总统杜鲁门上台后曾一再声称:“我们赢得的胜利把领导世界的持续重担放到了美国人民的肩头……全世界都应该采取美国制度。”
材料四 战后初期苏联努力构建周边安全带,在东欧形成了以苏联为核心的社会主义阵营,同时竭力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1)材料一中的“共同敌人”指的是什么?斯大林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苏关系作出了怎样的判断?
(2)材料二反映了美、苏关系的什么特点?
(3)材料三、四反映了美、苏的什么矛盾?
(4)综上所述你认为斯大林的判断正确吗?为什么?[解析] 第(1)问主要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从材料二可总结出美、苏关系的特点:美国攻击共产主义,二者矛盾尖锐;第(3)问可从材料三、四总结出答案;第(4)问先作出正确判断再回答出原因。
[答案] (1)法西斯势力。从战时同盟到战后因国家利益而分裂。
(2)美国攻击共产主义,反对苏联共产主义势力在世界扩大影响。美苏在社会制度、意识形态方面矛盾尖锐。
(3)在世界战略上相互对立,美国力图称霸世界,苏联也在扩大自己的势力,苏联成为美国实现其全球战略的障碍。(4)正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苏两国由于在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和全球战略上存在尖锐的矛盾,必然由同盟走向分裂和对立。[探究示例]
材料一 不要忘记以下情况,德国人入侵苏联,是经过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德国人所以能够经过这些国家侵入苏联,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当时存在着敌视苏联的政策。……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着善意态度的政府。
——斯大林《关于丘吉尔先生的演说和
〈真理报〉记者的谈话》材料二 [问题生成]
(1)从地理角度看,这些社会主义国家主要集中于哪些地区?试从地理角度和苏联的外交政策角度分析东欧国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原因。
(2)该图反映出二战后社会主义运动发展的什么趋势?
(3)图中的这种形势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探究思路]
第(1)问,回答原因时注意从“地理”和“苏联的外交政策”两个角度;第(2)问,注意从图中获取信息回答;第(3)问,应考虑新中国成立之初面临的主要任务。
[尝试解答]
(1)东欧和东亚地区。在地理上东欧靠近苏联,容易受其影响;苏联试图控制东欧,建立亲苏政府。
(2)社会主义制度由一国发展到多国。
(3)为新中国人民巩固政权并向社会主义过渡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点击下图片进入“创新演练·大冲关”一、本课测评
1.什么是雅尔塔体系?简述雅尔塔体系形成的历史背景和过程。
提示:雅尔塔体系是二次大战后,世界大国按照雅尔塔等国际会议确立的基本原则,通过对世界版图和势力范围重新进行划分而建立起来的新的国际关系格局。背景:战后初期,西欧各国普遍衰落,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强国,英法等西欧国家不得不唯美国马首是瞻;苏联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抗击德军的主要力量,拥有可与美国抗衡的军事实力。过程:在开罗会议、德黑兰会议、雅尔塔会议和波茨坦会议上确定的。2.对比雅尔塔体系和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谈谈它们各自的特点。
提示:(1)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体现了英法美等帝国主义大国的意志;而雅尔塔体系体现了美苏两个大国的意志。
(2)前者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资本主义大国同社会主义大国的暂时妥协。
(3)前者是以欧洲为中心的传统的国际格局;后者则超出了欧洲的范围,反映了欧洲地位的下降。(4)前者是建立在战胜国对战败国掠夺的基础之上,必然随着德国等国的崛起而破裂;后者则是两个战胜国之间的妥协。
(5)前者的主要矛盾是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及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后者则是两种不同的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二、学习延伸
你同意他们的观点吗?请谈谈你对两极体制下的战争与和平问题有何看法?
提示:有一定的合理性。美苏为首的两极格局一方面造成了世界长期动荡,另一方面又使世界保持了长久的和平,但整个世界长期笼罩在战争的危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