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美苏争霸 学案 (1)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美苏争霸 学案 (1)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21:2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
美苏争霸
学案
【学习目标】
课标: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1.知识与能力:美苏争霸战略;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美苏争霸战略调整。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美苏争霸是冷战的表现之一。
【重难点】
1.重点:60-70年代争霸事件。
2.难点:各时期争霸特点及其成因。
【学法指导】
1.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A层全部完成;B层完成1-4、9题和5-8之一;C层完成1-4、9题。
3.学科组长督促全组及时完成1-4、9题,并予以批改,随时接受老师抽查。
【预习案】
1.列举美苏争霸政策。
1】美国。谈判软化苏联;武力威胁与和平攻势并用的和平战略。
2】苏联。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
2.列举美苏争霸第一阶段1955-1964间的大事。
1】1959年赫鲁晓夫访美举行戴维营会谈,宣称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
2】1960年苏联击落美国间谍飞机。
3】1961年第二次柏林危机。
4】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核危机威胁世界和平。
5】美国侵略越南。
6】1963年签订部分禁止核试验条约。
3.列举美苏争霸第二阶段1965-1979年间的大事。
1】1968年签订防止核扩散条约。
2】1969年尼克松担任总统强调均势外交。
3】70年代初苏联推行缓和战略。
4】1972年签署第一阶段限制战略核武器协议;尼克松访华。
5】1973年中欧裁军会议;美国结束越南战争。
6】1975年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7】1979年苏联侵略阿富汗。
4.阅读地图册《美苏争霸》。找出美苏海外军事基地。
【知识链接】
5.必修一:回顾第23课联系选修三,50年代前期的冷战高峰对新中国外交产生了什么影响
0】外交环境。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新中国采取包围、封锁、禁运、颠覆、阻止解放台湾等政策。
1】政策。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一边倒。
2】与社会主义国家结盟。1950年2月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3】支援社会主义国家。1950-1953年抗美援朝;1954年支持越南抗法。
4】打破西方包围。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处理好与邻国的关系;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解决印度支那问题;1955年参加亚非会议,与更多亚非国家建立外交关系。21教育网
6.必修一:回顾第24课联系选修三和所学知识,50年代中后期赫鲁晓夫的争霸政策对中苏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 60年代末尼克松调整美国外交政策对中国外交产生什么影响?
1】中苏产生意思形态分歧;60年代初中苏关系破裂。
2】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正常化开始;中日建交。
【探究案】
尼克松上台时被一系列国内外问题所困扰。美国开始衰败,在世界上的实力地位明显下降。苏联实力的迅速增长,美国的西欧盟国和日本独立性的日渐加强,中国和第三世界其它国家力量的壮大,特别是美国在越南战场的败绩,给美国霸权主义以沉重的打击。尼克松意识到这一客观现实,遂提出“尼克松主义”,对美国外交作了一系列重大战略调整。自此,美国开始了二战后全球战略的第二个时期,即由建立和扩大霸权时期,进入维护既得利益,保住已有霸权地位时期。——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21cnjy.com
7.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尼克松主义的内容。
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方针,强调均势外交;维护既得利益,保住霸权地位。
8.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主义出台的背景。
1】美国。经济发展趋缓;越南战争泥潭;国内反战、民权运动高涨。
2】苏联。勃列日涅夫改革,实力迅速增长。
3】资本主义阵营。西欧、日本经济高速发展,要求摆脱美国控制。
4】中国。国际地位上升;实力增强。
5】第三世界。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第三世界崛起。
【本课测评】
9.分析各时期美苏争霸特点及其成因。
1】第一时期。特点——有缓和有紧张,战略优势在美方。成因——苏联虽然在空间技术方面暂时走在美国前列,但总体实力不如美国;美国在经济实力、核武器等方面优于苏联。21·cn·jy·com
2】第二时期。特点——苏攻美守。成因——勃列日涅夫改革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远洋海军和常规核武器赶上美国;美国经济下滑、受越南战争拖累。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