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美苏争霸 学案 (3)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美苏争霸 学案 (3)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21:26: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3课 美苏争霸
学案
[课程标准] 了解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知识清单.TIF"
\
MERGEFORMAT
一、美苏对峙
1.背景
(1)美国政策的调整:斯大林逝世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主张通过________谈判,逐步“软化”苏联;1961年入主白宫的____________对苏联采取“一手抓箭,一手抓橄榄枝”的“和平战略”。2·1·c·n·j·y
(2)苏联调整战略目标:苏联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提出一套争取同美国平起平坐,实现苏美____________的战略目标。【来源:21cnj
y.co
m】
2.表现
(1)“戴维营精神”
①背景:苏联在进一步增强国力,发射世界上第一颗______________的同时,又主张通过互访和会谈改善__________,以实现共同主宰世界的战略目标。【出处:21教育名师】
②产生:1959年,赫鲁晓夫首次访问美国,与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举行会谈,双方表示在____________上恢复谈判,在国际争端中不诉诸武力。【版权所有:21教育】
③终止:1960年,苏联击落一架美国U-2间谍飞机,双方围绕这一事件展开激烈交锋,“__________”转瞬间烟消云散。21教育名师原创作品
(2)“柏林墙”的修筑:针对民主德国居民从东柏林涌入西柏林的情况,1961年,苏联和民主德国沿西柏林四周修筑起一道“__________”。美国及西方盟国被迫接受这一既成事实。21
cnjy
com
(3)古巴导弹危机
①背景:1959年,古巴人民在__________的领导下,通过革命建立了政权,苏联给予古巴经济军事援助,并在古巴建立秘密导弹发射场,但被美国发现。
②概况:肯尼迪政府要求苏联从古巴撤出所有导弹设施,但苏联公开予以否认,并加紧把导弹运往古巴;美国立即对古巴实行海上封锁,并以发动________相威胁;苏联最后同意从________撤出苏联导弹。
③影响:古巴导弹危机是美苏两国的一次核赌博,此后,苏联大力发展核武器,美国竭力保持自己的核优势,美苏两国的____________不断升级。
二、从对峙走向缓和
1.背景
(1)美国战略的调整:由于美国霸权地位相对衰落,再加上陷入了越南战争的泥潭,美国总统________被迫改变对外政策,提出“伙伴关系、实力和谈判”的方针,强调__________。
(2)苏联战略的调整:20世纪70年代初,苏联开始推行“________”战略,与西方国家加强交往;随着实力特别是在核力量方面的增强,苏联在美苏争霸中采取了更为积极的进攻战略。
2.表现
(1)美国收缩:美国调整了全球军事部署,从越战中脱身,主动谋求同________对话,对苏联采取“缓和”外交。
(2)美苏先是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此后两国首脑的一系列互访和会谈把美苏“缓和”推向高潮。1973年和1975年,召开了由东西方国家共同参加的“中欧裁军会议”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各国均表示互相尊重国家领土主权的完整及平等独立,不干涉内政,加强经济、科技和环境领域的合作。
3.“缓和”下的角逐
(1)苏联:奉行霸权主义,在中东、南亚次大陆和非洲投入大量财力、物力,在亚非拉取得二十多个海空军基地的使用权;20世纪70年代末,以出兵__________为标志,苏联的霸权主义发展到顶峰;苏联提出“缓和”绝不能放弃意识形态的斗争,不能妨碍苏联对民族解放运动和进步、民主与民族独立力量的支持。
(2)美国:美国积极推行“__________”策略,以“尊重人权”为口号扩大影响,削弱苏联对东欧的控制;向苏联、东欧国家进行__________渗透。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对点训练.TIF"
\
MERGEFORMAT
知识点一 美苏对峙
                   
1.20世纪50年代中期,赫鲁晓夫曾对美国记者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这些话表明(  )
A.苏联为维护和平,愿与美国真诚合作
B.苏联要争取世界的绝对霸主地位
C.苏联要与美国合作,共同主宰世界
D.苏联要与美国合作,震慑战争犯
2.造成下面两幅图片所反映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48.TIF"
\
MERGEFORMAT
观望柏林墙的那一边      柏林墙检查哨
A.“古巴导弹危机”
B.美苏争霸
C.美苏关系恶化
D.苏联出兵阿富汗
3.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真实含义是(  )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B.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C.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4.在纽约,一群青年人狂喊:“与其让俄国人的原子弹轰击,不如自己毁灭算了”;在莫斯科,几名女大学生躲在宿舍内相拥哭嚎,等待末日的到来;在哈瓦那,天空中的每一个黑影、声音都令市民心惊肉跳。上述情景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1961年柏林危机
B.苏伊士运河战争
C.1964年越南战争
D.古巴导弹危机
知识点二 从对峙走向缓和
5.赫鲁晓夫上台后美苏关系出现了某些“和解”的迹象(  )
A.说明美苏两国放弃了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B.戴维营会谈是重要的表现
C.古巴导弹危机是重要表现
D.说明美苏两国放缓了军备竞赛的速度
6.尼克松入主白宫后,调整对外政策,美苏关系由对峙走向缓和,能体现这一特点的史实有(  )
①达成限制和裁减核武器的协议 ②美苏首脑互话会谈 
③召开中欧裁军会议 ④召开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⑤美国从越战中脱身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7.美国同苏联搞以高科技为核心的新一轮军备竞赛的目的是(  )
A.军事上压倒苏联
B.经济上拖垮苏联
C.技术上击败苏联
D.政治上孤立苏联
8.据说曾经有人问爱因斯坦:第三次世界大战会怎么打?爱因斯坦苦笑着说:“第三次世界大战怎么打我不知道,但我很清楚第四次世界大战的打法——用石块和木棒!”这说明(  )
A.爱因斯坦不明确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打法
B.美苏的战略核力量足以把地球毁灭
C.美苏争霸的主要形式是冷战
D.美苏间核战争一定发生
题号
1
2
3
4
5
6
7
8
答案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综合运用.TIF"
\
MERGEFORMAT
9.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赫鲁晓夫说:“我们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那时,如果有某个疯子想挑起战争,我们只要用手指吓唬他一下,就足以使他安静下来。”
——赫鲁晓夫对美国记者语www-2-1-cnjy-com
材料二 1973年勃列日涅夫曾在捷克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格召开的东欧各国共产党领导人秘密会议上阐述了苏联的“缓和”战略。他认为,“缓和”为的是“使苏联赢得时间来加强我们的军事和经济实力,以便在1985年以前使力量对比发生决定性的变化,从而使我们能够在任何需要实现我们意愿的地方实现我们的意愿”。
——周尚文、叶书宗、王斯德《苏联兴亡史》
请完成:
(1)勃列日涅夫之所以能够实施“缓和”战略的自身优势是什么?
(2)材料二说明苏联的“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是什么?其目的实现了吗?说明理由。
(3)分析说明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对外战略政策的内在一致性。
10.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不要忘记以下情况,德国人侵入苏联,是经过芬兰、波兰、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和匈牙利的。德国人所以能够经过这些国家侵入苏联,是因为在这些国家中,当时存在着敌视苏联的政体……苏联为了保证自己将来的安全,力求在这些国家内能有对于苏联抱着善意态度的政府。
——1946年斯大林与《真理报》记者的谈话
材料二 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与美国总统艾豪威尔举行戴维营会谈。
INCLUDEPICTURE
"E:\\莫成程\\幻灯片\\2014\\同步\\历史\\人教版选修3\\《课时作业与单元检测》Word版文档\\49.TIF"
\
MERGEFORMAT
请完成:
(1)依据材料一指出苏联对外政策的特点,并说明其主要原因。
(2)材料二反映了什么现象?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苏美“和解”的认识。
【答案解析】
知识清单
一、1.(1)对话 约翰·肯尼迪 (2)共同主宰世界
2.(1)①人造地球卫星 苏美关系 ②柏林问题 ③戴维营精神 (2)柏林墙 (3)①卡斯特罗 ②核战争 古巴 ③核军备竞赛21教育网
二、1.(1)尼克松 均势外交 (2)缓和
2.(1)中国 (2)欧洲安全与合作会议
3.(1)阿富汗 (2)和平演变 思想文化
对点训练
1.C [材料所述的核心内容是苏联要与美国合作,争夺世界霸权,这与斯大林的防御外交政策相比,发生了重大变化。]21cnjy.com
2.B [本题情境性强、难度不大,符合新教材特点。通过两幅图及图解,可以直观地认识到,正是由于柏林墙的修筑,导致了柏林的一分为二,而其根源则是美苏争霸。]
3.A [结合柏林墙修筑的历史背景可知,当时主要是为了防止东德人民受西方的渗透,涌入西德。]
4.D [注意材料中的“哈瓦那”“纽约”“莫斯科”“原子弹”等词。]
5.B
6.B [解题时要注意题干要求体现由对峙走向缓和的史实,⑤属于美国战略收缩的表现,故排除。]
7.B [高科技军备竞赛要花费大量的资金,而苏联的经济实力远远落后于美国,因此美国的目的是从经济上拖垮苏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8.B [领悟题意,不难看出,爱因斯坦表示若发生第三次世界大战,必将是核战争,而这将把地球毁灭,人类将一无所有。]www.21-cn-jy.com
综合运用
9.(1)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苏联的经济军事实力增强,实力发生了有利于苏联的变化。
(2)目的:加强苏联的经济和军事实力,进而争夺世界霸权。没有实现,因为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后,苏联经济陷入困境,戈尔巴乔夫的改革也失败了。21·cn·jy·com
(3)采用“缓和”手段与美国争夺世界霸权。
解析 第(1)问要从勃列日涅夫当政时期苏联经济军事实力增强,缩小了与美国的差距入手分析。第(2)问“缓和”战略的根本目的要注意透过材料二的现象看本质问题;“缓和”战略的目的实现程度要从1985年左右苏联自身经济政治状况入手分析。第(3)问的回答要从目的和手段两方面比较分析两者的共同点。【来源:21·世纪·教育·网】
10.(1)特点:实行防御型的对外政策,力图在东欧建立“安全带”。主要原因:德国法西斯入侵苏联的教训;为自身发展谋求相对和平的环境;扩大对东欧国家的政治影响。
(2)现象:苏联主动谋求与美国缓和关系。认识:苏联是在美国处于攻势的背景下谋求缓和关系的,“和解”只是双方关系的表面现象,实际上双方都没有放弃对世界霸权的争夺。
解析 第(1)问中“特点”可依据材料一中“力求……对于苏联抱着善意态度的政府”等信息进行归纳,“主要原因”应从历史和现实两个层面进行分析;第(2)问中的“现象”可联系材料二中“举行戴维营会谈”等图文信息进行说明,“认识”需要从现象与本质的角度进行分析。21·世纪
教育网
【教材问题解答】
探究学习总结
一、本课测评
请从军事方面分析20世纪60~70年代美国在与苏争霸中采取守势的原因。
答案要点 战后美国长期采取的全球扩张政策,特别是60年代开始的长达十几年的侵越战争使其深陷泥潭不能自拔,大大消耗了美国的国力;而苏联在这一阶段则借助有利的国际形势提高综合国力,并在战略武器方面与美国相平。正是由于这些原因,所以在20世纪60~70年代的美苏争霸中,美国方面采取了守势。2-1-c-n-j-y
二、学习延伸
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要点 (1)核军备竞赛给美苏两国乃至整个世界都带来巨大潜在威胁。
(2)面对共同威胁,美苏签订了部分限制和裁减核武器协议,基本上维持了双方战略平衡与稳定,但威胁仍在。  21
cnjy
com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