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 课件 (4)(43张)

文档属性

名称 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 课件 (4)(43张)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703.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7 22:29:23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课件43张PPT。第4课两极格局的结束课程标准
了解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教材研读学案一、“以实力求和平”与“新思维”
1.美国的“以实力求和平”
(1)背景:美国的实力下降。
(2)政策:新“遏制”政策。
(3)军事措施
①提出“灵活反应战略”,以重新夺取军事优势。
②提出“战略防御计划”即“____________”,对苏联施加压力,进而拖垮苏联。星球大战计划(4)意识形态措施
①号召对苏联进行讨伐。
②支持反共政党和组织,资助“美国之音”等电台活动。
2.苏联的“新思维”
(1)提出者:__________。
(2)内容:强调“人类生存高于一切”,不主张进行核战争。戈尔巴乔夫(3)美苏关系的缓和
①签订“________”,双方约定销毁部分核武器。
②双方交流合作取得进展。
【特别提醒】 (1)“星球大战计划”既是美国为了维护国家利益、针对苏联的全球扩张战略进行的反击,也是美国在前一阶段的缓和后态度再度强硬、处于攻势的表现,它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苏联的对外战略。中导条约(2)戈尔巴乔夫“新思维”的提出,直接目的是改善同东欧盟国的关系,以适应苏联改革和加速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为了改善同美国的关系。二、冷战的结束
1.背景
(1)1989年上台的布什政府更加强调“谨慎、考验和渐变”,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表示支持;通过________左右苏联的改革进程。
(2)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致使苏联社会动荡日益加剧,各种危机全面爆发。经济援助2.表现
(1)东欧剧变
①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加上西方的“和平演变”的策略。
②1989年发生了“_________”。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德国统一,成为冷战结束的重要标志之一。东欧剧变(2)苏联解体
①1991年12月,除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和格鲁吉亚外的原苏联11个加盟共和国领导人在________签署了《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苏联解体。
②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________格局宣告结束。阿拉木图两极对峙【特别提醒】 苏联解体既有历史原因,又有现实原因。戈尔巴乔夫的改革背离了社会主义的原则,是导致苏联解体的最直接的原因。三、美苏关系发展变化带来的启示
1.美苏争霸的影响
(1)美苏争霸曾经对人类安全与________造成巨大威胁。(2)在柏林地区多次酿成危机。在亚洲,美国先后侵略朝鲜和越南。中东地区局势也变得愈加错综复杂。世界和平(3)美苏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4)长期的军备竞赛导致苏联________严重畸形发展,成为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2.美苏争霸的启示
(1)在美苏争霸过程中,缓和就成了它们相互制约与达成协议的可行方法。美苏两国签订的“限制战略武器协议”和“________”成为战略稳定的基础,也是稳定国际局势的因素。国民经济中导条约(2)美国长期把苏联和社会主义国家描绘成专制主义、侵略扩张的“邪恶势力”,成为严重歪曲对社会主义认识的思想根源。
(3)被美苏对峙掩盖之下的各种矛盾,也因两极格局解体而暴露出来,并有愈演愈烈之势。________肆意欺凌弱小国家,随意侵犯他国主权,致使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超级大国【特别提醒】 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冷战虽然结束,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国际关系的发展,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归纳综合(1)20世纪80年代初,里根政府提出新“遏制”政策,苏联因实力下降而无法保持和美国竞争的势头,戈尔巴乔夫提出了“新思维”,美苏双方关系出现缓和。(2)20世纪80年代末,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失败,政治改革致使各种危机全面爆发,与时同时,苏联放松了对东欧的控制,加上西方国家在东欧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致使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使战后持续了四十余年的两极对峙格局宣告结束。
(3)冷战虽已结束,但冷战思维继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特别是超级大国肆意欺凌弱小国家,随意侵犯他国主权,致使战争的潜在威胁依然存在。课堂探究讲义【探究核心问题】
一、两极格局的演变和特点
1.演变过程:两极格局是二战后形成的以美国和苏联为中心的对峙局面。它形成于二战结束后,初期表现为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阵营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之间的对抗;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被美苏争霸局面所代替;90年代随着苏联的解体而宣告结束。2.主要特点
(1)在两极格局中,美苏及其盟国互相争夺和对抗,界线比较分明和稳定。在美国一方是西方盟国,在苏联一方主要是东欧各国。虽然每一方的内部也有分歧和矛盾,但最终仍要服从于美、苏战略利益的大局。(2)在两极世界中,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作为对立双方的盟主,在国际事务中起着主导作用。
(3)冷战是美苏斗争的主要方式,由此而表现为政治上的对抗、军事上的对峙、意识形态上的对立和经济上的遏制。两极格局是二战后特有的历史现象,对战后世界历史产生了深刻影响。二、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影响【探究热点考向】 (2011年宿州统考)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形势和国际关系产生的最大影响是(  )A.核战争消失,各国注重发展经济,增强实力
B.缓和与紧张共存,和平与发展成为历史的两大主题
C.美、日、西欧的矛盾突出,昔日盟友变成了对手
D.社会主义运动受挫,力量对比有利于西方【解析】 本题考查对20世纪末世界总体局势的把握。两极格局瓦解后,世界总的趋势是走向缓和,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两大主题。
【答案】 B针对训练 美苏争霸曾经对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主要表现在(  )
①造成亚洲、非洲地区的局势动荡与紧张
②使中东地区局势更加错综复杂
③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④美苏对峙下掩盖的各种矛盾愈演愈烈,影响了国际局势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选B。本题考查学生对冷战影响的分析理解能力,可用排除法。④是两极格局解体后的影响,不是美苏争霸造成的影响,故排除。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世界已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阵营)一个是帝国主义反民主的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建立美帝国主义的世界霸权和摧毁民主;另一个是反帝国主义民主阵营,它的基本目的是摧毁帝国主义、巩固民主和铲除法西斯残余势力。
——1947年9月共产党和工人党情报局
成立大会上通过的《关于国际形势的宣言》材料2:赫鲁晓夫调整了苏联对外战略。1956年2月,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总结报告中提出“和平共处是社会主义国家外交政策的总路线”。他还把苏联的对外政策概括为和平共处、和平竞赛、和平过渡的“三和路线”。他声称苏美都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如果我们为和平联合起来,那么就不会有战争。赫鲁晓夫改变了苏联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进行全面对抗的外交方针……
——王斯德《世界当代史》材料3:布什说:“我们能结束一个相互为敌的漫长时代,写下我们两国历史上的一个新的篇章,建立一种新的伙伴关系和一种牢固的和平。”
戈尔巴乔夫说:“在友好关系的新大厦上又加高了一层。”苏联《共青团真理报》认为:“白宫的主人今天头戴胜利者的光环骑在马上”“克里姆林宫的主人头戴的却是殉难者的光环。”
——对1991年7月布什与戈尔巴乔夫
的最后一次会晤的评价请回答:
(1)综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不同历史阶段苏联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及对国际格局产生的影响。
(2)《共青团真理报》对布什与戈尔巴乔夫的最后一次会晤的评价正确吗?为什么?【解析】 回答本题应首先明确三则材料分别反映了苏联三个历史阶段的外交政策;其次要根据材料信息归纳出三个时期苏联外交政策的内容、特点。【答案】 (1)斯大林时期全面对抗美国的霸权政策和冷战政策;赫鲁晓夫时期谋求与美国平起平坐,争夺世界霸权;戈尔巴乔夫时期寻求与美国等西方国家全面缓和。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分别是:使美苏冷战局面形成和加剧,两极格局最终形成;美苏争霸的局面形成;促使两极格局和冷战局面结束。
(2)正确。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政策加速了苏联的解体,使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探究史料研习】
从美苏对峙到冷战结束【思考探究】
(1)概述图一所反映的历史信息的背景及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
(2)概述图二所反映的历史信息对国际关系格局产生的影响。【探究思路】 本题围绕从两极格局到冷战结束选取材料,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第(1)问美苏外交的缓和,对国际关系产生的影响在于成为稳定国际局势的基础,第(2)问要从冷战结束方面作答。【答案提示】 (1)背景:20世纪70年代,在美苏争霸中,美苏推行“缓和”外交,在限制和裁减核武器方面达成一些协议。影响:奠定了美苏双方战略稳定的基础,使美苏关系从对峙走向缓和,成为稳定国际局势的基础。
(2)《阿拉木图宣言》意味着苏联已彻底解体,随之两极格局、冷战结束,雅尔塔体系崩溃。附:课内答疑站
一、学思之窗(教材P102)
1.请结合美苏对峙局面的形成,以及美苏从对抗到缓和的过程,分析冷战局面给我们带来了怎样的启示?提示:(1)美苏争霸曾经对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造成巨大威胁;美苏不断升级的军备竞赛消耗了大量资源和财富,给人类生存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美苏冷战至今使一些地区动荡不安,如中东地区、朝鲜半岛,且冷战思维继续影响着国际关系的发展;美苏对抗中的缓和取得的某些成果,成为稳定战略的基础和稳定国际局势的因素。
(2)我们必须认识并承认世界社会的多样性和统一性,尊重各国人民根据国情来选择自己的发展道路的权利。二、本课测评(教材P103)
1.简述20世纪80年代美苏关系的特点。
提示: 20世纪80年代是美苏关系发展历程的笫三阶段。其特点可以概括为初期美攻苏守,中期以后逐渐缓和,80年代末90年代初以苏联一极坍塌为结果导致冷战的结束。这一阶段美国对苏联的态度由强硬逐渐转为缓和,尤其是在布什政府时期,美国对苏联的软化手段更为隐蔽,更加具有迷惑性。2.简述东西方冷战结束的背景及过程。
提示:(1)20世纪80年代美国里根政府对苏联实行以实力求和平的新“遏制”政策,并进一步提出战略防御计划。这些政策对苏联都形成强硬的进攻态势,此外还伴随意识形态宣传大战。
(2)苏联方面因前一阶段的争霸使经济不堪重负,所以戈尔巴乔夫执政后提出“新思维”。 (3)里根之后的布什政府,对苏政策更加强调隐蔽性,支持苏国内改革,并以提供经济援助为条件左右苏联。
(4)苏联内部的经济改革造成国内经济下滑,人民生活水平降低。政治改革则削弱和放弃了共产党领导地位,造成社会的全面动荡,使社会危机全面爆发。
(5)在东欧地区,由于苏联放松控制和西方国家推行的“和平演变”策略使东欧各国共产党纷纷丧失政权。苏联最终也走向解体。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标志两极对峙局面的结束。三、学习延伸(教材P103)
1.结合课内课外的知识,简述二战以后的柏林问题和历次柏林危机的发展变化,并以《论柏林墙的倒塌》为题,完成一篇历史评述。
提示:柏林曾经是美苏对峙争夺的主要对象,柏林墙也成为东西冷战的象征之一。柏林墙的拆除,成为两德走向统一的象征,成为冷战的结束,两极格局瓦解的重要标志之一。2.很多西方人认为,苏联解体和东欧剧变标志着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失败。你能否结合中国所走的道路试评一下这种观点?
提示:不正确。苏联的解体和东欧剧变标志着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制度出现了挫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