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第4课
两极格局的结束
学案
【学习目标】
课标:了解七八十年代美苏等国由紧张对抗到谋求缓和对话的背景和过程,指出从中得到的启示。
1.知识与能力:里根主义;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
2.过程与方法:阅读教材归纳要点;联系必修一二;史料研习;问题探究;合作交流。
3.情感态度价值观。两极格局具有威胁世界和平和遏制世界大战的双重性。
【重难点】
1.重点:苏联解体。
2.难点:苏联解体的原因。
【学法指导】
1.读书,独立完成预习案,注意记忆基本知识;注意与必修之间的关系,及时复习相关知识;与同组同学讨论疑难问题,及时吸取他人正确意见。21·cn·jy·com
2.A层全部完成;B层完成1-5、9题和6-8之一;C层完成1-5、9题。
3.学科组长督促全组及时完成1-5、9题,并予以批改,随时接受老师抽查。
【预习案】
1.列举里根主义的内容。
1】新遏制政策。
2】灵活反应战略。
3】战略防御计划。
4】意识形态宣传攻势。
2.列举戈尔巴乔夫外交新思维的观点。
人类生存高于一切;核战争不会有胜利者。
3.列举1981-1991年间发生的大事。
1】1981年里根入主白宫,提出新遏制政策。
2】1983年里根提出星球大战计划。
3】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提出外交新思维。
4】1987年美苏签署中导条约。
5】1989年布什入主白宫,支持和左右戈尔巴乔夫改革。
6】1989年东欧剧变开始。
7】1990年德国统一。
8】1991年苏联解体。
4.列举美苏关系史的启示。
1】争霸威胁世界和平、造成地区紧张局势、消耗资源财富。
2】核实力对峙导致缓和、冷战思维阻碍世界一体化进程。
5.阅读地图册《东欧剧变》,划出东欧各国剧变的时间。阅读地图册《苏联解体》,划出苏联解体后形成的15个国家并指出中国的邻国。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知识链接】
6.必修二:回顾第21课联系选修三,概述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改革与外交政策、美苏争霸的关系。21教育网
1】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空间技术暂时超过美国。提出与美国平起平坐、共同主宰世界的争霸主张;访美缓和,但不久美国间谍飞机激化矛盾,出现第二次柏林危机、古巴导弹危机。
2】勃列日涅夫。改革重点在重工业和军事工业,军事实力赶上美国。提出同美国争夺中间地带的策略;签订了一系列裁军条约,但入侵阿富汗,苏联扩张达到顶点。
3】戈尔巴乔夫。经济下滑,经济改革急迫。提出外交新思维,放弃争霸;急剧从阿富汗、东欧等地撤军,导致苏东剧变。21cnjy.com
【探究案】
所谓“低烈度战争”是指激烈程度和战斗水平较低、规模较小的战争。按照美国政府当局的说明,它指的是除了核战争和大规模常规战争之外的战争,包括世界各地所有的内乱、内战、游击战、特种战争、恐怖活动和反恐怖活动等等。里根政府实际上认为最可能进行的战争是这种以第三世界为“主战场”的“低烈度战争”。温伯格1986年说,“现在地球上约有40处,即每四个国家就有一个进行着‘低烈度战争’,在很多情况下,背后都有苏联的影子。”他认为“低烈度冲突”是本世纪剩余的年代里对西方构成的最直接威胁。里根政府从1984年度开始给这类战争定名,并正式成为美国军事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杨生茂《美国外交政策史》www.21-cn-jy.com
7.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里根为什么认为“最可能进行的战争是这种以第三世界为‘主战场’的‘低烈度战争’”?2·1·c·n·j·y
美苏之间都拥有大量核武器,两国进行核战争没有胜利者。
8.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里根推行“低烈度战争”的实质。
打击第三世界亲苏势力,遏制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
【本课测评】
9.分析苏联解体的原因。
1】斯大林模式长期僵化难改。
2】经济发展停滞,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
3】戈尔巴乔夫的错误改革。
4】西方的和平演变。
5】东欧剧变的影响。
21世纪教育网
--
中国最大型、最专业的中小学教育资源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21世纪教育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