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课件(41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3课 中东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课件(41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6-08-08 07:43:55

文档简介


一、纷争的由来
1.中东概况
(1)地理概念:“中东”是欧洲人以欧洲为中心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点上,包括18个国家和地区。
(2)历史特点:宗教、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历史演进的复杂性。
(3)战略地位:石油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
2.纷争由来
(1)历史变迁:从公元1世纪起,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奥斯曼帝国先后统治该地区。
(2)“分而治之”:
①背景:一战期间,英国允诺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单独建国,其领土可以包括巴勒斯坦地区。
②概况:1917年英国发表“贝尔福宣言”,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
③影响:犹太人开始移居巴勒斯坦,与当地阿拉伯人的摩擦日益激烈。
(3)主权之争:
①联合国决议:英国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该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②阿以冲突:阿拉伯人对联合国决议极为不满,阿以之间就该地区主权问题展开了长期争夺。
二、巴勒斯坦战争
1.爆发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国宣告成立。由埃及等5国组成阿拉伯联军于次日对以色列不宣而战,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巴勒斯坦战争”。
2.经过
(1)初期:阿拉伯联军掌握战争主动权,攻入耶路撒冷旧城及郊区和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
(2)后期:以色列扩充军备力量,取得显著战果。
3.结果
(1)通过战争,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的土地。
(2)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的矛盾,反而引起了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知识点拨]
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失败的原因
(1)军事上没有形成统一的部署和指挥,战场上缺乏协同与配合,阿拉伯各国领导人互不透露各自计划,阿拉伯联盟军事委员会有名无实,对任何一支阿拉伯军队都没有指挥权。
(2)以色列充分利用停火的有利时机,紧急抢运武器,招募大批犹太人志愿兵,短期内集结了近十万人的武装力量。
(3)以色列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分别击溃了各个对手。
三、苏伊士运河战争
1.原因
(1)埃及新政府宣布把由英法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遭到拒绝。
(2)以色列一直把埃及视为直接威胁。
(3)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
2.经过
(1)战况:
①1956年10月底,以色列军队侵入埃及,战争爆发。
②英法派出大批舰艇和飞机参战,纳赛尔领导埃及军民顽强抵抗。
(2)各方态度:
①阿拉伯国家站在埃及一边,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应。
②英法国内反战呼声日渐高涨。
③联合国大会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禁止把军火运入交战区。
④美苏两国向英法施加压力。
⑤埃及军民坚决斗争,国际社会向英法施压。
(3)结果:1956年12月,英法军队撤出埃及。1957年3月以色列撤军。
3.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
(1)对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2)对中东: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呈现高潮。
(3)对英法:国际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4)对美苏:开始了对中东的角逐,中东问题又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
[特别提醒]
总体说来,中东地区有两个主要矛盾:一是阿以之间的矛盾,二是阿拉伯国家与宗主国和战后世界大国之间的矛盾。第一个矛盾主要围绕着领土和重要文化遗产的归属展开,第二个矛盾主要围绕着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的主权所属和控制展开。
一、中东问题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历史因素
(1)巴勒斯坦在上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复杂的民族关系。其中耶路撒冷城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
(2)19世纪末,巴勒斯坦已是阿拉伯人的居住地。历史上曾在这里居住,后来散居各地的犹太人兴起了“犹太复国运动”,要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
2.地理因素
巴勒斯坦和西奈半岛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汇处,是扼三洲、两洋、四海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苏伊士运河是波斯湾各主要产油国经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通往欧美各国的主要通道。加上该地区富产石油,引起各大国对该地区的争夺。
3.大国插手
(1)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运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运动。
(2)1947年11月,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因为现实利益分配不均,该地区阿拉伯人口较多,而划给阿拉伯国的版图较小,且多为丘陵等土地贫瘠地区,所以阿拉伯国家坚决抵制分治决议,反对建立犹太国。
4.矛盾激化
(1)日趋激化的阿、犹民族矛盾,新老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对这一地区的争夺,是导致该地区不稳定并引发战争的主要因素。
(2)在一定程度上,中东地区战争频繁是美苏冷战对峙、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为保证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实力,美苏一度制造“不战不和”的局面,从而阻碍了中东问题的解决。
 
1.20世纪中期以来,一些大国纷纷插手中东地区的争夺,使这一地区的形势更趋紧张;这些国家参与中东地区的争夺,是为了控制这一重要的战略要地,更是为了(  )
A.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
B.帮助阿拉伯人建立家园
C.支持以色列统一巴勒斯坦
D.推广自己的意识形态
解析:石油越来越成为继煤炭之后的重要资源,大国插手该地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
答案:A
二、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参战各方的目的是什么?
(1)英法:维护它们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尤其是埃及政府要求驻守在苏伊士运河的英军撤走,并于1956年宣布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大大触动了英法的利益。
(2)以色列:一直把埃及看作自己在中东地区的直接威胁,试图消灭埃及。
(3)埃及:维护自己的民族利益,扫清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4)美苏:要求英法停战,主要目的是排挤英法,扩大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势力,以便控制中东地区,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新的隐患。
 
2.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中东问题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这里的“新”是指(  )
A.英法与埃及的矛盾激化
B.英法与美国的矛盾激化
C.美苏之间的冷战加剧
D.美苏等大国的插手
解析:本题考查从教材中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法在该地区的殖民统治迅速瓦解。美苏大国开始介入。A项为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原因;B项不符合史实;C项和中东地区没有联系,冷战主要是在欧洲地区。故选D。
答案:D
高频考点
考查“分而治之”政策及其影响
[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民建立一个民族家园,并尽最大的努力来达到此目的。
——“贝尔福宣言”(1917年11月2日)
材料二 
请回答:
(1)英国的“贝尔福宣言”实际上是英国实行的什么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曾在这一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与前者有何不同?其实质是什么?
(2)二战之后关于中东地区又有何决定?该决定有何影响?材料二与这一决定有何关系?
[解析] 本题注意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将“贝尔福宣言”、英国的委任统治、联合国的决议以及中东冲突等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
[答案] (1)英国政策:“分而治之”政策。列强政策:“委任统治”政策。不同:更为隐蔽。实质:殖民统治。
(2)决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影响: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关系:很快导致了巴勒斯坦战争。
图文探究
考查二战后中东地区争端复杂原因
探究目的
(1)知识层面:二战后中东地区争更加复杂的原因及解决中东问题应注意的问题
(2)能力层面:培养学生材料解析归纳能力及描述阐释问题的能力
[探究示例]
材料一 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
[问题生成]
(1)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美国等大国插手中东地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二战结束以来为何中东地区更加复杂。
(3)你认为在解决中东问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探究思路]
本题考查中东地区争端在二战以后更加复杂的原因。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谁控制了……掌握了世界命运”可知大国参与中东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是为控制这一地区而来;第(2)问要求据材料二回答,而材料二的中心是美苏的插手;第(3)问在回答时注意围绕造成中东问题的原因去概括。
[尝试解答]
(1)控制整个世界,建立全球霸权。
(2)美苏两国基于霸权要求,插手这一区域的争端,增加了这一地区争端的复杂性。
(3)在领土方面有一个合理的处理;实现以土地换和平计划;减少大国干涉;强化联合国的作用;尊重相互的宗教民族信仰。
(时间:25分钟 满分: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在巴勒斯坦地区,宗教信仰比较复杂,这也是矛盾特别激烈的原因之一。这一地区汇集了哪些宗教文化(  )
A.佛教、道教、伊斯兰教
B.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
C.犹太教、佛教、天主教
D.基督教、犹太教、伊斯兰教
解析:本题考查中东地区的宗教信仰与文化传统,耶路撒冷被称为三教圣地,主要是基督教、犹太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共同的圣地。
答案:D
2.中东地区是民族纠纷和冲突频发的“多事之地”。造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因素有(  )
①宗教信仰的多样性 ②民族成分复杂 ③多样化的文化传统 ④大国插手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全面分析、识记历史问题的能力。①②③④都是造成中东地区冲突不断的因素。
答案:C
3.自“贝尔福宣言”发表以来,中东地区阿以冲突就不断发生,那么导致中东地区动荡不安的关键是(  )
A.不同的宗教信仰 B.地区恐怖主义
C.排他性的主权要求 D.英国的殖民统治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巴以双方都对巴勒斯坦提出了排他性的主权要求,双方在主权问题上毫不让步,存在严重的分歧,这是长期冲突的关键。A、B、D三项均不是主要因素,故选C。
答案:C
4.第一次中东战争刚刚爆发,以色列总理立即致电以色列驻联合国代表列班,“以色列需要立即停火”。以色列主张停火旨在(  )
A.向国际社会表明和平愿望
B.赢得分化瓦解阿拉伯联盟的时间
C.需要时间组织和装备军队
D.争取更多的大国支持以色列国家
解析: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时,以色列刚刚建国,其武器装备和军队组织都无法同阿拉伯联军相比,在战场上处于劣势。因此,以色列迫切希望国际社会的干预,以利用停战的时机重整军备和组织军队。
答案:C
5.以色列建国后,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在战争初期,阿拉伯国家占据优势,但停火后,以色列却控制了战争主动权,其原因是(  )
A.阿拉伯国家无心战争   B.西方大国的直接参战
C.以色列总体实力强大 D.阿拉伯国家分歧过大
解析: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第一次中东战争是阿拉伯国家首先发动的,A项错误;西方大国没有直接参加第一次中东战争,B项错误;以色列面对的是阿拉伯联军,总体实力比阿拉伯联军弱,C项错误。
答案:D
6.第二次中东战争产生的最大国际影响是(  )
A.埃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B.严重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
C.极大地提高了以色列在中东地区的声誉
D.美苏两国开始介入中东问题
解析:第二次中东战争使美苏两国走上中东角逐场的前台,为中东地区增添了新的不安定因素,故选D。
答案:D
二、非选择题(第7题8分,第8题12分,共20分)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当时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约有120万。从联合国通过的决议中可以看出,犹太国占有了巴勒斯坦56%的土地,而当时犹太居民(大约60万人)只占当地总人口的31%;相应的,占人口69%的阿拉伯人,土地却只有40%……决议通过时,犹太人仅占有巴勒斯坦总面积6%的土地,这就是说,当地的阿拉伯人还要把自己世代居住的一部分土地让给犹太人。
——黄培昭《巴以冲突回顾》
材料二 阿拉伯国家联盟会员国(埃及、伊拉克、叙利亚、黎巴嫩、外约旦、沙特阿拉伯和也门)发布了一项声明说:阿拉伯人“决心为反对联合国分裂巴勒斯坦的决议而战,并且,遵照真主的意旨,决战至最后胜利”。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巴以冲突的最初由来。(2分)
(2)材料二的声明发表的背景是什么?随后阿拉伯国家采取了什么行动?(6分)
解析: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犹太复国主义;结合材料一,可以得出联合国的巴以分治决议有失公平。第(2)问,结合第一次中东战争的背景进行回答。
答案:(1)犹太复国主义;阿拉伯人认为联合国的巴以分治决议不公。
(2)背景:1947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的决议,规定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和犹太国家。行动:第一次中东战争(巴勒斯坦战争)爆发。
8.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结合图片和所学知识分析,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的背景是什么?战争双方包括哪些国家?(4分)
(2)苏伊士运河战争何时结束?结束的原因有哪些?对埃及有何影响?(6分)
(3)苏伊士运河战争对中东地区和国际社会有何影响?(2分)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读图识图能力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背景从埃及、以色列两方面回答,战争双方国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3)问对中东的影响体现在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可从对英法、美苏两方面回答。
答案:(1)背景:埃及新政府要求保护自己民族利益的要求遭到了英法的拒绝;以色列一直把埃及视为直接威胁。国家:英国、法国、以色列和埃及。
(2)结束:1956年12月英法军队撤出埃及,以色列也于1957年3月撤军。原因:埃及人民的英勇抗争;美苏及国际社会的压力;英法国内反战呼声高涨;阿拉伯国家的支持。影响: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3)推动了中东地区的民族解放运动,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呈现出高潮;严重削弱了英法的国际地位,而美苏开始走进中东角逐场,中东问题又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
一、本课测评
1.简述第一次中东战争两个阶段各自的特点及这次战争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提示:(1)特点: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停火令为界,前期阿拉伯联军迅速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后期以色列军队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分别击溃了各个对手,取得显著战果。
(2)影响:这次战争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的矛盾,反而引起了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
2.简述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起因及结果。
提示:起因:埃及收归苏伊士运河主权的行动触及了英法的利益,引起它们的强烈不满。它们联合以色列用武力解决问题。结果: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殖民残余,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削弱了英法在中东的地位,美苏开始“填补真空”。
二、学习延伸
收集相关资料,编制一个简略的犹太民族发展史的大事年表。
提示:下列大事年表仅供参考。
(1)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1917年发表了“贝尔福宣言”,表示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把原先许诺给阿拉伯人的土地,又给了犹太人。
(2)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该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按照联大决议,犹太国拥有1.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
(3)1948年5月14日,即英国宣布结束其在巴勒斯坦委任统治的当天,以色列国宣布成立。
(4)1949年7月,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签署停战协议。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的土地。
(5)1956年10月底,以色列军队侵入埃及领土,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以色列于1957年3月撤军。
课件41张PPT。第五单元第3课新知预习·巧设计名师课堂·一点通高频考点·巧解密创新演练·大冲关课后习题解答一、纷争的由来
1.中东概况
(1)地理概念:“中东”是欧洲人以_______为中心提出的一个地理概念;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交汇点上,包括18个国家和地区。
(2)历史特点:宗教、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及历史演进的复杂性。
(3)战略地位:石油资源丰富,历来是大国、强国看重并倾力争夺的地区。欧洲2.纷争由来
(1)历史变迁:从公元1世纪起,罗马帝国、阿拉伯帝国和________帝国先后统治该地区。
(2)“分而治之”:
①背景:一战期间,英国允诺奥斯曼帝国境内的阿拉伯人单独建国,其领土可以包括巴勒斯坦地区。
②概况:1917年英国发表“___________”,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
③影响:犹太人开始移居_________,与当地阿拉伯人的摩擦日益激烈。奥斯曼贝尔福宣言巴勒斯坦(3)主权之争:
①联合国决议:_________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该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
②阿以冲突:阿拉伯人对联合国决议极为不满,阿以之间就该地区主权问题展开了长期争夺。英国二、巴勒斯坦战争
1.爆发
1948年5月14日,________国宣告成立。由埃及等5国组成阿拉伯联军于次日对以色列不宣而战,这就是“第一次中东战争”,又称“___________战争”。
2.经过
(1)初期:阿拉伯联军掌握战争主动权,攻入_________旧城及郊区和巴勒斯坦大部分地区。
(2)后期:以色列扩充军备力量,取得显著战果。以色列巴勒斯坦耶路撒冷3.结果
(1)通过战争,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的土地。
(2)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的矛盾,反而引起了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知识点拨]
第一次中东战争阿拉伯国家失败的原因
(1)军事上没有形成统一的部署和指挥,战场上缺乏协同与配合,阿拉伯各国领导人互不透露各自计划,阿拉伯联盟军事委员会有名无实,对任何一支阿拉伯军队都没有指挥权。
(2)以色列充分利用停火的有利时机,紧急抢运武器,招募大批犹太人志愿兵,短期内集结了近十万人的武装力量。
(3)以色列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分别击溃了各个对手。三、苏伊士运河战争
1.原因
(1)埃及新政府宣布把由_______控制的苏伊士运河公司收归国有,遭到拒绝。
(2)以色列一直把________视为直接威胁。
(3)英法联合以色列向埃及发动进攻。英法埃及2.经过
(1)战况:
①1956年10月底,以色列军队侵入埃及,战争爆发。
②英法派出大批舰艇和飞机参战,_________领导埃及军民顽强抵抗。
(2)各方态度:
①________国家站在埃及一边,切断了英法的石油供应。
②英法国内反战呼声日渐高涨。
③________大会要求双方立即停火,禁止把军火运入交战区。纳赛尔阿拉伯联合国④______两国向英法施加压力。
⑤埃及军民坚决斗争,国际社会向英法施压。
(3)结果:1956年12月,_____军队撤出埃及。1957年3月_______撤军。
3.苏伊士运河战争的影响
(1)对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美苏英法以色列(2)对中东:推动了中东地区的___________运动,民族独立与自决运动呈现高潮。
(3)对英法:国际地位受到严重削弱。
(4)对美苏:开始了对_______的角逐,中东问题又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民族解放中东[特别提醒]
总体说来,中东地区有两个主要矛盾:一是阿以之间的矛盾,二是阿拉伯国家与宗主国和战后世界大国之间的矛盾。第一个矛盾主要围绕着领土和重要文化遗产的归属展开,第二个矛盾主要围绕着自然资源和战略资源的主权所属和控制展开。一、中东问题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1.历史因素
(1)巴勒斯坦在上千年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复杂的民族关系。其中耶路撒冷城是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三大宗教的共同圣地。
(2)19世纪末,巴勒斯坦已是阿拉伯人的居住地。历史上曾在这里居住,后来散居各地的犹太人兴起了“犹太复国运动”,要在巴勒斯坦重建犹太国家。2.地理因素
巴勒斯坦和西奈半岛地处亚、非、欧三大洲交汇处,是扼三洲、两洋、四海的交通要道,战略地位非常重要。苏伊士运河是波斯湾各主要产油国经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通往欧美各国的主要通道。加上该地区富产石油,引起各大国对该地区的争夺。3.大国插手
(1)英美为控制巴勒斯坦地区和苏伊士运河,竭力支持犹太复国运动。
(2)1947年11月,在美英操纵下的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决定在巴勒斯坦分别建立阿拉伯国和犹太国,耶路撒冷由两国分治。因为现实利益分配不均,该地区阿拉伯人口较多,而划给阿拉伯国的版图较小,且多为丘陵等土地贫瘠地区,所以阿拉伯国家坚决抵制分治决议,反对建立犹太国。4.矛盾激化
(1)日趋激化的阿、犹民族矛盾,新老殖民主义、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国家对这一地区的争夺,是导致该地区不稳定并引发战争的主要因素。
(2)在一定程度上,中东地区战争频繁是美苏冷战对峙、争夺世界霸权的产物。为保证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实力,美苏一度制造“不战不和”的局面,从而阻碍了中东问题的解决。1.20世纪中期以来,一些大国纷纷插手中东地区的争夺,使这一地区的形势更趋紧张;这些国家参与中东地区的争夺,是为了控制这一重要的战略要地,更是为了 (  )
A.控制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
B.帮助阿拉伯人建立家园
C.支持以色列统一巴勒斯坦
D.推广自己的意识形态
解析:石油越来越成为继煤炭之后的重要资源,大国插手该地区的目的就是为了加强对石油资源的控制。
答案:A 二、苏伊士运河战争中参战各方的目的是什么?
(1)英法:维护它们在中东地区的利益,尤其是埃及政府要求驻守在苏伊士运河的英军撤走,并于1956年宣布把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大大触动了英法的利益。
(2)以色列:一直把埃及作看自己在中东地区的直接威胁,试图消灭埃及。
(3)埃及:维护自己的民族利益,扫清英法殖民统治的残余。
(4)美苏:要求英法停战,主要目的是排挤英法,扩大自己在中东地区的势力,以便控制中东地区,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新的隐患。2.第二次中东战争后,中东问题增加了新的复杂因素,这里的“新”是指 (  )
A.英法与埃及的矛盾激化
B.英法与美国的矛盾激化
C.美苏之间的冷战加剧
D.美苏等大国的插手解析:本题考查从教材中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和分析理解的能力。第二次中东战争后,英法在该地区的殖民统治迅速瓦解。美苏大国开始介入。A项为第二次中东战争的原因;B项不符合史实;C项和中东地区没有联系,冷战主要是在欧洲地区。故选D。
答案:D[示例]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政府)赞成在巴勒斯坦为犹太人民建立一个民族家园,并尽最大的努力来达到此目的。
——“贝尔福宣言”(1917年11月2日)材料二 请回答:
(1)英国的“贝尔福宣言”实际上是英国实行的什么政策?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列强曾在这一地区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与前者有何不同?其实质是什么?
(2)二战之后关于中东地区又有何决定?该决定有何影响?材料二与这一决定有何关系?
[解析] 本题注意理清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即将“贝尔福宣言”、英国的委任统治、联合国的决议以及中东冲突等问题结合在一起进行分析。[答案] (1)英国政策:“分而治之”政策。列强政策:“委任统治”政策。不同:更为隐蔽。实质:殖民统治。
(2)决定: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巴勒斯坦分治决议。影响:是阿以冲突长期存在的关键。关系:很快导致了巴勒斯坦战争。[探究示例]
材料一 美国学者斯派克曼指出:“谁控制了边缘地带,谁就控制了欧亚大陆;谁控制了欧亚大陆,谁就掌握了世界命运。”这里的“边缘地带”几乎包括了整个中东地区。
材料二 二战以后,中东地区的国家一度分成了两个壁垒森严、阵线分明的集团:苏联支持的埃及(1974年以前)、叙利亚、黎巴嫩、民主也门等国;美国支持的以色列、土耳其、科威特、伊朗(1979年以前)、沙特阿拉伯等国。[问题生成]
(1)请结合材料一,说明美国等大国插手中东地区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说明二战结束以来为何中东地区更加复杂。
(3)你认为在解决中东问题时应该注意些什么?[探究思路]
本题考查中东地区争端在二战以后更加复杂的原因。第(1)问根据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谁控制了……掌握了世界命运”可知大国参与中东问题的解决主要是为了自身的利益,是为控制这一地区而来;第(2)问要求据材料二回答,而材料二的中心是美苏的插手;第(3)问在回答时注意围绕造成中东问题的原因去概括。[尝试解答]
(1)控制整个世界,建立全球霸权。
(2)美苏两国基于霸权要求,插手这一区域的争端,增加了这一地区争端的复杂性。
(3)在领土方面有一个合理的处理;实现以土地换和平计划;减少大国干涉;强化联合国的作用;尊重相互的宗教民族信仰。点击下图片进入“创新演练·大冲关”一、本课测评
1.简述第一次中东战争两个阶段各自的特点及这次战争对中东局势的影响。
提示:(1)特点: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停火令为界,前期阿拉伯联军迅速掌握了战争主动权;后期以色列军队采用灵活机动的战术,分别击溃了各个对手,取得显著战果。
(2)影响:这次战争没有解决以色列和阿拉伯各国的矛盾,反而引起了新的领土纷争,为以后中东地区的动荡埋下了隐患。2.简述第二次中东战争的起因及结果。
提示:起因:埃及收归苏伊士运河主权的行动触及了英法的利益,引起它们的强烈不满。它们联合以色列用武力解决问题。结果:埃及维护了民族利益,扫清了殖民残余,推动了民族解放运动;削弱了英法在中东的地位,美苏开始“填补真空”。二、学习延伸
收集相关资料,编制一个简略的犹太民族发展史的大事年表。
提示:下列大事年表仅供参考。
(1)英国外交大臣贝尔福1917年发表了“贝尔福宣言”,表示支持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复国,把原先许诺给阿拉伯人的土地,又给了犹太人。
(2)1947年11月联合国大会表决通过了决议,规定英国于1948年8月1日前结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在该地区分别成立犹太国家和阿拉伯国家。按照联大决议,犹太国拥有1.4万平方千米的土地。(3)1948年5月14日,即英国宣布结束其在巴勒斯坦委任统治的当天,以色列国宣布成立。
(4)1949年7月,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签署停战协议。以色列实际控制了巴勒斯坦地区约4/5的土地。
(5)1956年10月底,以色列军队侵入埃及领土,苏伊士运河战争爆发。以色列于1957年3月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