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被动运输-同步练习(有答案)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文档属性

名称 4.1被动运输-同步练习(有答案) 2025—2026学年高一上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1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683.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31 08:21: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高中生物必修1
第4章第1节 被动运输检测试卷
一、单选题
1.(2025·黑龙江大庆期末)关于细胞的吸水与失水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动物细胞的细胞膜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
B.植物细胞的原生质层可以看作一层半透膜
C.植物细胞的细胞壁相当于渗透装置中的半透膜
D.当植物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浓度的时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
2.(湖南名校2025高一上期末联考)如图为U形渗透装置,把质量浓度相同的果糖溶液和蔗糖溶液用膀胱膜隔开,实验起始前液面高度相同。下列推测和判断错误的是( )
A.起始前两侧溶液质量浓度相等,但物质的量浓度不相等
B.推测装置内溶液渗透平衡时,乙侧液面高于甲侧
C.用纱布或滤纸取代膀胱膜不会出现相同的实验现象
D.装置内溶液渗透平衡时,将没有水分子通过中间的膀胱膜
3.(2024浙江绍兴期中)将不同家兔红细胞置于同一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水分子的跨膜运输示意图如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后,丙细胞吸水能力增强
B.处于乙细胞状态时没有水分子出入细胞
C.图中甲、乙、丙细胞都正在发生渗透作用
D.若将初始状态的甲、乙、丙细胞同时分别置于蒸馏水中,丙细胞先破裂
4.(江苏盐城五校2025高一上联考)下列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协助扩散的是( )
A.红细胞吸收葡萄糖
B.CO2进出细胞
C.小肠上皮细胞吸收甘油
D.K 逆浓度进入神经细胞
5.用物质的量浓度为2mol·L-1的乙二醇溶液和2mol·L-1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不包括细胞壁的植物细胞)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细胞可能是解离后的根尖分生区细胞
B.曲线AC段表明细胞液浓度先减小后增大
C.曲线BD段表明水分子进出细胞处于平衡状态
D.实验表明原生质层对乙二醇和蔗糖的通透性一样
6.K+可通过通道蛋白运出细胞,如图为K+通道蛋白模式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K+通过通道蛋白时,不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B.膜内外K+浓度梯度的大小会影响K+的运输速率
C.K+顺浓度梯度通过细胞膜的过程属于协助扩散
D.水分子和Na+也能借助该通道进出细胞
7.(2024江苏徐州期中)科研人员将某种植物叶片置于一定浓度的乙二醇溶液和蔗糖溶液中,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其原生质体(即植物细胞中细胞壁以内的部分)相对体积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溶液是乙二醇溶液,乙溶液是蔗糖溶液
B.甲溶液和乙溶液起始浓度可能相同
C.C点时甲溶液中的溶质开始进入细胞液
D.A点到B点过程中原生质体的吸水能力逐渐增强
8.(2024云南德宏州期末)协助扩散需要细胞膜上载体蛋白或通道蛋白的协助。如图甲、乙分别表示载体介导和通道介导的两种协助扩散方式,其中通道介导的扩散速度比载体介导的快得多。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载体蛋白和通道蛋白均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B.甲、乙两种方式均需要消耗能量
C.甲、乙两种方式在转运离子的过程中空间构象都不发生改变
D.甲、乙两种方式运输速率都与膜两侧物质的浓度梯度无关
9.(2024山东滨州期中)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导致人类对淡水的需求增加。利用反渗透技术进行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一条重要途径,该技术的原理是利用压力使高浓度溶液中的水分子通过半透膜,但其他物质不能通过,如图为反渗透装置示意图(初始状态为两侧液面等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半透膜上只有运输水分子的蛋白质,没有运输其他物质的蛋白质
B.若不施加人为压力,则水分子只能从低浓度溶液一侧向高浓度溶液一侧移动
C.若在液面处于图中状态时,去掉人为压力,则两侧液面高度不会发生变化
D.若不施加人为压力,当两侧处于动态平衡时,依旧是高浓度溶液一侧浓度大于低浓度溶液一侧
10.(重庆巴蜀中学2025高一上期末)科研人员将A、B两种植物的叶片(细胞形态正常)置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中,培养相同时间后检测其质量变化,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浓度下,A植物叶片细胞的吸水能力变小
B.五种蔗糖溶液浓度的大小关系是丙>戊>甲>丁>乙
C.丙浓度下培养一段时间后,A植物叶片细胞的细胞液浓度一定与外界溶液浓度相等
D.如果在甲浓度的蔗糖溶液中添加蔗糖酶,A植物叶片的质量可能会先下降后上升
二、多选题
11.(黑龙江大庆一中2025高一上期末)黑藻是多年生沉水草本植物,叶片小而薄,叶绿体大,是生物实验的理想材料。下图表示利用黑藻进行“探究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部分实验步骤和观察结果。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该实验需要在显微镜下观察3次
B.图中B处是蔗糖溶液
C.观察到A处的颜色是绿色
D.应小心撕取稍带叶肉的下表皮制作临时装片
12.(2025·江苏十校联盟月度考试)如图为水分子通过哺乳动物细胞膜的两种方式,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方式2的运输速率比方式1更快
B.两种运输方式都与环境温度有关
C.水分子总运输量仅由通道蛋白数量决定
D.水分子通过方式2进入细胞需要与通道蛋白结合
三、非选择题
13.如图1表示一个渗透系统处于渗透平衡并可以维持的状态,S1、S2为不同浓度的溶液;图2表示一个发生质壁分离的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活性)处于蒸馏水中某一时刻的状态。回答下列问题:
(1)渗透作用指的是______。
(2)图2中的②④⑤构成的______相当于图1中的半透膜。随着时间(适宜)推移,⑦的颜色变化情况是______。
(3)图1所示渗透装置,刚开始漏斗内外的液面齐平,请在绘出漏斗内液面上升高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
(4)为了使图1中的Δh变大,请写出一个较简单的思路:______。
(5)若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某溶液中,先发生质壁分离,然后自动复原,则该溶液需要满足的条件有______。
14.(广东广州2025高一上期中)哺乳动物的成熟红细胞结构简单、取材方便,是研究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良好材料。如图是猪的红细胞在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中,红细胞体积和初始体积之比的变化曲线(0点对应的浓度为红细胞吸水涨破时的NaCl浓度)。请回答下列问题:
(1)将红细胞放入低渗溶液中,细胞吸水涨破,内容物流出,其细胞膜又会重新封闭起来,这体现了细胞膜结构具有______的特点。根据图示可知,猪的红细胞在浓度为______mmol·L-1的NaCl溶液中能保持正常形态。
(2)分析题图,将相同的猪的成熟红细胞甲、乙分别放置在A点和B点对应浓度的NaCl溶液中,一段时间后,红细胞乙的吸水能力______(填“大于” “小于”或“等于”)红细胞甲,原因是______。
(3)水通道蛋白位于部分细胞的细胞膜上,能介导水分子跨膜运输,提高水分子的运输效率。研究人员将猪的成熟红细胞和肝细胞置于蒸馏水中,发现红细胞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少于肝细胞。结合以上信息推测,其原因可能是______。
(4)请以人工脂质体(可插入膜蛋白)为材料设计实验验证(3)的推测(简要写出实验思路):______。
15.为探究水通道蛋白的功能,研究者选用细胞膜中缺乏此蛋白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如表。请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号 在等渗溶液中进行的处理 在低渗溶液中 测定卵母细胞 的水通透速率 (cm/s·10-4)
I 向卵母细胞注入微量水(对照) 27.9
II 向卵母细胞注入蛋白A的mRNA 210.0
III 将部分II组细胞放入含HgCl2的等渗溶液 80.7
IV 将部分III组细胞放入含试剂M的等渗溶液 188.0
注:卵母细胞接受蛋白 A 的 mRNA 后可以合成蛋白 A,并将其整合到细胞膜上。
(1)与I组细胞相比,II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_(填“增强” “减弱”或“不变”),说明蛋白A的mRNA指导合成的蛋白A可能与______有关。
(2)II组和III组实验结果说明HgCl 对蛋白A的功能有______作用;III组和IV组实验结果说明试剂M能够使蛋白A的功能部分恢复,推测HgCl 没有改变蛋白A的氨基酸序列,而是改变了蛋白A的______。
(3)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
(4)有研究者认为卵母细胞细胞膜上整合蛋白 A 后,对水的通透性明显增大,其原因可能是蛋白 A 可间接提高卵母细胞细胞膜其他通道蛋白的吸水速率。研究者继而利用双层磷脂分子围成的球状体(不含蛋白质)进行实验,为“蛋白 A 是水通道蛋白”的结论提供了更有力的证据,其中实验组的相应处理及结果应为______。(填序号下列字母)
a.将蛋白A整合到脂质体上
b.普通脂质体
c.放入清水中
d.脂质体体积无明显变化
e.脂质体体积迅速增大
第4章第1节 被动运输同步练习答案
一、单选题
1.C
2.D
3.A
4.A
5.C
6.D
7.C
8.A
9.D
10.A
二、多选题
11.ABCD
12.AB
三、非选择题
13.(1)水分子(或其他溶剂分子)通过半透膜从低浓度溶液向高浓度溶液扩散的现象
(2)原生质层;逐渐变浅
(3)
(4)提高S1溶液的浓度(或降低S2溶液的浓度,合理即可)
(5)溶质能被细胞吸收,且初始浓度高于细胞液浓度(合理即可)
14.(1)一定的流动性;150
(2)大于;红细胞乙所处的NaCl溶液浓度高于红细胞甲,红细胞乙失水更多,细胞液浓度更高,吸水能力更强
(3)猪的成熟红细胞细胞膜上有水通道蛋白,肝细胞细胞膜上水通道蛋白数量少(或没有,合理即可)
(4)取两组等体积的人工脂质体,一组插入水通道蛋白(实验组),另一组不插入(对照组);将两组脂质体同时置于等量蒸馏水中,观察并记录两组脂质体吸水涨破所需的时间(合理即可)
15.(1)增强;水分子的跨膜运输(或水通道)
(2)抑制;空间结构
(3)蛋白A是水通道蛋白
(4)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