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高频填空题60道(含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分数乘法高频填空题60道(含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740.4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5-08-29 10:13:1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高频填空题60道
一、填空题
1.1时的是( )分,2米的是( )厘米。
2.18分米增加它的,增加了( )分米;吨减少它的,减少了( )吨。
3.在括号里填上“>”“<”或“=”。
( ) ( ) ( ) ( )
4.一根绳子长为米,如果用去米后,还剩下( )米;如果用了全长的,用了( )米。
5.用一条长m的丝带的做了一朵花,这朵花用了( )m的丝带。
6.一根绳子长米,欢欢第一次用去它的一半,第二次又用去余下的一半,这根绳子还剩( )米。
7.同学们参加植树活动,种植的银杏树和樟树两种树的总棵数在170棵到180棵之间。已知樟树的棵数是银杏树的,则同学们种了( )棵银杏树,( )棵樟树。
8.一桶油重4kg,如果用去kg,还剩( )kg。如果用去它的,还剩( )kg。
9.比28的多9的数是( );一根铁丝用去,剩下的铁丝是用去铁丝的( )。
10.六(1)班有36名学生,其中有的同学喜欢唱歌,喜欢画画的人数是喜欢唱歌人数的,六(1)班喜欢画画的有( )人。
11.一根长米的绳子,如果用去米,还剩( )米;如果用去这根绳子的,还剩( )米。
12.一桶食用油,每天用去它的,用了12天,用去了它的( ),还剩( )。
13.比( )米短米是米,18吨的是( )吨。
14.儿童的负重量最好不要超过体重的,若王明的体重是40千克,那么他的书包重量最好不要超过( )千克。
15.4米长的铁丝,先剪去它的,再减去它的。一共剪去了这根铁丝的,剪去了( )米。
16.一杯纯果汁,乐乐喝了杯后,感觉太甜了,他加满水摇匀后,又喝了一半,乐乐一共喝了( )杯纯果汁。
17.( ),这是运用了( )律。
18.计算时,应先算( )法,再算( )法。如果要先算加法,那么算式应改为( )。
19.一幅长方形书法作品长米,宽比长短。这幅作品的面积是( )平方米。
20.甲数是40,乙数是甲数的,丙数是乙数的。丙数是( )。
21.有红、黑两种颜色的球共40个,其中红球个数占。红球比黑球多( )个。
22.一根6米长的绳子,第一次减掉它的,第二次减掉米,还剩( )米。
23.在一个乡村中,柳树有64棵,杨树的棵数比柳树多,杨树有( )棵,柞树的棵数比柳树少,柞树有( )棵。
24.爸爸体重是78千克,其中血液大约有( )千克。(有关资料记载:一个成年人身上的血液约占体重的)
25.乒乓球从高空落下,约能弹起的高度是落下高度的。如果第一次从10m的高度落下,弹起后再落下,这样,第三次它弹起高度是( )m。
26.某饭馆为了提升自身的服务质量及信誉度,降低顾客等待的焦虑情绪,特放置了10分钟沙漏计时器,里面共装沙45克,3分钟可以漏下这些沙的,漏这些沙的需要( )分钟。
27.把一根长8m的绳子平均分成5份,每份是这根绳子的( ),4份是这根绳子的( ),是( )m。
28.一列火车现在以120千米/时的速度从A地前往B地,原来的速度是现在速度的,现在全程所用时间比原来少用4小时,则A,B两地的全程为 ( )千米。
29.可可6岁时,妹妹年龄是可可的,当可可n岁时,妹妹( )岁。
30.一本书有a页,明明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一天明明读了( )页。第二天他从第( )页开始读。
31.欢欢家养鸡20只,养的鸭比鸡多。鸭比鸡多( )只。
32.一堆煤60千克,第一次烧了它的,第二次烧了千克,这堆煤比原来少了 千克。
33.小明在计算×(□+2)时,错看成×□+2,这样得到的结果与正确结果相差 。
34.一本故事书共120页,芳芳每天读这本书的,5天共读了( )页,东东5天共读了这本书的,他读了( )页。
35.某企业制定年度预算,决定将1000万元的经费用于产品研发和推广。其中的经费用于产品研发,青年项目组的研发经费占产品研发经费的。这家企业用于青年项目组的研发经费为( )万元。
36.土星是太阳系八大行星之一,它的赤道周长约是38万千米。天王星的赤道周长约是土星的,地球的赤道周长约是天王星的,地球的赤道周长约是( )万千米。
37.5米长的钢管,剪下后,还剩下( )米。又剪下米,最后剩下( )米。
38.下图是一个七巧板拼成的大正方形,图中1号和4号部分的面积和占七巧板总面积的。如果大正方形的边长是24cm,那么1号和4号部分的面积和是( )cm2。
39.一瓶升的饮料,小明喝了3瓶。求小明喝了多少升,列式为,这个算式表示( );小刚喝了瓶,求小刚喝了多少升,列式为,这个算式表示( )。
40.乐乐冲泡了一壶450毫升的茶,第一次喝了它的,第二次喝了余下的,第二次喝了这壶茶的( ),现在茶壶里还剩( )毫升。
41.甲车速度比乙车快,则乙车的速度比甲车慢( )。
42.一瓶饮料有1.8升,亮亮已经喝了它的,还剩( )升。
43.东东看一本书,共有160页,已看的页数占全书的,接下来东东从第( )页看起。
44.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总面积是3000m2,其中花卉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其余的是蔬菜,蔬菜种植面积为( )m2。
45.王师傅把一根米长的钢管锯成同样长的小段,锯了5次,第3段是这根钢管的,3段长( )米。
46.先将下图的涂上颜色,再将剩下没有涂色部分的涂上颜色,这时共有13个小格涂上了颜色。
47.一瓶饮料升,小明喝了,还剩( )升。
48.一根5.4米长的竹竿,全长的插到地里,露出地面部分占全长的( ),露出地面部分长( )米。
49.一堆砂石共30吨,运走它的,运走了( )吨,还剩下( )吨。
50.如下图,整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涂色部分的面积是( )平方分米。
51.六(1)班有45名学生喜欢书法或绘画,其中有的人喜欢书法,有的人喜欢绘画。既喜欢书法又喜欢绘画的有( )人。
52.一根15.6米长的绳子,第一次被用掉全长的,第二次用掉的长度是第一次的,用了两次之后,这根绳子还剩( )米。
53.快递员李叔叔要为客户派送96个包裹,他第一小时派送了这些包裹的,第二小时派送了余下包裹的,李叔叔还有( )个包裹没有派送。
54.《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专著,内容十分丰富,共收录246个数学问题。李老师利用假期研究了其中的,还剩( )个问题没研究。
55.将一根丝带对折3次后量得长为米,这根丝带原来长( )米。
56.在“世界无烟日”健康知识竞赛中,小星答对了50道题,小铭答对的题数比小星少。小铭答对了( )道题。
57.一根绳子长8米,第一次剪去,第二次剪去米。一共剪去( )米。
58.淘气家九月的用电量比八月节约了,是把( )看作单位“1”,也就是( )是( )的。
59.爷爷今年90岁,爸爸年龄是爷爷的,而我的年龄又是爸爸的, 我今年( )岁。
60.一辆新能源汽车每行驶1千米耗电千瓦时,照这样计算,行驶18千米耗电( )千瓦时,行驶千米耗电( )千瓦时。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2页,共5页
第5页,共5页
《2025-2026学年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 分数乘法高频填空题60道》参考答案
1. 40 56
【分析】先换算单位:1时=60分,1米=100厘米。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来计算即可。
【详解】因为1时=60分,求60分的,即60×=40(分);
因为2米=2×100=200厘米,求200厘米的,即200× =56(厘米);
1时的是40分,2米的是56厘米。
2. 6 /0.375
【分析】第一个空,将已知长度看作单位“1”,已知长度×增加的对应分率=增加的长度;第二个空,将已知吨数看作单位“1”,已知吨数×减少的对应分率=减少的吨数。
【详解】18×=6(分米)、×=(吨)
18分米增加它的,增加了6分米;吨减少它的,减少了吨。
3. > > = <
【分析】一个数(0除外),乘大于1的数,积比原数大;乘小于1的数,积比原数小;乘的数越大积越大;不能直接分析出大小关系的,计算出结果再比较。
【详解】>1,> <1,>
=1、=1,= 4<,<
4.
【分析】已知一根绳子长为米,用去米,用绳子的全长减去用去的长度,则是还剩下的长度;
把这根绳子的全长看作单位“1”,用了全长的,单位“1”已知,用全长乘,求出用了的长度。
【详解】-
=-
=(米)
×=(米)
一根绳子长为米,如果用去米后,还剩下()米;如果用了全长的,用了()米。
5./0.5
【分析】将丝带长度看作单位“1”,丝带长度×这朵花的对应分率=这朵花用的丝带长度。
【详解】×=(m)
这朵花用了m的丝带。
6./0.21875
【分析】先把这根绳子的全长看作单位“1”,第一次用去它的一半即,则还剩下全长的(1-),单位“1”已知,用全长乘(1-),求出第一次用去后余下的长度;
第二次又用去余下的一半,是把第一次用去后余下的长度看作单位“1”,则最终剩下的长度是余下的(1-),单位“1”已知,用余下的长度乘(1-),求出这根绳子剩下的长度。
【详解】第一次用去后余下的长度:
×(1-)
=×
=(米)
第二次用去后还剩下的长度:
×(1-)
=×
=(米)
这根绳子还剩米。
7. 100 75
【分析】已知樟树的棵数是银杏树的,将银杏树的棵数看作4份,樟树的棵数看作3份,那么两种树的总份数为:4+3=7(份),这意味着总棵数一定是7的倍数,先找出在170到180之间7的倍数,从而求出总棵数;把总棵数看作单位“1”,银杏树的棵数占总棵数的,樟树的棵数占总棵数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可求出银杏树的棵数和樟树的棵数,据此解答。
【详解】7×24=168、7×25=175、7×26=182
因此在170到180之间7的倍数是175,即总棵数是175棵。
银杏树的棵数:175×=175×=100(棵)
樟树的棵数:175×=175×=75(棵)
即同学们种了100棵银杏树,75棵樟树。
8. 1
【分析】用这桶油的质量直接减去kg,即可计算出还剩多少千克。把这桶油的质量看作单位“1”,则还剩的质量是这桶油的(),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即可计算出还剩多少千克。
【详解】(kg)

=1(kg)
所以如果用去,还剩kg。如果用去它的,还剩1kg。
9. 17
【分析】以28为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28×,再加上9即可。
先以这根铁丝的长度为单位“1”,用去这根铁丝的,就剩下这个铁丝的1-=;再以用去的铁丝为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用剩下的铁丝除以用去的铁丝即可。
【详解】28×+9
=8+9
=17
(1-)÷
=÷
=×

比28的多9的数是17;一根铁丝用去,剩下的铁丝是用去铁丝的。
10.9
【分析】把六(1)班的36名学生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用六(1)班的学生总数乘求出喜欢唱歌的人数,再用喜欢唱歌的人数乘即可求出六(1)班喜欢画画的人数。
【详解】36××
=12×
=9(人)
所以六(1)班喜欢画画的有9人。
11.
【分析】绳子长度-用去的长度=还剩的长度;将绳子长度看作单位“1”,如果用去这根绳子的,还剩(1-),绳子长度×还剩的对应分率=还剩的长度,据此用字母分别表示出还剩的长度。
【详解】×(1-)=(米)
一根长米的绳子,如果用去米,还剩()米;如果用去这根绳子的,还剩米。
12.
【分析】把一桶食用油的总量看作单位“1”,每天用去它的,用了12天,用每天用的量乘天数,求出用去了它的几分之几;再用“1”减去用去的分率,即是还剩它的几分之几。
【详解】×12=
1-=
用去了它的,还剩。
13. 15
【分析】求比多少米短米是米,根据分数加法的意义用+列式计算;
求18吨的是多少吨,把18吨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详解】+
=+
=(米)
18×=15(吨)
填空如下:
比()米短米是米,18吨的是(15)吨。
14.6
【分析】已知王明体重,书包重量最好不超过体重的,用体重乘该比例可求书包最大重量。
【详解】40×=6(千克)
那么他的书包重量最好不要超过6千克。
15.
,3
【分析】两次剪去的分率都是相对于原铁丝的总长度,因此需将两次剪去的分率相加,得到总剪去分率;再用总长度乘此分率,得到剪去的具体长度。
【详解】第一次剪去,第二次剪去,两次共剪去:
因此,一共剪去这根铁丝的。
铁丝原长4米,剪去的总长度是原长的,因此:
剪去了3米。
16.
【分析】根据题意,将这杯果汁看作为单位“1”,第一次喝了杯纯果汁后,剩余纯果汁为1-=杯。加满水摇匀后,混合液中纯果汁占比。第二次喝掉半杯混合液时,实际摄入的纯果汁量为杯的一半是杯,将两次饮用量相加即可得到总摄入量。
【详解】1-=(杯)
×=(杯)
(杯)
所以乐乐一共喝了杯。
17. 21 乘法分配
【分析】乘法分配律: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先把它们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相加,公式是(a + b)×c = a×c + b×c。
【详解】对比乘法分配律的形式:右边对应 a×c + b×c(其中 a = ,b = ,c = 21),左边则对应 (a + b)×c,因此左边的括号是21。
,这是运用了(乘法分配律)律。
18. 乘 加
【分析】在无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中,规则是先算乘、除,后算加、减。有括号时,先算括号里;若要先算加法,必须给加法部分加括号,这样括号里的加法先算,再算乘法。
【详解】计算时,应先算乘法,再算加法。如果要先算加法,那么算式应改为 。
19.
【分析】由题意得,一幅长方形书法作品长米,宽比长短,那么宽占长的1-=,直接用米乘上先算出宽的长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直接将数据代入即可算出这幅作品的面积。
【详解】×(1-)=×=(米)
×=(平方米)
故这幅作品的面积是平方米。
20.4
【分析】先把甲数看作单位“1”,乙数是甲数的,单位“1”已知,用甲数乘,求出乙数;再把乙数看作单位“1”,丙数是乙数的,单位“1”已知,用乙数乘,求出丙数。
【详解】40××
=24×
=4
丙数是4。
21.10
【分析】根据题意,红、黑两种颜色的球共40个,红球个数占,则先用40×求出红球的个数,用40减去红球的个数即可求出黑球的个数,用红球的个数减去黑球的个数,即可求出红球比黑球多多少个。
【详解】红球:40×=25(个)
黑球:40-25=15(个)
25-15=10(个)
有红、黑两种颜色的球共40个,其中红球个数占。红球比黑球多10个。
22.2/2.5/
【分析】已知绳子原长6米,第一次减掉它的,这里的是分率,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已知第二次减掉米,这里的米是具体的长度,用绳子的总长度依次减去第一次和第二次减掉的长度,就是还剩的长度。
【详解】6×=3(米)
6-3=3(米)
3-=-=(米)
(或3-=3-0.5=2.5)
所以还剩(或2.5)米。
23. 72 54
【分析】根据题意,杨树的棵数比柳树多,可将柳树棵数看作单位“1”,则此时杨树棵树为,已知柳树有64棵,运用分数乘法计算得出杨树棵数;柞树的棵数比柳树少,将柳树数量看作单位“1”,则柞树有,且已知柳树数量,运用分数乘法计算得出答案。
【详解】杨树棵数为:
64×(1+)
=64×
=72(棵)
柞树棵树为:
(棵)
所以在一个乡村中,柳树有64棵,杨树的棵数比柳树多,杨树有72棵,柞树的棵数比柳树少,柞树有54棵。
24.6
【分析】把爸爸的体重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求血液大约有多少千克,列式为:78×。
【详解】78×=6(千克)
所以爸爸体重是78千克,其中血液大约有6千克。
25./0.64
【分析】将第一次下落高度看作单位“1”,第一次下落高度×=第二次下落高度,再将第二次下落高度看作单位“1”,第二次下落高度×=第三次下落高度,再将第三次下落高度看作单位“1”,第三次下落高度×=第三次弹起高度。
【详解】10×××
=4××
=×
=(m)
第三次它弹起高度是m。
26.;8
【分析】已知沙漏10分钟漏完45克沙,将沙漏漏沙的总时间看作单位“1” ,因为3分钟占总时间10分钟的比例为,所以3分钟可以漏下这些沙的;
因为10分钟漏完所有沙,漏这些沙的,所需时间就是总时间10分钟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
【详解】3÷10=
所以3分钟可以漏下这些沙的;
10×=8(分钟)
所以漏这些沙的需要8分钟。
27.
【分析】把这根绳子的全长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5份,用1除以5,求出每份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
用4除以5,求出4份是这根绳子的几分之几;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求出4份的长度。
【详解】1÷5=
4÷5=
8×=(m)
每份是这根绳子(),4份是这根绳子的(),是()m。
28.960
【分析】分析题目,把火车现在的速度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用火车现在的速度乘即可得到火车原来的速度,设原来用了x小时,则现在用了(x-4)小时,根据等量关系式:火车原来的速度×原来用的时间=火车现在的速度×现在的时间列出方程120×(x-4)=120×x,再进一步解出方程即可得到火车原来用的时间,最后用火车原来的时间乘原来的速度即可得到A,B两地的全程。
【详解】解:设原来用了x小时,则现在用了(x-4)小时。
120×(x-4)=120×x
120x-480=80x
120x-80x=480
40x=480
40x÷40=480÷40
x=12
12×(120×)
=12×80
=960(千米)
一列火车现在以120千米/时的速度从A地前往B地,原来的速度是现在速度的,现在全程所用时间比原来少用4小时,则A,B两地的全程为960千米。
29.n-3
【分析】可可6岁时,根据妹妹年龄是可可的,用乘法计算出妹妹的年龄,据此求出可可和妹妹的年龄差;两人的年龄差是不变的,当可可n岁时,妹妹的年龄等于可可的年龄减去两人的年龄差,据此解答。
【详解】可可6岁时,妹妹的年龄:(岁)
两人年龄差:6-3=3(岁)
当可可n岁时,妹妹(n-3)岁。
因此当可可n岁时,妹妹(n-3)岁。
30. a a+1
【分析】分析题目,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用总页数乘即可求出第一天一共读了多少页,第二天应该从(第一天看了的页数+1)页开始读起,据此解答。
【详解】×a=a(页)
一本书有a页,明明第一天读了全书的,第一天明明读了a页。第二天他从第(a+1)页开始读。
31.12
【分析】把养鸡的只数看作单位“1”,养鸭比鸡多,求鸭比鸡多多少只,用鸡的只数×,即可解答。
【详解】20×=12(只)
欢欢家养鸡20只,养的鸭比鸡多。鸭比鸡多12只。
32.5
【分析】要求这堆煤比原来少了多少千克,就是求两天烧煤的数量。由题意,一堆煤60千克,第一次烧了它的,因此用乘法可以求出第一天烧了多少千克。然后再加上第二天烧煤的数量即可解答。
【详解】60×+
=5+
=5(千克)
因此这堆煤比原来少了5千克。
33.
【分析】用错误的计算方法的答案减去正确的计算方法的答案即可解答。
【详解】(×□+2)-[×(□+2)]
=×□+2-[×□+×2]
=×□+2-×□-×2
=2-

故答案为:。
34. 100 96
【分析】一本故事书共120页,芳芳每天读这本书的,用故事书页数乘求出芳芳每天读的页数,再乘5求出5天读的页数;东东5天共读了这本书的,用故事书页数乘,求出东东读的页数即可。
【详解】芳芳:120××5
=20×5
=100(页)
东东:120×=96(页)
所以芳芳每天读这本书的,5天共读了100页,东东5天共读了这本书的,他读了96页。
35.200
【分析】将1000万元的经费看作单位“1”,产品研发经费占1000万元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1000×求出产品研发经费;再以产品研发经费为单位“1”,青年项目组的研发经费占产品研发经费的,用产品研发经费×即可求出青年项目组的研发经费
【详解】1000××
=600×
=200(万元)
这家企业用于青年项目组的研发经费为200万元。
36.4
【分析】已知土星的赤道周长约是38万千米,天王星的赤道周长约是土星的,把土星的赤道周长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用土星的赤道周长乘,求出天王星的赤道周长;
已知地球的赤道周长约是天王星的,把天王星的赤道周长看作单位“1”,单位“1”已知,用天王星的赤道周长乘,求出地球的赤道周长。
【详解】38××
=16×
=4(万千米)
地球的赤道周长约是4万千米。
37. 4 //3.8
【分析】将钢管长度看作单位“1”,剪下后,还剩下(1-),钢管长度×还剩下的对应分率=还剩下的长度;还剩下的长度-又剪下的长度=最后剩下的长度,据此列式计算。
【详解】5×(1-)
=5×
=4(米)
4-=(米)
5米长的钢管,剪下后,还剩下4米。又剪下米,最后剩下米。
38.;180
【分析】观察图形可知,1号部分的面积占大正方形面积的;把拼成的大正方形平均分成16份,则最小的三角形面积4号,6号占大正方形面积的,即可求出1号和4号部分的面积和占七巧板总面积的分率;再根据正方形面积公式:面积=边长×边长,代入数据,求出大正方形的面积,再用大正方形的面积×1号和4号部分的面积和占七巧板总面积的分率,即可解答。
【详解】+
=+

24×24×
=576×
=180(cm2)
1号和4号部分的面积和占七巧板总面积的。1号和4号部分的面积和是180cm2。
39. 的3倍是多少 的是多少
【分析】根据乘法的意义,由题意可知,一瓶升喝了3瓶,列式为,即求的是的3倍是多少;小刚喝了瓶,把一瓶饮料的质量看作单位“1”,用求小刚喝了多少升,就是求的是多少。据此解答。
【详解】据分析可知,一瓶升的饮料,小明喝了3瓶。求小明喝了多少升,列式为,这个算式表示的3倍是多少;小刚喝了瓶,求小刚喝了多少升,列式为,这个算式表示的是多少。
40. 270
【分析】把一壶茶的总量看作单位“1”,第一次喝了它的,则还剩下总量的(1-);第二次喝了余下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则第二次喝的量占总量的(1-)×=;
已知这壶茶共450毫升,两次一共喝了总量的(+),单位“1”已知,用总量乘(+),求出两次一共喝的量;再用总量减去两次一共喝的量,即是现在茶壶里还剩的量。
【详解】(1-)×
=×

450×(+)
=450×
=180(毫升)
450-180=270(毫升)
第二次喝了这壶茶的(),现在茶壶里还剩(270)毫升。
41.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乙车的速度看作单位“1”,甲车速度是乙车的,假设乙车的速度是6,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乙车速度乘可得甲车速度,再求出甲乙车的速度差,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用速度差除以另一个数,据此解答即可。
【详解】假设乙车的速度是6。
甲车速度:
甲车速度比乙车快,则乙车的速度比甲车慢。
42.1.2
【分析】把这瓶饮料的总升数看作单位“1”,已经喝了它的,剩下部分占总升数的(1-),剩下饮料的升数=这瓶饮料的总升数×(1-),据此解答。
【详解】1.8×(1-)
=1.8×
=1.2(升)
所以,还剩1.2升。
43.65
【分析】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已看的页数占全书的,用这本书的总页数×,求出看的页数,再加上1,即可求出接下来东东从第几页看起。
【详解】160×+1
=64+1
=65(页)
东东看一本书,共有160页,已看的页数占全书的,接下来东东从第65页看起。
44.1600
【分析】把总面积看作单位“1”,花卉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则蔬菜种植面积占总面积的(1-),单位“1”已知,用总面积乘(1-),求出蔬菜的种植面积。
【详解】3000×(1-)
=3000×
=1600(m2)
蔬菜种植面积为1600m2。
45.;
【分析】把这根钢管的总长度看作单位“1”,锯成的段数=锯的次数+1,每段钢管占总长度的;每段钢管的长度=钢管的总长度×,最后乘3求出3段钢管的长度,据此解答。
【详解】5+1=6(段)
1÷6=
××3
=×(×3)
=×
=(米)
所以,第3段是这根钢管的,3段长米。
46.;涂色见详解
【分析】由题意可知,是把总格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可求出第一次涂色的格数,用13减第一次涂色的格数得到第二次涂色的格数,所求的分率是把第一次涂色后剩下的格数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除法计算,用第二次涂色的格数除以第一次涂色后剩下的格数即可得解。
【详解】共有16个小格。
(个)
先将下图的涂上颜色,再将剩下没有涂色部分的涂上颜色,这时共有13个小格涂上了颜色。如下图:
47.
【分析】把这瓶饮料的总升数看作单位“1”,小明喝了,已经喝了的饮料升数=这瓶饮料的总升数×,剩下饮料的升数=这瓶饮料的总升数-已经喝了的饮料升数,据此解答。
【详解】-×
=-
=(升)
所以,还剩升。
48. 2.16
【分析】一根5.4米长的竹竿,全长的插到地里,把全长看作单位“1”,则露出地面部分占全长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用5.4乘,即可求出露出地面长度。
【详解】
(米)
所以露出地面部分占全长的,露出地面部分长2.16米。
49. 12 18
【分析】把这堆砂石的总重量看作单位“1”,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解答,据此用30×列式求出运走了多少吨,用总吨数减去运走的吨数就是剩下的吨数。
【详解】30×=12(吨)
30-12=18(吨)
所以运走了12吨,还剩下18吨。
50./0.3125
【分析】观察可知,整个长方形看作单位“1”,把它平均分为12份,涂色部分占5份,即涂色部分占长方形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可得解。
【详解】(平方分米)
整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涂色部分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51.7
【分析】分析题目,喜欢书法的人数包括只喜欢书法的和既喜欢书法又喜欢绘画的,喜欢绘画的包括只喜欢绘画的和既喜欢绘画又喜欢书法的,据此可知用喜欢书法的人数加上喜欢绘画的人数再减去班级的总人数即可得到既喜欢书法又喜欢绘画的人数,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列式求出喜欢绘画的人数和喜欢书法的人数,再进一步解答。
【详解】45×=27(人)
45×=25(人)
27+25-45
=52-45
=7(人)
六(1)班有45名学生喜欢书法或绘画,其中有的人喜欢书法,有的人喜欢绘画。既喜欢书法又喜欢绘画的有7人。
52.7.8//
【分析】将绳子长度看作单位“1”,绳子长度×第一次用掉的对应分率=第一次用掉的长度;再将第一次用掉的长度看作单位“1”,第一次用掉的长度×第二次用掉的对应分率=第二次用掉的长度,绳子长度-第一次用掉的长度-第二次用掉的长度=还剩下的长度,据此列式计算。
【详解】15.6×=5.2(米)
5.2×=2.6(米)
15.6-5.2-2.6=7.8(米)
这根绳子还剩7.8米。
53.60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108个包裹看作单位“1”,由于送了这些包裹的,则还剩下这些包裹的1-没送,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这个数×几分之几,即可求出没送的包裹,把余下的包裹数量看作单位“1”,用同样的方法可求出还没有派送的包裹数量。据此解答。
【详解】
(个)
快递员李叔叔要为客户派送96个包裹,他第一小时派送了这些包裹的,第二小时派送了余下包裹的,李叔叔还有60个包裹没有派送。
54.205
【分析】由题意可知,把数录的数学问题总数看作单位“1”,没有研究的问题个数占问题总数的,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据此解答。
【详解】
(个)
《九章算术》是我国古代数学专著,内容十分丰富,共收录246个数学问题。李老师利用假期研究了其中的,还剩205个问题没研究。
55.
【分析】丝带对折3次,相当于把它平均分成8段,每段长米,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用×8即可求出丝带的总长度。
【详解】×8=(米)
这根丝带原来长米。
56.40
【分析】分析题目,把小星答对的题数看作单位“1”,则小铭答对的题数是小星的(1-),再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列式计算即可。
【详解】50×(1-)
=50×
=40(道)
小铭答对了40道题。
57.
【分析】第一次剪去,即把这个绳子的全长看作单位“1”,根据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全长乘,求出第一次剪去的长度,再加上第二次剪去的长度,就是一共剪去的长度,即可解决本题。
【详解】(米),(米)
所以一共剪去米。
58. 八月份的用电量 九月的用电量比八月节约的用电量 八月用电量
【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根据判断单位“1”的方法:一般是把“比、占、是、相当于”后面的量看作单位“1”,即分数“的”字前面的量看作单位“1”,进行解答即可。
【详解】淘气家九月的用电量比八月节约了,把八月份的用电量看作单位1,也就是九月的用电量比八月节约的用电量是八月用电量的。
59.9
【分析】将爷爷的年龄看作单位“1”,用爷爷的年龄乘,求出爸爸的年龄。再将爸爸的年龄看作单位“1”,将爸爸的年龄乘,求出我的年龄。
【详解】90××
=54×
=9(岁)
所以,我今年9岁。
60.
【分析】已知行驶1千米的耗电量,要计算行驶相应路程的耗电量用乘法计算,即行驶18千米的耗电量为18×,行驶千米的耗电量为×,据此解答。
【详解】18×=(千瓦时)
×=(千瓦时)
所以,行驶18千米耗电千瓦时,行驶千米耗电千瓦时。
答案第20页,共21页
答案第1页,共2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