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33张PPT。第二单元 情趣浓郁 能工巧匠 ——剪纸自学思考题:(一)剪纸的定义、特点及用途
(二)剪纸的工具和材料
(三)剪纸的表现方法与制作步骤 剪纸的工具和材料 剪纸的工具主要是剪刀、刻刀、蜡盘 (刻垫物)。 剪纸的材料一般是纸张。
单色剪纸一般选用普通大红纸,或经染色后的宣纸,也好用蜡光纸或绒面纸代替。 彩色剪纸一般采用单宣或粉连纸。
另外,裱成后的绢也是一种很好的剪纸材料。 剪纸的表现方法很多,这里重点归纳为单色和彩色两种: 单色剪纸
1.阳刻剪纸
阳刻剪纸的特征是保留原稿的轮廓线,剪去轮廓线以外的空白部分。它的每一条线都是互相连接的,牵一发将动全身。 2.阴刻剪纸
阴刻剪纸的特点与阳刻剪纸恰恰相反,就是刻去原稿的轮廓线,保留轮廓线以外的部分。所以阴刻剪纸的特征是它的线条不一定是互连的,而作品的整体是块状的。
剪纸的表现方法3.阴阳结合
阴阳结合就是根据画稿里的虚实关系的需要采取阴刻和阳刻交叉的办法。能使画面效果更为丰富,主次更加分明。 4.剪影
它通过物象外轮廓来表现形象,最注意外轮廓的美。著名画家徐悲鸿先生曾说,剪影以“剪纸的形式”表现了“一个高级的造型心灵”。英国民间流行的“剪影画”就是用黑纸剪出物象的影子,这种剪影画后来发展成为一种电影的形式。前民主德国的剪影片《山神与打谷者)就是一例。中国早期的皮影戏与剪纸艺术也是相互借鉴和影响的。
彩色剪纸
1.套色剪纸
套色剪纸一般多采用阳刻主稿拼贴上所需要的各种色纸。主稿所用的材料都是较厚实的纸,或者绫缎、绒布等高级材料,而且颜色宜用深浓色。广东佛山的“铜衬料”就是以金箔纸刻成主稿后,各部位分别衬以大红、湖蓝、草绿、中黄,显得富丽堂皇。 2.点色剪纸
点色剪纸也叫染色剪纸,在生宣纸剪刻好的成品上,用毛笔点染上各种色彩。如果几层需一起点染,颜料中要加入少许酒料。着色时,要等一种颜色干后,方可再上另一色,以免混淆串色。但是为了有渗化效果,等一种颜色半干时,即上另一色。点色剪纸通常采用阴刻法,色彩强烈,乡土味浓,以河北蔚县的染色剪纸最为著名。 3.填色剪纸
填色剪纸又称“笔彩剪纸”,把刻好的主稿贴在一张白纸上,根据各部位的需要分别涂上不同颜色。个别部位可作适当的渲染。广东佛山的“铜凿”是在一张铜片上用锤子将图案凿出,在留空处分别涂上不同颜色的油质颜料。这种剪纸金碧辉煌,但一次只能制作一幅。
4.分色剪纸
分色剪纸基本上属于单色剪纸的拼贴,近似剪贴。例如:剪一只熊猫吃竹子,熊猫用黑纸剪成,竹子用绿纸剪成,然后把熊描、竹子拼贴在一起。
5.衬色剪纸
衬色剪纸是以白色的底稿线条作为线条轮廓,选取的图案最好是阴刻剪纸。在其作品之下,衬以各种深红或深蓝颜色,让它们呈现黑白对比,或红白显明的效果。
剪纸的制作步骤 1、起稿: 构思起稿,具体描绘,画出黑白效果。对初学者来说,画稿越细,剪刻越省事。若剪刻对称的稿子,画一半即可。 2、剪刻:
如用刀子刻,先将画稿和纸用订书机订好,再将四角固定在蜡盘上。人物先剪刻五官部分,花鸟先剪刻细部或紧要处,再由中心慢慢向四周剪刻。剪刻顺序如同写字,由上到下,由左到右,由小到大,由细到粗,由局部到整体。尽量避免重复刀,不要的部位必须剪刻断,不能用手来撕。
3、揭离:
剪刻后,需要把剪纸一张张揭开。电光纸、绒面纸,因纸面光滑,比较容易揭开。单宣纸和粉连纸因纸质轻薄,较难揭开。所以先将刻好的纸板轻轻揉动,使纸张互相脱离,然后将纸角轻轻揭起,一边揭一边用嘴吹,帮助揭开。 4、粘贴:
揭离后,还需把成品粘贴起来,便于保存。方法有两种:第一是把剪纸平放在托纸上,用毛笔或细木条蘸浆糊由里向外一点点粘住,这种方法不能使剪纸全部粘平,速度比较慢,优点是比较简便;第二是把剪纸反过来平放在纸上,用排笔蘸调稀了的浆糊,轻轻地平刷在要托的纸上。注意不要把纸刷皱起来,刷子上的浆糊一定要少。然后很快地把刷好浆糊的这一面扣合在剪纸的背面,用手轻轻压平,使剪纸全部平粘在托纸上。轻轻揭起,晾干,夹平保存。粘剂除浆糊外,白乳胶也可以。
剪纸的符号语言(1)圆形(2)月牙形(3)锯齿形(4)柳叶形(5)水滴形南、北方剪纸的特点北方剪纸南方剪纸精巧、秀美热情、雄浑风 格重写实重变形夸张表现手法细腻、流畅浑厚、苍劲线 条细密纤巧粗犷豪放造 型繁茂、华丽简洁、古朴构 图南 方 剪 纸北 方 剪 纸南、北方剪纸的特点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然而浑厚;
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
一剪之趣夺神功,美在民间用不朽。
——郭沫若南、北方剪纸的共同点1、剪纸作品中线条的连续性南、北方剪纸的共同点2、构图造型图案化南、北方剪纸的共同点3、形象夸张、优美,富有节奏感剪纸的表意(1)谐音(2)象征剪纸作品欣赏剪纸的实用性剪纸的实用性现代创意剪纸剪纸与现代生活动手剪一剪1、将一张正方形纸沿对角线折叠一次。2、再沿对角线折叠一次。3、再沿对角线折叠一次。(共折叠三次)4、绘出图样,剪去阴影部分。5、展开即成。美在民间用不朽
——郭沫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