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7张PPT)
学习目标
1.饱含深情地诵读课文,体味济南冬日的温情。
2.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思路,总体感受济南冬天山水的特点。
3.品味语言,体会对比、比喻、比拟、寓情于景等写作手法的作用。
4.体会作者对济南、对祖国河山真挚的思想感情。
老舍
济南的冬天
地点 季节
1.选出下列加粗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响晴(xiǎng) 安适(shì) 贮蓄(chǔ) 慈善(cí)
B.着(zhuó)落 温晴(qíng) 澄清(chéng) 绿萍(píng)
C.发髻(jì) 镶嵌(xiān) 狭窄(xiá) 宽敞(chǎng)
D.水藻(zǎo) 济南(jǐ) 伦敦(dūn) 露着(lù)
B
预习检测
字音
2.下列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澄清(chéng) 发髻( jì) 看护(kàn)
B. 着落(zháo) 伦敦(dūn) 镶边(xiāng)
C. 贮蓄(chǔ) 狭窄(zhǎi) 暖和(huo)
D. 害羞(xiū) 水藻(zǎo) 更换(gēng)
D
字音
响晴:
着落:
温晴:
晴朗无云。
下落,可以依靠或指望的来源。
温暖晴朗
慈善:
澄清:
安适:
贮蓄:
仁慈而善良。
文中指水清澈见底。
安逸舒服、宁静舒适。
存放、储藏。
字义
响亮:
这里指天空十分明亮、万里无云
设若:
假若
注 音
济南( )着落( )
宽敞( )贮蓄( )
澄清( )暖和( )
一髻儿( )水藻( )
看护 ( ) 薄雪 ( )
Jǐ
zhuó
chǎng
zhù
chéng
huo
jì
zǎo
báo
kān
( )济南( )救济
( )澄清( )澄沙
( )露水
( )露着
济
澄
jǐ
jì
chénɡ
dènɡ
露
lù
lòu
( )着落( )着数( )着急
( )想着
着
zhuó
zhāo
zháo
zhe
作者简介
生卒年:1899—1966
字号:原名舒庆春,字舍予
族别:北京满族人
身份: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编剧、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
《茶馆》被西方人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骆驼祥子》影响最大,是一首“旧时代的葬歌”。小说被译成十几种外国文字,在国际上有较大影响。
讲授新课
创作背景
老舍1924年只身应聘去英国伦敦东方学院教中文。他身居异国,饱尝了寄人篱下的孤独之苦。为了结束这“没有家”的寂苦生活,他终于在1929年夏动身回国,但因路费不足,又在新加坡留了半年,直到1930年春才回到上海,同年夏应邀到山东济南齐鲁大学任文学院副教授,并编辑《齐鲁月刊》。由于这样的经历,老舍回到祖国,看到祖国的大好河山,加上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生活在济南温暖宜人的冬季里,老舍感到异常陶醉,于是写下这篇文章。
朗读课文
1.听朗诵,注意朗读重音和停连;
2.自由朗诵,读好重音和停连。
活动任务一:整体感知
1、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的总体思路。
思考:济南的冬天总体特征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最能概括济南冬天特点的词语。
温晴
宝地
济南的冬天最主要的特点是“温晴”。“温”,是相对于严寒或酷热而言,气温宜人;“晴”,则是相对于“阴”而言,不仅指天气的晴朗,而且有色彩,鲜明而不单调。
作者写了济南四周的小山,写了雪景,写了济南的水,通过这些景物表现出济南冬天的特点。
读思议说
温晴
与北平相比
无风声
与伦敦相比
无重雾
与热带相比
无毒日
喜爱
宝地
2、作者为什么说济南是个宝地呢?思考: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总体特点的?
对比
更鲜明地突出了济南冬天的无风声、无浓雾、无烈日,也就是“温晴”的特点,更好地表现了位于北方的济南的冬天的特殊性。
赞誉济南是个“宝地”,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
第一段运用对比来描写的好处
方法指导
【答题技巧】对比手法的作用主要是:突出被表现物的本质特征,使形象更鲜明,主题更突出,思想感情更深刻。
【答题格式】将......与......对比,突出了......,更好地表现了事物的......特征/人物/......形象/文章......的主题。
对比手法的作用
第2段开头句有什么作用?
这是个过渡句,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由上文总写济南冬天的特点,转到下文对济南冬天山、水的描写。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
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王国维
小组讨论:
课文写了济南冬天的哪些景物?你从中感受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活动任务二:研读课文(2-6段)
阳光朗照下的山
薄雪覆盖下的山
城外的远山
山
水:绿萍、水藻、垂柳
喜爱 赞美
—可爱 、充满温情
阳光朗照下的山
城外远山
—卧 (小水墨画)
素淡雅致
秀气
薄雪覆盖下的山
绿萍、绿水藻、绿柳
澄清、清亮、蓝汪汪(蓝水晶)
“清”——冬水清澈透明
“绿”——冬水温暖多情,
富于生机。
(衬托水的绿、暖)
读思议说
冬天,济南的水有怎样的特点?
水
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
暖
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
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绿
清
济南的冬天——宝地
山
阳光普照的小山——温暖
薄雪覆盖的小山——秀气。
城外远山——淡雅
水
澄碧的水—暖、绿、清
温晴
通过对这些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文章紧紧围绕“温晴”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之情。
这节课作者带着我们欣赏了温情的济南的冬天,欣赏了那里的山水美景,初步体会到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课堂小结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思考:作者是怎样具体描绘济南山景水色的呢?
2、试着对比《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景上有什么异同?
3、继续名著阅读,写心得体会。
1、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机肤 地毯 伦敦 秀气
B.幻想 矮松 唤醒 宽敞
C.空灵 响晴 绿萍 兰汪汪
D.奇迹 摇蓝 温暖 水墨画
1.【答案】B
【解析】正确书写应为“肌肤、蓝汪汪、摇篮”。
课堂练习
2、解释红色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儿叫人害怕。
(2)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答案】(1)晴朗无云,阳光刺眼 (2)空幽神奇,透明无色
【解析】解释词语要注意结合语境。
上节课我们初步了解了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作者描绘了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白雪覆盖下的小山,城外的远山及空灵的绿水,今天我们就具体欣赏这山水的美丽。
阳光朗照下的小山
暴雪覆盖下的小山
城外的远山
水中透着绿色
济南的冬天(第2课时)
老城
阳光朗照下的山
小山
人们
睡
围
像小摇篮 低声的说
面上含笑
不着急
暖和安适
可爱
侧面描写
慈善
朗读课文第2、3自然段,作者怎样写阳光朗照下的小山的?
拟人
比喻 拟人
阅读鉴赏
拟人:
把山水、春风当成人,具有人一样的动作——“睡着”和“唤醒”,增添了趣味性,几个句子组合起来,创造出一种优美、温馨的意境。
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蓝天下很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他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赏析语言——自然有“情”
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
比喻、拟人:
将小山比作“小摇篮”,将“一圈小山”人格化,把小山写得像慈母一般温存、体贴、慈祥,小山会说话,像人一样有爱心,也流露出作者对济南冬天小山的无限喜爱和赞美之情。
赏析语言——济南的小山有“情”
山上
山尖
按由高到低的空间顺序。
山腰
山坡
阅读鉴赏
朗读课文第4自然段,说说文章按怎样的顺序描写雪后山景的?
比喻:将雪后矮松比作日本的“看护妇”,以松尖的白雪比“一髻儿白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雪后青松的秀美形态。
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儿
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
拟人,“镶”赋予山尖白雪灵巧的双手,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白色的山尖连接着蓝天,就像是一道银边围在蓝天边缘的秀美景观。
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
①妙在雪色
语言鉴赏
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
②妙在雪光
比喻和拟人:将雪色和草色相间的样子比作带水纹的花衣,生动形象地描绘出雪后小山的美丽情态。
那点儿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
③妙在雪态
拟人:将夕阳斜照下呈粉色的薄雪比拟为害羞的少女,情态可掬,形象地描绘了夕阳斜照下雪色娇美的情态。
一、拟人
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使“物”具有人一样的言行、神态、思想和感情,把物当作人来写。
二、拟物:
(1)把人比作物
(2)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来写
比 拟
天青色等烟雨 而我在等你
月色被打捞起 晕开了结局
如传世的青花瓷自顾自美丽
你眼带笑意
——周杰伦《青花瓷》
我要带你到处去飞翔,走遍世界各地去观赏。
没有烦恼没有那悲伤,自由自在身心多开朗。
———《张三的歌》
①人群不顾一切,涌了上来。
②在人群的呼喊声中,那个恶霸夹着尾巴逃跑了。
③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④菠萝的头上戴着皇冠。
下列句子是拟人还是拟物?
拟物
拟物
拟人
拟人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比喻、拟人:
“卧”字把小村庄拟人化,赋予济南小村庄的安闲、舒适、可爱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喜爱之情。同时照应了上文“暖和安适地睡着”。用“小水墨画”比喻城外的远山,写出远山淡雅的特点。
赏析语言——济南的城山雪村有“情”
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拟人:
“不忍得冻上”,既写出了水的暖,又表现出济南冬天的无限生机,进一步印证济南冬天“温晴”的特点。“照影儿”生动形象地突出了水透绿的特点,写出了“绿的精神”之珍贵、可爱、美丽,衬托出冬水温暖多情,富于生机。
赏析语言——济南的水有“情”
篇末用“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作结,有什么好处?
点题,抒发了作者对“冬天”这个特定时间里的济南的喜爱。这样结尾,既和开头“济南真得算个宝地”相呼应,又总结全文,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给人以回味的余地。
本文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结尾,能不能改成“这就是济南的冬天”?为什么?
不能。这样的结尾点了题,和标题相比在结构上又有所变化,显示了作者的匠心。因为上文描写的是冬天里整个济南鲜亮明丽的色彩,所以文末结句用“冬天”修饰“济南”,抒发了对“冬天”这个特定时令里的济南的感受。
中心主旨
文章紧紧围绕“_______”这一特点,主要描绘了济南冬天的城、山、水、天,呈现给读者一幅山清水秀、天蓝地暖的动人冬景图,抒发了作者对济南冬天的______和_______之情,寄寓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真挚的热爱之情。
温晴
喜爱
赞美
拓展:
《春》侧重于近处的细致观察,
《济南的冬天》侧重于远景的观察,且从不同角度
观察景物,特点有所变化。比如山景的描写。
《春》和《济南的冬天》在写景上有什么异同?
相同点:
①体裁、结构相同
②细致观察,抓住景物特征进行描写,
都通过几幅生动的画面来体现季节景物的特征
③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语言朴实、清新。
写景时都融入了作者的感情,情景交融。
虚实结合、正侧结合
不同点:
拓展:本文是如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直接抒情与间接抒情相结合:
“算个宝地、特别可爱、最妙的是、太秀气”等,
直抒胸臆。结尾“这就是冬天的济南”蕴含着“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的无限情意,同时善用修辞(比喻和拟人),含蓄表达喜爱之情。
创设意境:
“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 ”“水墨画”等 烘托出一种舒适温暖的优美意境,表达出作者赞美的真情。
虚实结合:
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如“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等,不但写出景物的外形,而且饱含喜爱的感情。
拓展:本文是如何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
写作特点:
1、善用比喻和拟人,给人美感。
2、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或直接抒情,或创设意境,流露深情,
或虚实结合,展开想象,抒发热爱之情。
3注意色调对比,抓住主要景物的主要特征描写。
1.景物描写方法:抓住特征、安排顺序、运用修辞、情景交融
2.景物描写顺序:一般以空间顺序(由远到近、由近到远、由上到下、由外到里等)为主,采用“移步换景”法,有时也会采用时间顺序(从早到晚、春夏秋冬等),回答此类题时应通读全段,寻找有关空间、时间等的词语,从而判断文段的写作顺序。
景物描写
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经过内心的感受揣摩,并综合运用多种修辞手法,精当地遣词造句,赋予景物情意。
写法借鉴
作业布置
1、课后读读写写抄3遍。
2、预习《雨的四季》
想一想:
作者为什么能用如此精妙的语言描绘出如此精美的画面?结合朱自清的《春》谈谈学习收获。
仔细观察
能绘形
用心揣摩
能显神
情感投入
能感人
学习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