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8《世说新语二则》之《陈太丘与友期行》课件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30 11:12: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3张PPT)
本课目标
1.借助注释疏通文意,初步感知古今汉语的差别,通过朗读培养文言文语感。
2.感受古人的生活情趣和文化修养,欣赏古代少年的机敏和良好家庭教养。
3.了解“谦辞”和“敬辞”的概念,注意积累文言色彩的谦辞和敬辞,恰当运用在口语交际里,增强文化底蕴。
陈太丘与友期行
——《世说新语》方正篇
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预习检测:字音、字义
zāi




zūn
fǒu
cán
不:同“否”(fǒ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
哉:用在句末,表感叹,相当于“啊”。
预习检测:断句
/
/
/
/
“陈太丘”“太丘”“元方”都是人名。
文言文断句时,人名、地名、官名等可以作为辅助断句的标志。
但最准确的断句要根据意思来断句。
(1)陈 太 丘 与 友 期 行
(2)太 丘 舍 去
(3)元 方 时 年 七 岁
(4)元 方 入 门 不 顾
活动任务一: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注意字音及节奏停顿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fǒu)?”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疑问?
1.这篇文言文该如何准确翻译?
(A.结合课下注释;B.查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C.联系上下文;D.结合生活实际;E.古今对照……)
2.这篇文言文的主人公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3.这篇文言文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4.找出两个能够表现本文要义(思想内容)的词。
活动任务二:质疑探究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翻译:
陈太丘和朋友约定同行,约定在正午时分。过了正午(朋友)没到,陈太丘就丢下(他)离开了。元方当时年龄是七岁,(在)门外玩耍。
期行:相约同行。期,[古]约定,[今]日期。
日中:正午时分。
舍去:丢下(他)离开。舍,舍弃。去,[古]离开,[今]到、往。
乃:①才。②竟。③表判断,是。
时年:当时的年龄。时,当时。年,年龄、岁数。
戏:玩耍,嬉戏。
省略句
(友人)过中不至
太丘舍(友人)去
(在)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翻译:
客人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说:“(父亲)等待您很久(您)没有来,已经离开了。”朋友便发怒说:“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约定同行,却丢下我就离开了。”
尊君:对别人父亲的尊称。
君:对人的尊称。
不:同“否”(fǒu)。用在句末,表询问,相当于“不”“没有”“吗”。
哉:用在句末,表感叹,相当于“啊”。
相:相互,[又]表示动作偏指一方。这里指自己(友人)。
委:[古]舍弃,丢下。[今]委屈,委托。
而:这里表顺承,可翻译为“就”。
敬辞是指含恭敬口吻的用语,一般对别人。
谦辞是表示谦虚的言辞,一般对自己。
古人称呼上的原则:称人时尊重对方,对外人称呼自己人时谦逊有礼。
称呼
(亲属)
别人的
(敬)
父母:
尊君,令尊(父)
令堂,令母(母)
儿女:
令郎,令爱
妻子:
尊夫人,贤内助
自己的
(谦)
父母:
家父,家母
儿女:
犬子,小女
妻子:
拙荆,内人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翻译:
元芳说:“您和我父亲约定在正午时分。(您)正午时分没有到,就是没有信用;对着儿子骂(他的)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入家门不回头看。
家君:对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惭:感到惭愧(意动用法)。
引:[古]拉,牵引。[今]引导。
之:①代词。②的。③动词,到、往。
顾:①回头看。②拜访(三顾茅庐)。
意动用法: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名词、形容词)
观点一:不失礼,因为是“友”失礼在前,先不尊重元方之父
“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
观点二:失礼,因为“友”毕竟是与父亲平辈,不应不尊重长辈。应该始终有礼貌,不能对客人置之不理,要给人以改错的机会,允许人家道歉。
你认为文中的元方是一个怎样的小朋友?
1.聪慧明理,懂礼识仪。聪慧的元方在面对客人的无礼谩骂时,直接指出是客人不守信用在先,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关键。
2.言辞犀利。元方在回击时先指出客人“过中不至”是无信的表现,再指其出“对子骂父”是无礼的表现,有理有据,义正词严。
3.个性率真,正直不阿。结尾面对友人的惭愧和示好,元方“入门不顾”既在维护自家的尊严,又表现出了孩童的率真。
精读细研
你认为友人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友人惭,下车引之。
言而无信,不守信用
缺乏修养、没有礼貌
知错能改
文中出现了几个人物,他们都有什么特点呢?
陈太丘
元方
友人
守信
聪慧守礼
无信无礼
率直方正
知错能改
为什么懂礼貌的元方会在友人知错后,
“入门不顾”呢?
《陈太丘与友期行》出自《方正》篇。方正,指人行为、品性正直,合乎道义。
思考:文中哪些地方能够体现出陈元方的“方正”?
“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元方入门不顾。
懂得“信”的重要
懂得“礼”的重要
有理有据,落落大方
维护父亲和自己的尊严
“方正”
本文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从本文中我们会得到很多启示:
通过陈太丘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
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坚持原则的人;
通过友人的行为,我们知道了要做一个知错就改的人。
而友人又作为一个反面教材告诉我们:一个人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
这篇文言文要告诉我们什么人生道理?
要懂礼貌、讲文明,学会尊重他人。
要知错能改,善于反思自己的缺点错误。
学会宽容,得饶人处且饶人。
为人要方正,光明磊落,敢于坚持原则。
做人要诚实守信,有礼有节,
为人方正,知错能改。
本文讲述了七岁儿童陈元方驳斥父亲的朋友“ ”“ ”的故事,表现出陈元方 、 、 ,同时告诫人们做人要 。
课堂小结(主旨归纳)
无信
聪慧明理
诚实守信
无礼
言辞有理有据
个性率真
信、礼二字能够表现本文要义(思想内容)。
自能拓展
表演小剧场
小练习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 )去,( )去后( )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 )答曰:“( )待君久不至,已去。”
补上句中省略的人物: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友)过中不至,太丘舍(友)去,(陈太丘)去后(友)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元方)答曰:“(家君)待君久不至,已去。”
小练习
文言知识总结
1.通假字
尊君在不(同“否”,用于问句句尾表示询问)
2.一词多义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日子)

君与家君期日中(太阳)
尊君在不(同“否”,用于问句句尾表示询问)

待君久不至(副词,表否定)
3、词类活用
1.友人惭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感到惭愧。
2.陈太丘与友期行 名词用作动词,约定。
古今异义
1.陈太丘与友期行
古义:动词,约定
期 今义:名词,日期
2.相委而去
古义:丢下,舍弃
委 今义:委托
3.太丘舍去
古义:离去
去 今义: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
4.远方入门不顾
古义:回头看
顾 今义:照顾
特殊句式
省略句
1.过中不至(省略主语“友”,即“友过中不至”)
2.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省略主语“元方”,即“元方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判断句
1、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则是”是判断句的标志。
谦辞与敬辞
课文中“君” “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
君: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
尊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
家君:我的父亲谦词,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
辨别下列词语哪些属于敬辞,哪些属于谦辞。
①敝人 ②卑职 ③陛下 ④令尊 ⑤寡人 
⑥足下 ⑦令郎 ⑧老朽 ⑨麾下
敬辞有
谦辞有
③④⑥⑦⑨ 
①②⑤⑧
合作探究
断句演练
陈太丘诣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陈太丘诣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后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余六龙下食。文若亦小,坐著膝前。于时太史奏:“真人东行。”
陈寔拜访荀淑,由于家境贫穷生活俭朴,没有仆人供役使,便让陈纪驾车,陈谌拿着手杖跟在后面,陈群年龄还小,放在车中。到了荀家,荀淑让荀靖迎接客人,荀爽依次斟酒,其余六个儿子准备食物。荀彧也还幼小,坐在荀淑膝前。当时太史上奏:“有德才兼备的人向东出行。
断句演练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陈元方子长文有英才,与季方子孝先,各论其父功德,争之不能决,咨于太丘。太丘曰:“元方难为兄,季方难为弟。”
陈纪的儿子陈群有卓越的才能,和陈諶的儿子陈忠各自评论他们父亲的功业德行。他们互相争论,不能决定谁更有功德,就去征询陈寔的意见。
陈寔说:“除纪难以做兄长,陈谌难以称弟弟,他们的功德难分高下。
作业布置
1、背诵两篇文言文。(明天默写)
2、《陈太丘与友期行》抄一遍。
(翻译+课下注释:2-5/7-11)
3、阳光课堂(上到哪写到哪)
4、常规作业:西游记 两回
作业布置
1、《笔墨芝山》征文,以“我与一中的故事”为主题,写在作文稿纸(大作文纸)上。
2、《西游记》阅读到60回,填空练习卷一张。
3、字帖4面。(练字)
4、背诵《世说新语二则》及注释,小测。
5、《阳光课堂》学到哪写到哪,书本后面的积累与探究写完。
6、预习第9课。
比一比背诵这篇文言文,看看谁又快又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