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学制鲁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件(共28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四学制鲁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一章第三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课件(共28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3.0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9 18:30:5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鲁科版七年级上册
体验感知
对照地球仪,尝试说出地球上哪些地方分布着生物,主要是什么生物,各种生物和它们的生活环境构成了怎样的生态系统。
01
生物圈的范围
02
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03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目录
一、生物圈的范围
生物圈
定义:地球上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环境的总和。
蓝色
绿色
白色
水圈
岩石圈
大气圈
地球内部结构
大气圈的底部
喜马拉雅兀鹫
黑白兀鹫
组成:包含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
生物: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的大部
超深渊狮子鱼
DOI:10.1038/s41559-019-0864-8
深海狮子鱼
组成:地球上的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
生物:大多生活在距海平面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的表面
组成:地球表层固体,覆盖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立足点”
生物:大多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生物种类最丰富。
DOI:10.1126/science.1195979
以海平面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只是它表面的一个薄层。
大气圈底部
岩石圈表面
水圈大部



生物圈的范围
建模推理:寻找最佳生物圈模型
A4纸:0.08毫米
鸡蛋壳:0.3毫米
夏季被:6毫米
海绵垫:2厘米
12750千米
20千米
22厘米
评价练习
大气圈底部
岩石圈的表面
水圈的大部
飞行的昆虫、飞翔的鸟、漂浮的细菌等
水生植物
水生动物
陆生植物、飞禽走兽、细菌和真菌等
人类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那些圈层?
下列这些生物应该在哪些圈层活动?
二、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草原
森林
海洋
淡水
湿地
农田
城市
由于不同地域的环境差别很大,生物种类千差万别,因此,生物圈中有着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分布:湿润和较湿润的地区。
生物:生物种类繁多。
作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防风固沙、调节气候、
净化空气等。
草原生态系统
分布:干旱和半干旱地区。
生物:生物种类比森林生态系统
少,但也比较丰富。
作用:水土保持、防风固沙
绿色水库、地球之肺
湿地生态系统
分布:多水和过湿的地区,如
沼泽。
生物:生物种类多
作用:净化水源、蓄洪抗旱。
荒漠生态系统
分布:沙漠、戈壁、两极冻土、
高山冻原等
生物:生物种类稀少。
地球上环境最为恶劣的地区之一。
地球之肾
海洋生态系统
组成:由海洋和海洋生物组成。
生物:丰富的藻类资源,动物种
类很多。
作用:地球每年产生的氧气大部
分来自海洋藻类。
淡水生态系统
组成:河流、湖泊、池塘等。
生物:生物种类比较丰富。
作用:为人类提供生产生活用水
在气候调节方面起作用。
农田生态系统
生物:以农作物为主体,生物
种类较少。
特点:抵抗旱涝灾害和病虫害
能力较差。
城市生态系统
生物:人类主要支配,生物种
类和数量少。
特点:容易产生环境问题。
特点:消费者主要是人类,而不是野生动物。
草原生态系统
森林生态系统
海洋态系统
城市态系统
农田态系统
湿地生态系统
淡水生态系统
评价练习
找出图中有哪些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生态系统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三、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分析讨论
阅读课本25页,分析讨论。
思考:河流生态系统与哪些生态系统相关联?






吞吐、调节
灌溉
保持水土
形成水滞
饮用
汇入
流经
河流生态系统与许多生态系统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实际上,每一个生态系统都与周围的其他生态系统相互关联,这种关联表现在方方面面。
科学史故事: 生物圈中的DDT
资料
DDT
为什么从没有使用过DDT的南极地区的企鹅体内也有DDT 的存在?
浮游植物→磷虾→南极深海鱼→企鹅
尝试写出顶级捕食者企鹅的食物链:
企鹅是南极地区顶级捕食者之一,既可以在无冰区繁殖,又可以到南大洋中捕食鱼为食。研究人员发现,人类并未直接携带DDT进入南极区,却在一种南极深海鱼、及其捕食的磷虾(以浮游植物为食)等动物体内检测到DDT。由于DDT难以被分解,一旦进入生物体内,便很难代谢排出,并会随食物链传递富集,对食物链上层的生物造成伤害。
从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来说:生物可以到达不同的生态系统。
鱼类洄游
鸟类迁徙
人类活动
从非生物因素来说:所有生态系统都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响。
大气环流
挥发
冷凝降水
融化
人类活动
尝试构建DDT进入南极方式的图解:
农田耕地
南极雪样
DDT具有半挥发性,挥发后的气体可通过大气循环传输,又容易冷凝沉积在温度较低的地区。最后通过降水等方式降落到南极地区。有研究认为,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的南极冰川融化,可能导致沉降在冰川上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被重新释放到环境中。
研究发现,使用DDT主要采取的是大面积直接喷洒,这样导致了只有10%左右的DDT 可以喷洒在植物的茎叶表面,而剩余90%的DDT残余都进入到了土壤与河流中。河流入海途中又经过湖泊、湿地,入海后随洋流流向全球各处。
从地域关系来说:各类生态系统也是彼此相互关联的。
土壤
淡水
海洋
尝试构建DDT进入南极方式的图解:
农田耕地
南极雪样
大气环流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地域关系:
食物链(生产者→消费者)
人类活动
农田耕地
南极雪样
→土壤→淡水→海洋→
大气圈
岩石圈
水圈
大气、水循环
生物
环境
挥发
冷凝降水
,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保护生物圈,人人有责。



最大
生物
+
环境
生态系统
生物圈
10千米
10千米
生物因素
非生物因素
地域关系
大气圈
底部
岩石圈
表面
水圈
大部
统一整体
共同家园
课堂小结
1.在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
A.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生物圈
生物圈包括了所有的,包括海洋在内的生态系统,所以,生物圈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故答案选D
D
评价练习
2.下列有关生物圈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指地球上有生物生存的圈层
B.绝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海平面以上厚度100米的范围内
C.生物圈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整个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
D.生物圈的范围为海平面以下约10千米和海平面以上约10千米
地球上所有的生物与其环境的总和叫做生物圈;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B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