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8张PPT)
公元前 1046年
周武王建立周朝
公元前 771年
西周灭亡
公元前 770年
公元前 476年
公元前 221年
周平王建立东周
春秋时期
观看视频
春秋:因与孔子编订的编年体史书《春秋》年代相当而得名。
战国:因西汉刘向整理校订《战国策》一书而得名。
战国时期
东 周
1.识记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两个标志,了解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状况。(史料实证)
2.理解周王室衰微的原因以及王室衰微的表现;知道春秋时期的主要霸主以及诸侯争霸的口号和影响。(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唯物史观)
3.理解春秋时期经济和政治特点,认识春秋时期是生产力飞跃进步、社会制度大变革、政治局面大动荡的时代。(唯物史观)
4.通过春秋时期的争霸,以史为鉴,增强对国家兴衰的责任感,认识到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家国情怀)
课程目标
东周王室实力与西周相比有什么变化?
春秋时期郑国九鼎八簋
按照周礼规定,诸侯最多只能使用七鼎六簋。郑国国君使用九鼎八篮,是僭(jiàn)越礼制的行为。
一、王室衰微
材料二:平王立,东迁于洛邑,辟(避)戎寇。平王之时,周室衰微, 诸侯强并弱,齐、楚、秦、晋始大,政由方伯。(注释:方伯:一方诸侯之长)
——《史记·周本纪》
思考: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的什么政治现象
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一、王室衰微
[解读]随着周平王东迁洛邑,进入东周(春秋)以后,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令逐渐掌握在诸侯之长手中。
王室衰微的表现:
材料 武氏(周王室的大夫)子来(鲁)求赙(fù 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王(周平王)未葬也。
——《左氏春秋·隐公三年》
一、王室衰微
制度上
统治区域上
政治地位
经济上
分封制逐步瓦解,诸侯设置县、郡
周王室直接管辖地区范围缩小,仅在洛邑一带
诸侯王不听从王命,各自为政
诸侯王不再定期向天子纳贡,周王室财政困难
根本原因:春秋时期,铁器、牛耕的使用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二.诸侯争霸
1.观看《齐桓公称霸》视频,结合教材,指出强大的诸侯打出什么旗号争当霸主?中国历史上有诸多的贤臣和明君,首先称霸的诸侯王是谁?他是在哪位贤臣辅佐成就了大业?并说一说视频中的典型成语故事。
争霸的旗号:
春秋首霸:
贤臣:
成语:
尊王攘夷
齐桓公
管仲(改革)
一箭之仇
二.诸侯争霸
2.经过
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等先后称霸,牵头召集诸侯大会,充当盟主,号令诸侯。春秋末期,东南地区的吴国和越国迅速崛起,先后北上称霸。
秦穆公
晋文公
齐桓公
春秋首霸
楚庄王
春秋首霸:(1)地理位置优越:齐国近海盛产鱼盐,是东方大国;
(2)唯才是举,任用管仲为相,改革内政、发展生产、训练军队,实力增强;
(3)提出“尊王攘夷”口号,获得政治上的优势。
二.诸侯争霸
小组合作:根据下面材料,讨论诸侯争霸有什么的影响。
材料一:春秋初,大小诸侯国有一百四十余,经过三百年的兼并和战争,到春秋末只剩下了秦、楚、齐、燕……等十几个大国、强国。 ——《文物春秋战国史》
材料二:综观春秋大国争霸与中华民族发生的关系,可以指出两个方面:其一,各大国分别灭掉许多邻近的少数族部落方国,这些被灭国的少数族便与华夏族融合起来,扩大了华夏族的范围。其二,本来属于“四夷”的楚、秦、吴、越,在发展中接受华夏先进文化。
——张岂之《中国历史》
材料三: 春秋时期的大国争霸,使得战事不断,中原地区的诸侯国几乎都卷入了战争。一些小国备受战争之害,如郑国遭受战祸70多次,宋国也有40多次。
——统编版《中国历史》
1.促进了局部地区的统一,客观上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2.为民族交融创造了契机。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3.社会动荡,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①要一分为二,辩证评价;
②要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中评价。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石器
骨耜耒耜
1、劳动工具改进
廉价、粗糙、不精细、硬度不够,不耐用
青铜虽硬,但比较脆,易断,很少用于农业生产
青铜器
铁不仅蕴藏丰富,开采方便,质地坚硬,而且很锋利,特别适合制造工具
铁器
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出现
石器,骨器硬度不够,不耐用;青铜虽然硬,但比较脆,容易断;铁器质地坚硬,很锋利,适合制造农具。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春秋战国冶铁图
铁制农具
使用耒耜耕地
牛耕
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是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2.农业发展的原因: —铁质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春秋时期冶铁业发达,能够大量生产铁器
3.作用: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造了条件。
使用耒耜耕地
(人力)
牛耕
(畜力)
解放人力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4.手工业发展
手工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分工更加细致,铸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和漆器制作等都有所发展。
勾践剑
冶铁示意图
春秋莲鹤方壶
春秋战国时期的各国货币
铜钱是春秋时期使用最为普及、流通最为广泛的钱币,根据其不同的形制,大致可以分为布币、刀币、圆钱、蚁鼻钱四大类。
5.商业——商业活动逐渐活跃,很多城市出现了商品交换市场,金属货币被更多地使用。
城市交易市场
商品交换市场出现、金属货币使用。
三: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动荡变化中的春秋时期
一. 王室衰微
三. 经济发展
二. 诸侯争霸
表现
结果
原因、目的、主要霸主
影响
农业
手工业、商业
①促进局部统一;
②促进民族交融;
③给人民带来灾难。
铁犁牛耕出现,生产力发展
①制度破坏;②周王室统治势力大减;
课堂小结
随堂训练
1.春秋战国时期,铜铸币广泛通行。这反映了当时( )
A.周王室衰微 B.井田制废除 C.商业活动较为活跃 D.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C
2.古书上记载,春秋时期,人们已经用铁制农具耕种土地。在湖南、河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发掘出一批铁制农具。这体现了( )
A. 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B. 古书上的记载都真实可信
C. 铁制农具和牛耕已广泛使用 D. 楚国在诸侯国中最为强盛
A
3.下图是1978年随县曾侯乙墓出土的文物之一铜冰鉴,中间有夹层,可放冰块,是战国时期贵族使用的青铜冰酒器,是已考古发现的最早“冰箱”。它可说明( )
D
A. 随州手工业领先世界
B. 春秋时期的经济发展
C. 商朝青铜器工艺高超
D. 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