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认识循环结构 课件(共19张PPT) -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科技》西大版

文档属性

名称 2.6认识循环结构 课件(共19张PPT) -2025-2026学年五年级上册《信息科技》西大版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通用版
科目 信息技术(信息科技)
更新时间 2025-08-30 15:50: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9张PPT)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
5 年级上册
第 6 课 认识循环结构
第 2 单元
算法的基本控制结构
学习目标
情境引入
新知学习
项目探究
目录
学习目标
1.体验生活学习中的循环结构,理解循环结构的执行流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
2.体验运用循环结构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循环结构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发展计算思维
为了更高效地管理图书,管理员提出了一个建议:建立一个智能化借阅系统。这个系统将大幅提升图书管理的效率,使工作变得便捷高效。
借阅系统包括借书和还书两个不同的管理功能。其中图书馆图书借阅流程如下。
情境引入
每个人最多可借阅5本图书!
情境引入
第1步 扫描图书借阅卡 第2步 判断已借阅图书a是否超过5本(含5本)? 判断的结果 当a小于5时 当a大于等于5时
可以继续借阅图书 提示“请先还书,才能继续借阅图书”
a=a+1 返回“第2步” 新知学习: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是计算机程序设计中的基本控制结构之一。它是按照一定的条件反复执行的算法步骤。在循环结构程序执行过程中,某些操作步骤会在条件控制下被重复执行,这些被重复执行的内容称为循环体。
新知学习:循环结构
循环结构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执行一次循环体后,对给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如果条件不满足,就继续执行循环体,直到条件满足时终止循环。第二种是在每次执行循环体前,对给定的条件进行判断,当条件满足,执行循环体,否则终止循环。
第1步 执行循环体 第2步 判断条件 判断的结果 条件成立 条件不成立
循环结束 变量处理
返回“第1步”
第1步 判断条件 判断的结果 条件成立 条件不成立
执行循环体 循环结束
变量处理 返回“第1步”
循环结构的重复执行(循环)并不是没有限制的,而是在条件控制下的一种可控的重复。当需要重复处理的条件不满足时,重复必须及时结束,这样才满足算法的有穷性特征。如果循环条件始终满足,那么循环体永远会被执行,此时算法陷入死循环,也就违背了算法有穷性的特征。因此,在算法设计时,应该避免此类情况发生。
新知学习:循环结构
图书馆图书借阅流程中的循环体是什么?它属于哪一种循环结构?
项目探究一、输出5以内的整数
第1步 a=1 第2步 判断a是否小于等于5 判断的结果 当a小于5时 当a大于等于5时
输出a 程序结束
a=a+1 返回“第2步” 项目探究一、输出5以内的整数
输出5以内的整数的过程如下:
第一次循环:a= 1 ;判断得出a<5;输出 1 ;a=1+1=2。
第二次循环:a= 2 ;判断得出a<5;输出 2 ;a=2+1=3。
第三次循环:a= 3 ;判断得出a<5;输出 3 ;a=3+1=4。
第四次循环:a=__;判断得出a<5;输出_____ ;a=_____+1=_____。
第五次循环:a=_____;判断得出a_____5;输出_____;a=5+1=6。
第六次循环:a= 6 ;判断得出a > 5;循环结束 。
所以该循环结构一共执行了_____次。
4
4
4
5
5
=
5
5
项目探究二、图书馆还书系统
管理员的初步构想是:当借阅者还书时,先判断还书量和借书量的关系,如果还书数量小于借书量,就提醒借阅者应该继续还书;否则,就显示“您已成功归还所有图书”。
第1步 扫描图书和借阅卡 第2步 判断还书量a是否小于借书量b? 判断的结果 当还书量_____借书量时 (a___b) 当还书量等于借书量时
(a = b)
_______________ 您已成功归还所有图书
返回“第2步” 是不是可以借助循环结构来实现呢?
大于
>
请继续还书
操作练习
请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1)图书馆还书流程是循环结构。 (  )
(2)循环条件可以始终满足。 (  )
(3)循环结构里所有的循环次数都能被数清楚。 (  )
一、知识检测

X
X
操作练习
二、技能操练
(1)阅读题目,分析计算过程并写出算法步骤。
输出20以内的偶数
第1步 a=( ) 第2步 判断a是否小于等于20? 判断的结果 当a小于等于20时 当a大于20时
输出a 程序结束
a=a+____ 返回“第2步” 0
2
操作练习
二、技能操练
(2)阅读下图,写出程序运行的结果,并说说循环了多少次。
第1步 a=5 第2步 判断a是否小于等于15? 判断的结果 当a小于等于15时 当a大于15时
a=a+5 程序结束
输出a 返回“第2步” 5
10
15
一共循环了3次
操作练习
二、技能操练
(3)阅读小故事,运用所学知识帮小蜗牛走出困境。
一只蜗牛不小心掉进了一只枯井里,它趴在井底上伤心地哭起来。然后,他遇到了一只青蛙。
别哭了,小兄弟,这井壁又高又滑,足足有10米深,掉到这里只能在这里生活了。我已经在这里生活了许多年,很久没见过太阳了。
我不怕苦不怕累,每天爬一段,总能爬出去!
操作练习
二、技能操练
第二天,小蜗牛吃得饱饱的,开始顺着井壁往上爬,它不停的爬呀爬,到了傍晚,终于爬了5米,小蜗牛特别高兴,准备早点休息明天继续。睡前他还想着:“照这样的速度,明天傍晚就可以爬出去了。”
第三天一早,小蜗牛醒来一看,十分惊讶:“我怎么离井底这么近?”
原来,它睡着以后,从井壁上滑下来4米。蜗牛叹了口气,咬咬牙,又开始往上爬,到傍晚又往上爬了5米,可晚上,蜗牛又滑下来4米。小蜗牛有些灰心,同学们,请你们帮帮小蜗牛,它一共需要爬几天才能爬出深井?
帮我算算我什么时候能爬出去?
操作练习
二、技能操练
蜗牛爬上井台的过程如下:
第一天:蜗牛在休息。
第二天:蜗牛往上爬 5 米,下滑 4 米,离井台 9 米。
第三天:蜗牛往上爬 米,下滑 米,离井台 米。
第四天:蜗牛往上爬 5 米,下滑 4 米,离井台 7 米。
第五天:蜗牛往上爬 5 米,下滑 4 米,离井台 6 米。
第六天:蜗牛往上爬 米,下滑 米,离井台 米。
第七天:蜗牛往上爬 米,终于爬出去了。
所以蜗牛上爬的循环结构一共执行了 次,蜗牛下滑的循环结构一共执行了 次。
5
4
8
5
4
5
5
6
5
谢谢观看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