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溶液及其应用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1溶液及其应用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20.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29 21:48:51

文档简介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
第1课时 溶液
@知识回顾
1.溶液
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 的 。
特征:(1)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 。(2)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组成溶液的成分不会 。
2.溶液的组成
组成:溶液是 ,由 和 组成。 的物质叫作溶质, 的物质叫作溶剂。
(1)固体或气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中,固体或气体是 ,液体是 。
(2)液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中,一般把量少的叫作 ,量多的叫作 ;如果其中一种是水,则不论水为多少,都把水叫作 。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溶液及其特征
1.食堂里的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
A.可乐 B.西瓜汁
C.冰水 D.绿豆汤
2.(青岛中考)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
A.食盐 B.面粉
C.泥沙 D.花生油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C.溶液都是无色的混合物
D.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知识点2 溶液的组成
4.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
A.稀硫酸 B.生理盐水
C.蔗糖溶液 D.碘的酒精溶液
5.在横线上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用化学式表示):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 ,溶剂是 。
(2)稀硫酸中,溶质是 ,溶剂是 。
(3)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4)铜与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 ,溶剂是 。
@能力提分训练
6.从一瓶食盐溶液的上部取出一些液体测定它的密度为a g/cm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液体,测得它的密度值应为(   )
A.大于a B.小于a
C.等于a D.无法确定
7.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棕色溶液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 。
(3)通过以上实验,归纳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
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知识回顾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中,溶解时吸热的物质主要有 ;溶解时放热的物质主要有 ;溶解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有 。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食盐 D.碳酸钙
2.小明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的塑料片与烧杯粘在一起了。他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A.蔗糖
B.食盐
C.硝酸铵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
3.如图,利用密闭锥形瓶内气压的变化引起气球的变化来判断固体物质溶解于水的吸放热情况:固体物质是硝酸铵,溶解时气球 (填“膨胀”“缩小”或“不变”),溶解时 (填“吸收”“放出”或“无明显吸放”)热量。
 知识点2 溶液的应用
4.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里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
A.便于观察现象
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
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
@能力提分训练
5.(贵阳模拟)如图所示,U形管内a、b液面相平,挤压胶头滴管,使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
A.水、硝酸铵
B.水、氢氧化钠
C.稀硫酸、铁粉
D.稀盐酸、大理石
6.唐宋时期,古人已经开始利用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钾)制作冷饮。如图,在大、小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在大容器中加入硝石不断搅拌,小容器的水温会下降直至结冰,此方法称为“硝石制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了许多物质溶于水后有类似于硝酸钾的作用,如硝酸铵、氯化铵等。
(1)“硝石制冰”的原理是利用硝酸钾溶于水会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以“硝酸钾”“氯化铵”“硝酸铵”为例,设计实验寻找降温效果最好的物质。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烧杯若干个、秒表、温度计、玻璃棒、试管、水。你设计的实验: 。课题1 溶液及其应用
第1课时 溶液
@知识回顾
1.溶液
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 均一 、 稳定 的 混合物 。
特征:(1)均一性:是指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 相同 。(2)稳定性:只要外界条件不改变,组成溶液的成分不会 分离 。
2.溶液的组成
组成:溶液是 混合物 ,由 溶质 和 溶剂 组成。 被溶解 的物质叫作溶质, 能溶解其他物质 的物质叫作溶剂。
(1)固体或气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中,固体或气体是 溶质 ,液体是 溶剂 。
(2)液体和液体形成的溶液中,一般把量少的叫作 溶质 ,量多的叫作 溶剂 ;如果其中一种是水,则不论水为多少,都把水叫作 溶剂 。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溶液及其特征
1.食堂里的下列饮品属于溶液的是( A )
A.可乐 B.西瓜汁
C.冰水 D.绿豆汤
2.(青岛中考)下列物质分别放入适量水中,充分搅拌后能得到溶液的是( A )
A.食盐 B.面粉
C.泥沙 D.花生油
3.下列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溶液的体积等于溶质和溶剂的体积之和
C.溶液都是无色的混合物
D.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知识点2 溶液的组成
4.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 D )
A.稀硫酸 B.生理盐水
C.蔗糖溶液 D.碘的酒精溶液
5.在横线上写出下列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均用化学式表示):
(1)澄清石灰水中,溶质是 Ca(OH)2 ,溶剂是 H2O 。
(2)稀硫酸中,溶质是 H2SO4 ,溶剂是 H2O 。
(3)医用酒精溶液中,溶质是 C2H5OH ,溶剂是 H2O 。
(4)铜与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后得到的溶液中,溶质是 Cu(NO3)2 ,溶剂是 H2O 。
@能力提分训练
6.从一瓶食盐溶液的上部取出一些液体测定它的密度为a g/cm3;再从下部取出一些液体,测得它的密度值应为( C )
A.大于a B.小于a
C.等于a D.无法确定
7.为了探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
现象 固体溶解,形成紫红色溶液 固体几乎不溶解  固体溶解,形成棕色溶液
(1)对比实验①②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是 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 。
(2)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 探究不同溶质在同一种溶剂中的溶解性 。
(3)通过以上实验,归纳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有 溶质种类和溶剂种类 。
第2课时 溶解时的热量变化
@知识回顾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中,溶解时吸热的物质主要有 硝酸铵 ;溶解时放热的物质主要有 氢氧化钠、浓硫酸 ;溶解时溶液温度无明显变化的物质有 氯化钠 。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1.将一定量的下列固体放入适量水中,能形成溶液且温度明显升高的是( B )
A.硝酸铵 B.氢氧化钠
C.食盐 D.碳酸钙
2.小明向如图所示的烧杯中加入一种物质,充分搅拌后,发现烧杯底部的塑料片与烧杯粘在一起了。他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C )
A.蔗糖
B.食盐
C.硝酸铵固体
D.氢氧化钠固体
3.如图,利用密闭锥形瓶内气压的变化引起气球的变化来判断固体物质溶解于水的吸放热情况:固体物质是硝酸铵,溶解时气球 膨胀 (填“膨胀”“缩小”或“不变”),溶解时 吸收 (填“吸收”“放出”或“无明显吸放”)热量。
 知识点2 溶液的应用
4.在工农业生产中,许多化学反应都在溶液里进行的主要原因是( D )
A.便于观察现象
B.溶液间的反应不需要加热
C.水是反应的催化剂
D.溶液中分子或离子接触充分,反应速率快
@能力提分训练
5.(贵阳模拟)如图所示,U形管内a、b液面相平,挤压胶头滴管,使试剂X进入锥形瓶内,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液面高于b液面,则试剂X、Y的组合可能是( A )
A.水、硝酸铵
B.水、氢氧化钠
C.稀硫酸、铁粉
D.稀盐酸、大理石
6.唐宋时期,古人已经开始利用硝石(主要成分为硝酸钾)制作冷饮。如图,在大、小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水,然后在大容器中加入硝石不断搅拌,小容器的水温会下降直至结冰,此方法称为“硝石制冰”。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发现了许多物质溶于水后有类似于硝酸钾的作用,如硝酸铵、氯化铵等。
(1)“硝石制冰”的原理是利用硝酸钾溶于水会 吸收 (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2)以“硝酸钾”“氯化铵”“硝酸铵”为例,设计实验寻找降温效果最好的物质。可供选择的实验器材:大小相同的烧杯若干个、秒表、温度计、玻璃棒、试管、水。你设计的实验: 取三个大小相同的试管,将三个试管分别放入三个大小相同的烧杯中。向所有的试管和烧杯里分别加入等体积的水,再向三个烧杯里边分别加入等质量的氯化铵、硝酸铵、硝酸钾固体,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测定相同的时间内,烧杯中温度的变化,并进行比较 。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