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溶解度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9.2 溶解度 同步练 (学生版+教师版) 2025-2026学年化学人教版(2024)九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5-08-29 21:55:31

文档简介

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知识回顾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定义:在 下,向 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固体物质,从饱和溶液中以 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结晶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D.还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2.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红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
A.红砂糖水颜色很深
B.红砂糖水味道很甜
C.红砂糖溶解得很快
D.红砂糖固体有剩余
3. 20 ℃时,向100 g水中不断加入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分别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
选项 A B C D
加入NaCl的质量/g 10 20 30 4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110 120 130 136
4.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水,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 g、15 g、10 g、5 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在A、B、C、D四个烧杯中,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知识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5.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③⑤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知识点3 结晶
6.要从NaCl的饱和溶液中得到大量的食盐晶体,宜采用的方法是 。
7.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图中①是 (填“蒸发”或“冷却”)池。
(2)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①中,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
A.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
B.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能力提分训练
8.室温条件下,实验室里有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分别取等量样品于试管中,由于未贴标签放在一起搞混了,为了分清哪一支装有的是饱和溶液,他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各加少量室温下的蒸馏水
B.各加少量氯化钠
C.各加少量热水
D.分别进行搅拌
9.下列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
A.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蔗糖
B.向一定质量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
C.向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
D.向一定质量的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CaO
10.常温下,对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B.实验2后,乙中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C.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等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11.常温下,向盛有几小粒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饱和硝酸钾溶液,并固定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小军同学向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并搅拌,结果试管中的晶体消失了。请你猜测,小军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
12.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温度为t ℃时,小明将不同质量的氯化钠分别溶解到盛有40克水的4个烧杯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40 6 46
② 40 12 52
③ 40 18 54.4
④ 40 24 m
(1)表中m= 。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填实验序号)。
(3)t ℃时,实验结束后,将4个烧杯里的所有物质都倒入一个大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所得溶液属于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拓展素养提升
13.【跨学科·物理】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食盐水中放入一个塑料小球。
(1)现向食盐水中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原因: 。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① ;② 。
第2课时 溶解度
@知识回顾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 下,某固体物质在 溶剂里达到 状态时所溶解的 。
2.溶解度曲线:反映物质的 随 变化的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
(1)陡升型: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2)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如NaCl;(3)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如 。
3.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随压强的增大而 。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有M、N两种物质,20 ℃时20 g水最多溶解5 g M,60 ℃时100 g水最多溶解10 g N。则M、N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
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
3.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1)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
(2)NaCl与KNO3相比较,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
(3)在3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
 知识点2 溶解度曲线
4.(西藏中考)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点表示t1 ℃时, (填字母)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 ℃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填字母)。
(3)物质A中混有少量的物质B,若提纯物质A,可采取的方法是 结晶。
(4)若保持溶液的质量不变,将接近饱和的C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知识点3 气体的溶解度
5.(乐山中考)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如图是甲、乙两种气体在101 kPa时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气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甲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于乙
D.T ℃时,气体乙的溶解度为2 g
6.打开啤酒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溶解性与外界的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
@能力提分训练
7.室温时,向25 g某固体中分批次加入水,充分搅拌,结果如图所示(保持温度不变)。室温时该固体的溶解度可能是(   )
A.50 g B.35 g C.30 g D.25 g
8.(贵阳观山湖区模拟)在60 ℃时,分别取x g氯化钠固体和x g硝酸钾固体进行图1的实验(图2是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加入乙烧杯中的固体是 (填“NaCl”或“KNO3”),x的取值范围是 g。
图1 图2
@拓展素养提升
9.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水常用作物质溶解的溶剂。
(1)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 g。
(2)KNO3中混有少量NaCl,提纯KNO3可采用的方法是 。
(3)10 ℃时,将等质量的KNO3、NaCl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现象如图2所示。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填“KNO3”或“NaCl”)溶液。
(4)Ca(OH)2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则A点对应的溶液为Ca(OH)2的 溶液。
(5)如图4所示,20 ℃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结合图3分析石灰水中可能出现 的现象。课题2 溶解度
第1课时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知识回顾
1.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定义:在 一定温度 下,向 一定量 溶剂里加入某种溶质,当溶质 不能继续溶解 时,所得到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 还能继续溶解溶质 的溶液,叫作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2.结晶:已溶解在溶液中的固体物质,从饱和溶液中以 晶体 的形式析出的过程。
相互转化:
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
                
 结晶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1.一定温度下,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是( C )
A.浓溶液
B.稀溶液
C.不能再继续溶解该溶质的溶液
D.还能继续溶解该物质的溶液
2.如图,将红砂糖倒入一杯开水中,充分溶解。能作为判断红砂糖水是饱和溶液的依据是( D )
A.红砂糖水颜色很深
B.红砂糖水味道很甜
C.红砂糖溶解得很快
D.红砂糖固体有剩余
3. 20 ℃时,向100 g水中不断加入NaCl固体,充分搅拌后过滤,分别称量所得溶液的质量如下表所示,其中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D )
选项 A B C D
加入NaCl的质量/g 10 20 30 40
所得溶液的质量/g 110 120 130 136
4.A、B、C、D四个烧杯中分别盛有相等质量的水,在温度相同的条件下,向四个烧杯中分别加入20 g、15 g、10 g、5 g某物质,充分溶解后观察到如图所示的现象。在A、B、C、D四个烧杯中, A、B 中盛的一定是饱和溶液; D 中盛的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 中盛的可能是饱和溶液。
 知识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转化
5.一定能使接近饱和的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的方法是( A )
①降低温度,②升高温度,③加同种溶质,④加溶剂,⑤恒温蒸发溶剂
A.③⑤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③④⑤
 知识点3 结晶
6.要从NaCl的饱和溶液中得到大量的食盐晶体,宜采用的方法是 蒸发溶剂 。
7.如图所示是利用海水提取食盐的过程。
(1)根据所学知识推断图中①是 蒸发 (填“蒸发”或“冷却”)池。
(2)一定质量的海水,通过贮水池引入①中,在没有引入结晶池之前的过程中,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 不变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3)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B (填序号)。
A.析出晶体后的母液是食盐的饱和溶液
B.海洋中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能力提分训练
8.室温条件下,实验室里有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分别取等量样品于试管中,由于未贴标签放在一起搞混了,为了分清哪一支装有的是饱和溶液,他进行了如下操作,其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B )
A.各加少量室温下的蒸馏水
B.各加少量氯化钠
C.各加少量热水
D.分别进行搅拌
9.下列物质之间的质量关系,能用如图表示的是( B )
A.向一定质量的水中加入蔗糖
B.向一定质量的NaCl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
C.向一定质量的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KNO3
D.向一定质量的Ca(OH)2饱和溶液中加入CaO
10.常温下,对100 mL氯化钠饱和溶液进行图示实验。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C )
A.实验2后,甲中溶液为氯化钠的不饱和溶液
B.实验2后,乙中溶液为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C.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剂质量相等
D.实验2后,甲、乙中溶液所含溶质质量相等
11.常温下,向盛有几小粒硝酸钾晶体的试管中,加入饱和硝酸钾溶液,并固定在盛有水的烧杯中(如图所示)。小军同学向烧杯中加入某种物质后并搅拌,结果试管中的晶体消失了。请你猜测,小军同学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氢氧化钠 。
12.氯化钠俗名食盐,是工业生产的一种重要原料,也是实验室里常见的一种药品。温度为t ℃时,小明将不同质量的氯化钠分别溶解到盛有40克水的4个烧杯中,得到溶液的质量如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序号 水的质量/g 加入氯化钠的质量/g 溶液的质量/g
① 40 6 46
② 40 12 52
③ 40 18 54.4
④ 40 24 m
(1)表中m= 54.4 。
(2)在这4次实验中,得到的氯化钠溶液属于饱和溶液的是 ③④ (填实验序号)。
(3)t ℃时,实验结束后,将4个烧杯里的所有物质都倒入一个大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拌,所得溶液属于 饱和溶液 (填“饱和溶液”或“不饱和溶液”)。
@拓展素养提升
13.【跨学科·物理】如图所示,在室温下的食盐水中放入一个塑料小球。
(1)现向食盐水中加入少量食盐晶体,充分搅拌和静置后,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小球在液面沉浮情况有何变化,并简述原因: 小球上浮,因为继续溶解食盐会使溶液密度增大 。
(2)若要在不用外力的情况下使小球上浮,你准备采取的具体方法是:① 加入食盐 ;② 恒温蒸发溶剂 。
第2课时 溶解度
@知识回顾
1.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 一定温度 下,某固体物质在 100 g 溶剂里达到 饱和 状态时所溶解的 质量 。
2.溶解度曲线:反映物质的 溶解度 随 温度 变化的曲线,称为溶解度曲线。
(1)陡升型:多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增大 ,如 KNO3 ;(2)缓升型: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变化的影响 很小 ,如NaCl;(3)下降型:极少数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如 Ca(OH)2 。
3.气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 减小 ,随压强的增大而 增大 。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1.2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对这句话理解错误的是( B )
A.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氯化钠36 g
B.20 ℃时,100 g氯化钠饱和溶液中含氯化钠36 g
C.20 ℃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水与氯化钠的质量比为100∶36
D.20 ℃时,将36 g氯化钠溶解于100 g水中,所得溶液为该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
2.有M、N两种物质,20 ℃时20 g水最多溶解5 g M,60 ℃时100 g水最多溶解10 g N。则M、N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D )
A.M>N B.M<N
C.M=N D.无法比较
3.下表是氯化钠和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根据此表回答:
温度/℃ 20 30 40 50 60
溶解度/g NaCl 36.0 36.3 36.6 37.0 37.3
KNO3 31.6 45.8 63.9 85.5 110
(1)60 ℃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 37.3 g 。
(2)NaCl与KNO3相比较,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的物质是 KNO3 。
(3)在30 ℃时,向100 g水中加入50 g硝酸钾,充分搅拌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 145.8 g 。
 知识点2 溶解度曲线
4.(西藏中考)已知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M点表示t1 ℃时, A、C (填字母)的溶解度相等。
(2)在t2 ℃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C (填字母)。
(3)物质A中混有少量的物质B,若提纯物质A,可采取的方法是 降温 结晶。
(4)若保持溶液的质量不变,将接近饱和的C的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 升高 (填“升高”或“降低”)温度。
 知识点3 气体的溶解度
5.(乐山中考)气体的溶解度通常指压强为101 kPa和一定温度时,在1体积水里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体积。如图是甲、乙两种气体在101 kPa时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B.两种气体的溶解度都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C.甲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小于乙
D.T ℃时,气体乙的溶解度为2 g
6.打开啤酒瓶盖时,你会发现啤酒会自动喷出,喝了啤酒后又常常会打嗝,这说明气体溶解性与外界的压强和温度有关。下列关于气体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B )
A.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
B.压强减小,气体溶解度增大
C.温度升高,气体溶解度减小
D.温度降低,气体溶解度增大
@能力提分训练
7.室温时,向25 g某固体中分批次加入水,充分搅拌,结果如图所示(保持温度不变)。室温时该固体的溶解度可能是( B )
A.50 g B.35 g C.30 g D.25 g
8.(贵阳观山湖区模拟)在60 ℃时,分别取x g氯化钠固体和x g硝酸钾固体进行图1的实验(图2是氯化钠、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加入乙烧杯中的固体是 KNO3 (填“NaCl”或“KNO3”),x的取值范围是 37.3<x≤55 g。
图1 图2
@拓展素养提升
9.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水常用作物质溶解的溶剂。
(1)KNO3与NaCl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如图1所示,由图可知,20 ℃时,NaCl的溶解度为 36.0 g。
(2)KNO3中混有少量NaCl,提纯KNO3可采用的方法是 降温结晶(或冷却热的饱和溶液) 。
(3)10 ℃时,将等质量的KNO3、NaCl固体,分别加入盛有100 g水的两个烧杯中,搅拌,充分溶解,现象如图2所示。烧杯中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是 KNO3 (填“KNO3”或“NaCl”)溶液。
(4)Ca(OH)2溶解度曲线如图3所示,则A点对应的溶液为Ca(OH)2的 饱和 溶液。
(5)如图4所示,20 ℃时,将盛有饱和石灰水的小试管放入盛水的烧杯中,向水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结合图3分析石灰水中可能出现 浑浊 的现象。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