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几种常见的酸
@知识回顾
1.盐酸
性质:盐酸是 气体的水溶液,是 、有 气味的液体,属于混合物。浓盐酸易 ,敞口放置瓶口出现 。
用途:用于金属表面 、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 ,可帮助消化。
2.硫酸
性质:浓硫酸为无色、黏稠的油状液体,难挥发,有 性,敞口放置溶液质量会增大;有强烈的 性,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分(脱水作用),生成黑色的炭。
用途: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 等;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 。
@基础分点训练
1.(辽宁中考)浓盐酸敞口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 )
A.挥发性 B.腐蚀性
C.吸水性 D.酸性
2.“酸”对我们来说一定不陌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稀盐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C.浓盐酸没有挥发性
D.稀盐酸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小木棍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 。
(2)用温度计的液泡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可观察到温度计显示温度升高,其原因是 。
(3)浓硫酸稀释过程如图所示,a中盛放的物质是 。
(4)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 (填化学式)溶液。
@能力提分训练
4.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减小的是( )
A.溶质质量分数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5.实验室为了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将制取的气体先后经过甲、乙两装置。下列关于甲、乙两装置导管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 )
A.a接c B.a接d
C.b接c D.b接d
6.如图1是浓盐酸试剂瓶标签的部分内容。请回答:
盐酸(分析纯) 化学式HCl
图1
图2
(1)该浓盐酸的溶质是 (填化学式);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 。
(2)将该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如图2)正确的是 (填“甲”或“乙”),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回顾
1.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与活泼金属反应: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并生成氢气。如铁与稀盐酸反应: ;铝与稀硫酸反应: 。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与某些 反应,生成该金属的化合物(盐)和 。如用稀盐酸和稀硫酸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 。
2.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有关。酸的溶液中都存在 ,所以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酸的化学性质
1.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
A.锌 B.氧化铜
C.碳酸钙 D.银
2.醋酸(CH3COOH)是食醋的成分之一,其水溶液中存在H+和CH3CO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醋酸属于氧化物
B.醋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C.醋酸能与镁反应产生氢气
D.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3.(滨州中考)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
B.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黄色溶液
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逐渐消失,形成蓝色溶液
D.用稀硫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4.(衡阳中考)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两种重要的酸。
(1)其中具有挥发性的酸是 。
(2)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 色。
(3)两种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请写出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
5.将铝片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奇怪的是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段时间后才看到有气泡冒出,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原因: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注意先后顺序)。
6.(贵阳期末)将稀硫酸分别滴入如图所示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
(1)有气泡产生的试管为 (填序号,下同)。
(2)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
(3)实验后试管②中溶液为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试管③中的现象是 。
知识点2 溶液的导电性及酸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7.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电路,若灯泡发光,则容器内盛放的液体一定不是( )
A.稀硫酸
B.氯化钠溶液
C.蔗糖溶液
D.稀盐酸
8.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原因是(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C.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D.都含有氢元素
@能力提分训练
9.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下列四种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
A.向该溶液中加入石灰石,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B.向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看是否变红
C.向该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看是否变色
D.向该溶液中加锌粒,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10.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停止后,过滤,除去不溶物,再向滤液中加一铁片,未看到铁片有任何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滤液中可能含有CuSO4和FeSO4
B.滤液中一定不含有FeSO4和H2SO4
C.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
D.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和Fe
11.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
A.MnO2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Cu-Zn合金中加入稀硫酸
C.CuO中加入稀盐酸
D.铁粉中加入稀盐酸
12.(遵义汇川区模拟)氢溴酸为溴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一种无色液体。打开盛氢溴酸的试剂瓶盖,可以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氢溴酸有强酸性,与盐酸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能与很多金属发生反应。
(1)通过阅读,可知氢溴酸的物理性质有 。
(2)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到氢溴酸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
(3)盐酸在水中解离过程如图所示,可表示为HClH++Cl-,则氢溴酸解离可以表示为 。
(4)请写出氢溴酸与金属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3.A是一黑色难溶于水的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0,请分析如图转化关系并填空。
(1)用化学式表示:
A ,D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和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若不考虑D,在由B到C的转化中,金属粉末X还可用 ,你的理由是 。
(4)由A直接转化为C,有好多方法,请你选出一种,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第3课时 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
@知识回顾
1.几种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1)氢氧化钠俗称 ; 于水且溶解时放出 ;其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具有强烈的 ,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 冲洗,再涂上 。
(2)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取 ,以及 、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于去除 。在实验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 。
氢氧化钙:(1)俗称 ,是 状物质, 于水,其水溶液俗称 。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得到: 。
(2)建筑上用来砌砖、 ;农业上用来保护树木、配制 、改良 等。
2.碱的化学性质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 色。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 。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几种常见的碱
1.下列俗称中,其成分不是NaOH的是( )
A.烧碱 B.火碱
C.纯碱 D.苛性钠
2.(深圳中考)下列有关NaOH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NaOH应密封保存
3.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
B.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
C.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D.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潮解
4.下列关于NaOH和Ca(OH)2的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用Ca(OH)2配制波尔多液
B.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
C.用NaOH溶液检验CO2
D.用NaOH固体干燥某些气体
知识点2 碱的化学性质
5.经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归纳总结了NaOH的三条化学性质。
(1)为了验证反应②,小明同学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的微粒是 (填微粒符号)。
(2)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请你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体现了图中NaOH的性质 (填“①”“②”或“③”)。
6.【微型实验】(河北中考)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
(1)烧杯内的溶液呈 色。
(2)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能力提分训练
7.已知二氧化硫有毒,假如某山坡坑道仓库内贮有二氧化硫的钢瓶损坏,造成泄漏,在场工人采取以下若干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
A.把钢瓶丢到山顶树林无人处
B.把钢瓶推至山下小河里
C.把钢瓶丢到深坑里用石灰填埋
D.把钢瓶扔到农田里
8.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是( )
A.NaCl溶液 B.NaOH溶液
C.浓盐酸 D.石灰水
9.如图是小莹同学归纳的几种含钙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图。
请写出该图转化关系中的化学方程式:
①: ,反应类型是 。
②: 。
③: 。
10.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
③你认为两个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填代号),理由是 。
(2)有一个已经用完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瓶,该兴趣小组发现其内壁上有白色固体。这个白色固体中有哪些成分? 小红认为可能是氢氧化钙,原因是 。小明认为可能是碳酸钙,原因是 (写出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你认为还可能是 。
第4课时 中和反应
@知识回顾
1.盐
概念:由 (或铵根离子)和 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
概念: 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
实质: 和 结合生成水。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如农业上人们将适量的 加入土壤,以中和其酸性。
(2)处理工厂污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污水中的H2SO4。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盐和中和反应的概念
1.运用分类,可以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
A.NaOH B.Na2CO3
C.CuO D.HCl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
A.CuO + 2HClCuCl2 + H2O
B.2NaOH + CO2Na2CO3 + H2O
C.H2SO4 + Mg(OH)2MgSO4 + 2H2O
D.Fe + CuSO4Cu + FeSO4
3.如图是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的氯化钾由离子构成
B.反应前后氯离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的实质是OH-与H+结合生成H2O
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只有K+、Cl-
4.为了探究稀盐酸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滴入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
(2)实验中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 。
(3)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4)步骤③向烧杯内加入B溶液时要注意 ,玻璃棒的作用是 。
知识点2 中和反应的应用
5.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
A.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
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C.用铁粉从废水中的硫酸铜中回收铜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6.中和反应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用稀盐酸除去水垢中的氢氧化镁的原理: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能力提分训练
7.(荆州中考)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
A.加氧化铜固体溶液变为蓝色
B.加入镁粉,没有气体生成
C.测得该溶液的pH=7
D.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8.(贵阳南明区校级三模)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20 s~40 s,溶液温度升高、pH增大
D.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中
9.【核心素养·科学思维】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向盛有K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如图所示。
(1)写出下面图形代表的离子: , (填离子符号)。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3)反应前在KOH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能够说明通入HCl气体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
10.(内蒙古中考)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
(1)向盛有5 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 的现象。再向其中滴入稀盐酸,溶液变无色。
学生对于所加盐酸是否过量提出了疑问,于是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HCl。
(2)为了验证其猜想,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镁条 猜想二正确,证明盐酸过量
(3)查阅资料得知,在中和反应中溶液的导电性也发生变化。已知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
①P点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离子数 (填“>”“<”或“=”)N点。
②M点表示 。
交流与反思:
(4)①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是 。
②中和反应可以从热量、酸碱性、产物、导电性等方面进行探究。课题2 常见的酸和碱
第1课时 几种常见的酸
@知识回顾
1.盐酸
性质:盐酸是 氯化氢 气体的水溶液,是 无色 、有 刺激性 气味的液体,属于混合物。浓盐酸易 挥发 ,敞口放置瓶口出现 白雾 。
用途:用于金属表面 除锈 、制造药物等;人体胃液中含有 盐酸 ,可帮助消化。
2.硫酸
性质:浓硫酸为无色、黏稠的油状液体,难挥发,有 吸水 性,敞口放置溶液质量会增大;有强烈的 腐蚀 性,能夺取纸张、木材、布料、皮肤里的水分(脱水作用),生成黑色的炭。
用途:用于生产化肥、农药、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精炼石油和金属 除锈 等;在实验室中常用浓硫酸做 干燥剂 。
@基础分点训练
1.(辽宁中考)浓盐酸敞口时能闻到刺激性气味,这说明浓盐酸具有的性质是( A )
A.挥发性 B.腐蚀性
C.吸水性 D.酸性
2.“酸”对我们来说一定不陌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 )
A.稀盐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B.浓硫酸具有腐蚀性
C.浓盐酸没有挥发性
D.稀盐酸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3.硫酸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
(1)用小木棍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一会儿后,可观察到 小木棍表面变黑 。
(2)用温度计的液泡蘸取少量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一会儿,可观察到温度计显示温度升高,其原因是 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溶解,浓硫酸溶于水放热 。
(3)浓硫酸稀释过程如图所示,a中盛放的物质是 浓硫酸 。
(4)如果不慎将浓硫酸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大量水冲洗,再涂上3%~5%的 NaHCO3 (填化学式)溶液。
@能力提分训练
4.将盛放浓硫酸的试剂瓶敞口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减小的是( A )
A.溶质质量分数 B.溶剂质量
C.溶液质量 D.溶质质量
5.实验室为了收集干燥的二氧化碳气体,将制取的气体先后经过甲、乙两装置。下列关于甲、乙两装置导管的连接方式正确的是( C )
A.a接c B.a接d
C.b接c D.b接d
6.如图1是浓盐酸试剂瓶标签的部分内容。请回答:
盐酸(分析纯) 化学式HCl
图1
图2
(1)该浓盐酸的溶质是 HCl (填化学式);打开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口会产生 白雾 。
(2)将该浓盐酸盛于烧杯中,敞口放置在实验室安全之处。浓盐酸的质量和放置天数关系的曲线(如图2)正确的是 乙 (填“甲”或“乙”),质量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挥发出溶质氯化氢 。
第2课时 酸的化学性质
@知识回顾
1.酸的化学性质
(1)与指示剂作用: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 红 色,不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色。
(2)与活泼金属反应:酸能与多种活泼金属发生置换反应并生成氢气。如铁与稀盐酸反应: 2HCl + Fe FeCl2+ H2↑ ;铝与稀硫酸反应: 3H2SO4+2AlAl2(SO4)3 + 3H2↑ 。
(3)与金属氧化物反应:酸能与某些 金属氧化物 反应,生成该金属的化合物(盐)和 水 。如用稀盐酸和稀硫酸除铁锈,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Fe2O3+6HCl 2FeCl3+ 3H2O 、 Fe2O3+3H2SO4Fe2(SO4)3 + 3H2O 。
2.溶液的导电性与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 离子 有关。酸的溶液中都存在 H+ ,所以不同的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酸的化学性质
1.下列物质中不能与稀盐酸反应的是( D )
A.锌 B.氧化铜
C.碳酸钙 D.银
2.醋酸(CH3COOH)是食醋的成分之一,其水溶液中存在H+和CH3CO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
A.醋酸属于氧化物
B.醋酸不能用于除铁锈
C.醋酸能与镁反应产生氢气
D.醋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3.(滨州中考)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D )
A.打开盛浓硫酸的试剂瓶,瓶口会形成白雾
B.铁与稀硫酸反应时有气泡产生,形成黄色溶液
C.将铜片放入稀硫酸中,铜片逐渐消失,形成蓝色溶液
D.用稀硫酸除铁锈时,铁锈逐渐溶解,形成黄色溶液
4.(衡阳中考)硫酸和盐酸是实验室、化工生产中常用的两种重要的酸。
(1)其中具有挥发性的酸是 盐酸 。
(2)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稀硫酸中,溶液变为 红 色。
(3)两种酸都可用于金属除锈,请写出盐酸除铁锈的化学方程式 Fe2O3+6HCl2FeCl3+3H2O 。
5.将铝片放入足量的稀盐酸中,奇怪的是开始无明显现象,过一段时间后才看到有气泡冒出,试用学过的知识解释原因: Al2O3+6HCl2AlCl3+3H2O、2Al+6HCl2AlCl3+3H2↑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注意先后顺序)。
6.(贵阳期末)将稀硫酸分别滴入如图所示盛有不同物质的试管中。
(1)有气泡产生的试管为 ①⑤ (填序号,下同)。
(2)不与稀硫酸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④ 。
(3)实验后试管②中溶液为 蓝 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CuO+H2SO4CuSO4+H2O 。
(4)试管③中的现象是 紫色溶液变为红色 。
知识点2 溶液的导电性及酸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原因
7.按如图所示装置连接电路,若灯泡发光,则容器内盛放的液体一定不是( C )
A.稀硫酸
B.氯化钠溶液
C.蔗糖溶液
D.稀盐酸
8.酸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本质原因是( B )
A.都能与指示剂作用
B.在水溶液中解离出的阳离子全部是H+
C.都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
D.都含有氢元素
@能力提分训练
9.检验某溶液是否为酸溶液,下列四种方案中不正确的是( C )
A.向该溶液中加入石灰石,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B.向该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看是否变红
C.向该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看是否变色
D.向该溶液中加锌粒,看是否有气泡产生
10.向氧化铜和铁粉的混合物中,加入一定量的稀硫酸,反应停止后,过滤,除去不溶物,再向滤液中加一铁片,未看到铁片有任何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C )
A.滤液中可能含有CuSO4和FeSO4
B.滤液中一定不含有FeSO4和H2SO4
C.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
D.滤出的不溶物中一定含有Cu和Fe
11.向盛有一定量固体的烧杯中加入某溶液,固体质量变化与图像相符的是( B )
A.MnO2中加入过氧化氢溶液
B.Cu-Zn合金中加入稀硫酸
C.CuO中加入稀盐酸
D.铁粉中加入稀盐酸
12.(遵义汇川区模拟)氢溴酸为溴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是一种无色液体。打开盛氢溴酸的试剂瓶盖,可以看到瓶口有白雾出现。氢溴酸有强酸性,与盐酸的化学性质非常相似,能与很多金属发生反应。
(1)通过阅读,可知氢溴酸的物理性质有 无色液体,易挥发 。
(2)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到氢溴酸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紫色石蕊溶液变为红色 。
(3)盐酸在水中解离过程如图所示,可表示为HClH++Cl-,则氢溴酸解离可以表示为 HBrH++Br- 。
(4)请写出氢溴酸与金属铁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Fe+2HBrFeBr2+H2↑ 。
13.A是一黑色难溶于水的氧化物,其相对分子质量为80,请分析如图转化关系并填空。
(1)用化学式表示:
A CuO ,D FeSO4 。
(2)用化学方程式表示:B和X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uSO4+FeCu+FeSO4 。
(3)若不考虑D,在由B到C的转化中,金属粉末X还可用 Zn(活动性在Cu以前的金属,K、Ca、Na除外) ,你的理由是 它们的活动性比铜强 。
(4)由A直接转化为C,有好多方法,请你选出一种,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CuO+C2Cu+CO2↑(合理即可) 。
第3课时 常见的碱及其化学性质
@知识回顾
1.几种常见的碱
氢氧化钠:(1)氢氧化钠俗称 烧碱、火碱或苛性钠 ; 易溶 于水且溶解时放出 大量的热 ;其固体暴露在空气中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具有强烈的 腐蚀性 ,如果不慎沾到皮肤上,要用大量的 水 冲洗,再涂上 10%的硼酸溶液 。
(2)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应用于制取 肥皂 ,以及 石油 、造纸、纺织和印染等工业。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于去除 油污 。在实验室可用作某些气体的 干燥剂 。
氢氧化钙:(1)俗称 熟石灰或消石灰 ,是 白色粉末 状物质, 微溶 于水,其水溶液俗称 石灰水 。可由生石灰与水反应得到: CaO +H2O Ca(OH)2 。
(2)建筑上用来砌砖、 粉刷墙壁 ;农业上用来保护树木、配制 波尔多液 、改良 酸性土壤 等。
2.碱的化学性质
(1)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 蓝 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成 红 色。
(2)与某些非金属氧化物反应,如二氧化碳分别与氢氧化钠、氢氧化钙反应,化学方程式依次为 2NaOH + CO2 Na2CO3 + H2O 、 Ca(OH)2 + CO2 CaCO3↓+H2O 。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几种常见的碱
1.下列俗称中,其成分不是NaOH的是( C )
A.烧碱 B.火碱
C.纯碱 D.苛性钠
2.(深圳中考)下列有关NaOH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C )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
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
D.NaOH应密封保存
3.下列关于氢氧化钙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
A.是熟石灰的主要成分
B.对皮肤、衣服等有腐蚀作用
C.水溶液俗称石灰水
D.白色粉末状固体,易潮解
4.下列关于NaOH和Ca(OH)2的用途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C )
A.用Ca(OH)2配制波尔多液
B.用Ca(OH)2改良酸性土壤
C.用NaOH溶液检验CO2
D.用NaOH固体干燥某些气体
知识点2 碱的化学性质
5.经过“碱的化学性质”的学习,小明同学用如图所示的示意图归纳总结了NaOH的三条化学性质。
(1)为了验证反应②,小明同学向NaOH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观察到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使无色酚酞溶液变为红色的微粒是 OH- (填微粒符号)。
(2)NaOH溶液露置于空气中易变质,所以必须密封保存。请你写出NaOH溶液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NaOH+CO2Na2CO3+H2O 。体现了图中NaOH的性质 ③ (填“①”“②”或“③”)。
6.【微型实验】(河北中考)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
(1)烧杯内的溶液呈 红 色。
(2)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 减小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能力提分训练
7.已知二氧化硫有毒,假如某山坡坑道仓库内贮有二氧化硫的钢瓶损坏,造成泄漏,在场工人采取以下若干措施,其中正确的是( C )
A.把钢瓶丢到山顶树林无人处
B.把钢瓶推至山下小河里
C.把钢瓶丢到深坑里用石灰填埋
D.把钢瓶扔到农田里
8.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溶液质量因发生化学变化而减小的是( D )
A.NaCl溶液 B.NaOH溶液
C.浓盐酸 D.石灰水
9.如图是小莹同学归纳的几种含钙化合物相互转化的知识网络图。
请写出该图转化关系中的化学方程式:
①: CaO+H2O Ca(OH)2 ,反应类型是 化合反应 。
②: CaCO3 CaO+CO2↑ 。
③: Ca(OH)2+CO2 CaCO3↓+H2O(合理即可) 。
10.某兴趣小组同学将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
(1)为探究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王强设计了如图所示的A、B两个实验,验证CO2与NaOH溶液发生了化学反应。实验现象为A中试管内液面上升;B中气球胀大。
①王强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 氢氧化钠溶液与CO2发生反应,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
②李莉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不严谨,其理由是 CO2能溶于水并与水反应,也能使容器内气压降低 。要得到科学严谨的结论,仍利用该装置,补做的对比实验是 将氢氧化钠溶液换成等体积的水 。
③你认为两个实验中存在安全隐患的是 A (填代号),理由是 氢氧化钠有腐蚀性,易伤到手 。
(2)有一个已经用完氢氧化钙溶液的试剂瓶,该兴趣小组发现其内壁上有白色固体。这个白色固体中有哪些成分? 小红认为可能是氢氧化钙,原因是 溶液中的水蒸发后溶质析出 。小明认为可能是碳酸钙,原因是 CO2+Ca(OH)2 CaCO3↓+H2O (写出发生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你认为还可能是 氢氧化钙和碳酸钙的混合物 。
第4课时 中和反应
@知识回顾
1.盐
概念:由 金属离子 (或铵根离子)和 酸根离子 构成的化合物。
2.中和反应
概念: 酸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 的反应,叫作中和反应。
实质: H+ 和 OH- 结合生成水。
3.中和反应在实际中的应用
(1)调节土壤的酸碱性,如农业上人们将适量的 熟石灰 加入土壤,以中和其酸性。
(2)处理工厂污水,如用熟石灰中和硫酸厂污水中的H2SO4。
@基础分点训练
知识点1 盐和中和反应的概念
1.运用分类,可以预测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规律,下列物质中属于盐的是( B )
A.NaOH B.Na2CO3
C.CuO D.HCl
2.下列反应属于中和反应的是( C )
A.CuO + 2HClCuCl2 + H2O
B.2NaOH + CO2Na2CO3 + H2O
C.H2SO4 + Mg(OH)2MgSO4 + 2H2O
D.Fe + CuSO4Cu + FeSO4
3.如图是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 D )
A.生成的氯化钾由离子构成
B.反应前后氯离子的数目不变
C.反应的实质是OH-与H+结合生成H2O
D.反应后溶液中存在的微粒只有K+、Cl-
4.为了探究稀盐酸能否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小组同学做了如图所示实验:
(1)滴入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通过指示剂的颜色变化判断氢氧化钠与稀盐酸是否发生了反应 。
(2)实验中能证明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反应的现象是 红色褪去(或红色溶液变成无色) 。
(3)实验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NaOH+HClNaCl+H2O 。
(4)步骤③向烧杯内加入B溶液时要注意 控制滴加速度,当红色溶液恰好变为无色时,停止滴加 ,玻璃棒的作用是 使溶液混合均匀,防止局部过量 。
知识点2 中和反应的应用
5.下列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利用了中和反应原理的是( D )
A.生石灰用作食品干燥剂
B.用熟石灰和硫酸铜配制波尔多液
C.用铁粉从废水中的硫酸铜中回收铜
D.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
6.中和反应在我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胃酸的主要成分是盐酸,胃舒平(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铝)常用于治疗胃酸过多症,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HCl+Al(OH)3 AlCl3+3H2O 。
(2)用稀盐酸除去水垢中的氢氧化镁的原理: Mg(OH)2+2HCl MgCl2+2H2O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能力提分训练
7.(荆州中考)取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的溶液进行实验,下列能说明两者恰好完全反应的是( C )
A.加氧化铜固体溶液变为蓝色
B.加入镁粉,没有气体生成
C.测得该溶液的pH=7
D.滴入酚酞溶液,溶液显红色
8.(贵阳南明区校级三模)实验小组用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D )
A.反应过程中有热量放出
B.30 s时,溶液中溶质为HCl和NaCl
C.20 s~40 s,溶液温度升高、pH增大
D.该实验是将稀盐酸滴入稀NaOH溶液中
9.【核心素养·科学思维】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世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思维方法。向盛有KOH溶液的试管中通入HCl气体,反应前后溶液中离子的种类如图所示。
(1)写出下面图形代表的离子: OH- , Cl- (填离子符号)。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HCl+KOH KCl+H2O 。
(3)反应前在KOH溶液中加入无色酚酞溶液,能够说明通入HCl气体发生反应的现象是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
10.(内蒙古中考)中和反应在日常生活和工农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某小组在实验室探究氢氧化钠和盐酸的反应。
(1)向盛有5 mL氢氧化钠溶液的烧杯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可观察到 溶液变红 的现象。再向其中滴入稀盐酸,溶液变无色。
学生对于所加盐酸是否过量提出了疑问,于是对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作出猜想:猜想一:NaCl;猜想二:NaCl、HCl。
(2)为了验证其猜想,同学们进行如下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加入镁条 有气泡产生 猜想二正确,证明盐酸过量
(3)查阅资料得知,在中和反应中溶液的导电性也发生变化。已知电导率是衡量溶液导电能力大小的物理量。在相同条件下,电导率与离子浓度(单位体积内的离子数)成正比。
①P点溶液中单位体积内离子数 = (填“>”“<”或“=”)N点。
②M点表示 恰好完全反应(或单位体积内离子数最少,合理即可) 。
交流与反思:
(4)①中和反应发生的实质是 酸中的氢离子和碱中的氢氧根离子结合成水 。
②中和反应可以从热量、酸碱性、产物、导电性等方面进行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