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复习
@考点突破
考点1 溶液及其组成
1.(广西中考)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D )
A.白糖 B.白酒
C.白醋 D.花生油
2.(贵阳南明区期中)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D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会明显降低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考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3.(贵阳南明区模拟)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1)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KNO3溶液常用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制200 g该营养液需要KNO3的质量为 6 g。配制时常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 加快硝酸钾的溶解速率 。
(2)同学们对NaCl、KNO3两种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展开探究。如表是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 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①40 ℃时,NaCl的溶解度为 36.6 g。
②20 ℃时,向50 g水中加入15 gNaCl,此时所得溶液为 不饱和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实验室有一包回收所得的NaCl和KNO3固体混合物,为了选择合适方法分离提纯两种物质,先取80 g混合物样品进行如图实验。通过上述实验可判断混合物样品中KNO3质量m的范围是 43.4 g≤m≤63.9 g 。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后续分离提纯实验。
考点3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4.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3 ℃时,将30 g乙固体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1∶2 (填最简整数比)。
(2)t3 ℃时,将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 t1 ℃,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t3℃时,向50 g质量分数为30%的甲溶液中加入10 g固体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37.5% 。
(4)如图2所示,烧杯中盛装Y的饱和溶液,试管中装有NaOH固体,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水后,Y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则Y是 丙 (填“甲”“乙”或“丙”)物质。
考点4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5.黄铜是制作电子元件的重要材料。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锌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同种盐酸分两次加入),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0.4 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解:50 g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生成的氢气的质量为20 g+50 g-69.8 g=0.2 g,设参加反应的稀盐酸的质量为x。
Zn+2HClZnCl2+H2↑
73 2
x 0.2 g
= x=7.39 g
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0%=14.6%。
答: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4.6%。
考点5 配制溶液、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6.(锦州中考)下列各图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两个实验中部分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这两个实验都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溶解 (填实验操作名称)。
(2)图3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 。
(3)如果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清洗玻璃仪器,更换滤纸 ,然后重新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4)用提纯得到的氯化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经检测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ad (填序号)。
a.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b.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c.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
d.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转移至烧杯时,氯化钠洒落
@易错易混辨析
易错点 对溶解度理解有误
易错点拨:溶解度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 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固体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搅拌可加快溶解速率但不改变溶解度。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气体等。
1.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相等
B.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物质在100 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
C.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氯化钠,则该条件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D.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压强为101 kPa时,气体溶解在100 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质量第九单元 溶液 单元复习
@考点突破
考点1 溶液及其组成
1.(广西中考)把少量下列物质分别放入水中,充分搅拌,不能得到溶液的是( )
A.白糖 B.白酒
C.白醋 D.花生油
2.(贵阳南明区期中)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
C.氢氧化钠溶于水温度会明显降低
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
考点2 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
3.(贵阳南明区模拟)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生产、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物质。
(1)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KNO3溶液常用作无土栽培的营养液。配制200 g该营养液需要KNO3的质量为 g。配制时常用玻璃棒搅拌,目的是 。
(2)同学们对NaCl、KNO3两种物质的分离与提纯展开探究。如表是两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在水中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 度/g NaCl 35.7 36.0 36.6 37.3 38.4
KNO3 13.3 31.6 63.9 110 169
①40 ℃时,NaCl的溶解度为 g。
②20 ℃时,向50 g水中加入15 gNaCl,此时所得溶液为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③实验室有一包回收所得的NaCl和KNO3固体混合物,为了选择合适方法分离提纯两种物质,先取80 g混合物样品进行如图实验。通过上述实验可判断混合物样品中KNO3质量m的范围是 。然后再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后续分离提纯实验。
考点3 溶解度与溶解度曲线
4.如图1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t3 ℃时,将30 g乙固体加入50 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之比为 (填最简整数比)。
(2)t3 ℃时,将甲、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同时降温至 ℃,它们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3)t3℃时,向50 g质量分数为30%的甲溶液中加入10 g固体甲,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
(4)如图2所示,烧杯中盛装Y的饱和溶液,试管中装有NaOH固体,向试管中滴加适量水后,Y的饱和溶液变浑浊。则Y是 (填“甲”“乙”或“丙”)物质。
考点4 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5.黄铜是制作电子元件的重要材料。为测定某黄铜(假设合金中仅含铜、锌)中锌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同种盐酸分两次加入),请计算:
(1)生成氢气的总质量为 g。
(2)所用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结果精确至0.1%)
考点5 配制溶液、粗盐中难溶性杂质的去除
6.(锦州中考)下列各图是“除去粗盐中难溶性杂质”和“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两个实验中部分实验操作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中,这两个实验都用到的实验操作是 (填实验操作名称)。
(2)图3实验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3)如果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接下来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然后重新过滤,直到滤液澄清为止。
(4)用提纯得到的氯化钠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经检测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原因是 (填序号)。
a.量取水的体积时,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b.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c.往烧杯中加水时有水溅出
d.将称量好的氯化钠固体转移至烧杯时,氯化钠洒落
@易错易混辨析
易错点 对溶解度理解有误
易错点拨:溶解度四要素:①一定温度;②100 g溶剂;③饱和状态;④单位。固体的溶解度只受温度影响,搅拌可加快溶解速率但不改变溶解度。大多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少数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如氢氧化钙、气体等。
1.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不同物质的溶解度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可能相等
B.溶解度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某物质在100 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溶解的质量
C.20 ℃时,100 g水中最多能溶解36 g氯化钠,则该条件下氯化钠的溶解度为36 g
D.气体的溶解度是指压强为101 kPa时,气体溶解在100 g水里达到饱和状态时的气体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