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去外婆家(第2课时)
【教材分析】
《去外婆家》以“外婆家”为主题,通过第一人称的视角,描述了在外婆家的经历和所见所闻,表达了作者对外婆家的喜爱和向往,以及对外婆的深厚感情。同时也透露出外婆的慈爱、舅舅和舅妈的勤劳与关心,共同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那段美好时光的深深怀念以及对家人的深厚感情。
【学情分析】
经过一年的学习,学生对生字的识记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学生字部分时教师可让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学课文内容时可以从“外婆家”导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进行教学。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感受文中对彩虹的描绘,体会传统文化中对自然现象的诗意解读,增强对中华美学文化的认同感,激发热爱自然的情感。
语言运用:学习生字词与叠词短语,模仿“如果……就……”句式表达,在朗读中积累生活化语言,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与连贯性。
思维能力:分析文中想象场景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联想能力;通过推测“我”与彩虹的其他互动,激发创造性思维。
审美创造:欣赏文章中童真童趣的语言美与画面美,尝试用绘画、写话等形式再现想象场景,提升艺术审美与创意表达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通过“重音、停顿”表现“快乐、惊喜”的情感。
2.用自己的话描述乡村生活场景,体会祖孙亲情与自然之趣。
【教学重点】
通过朗读与想象,体会乡村生活的质朴美好。
【教学难点】
仿照课文描写“我的童年趣事”,做到语句通顺、情感真挚。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
1.巩固词语。
2.导入新课
看到美丽的乡村,你会产生哪些情感?文中的“我”为什么说最大的乐趣就是去外婆家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去看一看吧!
学习任务二、品读课文,感受时光
1.阅读提示:学习第三自然段,尝尝“好吃的”。
指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说说都写了什么好吃的。(课件出示图片和拼音:山楂、柿子、毛栗子)
这些东西,我们从水果店都能买到,咱们吃的时候有体会到乐趣吗?那作者吃这些东西有趣在哪里呢?从文中找一找。
(1)分小组交流,最后派代表发言。
①是舅舅干活带回来的,这些果子是现摘的,说明山上的植物很丰富。
②是外婆留给“我”的,外婆特别疼爱“我”。“我”感受到了外婆的爱。
(2)总结“趣”在哪:这些好吃的宝贝,都来自神奇的乡村大自然,来自家人特别的关爱,来自劳动日常的采摘之趣。
2.学习第四自然段,试试“好玩的”。
指生朗读第四自然段,注意读出趣味,师相机指导。说说好玩的是什么?(山雀)好玩在哪里?(小山雀欢快地蹦来跳去;会飞到“我”的手上唱小曲;亲近“我”,不会逃跑)师相机教学生字“曲”。
3.学习第五自然段,看看“好看的”。
生读第五自然段,师提问:“好看的”是指什么?(杜鹃花、野花)你是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姹紫嫣红)学生说一说自己最喜欢春天的什么花,为什么?体会舅妈用野花装扮自己的快乐心情。
4.学习第六自然段。
生有感情地朗读第六自然段,说说为什么外婆家这么“有趣”。(引导学生从食物、动物、植物、家人等方面进行回答)
学习任务三、揭示主题,拓展延伸
揭示主题:
本文通过回忆在外婆家的经历,展现了乡村生活的 和亲情的 ,表达了作者对在外婆家度过时光的 。
2.拓展延伸。
课文中的“我”在外婆家很快乐,你们去外婆家时有哪些快乐的事?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用“有……有……还有……” 写一句话,描述自己家的宝贝。
2.和家人分享课文故事,一起画“外婆家的美景”。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