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二上-18. 古诗二首(第1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二上-18. 古诗二首(第1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0.9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10:18:0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古诗二首(第1课时)
【教材分析】
《古诗二首》收录了柳宗元的《江雪》以及北朝民歌《敕勒歌》,承载着丰富的文学与文化价。《江雪》创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期间,彼时他政治失意、生活困窘,内心孤独愤懑。诗中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描绘出一幅天地间万籁俱寂、一片荒芜的雪景,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氛围;“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则塑造了一位在冰天雪地中独自垂钓的渔翁形象,借此抒发诗人虽身处困境,却依然坚守自我、孤傲不屈的心境 。而《敕勒歌》作为北朝民歌,生动展现了北国草原壮丽富饶的风光 。开篇 “敕勒川,阴山下” 点明草原的地理位置,雄伟的阴山衬托出草原的广袤;“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以独特的比喻,将天空比作巨大的穹庐,生动地描绘出天地相接、辽阔无垠的草原景象;“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则动态地呈现出草原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繁荣画面,字里行间洋溢着敕勒人对家乡的热爱与自豪 。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正处于对世界充满好奇、求知欲旺盛的阶段,此前在语文学习中已积累了一定的识字量和简单的阅读能力,对古诗也有过初步接触,具备一定的古诗诵读基础,对古诗的韵律节奏较为敏感,能够初步感受古诗的朗读之美。然而,由于他们年龄尚小,生活阅历有限,认知水平还处于发展阶段,对于古诗中蕴含的深刻情感和复杂意境,理解起来存在较大难度。二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在古诗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注意力分散的情况,因此,教学过程中需注重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趣味性,以维持学生的学习热情。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借由学习课文,了解各民族文化特色,感受民族融合,增强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激发爱国与热爱民族文化之情,树立文化自信。
语言运用:准确认读、书写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有感情朗读并背诵段落,积累优美语句,学会用修辞描写事物,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阅读时梳理写作顺序,培养逻辑思维;鼓励质疑、思考,对场景想象分析,锻炼创新与批判性思维。
审美创造:欣赏文中校园美景与民族文化,感受文字之美,通过朗读、想象体会作者情感,提升审美鉴赏力,培育积极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认识“似、庐”等6个生字,会写“似、野、苍、茫”4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教学重点】
读准字音,随古诗理解生字的意思,学习正确地书写。
【教学难点】
能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大致理解诗句的意境。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情景激趣 新课导入
1.读懂课题:用自己的话说说你对诗题的理解。
明确:
(1)“敕勒”是种族名,北齐时居住在朔州(今山西省北部)一带。是北方的游牧民族。
(2)“诗”“歌”同源,很多今天认为是“诗”的经典一开始都是传唱的民歌。这也是我们今天常说“诗歌”的原因。
小结:所以,这是一首少数民族民歌。
学习任务二、初读古诗 随文识字
1.自主学习
朗读要求:(1)自由朗读诗句,把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说说古诗大意。
(3)这首诗主要讲了什么?
2.自主朗读:圈出本课生字。
强调:这里“见”是“出现”的意思,所以读“xiàn”。
3.生字认读
似 庐 笼 盖 苍 茫
强调“似”是平舌音。“苍”“茫”都是后鼻音,多读几遍体会这两个字字音所传达的意境。
4.生字展现:出示生字,说说分别是什么结构。
5.指导书写
(1)似:相似 似乎 类似
当“似”用于“似的”表示跟某种事物或情况相似时念“shì”。
形近字辨析:以( )( ) 从( )( )
(2)野:野外 田野 野蛮
出示“野”的甲骨文、金文、小篆、楷书
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 理解诗意
1.字字究义
“敕勒川,阴山下,”
“川”的本义是“河流”。
阴山:山脉的名字,位于内蒙古自治区。
而河流的冲积,会形成低矮的平地,所以“川”也有“平地”的意思。故而“敕勒川”就是指敕勒族人所聚居的平地。
明确:这句话交代了作者所处的位置。
图文理解
阴山山脉是我国北部一条重要的山脉。也就是说,敕勒族人聚居在阴山下的平地上。
3.字字究义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1)“穹”是“高起”的意思,故而也指天空。(如“苍穹”)
“庐”是房屋的意思。(比如“三顾茅庐”)
“穹庐”的字面意思就是“中间高起的房子”即蒙古包。
(2)你知道“蒙古包”是什么样的吗?北方游牧民族的房舍通常就是这样的。
(3)“笼盖”指像笼子一样罩住。
“四野”即“四方的原野”。
释义:天空像蒙古包一样笼罩着原野。
提问:这里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明确:借助牧民最亲近的生活居所来比喻,写出了牧民对自己家园的热爱。
4.对比理解
(1)天苍苍 白发苍苍 松柏苍苍
这些“苍苍”是一个意思吗?
明确:“苍苍”在不同的语境下有不同的意思。
(2)野茫茫 大海茫茫 云海茫茫
这些“茫茫”是一个意思吗?
明确:“茫茫”主要表达一种无边无际、难以把握的感觉。
5.逐字理解
“风吹草低见牛羊。”
这里的“见”同“现”,表示显露、出现。
引导:草原上的草很高,把牛羊都盖住了,风吹开草时,牛羊就露出来了。
6.朗读背诵
(1)说说你读这首诗的体会。
引导:我感受到草原辽阔、壮丽富饶的景象,体会到牧民的自豪之情。
(2)试着背诵全诗,并用自己的话说说看到的画面。
学习任务四、随堂练习 自我检测
1.加偏旁,变成本课新字再组词。
2.将诗句补充完整。
( )川,阴山下,
天似( ),笼盖四野。
天( ),野( ),
风( )草( )见牛羊。
3.我会连。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
2.内蒙古草原上有哪些风俗和特产?查资料了解一下,跟大家分享。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