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葡萄沟(第1课时)
【教材分析】
《葡萄沟》主要介绍了新服吐鲁番的荀萄沟是个好地方,那里出产水果,其中葡萄品种多、颜色鲜、味昧道甜、产量高,制成的葡萄千非常有名。 课文有四个自然段,语言朴实,条理清晰,让人读后不禁对葡萄沟心生向往。
第1自然段先介绍葡萄沟的地理位置,接着按照时间顺序写了从五月到七月葡萄沟出产的各种水果,最后落在“人们最喜爱的葡萄”上,突出本文叙述的中心,自然引出下文。
第2自然段主要讲葡萄沟的葡萄品种很多。前三句描写了葡萄沟美丽的景象,第四句写了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点出葡萄沟不仅景色美,人也美。文中列举葡萄的不同颜色以及“五光十色”一词,让人感受到葡萄色彩以及品种的丰富。“准会、吃个够”等词 语,写出了维吾尔族老乡浓浓的情谊。
第3自然段主要讲怎么制作葡萄干。第一句承接第2自然段,转人对葡萄干加工制作的说明;第二句讲晾房修建的位置、样子;第三句讲葡萄干的制作原理;第四句由葡萄干的特点说明它有名的原因。从第二、三两句话中,可以了解到葡萄千的独特制作方法,既长知识又让人感到非常有趣。
第4自然段只有一句话,是对全文的概括,抒发了作者对葡萄沟的喜爱与赞美。
【学情分析】
新疆对大部分学生来说是既遥远又陌生,同时又是他们渴望了解的地方。因此,要上好这堂课,就一定要在教学方法上多思考,采用一种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来切实解决课文中的重点和难点,引导学生游览葡萄沟。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感受新疆葡萄沟独特的地域文化,体会祖国民族文化的多样性,增强对中华多元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激发热爱祖国、尊重不同民族的情感。
语言运用:学习生字词与特色短语,模仿文中描写景物的句式,在朗读与交流中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表达的丰富性与准确性。
思维能力:分析葡萄沟葡萄品质好的原因,探究自然环境与农业生产的关系,培养逻辑思维;通过想象葡萄沟丰收场景,激发创造性思维。
审美创造:欣赏文中对葡萄沟美景与丰收景象的描写,感受地域风情的独特美,尝试用绘画、语言等形式展现葡萄沟的魅力,提升审美与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认读15个生字和多音字“好、干、分”。会写“份、枝”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词,掌握生字的正确书写,对葡萄沟有初步的了解。
【教学难点】
初步感受葡萄沟的特点,激发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谜语导入 揭示课题
1.猜谜导入:树弯弯来藤也弯,结的果实一串串,一个一个圆又圆,吃到嘴里酸又甜。
猜一水果( )
提问:你喜欢吃葡萄吗?我国有个地方是以“葡萄”命名的,你知道是哪里吗?
2.解析课题:《葡萄沟》
(1)词语“葡萄”中“萄”读轻声。(2)位于新疆的吐鲁番地区。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 识字记词
1.朗读要求
(1)标出课文的自然段。
(2)读准字音,把不认识的字圈出来。
(3)边读边思考:葡萄沟是个怎样的地方?
2.认读生字:说一说生字结构并组词。
葡、萄、沟、坡、密、枝、淡、族、够、收、市、钉、颜、味
3.识记生字
沟:沟谷 钉:钉(dìng)钉(dīng)子
反义词:咸 这碗汤味道太淡了,再放点盐吧。
淡
反义词:浓
4.多音字
zhòng 种植 种树 种花 gān 干净 风干 吹干
种葡萄 种 葡萄干
zhǒng 种子 种类 物种 gàn 干活 树干 能干
hǎo 美好 好运 好坏 fēn 分数 分开 改分
好客 好 水分
hào 爱好 好动 好学 fèn 分量 养分 成分
5.识记词语:读一读,用这些词语造句。
地方 水果 月份 枝叶 好客 老乡 有的 城市 空气 水分 这里 味道 五光十色
6.随图学词
展开 晾房 维吾尔族 好客
老乡:①同乡 ②对不知姓名的农民的称呼
蒸发:①液体表面缓慢地转化成气体。②比喻很快或突然地消失。
7.认读生字:读一读,辨一辨生字结构。
份 枝 客 城 市 孔 顶 味
重点指导:
(1)份:身份 月份
辨字组词:份( ) 扮( )
填一填,如: 一份报纸 一份( ) 一份( )
造句:妈妈把身份证放在钱包里。
(2)枝:树枝 荔枝
比一比,填一填:一枝( ) 一枝( )一支( ) 一支( )
造句:树枝上长着绿色的叶子。
(3)客:客人 旅客
辨字组词:客( ) 容( )
加一加:宀 + 各 = 客
造句:这里风景优美,吸引了很多游客。
(4)城:城市 长城
辨字组词:城( ) 诚( )
成语:
众志成城:比喻大家团结一致,力量无比强大。
造句:万里长城是举世闻名的伟大建筑
(5)市:市区 市民
辨字组词:市( ) 布( )
成语:海市蜃(shèn)楼,比喻虚幻不存在的东西。
造句:我家附近有一个菜市场。
学习任务三、通读课文 整体感知
阅读交流:朗读课文,说一说这个地方为什么叫“葡萄沟”,并用文中的话回答这是个怎样的地方。
资料衔接
在新疆吐鲁番市区东北11公里处,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宽约2公里。日照时间长、气温颇高、昼夜温差大。
勤劳的吐鲁番人民在山沟上种满了葡萄,并在沟底铺上鹅卵石、水泥板,引山上的雪水流向沟底,形成天然的水渠,清澈的河水浇灌着满山坡的葡萄,形成了一条绿色的长廊,变成了葡萄的海洋,因此得名——葡萄沟。
学习任务四、随堂练习 自我检测
读拼音,写词语。
2.为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3.辨一辨,在相应的图片处打“√”。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抄写生字词。
2.查找更多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葡萄沟。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