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二上-1. 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语文二上-1. 小蝌蚪找妈妈(第2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06.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10:1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小蝌蚪找妈妈(第二课时)
【教材分析】
《小蝌蚪找妈妈》是统编版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经典童话,以小蝌蚪的成长历程为线索,融合科学知识与文学趣味。课文通过对话推动情节,精准运用“甩、迎、追”等动词展现动态场景,插图借鉴传统水墨画风格,暗藏齐白石画作的写意美学。文本既呈现蝌蚪变青蛙的变态发育过程,又传递“坚持寻亲”的情感,是培养观察能力、语言表达与文化认同的优质载体,为单元“自然与成长”主题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二年级学生对童话和动物故事兴趣浓厚,已能独立朗读短篇文本,掌握常用动词的基本用法。但对“变态发育”缺乏科学认知,易混淆蝌蚪与青蛙的形态关联;对“迎、追”等动词的语境差异理解模糊,表达时多依赖模仿。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需借助直观教具和互动活动深化认知,且个体观察能力差异明显,部分学生难以有序描述生长变化。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了解青蛙生长知识,感受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探索,体会传统文化中亲近自然的理念,增强对自然科学文化的认同感与探索欲。
语言运用:学习生字词与生动短语,通过朗读、对话练习,提升语言表达的准确性与流畅度,积累描述事物的语言素材。
思维能力:分析小蝌蚪认错妈妈的原因,推测其心理活动,在思考、想象过程中,发展逻辑思维与创造性思维能力。
审美创造:朗读优美语句感受语言韵律美,观察插图体会画面生动感,尝试用简单语言或图画描绘场景,提升审美与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1.能按课文顺序讲述小蝌蚪变青蛙的过程,学习课文的词句表达。
2.结合图文,了解小蝌蚪的成长变化,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分角色朗读课文,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过程,体会小蝌蚪的精神。
【教学难点】
通过课文语句生动、准确的表达来感受童话的魅力。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温故知新,复习回顾
1.复习字词:读一读词语,并读音写汉字。
2.内容回顾:
全文共有 6 个自然段,讲了一群天真活泼的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从鲤鱼妈妈和乌龟那里了解到了妈妈的外貌特点,在不知不觉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变化,最后变成了小青蛙,并和妈妈一起捉害虫的故事。
学习任务二、精读课文,深入理解
1.朗读指导:
(1)出示课文第一、二自然段,“快活”要重读,读出小蝌蚪的活泼可爱。分别读出小蝌蚪疑惑、天真的语气和鲤鱼妈妈亲切、热情的语气。
(2)出示课文第三、四自然段,要读出小蝌蚪急切的心情和乌龟亲切、耐心的特点。
(3)出示课文第五、六自然段,读出小蝌蚪喜悦、激动的语气和青蛙亲切、欣喜的语气。
2.交流讨论:
教师: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谁?从它们那里得到了什么帮助?
出示鲤鱼妈妈和乌龟说的话,明确:小蝌蚪从鲤鱼妈妈和乌龟那里得知,妈妈的外形特征和大概位置。
3.阅读理解:
教师:最后,小蝌蚪在哪里找到了妈妈?它们妈妈长什么样子,和它们像吗?
出示课文第一、四自然段,结合图片,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明确:小蝌蚪的妈妈是青蛙。
4.问题研讨:
教师:小蝌蚪找妈妈的途中为什么会误以为乌龟是自己的妈妈?最后它们为什么能确定青蛙才是自己的妈妈呢?
明确:由于鲤鱼妈妈提供的信息不完整,小蝌蚪误以为乌龟就是自己的妈妈,最后综合乌龟补充的信息,才能确认身份。
5.阅读讨论:
教师:小蝌蚪用了多长时间才找到妈妈?从中你感受到了小蝌蚪怎样的精神呢?
出示小蝌蚪找妈妈过程中身体发生变化的句子,引导学生明白小蝌蚪用了很长的时间才找到妈妈,从中感受到了小蝌蚪坚持、执着的精神。
明确:“游哇游”朗读时声音延长、语气缓慢,体现时间之长。
6.课堂互动:
教师:如果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遇到了你,你会怎样指导它们快速地找到妈妈呢?
明确:引导学生分别从小蝌蚪妈妈的名字、地点、样貌、叫声等方面进行思考。
7.成长过程:
教师: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发生了什么变化?
出示小蝌蚪成长的图片,让学生了解小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
明确:小蝌蚪是青蛙卵发育而来的。
8.阅读交流:
教师:小蝌蚪找到妈妈后,它们在一起干什么呢?
明确:青蛙是益虫,是庄稼的好朋友,专门吃害虫。
9.课堂拓展:
出示有关青蛙的特点和图片,让学生加深对青蛙的了解。
10.课堂互动:
出示小蝌蚪找妈妈的图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小蝌蚪是怎样长成青蛙的?按顺序把图片连起来,再讲一讲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还可以小组一起演一演。
11.体悟道理:
教师:从小蝌蚪找妈妈的过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呢?
明确:正确对待困难,独立生活成长,遇事主动探索,学会分析和判断。
学习任务三、品词析句,积累知识
1.词句赏析:
(1)出示句子“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大青蛙穿着碧绿的衣裳,有着雪白的肚皮,长着一对大眼睛。”。让学生读一读这两句话,说说更喜欢哪句?
明确:“大青蛙披着碧绿的衣裳,露着雪白的肚皮,鼓着一对大眼睛。”这句读起来更有画面感,语言表达更活泼生动。
教师:用加点词各说一句话。
(2)出示第五自然段,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思考:“蹬、跳、蹦”这三个动词能调换位置吗?
明确:小青蛙的一连串动作是瞬间完成的,体现了他们身体轻盈,动作敏捷。
(3)出示小蝌蚪找到鲤鱼妈妈和乌龟时的动作描写,让学生读一读,并思考:同样是和他人说话,但这两个动作有什么区别呢?
“迎上去、追上去”用词准确,形象生动,表现出小蝌蚪找妈妈时的急切心情。
学习任务四、随堂小测,素养提升
1.在文中找出近义词或反义词。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学生交流
2.课堂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把《小蝌蚪找妈妈》的故事复述给家人听。
2.查找资料,了解自己喜欢的某种动物的成长变化。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