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2.7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京改版七年级上册第2章《2.7 有理数的乘法》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1.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京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16-08-05 13:4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7 有理数的乘法
丽泽中学 马庆先
教学目标:
1 能够正确叙述有理数的乘法法则
2 会利用有理数的乘法法则确定积的符号,计算积的绝对值
教学重点:
正确计算有理数的乘法
教学难点
法则的正确得出
理解和掌握小学的乘法和中学的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教学过程:
一 法则的得出
例:把盈利记为正,亏损记为负,
小明做了3笔生意,每笔赚了2万元,那么小明的收入为6元
用算式表示为:(+3)×(+2)=+6
小明做了3笔生意,每笔赔了2万元,那么小明的收入为_____元
用算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 × ]
=—( )
=________
小明做了3笔生意,每笔不赔不赚,那么小明的收入为_____元
用算式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运用实际例子来引出法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一个过程,所以这里只是简单地应用一个实例来让学生能够感知法则的正确性。
(+3)×(-2)=-6
(3)(-3)×(-2)
=—[ 3 × (-2) ]
=—( - 6 )
=___+6_____
对于(3)学生比较好理解。
通过(1)(2)(3)(4)三个式子,试着总结乘法的法则,从符号和绝对值两方面考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引入乘法法则:同号相乘得正,异号相乘得负,并把绝对值相乘.
任何有理数和0相乘都得0.
请同学们说说:初中乘法和小学乘法的不同之处是哪?
从而提醒学生:初中乘法需要两步确定结果:符号和绝对值,小学不存在符号的问题。
二 法则的应用
例题1 按照有理数乘法法则计算下列各题(步骤按照(1)来写)

(3) (4) (5)
让学生独立完成
注意:为了约分,小数化成分数,带分数化成假分数进行计算
练习:让学生完成练习册31页1、3、4、5、6、7、8
巩固提高
若ab>0,则a,b( )
A 都为正 B 都为负 C 异号 D 同号
不计算结果,你能直接判断下列积的符号吗?
(-3)×(-5)×(+7) (-5)×(-6)×(-2)×(+4)×(-1)
试着归纳如何判断结果的符号
提示在做多个有理数的乘法时,可以先把积的符号确定下列再计算绝对值的乘积。
例题2 计算
(2)
主要训练学生对于多个有理数做乘积时,可以一口确定符号,避免中间过程丢掉符号。
三小结
请你说说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乘法法则
中学乘法与小学乘法的区别和联系
对于多个有理数做乘积时,可以一口确定符号
四 课后检测
计算
(1)、 (2)、 (3)、 (4)、
(5)、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