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学制鲁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课件(共28张PPT)+视频素材

文档属性

名称 五四学制鲁科版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二章第三节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课件(共28张PPT)+视频素材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35.8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鲁科版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5-08-29 18:32:4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鲁科版七年级上册
体验感知
观察家庭日常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说出哪些垃圾可以回收利用,哪些垃圾需要集中处理以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并将这些垃圾投放到相应的垃圾桶中。
厨余垃圾
有害垃圾
可回收垃圾
其他垃圾
垃圾分类
目录
01
生态安全及其保护
02
拟订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03
生物圈国际保护
情境导入
2023年世界地球日。我国发布了一组主题为“卫星视角下,这些地方变美了”的照片,展示了我国通过生态修复工程让许多地方发生了美丽的“蝶变”,生态安全得到了保障。
什么是生态安全?哪些措施可以保障生态安全?
一、生态安全及其保护
生态安全是指自然环境受到的破坏与威胁处于环境或社会经济可承受的范围之内,包括水、土地、大气、生物物种安全等方面,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长江禁渔使长江流域生物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自2020年长江流域水生生物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率先实行全面禁渔,自2021年长江干流和重要支流等保护区实行全面禁渔。长江水生生物资源量急剧下降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呈现逐步恢复向好趋势。
三北防护林构筑起绿色生态屏障
为了根治三北地区(东北、华北、西北)的沙尘暴和水土流失等问题,1978年实施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以来,从根本上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生产生活条件。
退耕还林还草扭转了生态恶化的趋势
《中国退耕还林还草二十年(1999-2019)》白皮书显示,20年来我国实施退耕还林还草超过3.3X105km2,成为人类修复生态系统的成功典范。
生态安全不仅关系到个人生活,而且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5年颁布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对保护生态安全有专门的表述:“国家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国家保护生态安全的对策
学习任务:
自主阅读课本第47页的分析讨论,思考下列问题:
1.为什么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保护与修复有什么区别
2.哪些对策是针对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出的 哪些对策是针对防治环境污染提出的
3.这些对策对保护生态安全有什么意义
1.为什么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保护与修复有什么区别
黄河作为一个河流生态系统,其结构和功能的完整和稳定,并不完全取决于黄河自身,而是与全流域的森林、草原、湖泊、湿地、农田、沙漠等生态系统都有关系,山水林田湖草沙是生命共同体,因此要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与修复。
保护的重点在于维持现状,防止进一步的伤害。
修复则是对已受损的环境进行重建,目的是使其恢复到接近原来的状态或功能。
生态修复措施:
①自然恢复:主要是通过消除或减少人为干扰,使未完全崩溃的生态系统依靠自我调节能力,从退化或破坏状态中逐步恢复,维持其可更新能力。
沿海及江湖休渔制度
我国自1995年开始,在东海、渤海等海域实行全面伏季休渔制度,以保护渔业资源。
林区封山育林
封山育林是利用森林的更新能力,在自然条件适宜的山区,实行定期封山,禁止人为破坏。
退化草场围栏封育
呼伦贝尔大草原积极推行围栏封育构建草原“生态网”,草原又现生机。
②人工修复:通过采取一定的生物、工程等措施,加快生态系统的恢复速度,或帮助丧失自我调节能力的生态系统恢复到安全水平。工程治理措施见效快、成效好,是很多国家治理生态退化的主要方式。
生物措施
生物措施是通过恢复植被来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等的措施,如植树造林
工程措施
工程措施是通过一系列建设工程来达到生态修复的目的,如草方格沙障固沙
见效快、成效好
2.哪些对策是针对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出的 哪些对策是针对防治环境污染提出的
针对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提出的是:1,2,3,4,5,6
针对防治环境污染提出的是:7,8
3.这些对策对保护生态安全有什么意义
保护生态安全需要合理利用和保护土地、水、动植物等自然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护和修复自然生态系统。
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大气的环流、候鸟的迁徙等是没有国界的,因此,解决全球变暖、大气污染、生物多样性锐减等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需要加强国际合作,需要全人类共同保护生物圈。
二、拟订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目的要求
1.调查当地生态环境现状,分析调查结果,列出威胁生态安全的潜在因素,讨论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
2.认同每个公民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都有自己的责任。
方法步骤
1.全班同学分成若干小组,每组6~8人,调查校园周围或家庭所在社区的生态环境状况。可以进行实地调查,或对社区居民进行访谈,或到当地环境保护部门咨询;也可以通过报刊、书籍或互联网等收集资料。
2.每组至少调查生态环境的一个方面,如植被、空气质量、水资源量和水质、生物多样性等的状况。
方法步骤
3.根据调查结果,形成调查报告,讨论制订本小组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包括是否向有关单位提出合理建议,如何结合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等。
4.每组推选两名代表,向全班同学汇报本组的调查报告和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计划。全班同学共同讨论调查报告中反映的问题的严重程度与紧迫性,以及所提出的保护行动计划与建议的可行性。最后,全班讨论,决定是否将汇总后的报告和计划向当地有关部门汇报。
与环境有关的节日
3月12日 植树节
3月21日 世界森林日
3月22日 世界水日
3月23日 世界气象日
4月22日 世界地球日
5月22日 国际生物多样性日
6月5日 世界环境日
6月17日 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不干旱日
9月16日 国际保护臭氧层日
__________生态环境保护计划调查报告 现状评估 植被
空气质量
水资源量和水质
生物多样性
现有保护政策与措施分析
生态环境保护行动计划 是否向有关单位提出合理建议
如何结合与环境有关的节日开展环保宣传活动
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践行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地球上适于人类生存和活动的空间是有限的,可被人类利用的资源也是有限的。合理利用自然资源、限制污染物的排放,才能更好地保护环境。我们应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三、生物圈国际保护
模拟召开“生物圈国际保护”研讨会
活动目的
增强环保意识,认同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活动建议
1.4~6人一组,每组代表一个国家,选定一个研究主题,小组成员分工合作,通过多种途径调查、收集国内外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
2.每“国”推选一名同学发表演讲,结合本“国”在保护生态环境方面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问题,陈述本“国”的观点。别“国”同学针对该观点提出问题,本“国”其他同学辅助回答别“国”提出的问题。
3.梳理各“国”提出的要点,总结保护生物圈的措施。
参考
国家 取得的成绩
中国 制度驱动型修复
生态空间管控:生态保护红线覆盖率达25%
能源转型:可再生能源装机超12亿千瓦(2023)
污染治理:十年空气PM2.5降幅57%(京津冀)
欧盟 技术引领型转型
碳中和立法:《欧洲气候法》确立2050碳中和目标
循环经济:电子废弃物回收率65%(2022)
生物多样性:电子废弃物回收率65%(2022)
挪威 政策创新典范
交通脱碳 :电动汽车占比突破90%(2023)
碳捕获技术 :北海“Longship”项目年封存150万吨CO
海洋保护 :设立全球最大深海禁渔区(面积≈英国国土)
哥斯达黎加 生态经济样本
森林覆盖率从26%升至60%(1980s→2023)
98%电力来自可再生能源
生态服务付费(PES)覆盖全国1/3林地
参考
国家 存在的问题
中国 臭氧污染持续上升、地下水超采、农业面源污染、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保护不足、环保督察"运动式"执法
美国 人均碳排16吨/年(全球均值4.7吨)
巴西 年损雨林1.5万km (2023)
日本 塑料回收率仅22%(2022)
澳大利亚 大堡礁70%珊瑚白化(2016-2023)
印度 地下水超采率160%
生态安全及其保护
生物圈国际保护
生态安全的概念
国家保护生态安全的对策
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拟订保护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保护生物圈就是保护生态安全
评价练习
1.生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态安全的表述不符合事实的是( )
保护生物圈才能保障生态安全
B. 生态环境的好坏与生态安全密切相关
C. 保障生态安全离不开全体公民的参与
D. 人类活动导致生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D
观点片面,人类活动也可以保护生态安全
(2)在处理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两者关系上,应该以经济建设为首。( )
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1)昔日塞罕坝地区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与资源滥用有关。( )

×
理由:过度开采,过度开垦等资源滥用行为,导致生态环境收到了严重破坏。
理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牺牲生态环境来追求短暂的经济增长,往往会导致长期的生态灾难和经济损失。
谢谢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
兼职招聘:
https://www.21cnjy.com/recruitment/home/admin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