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语文园地三
【教材分析】
语文园地三围绕"童话世界"主题,设置"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书写提示""日积月累"四个板块,重点培养想象力与语言创造力。"交流平台"引导学生梳理童话故事的拟人化特点;"词句段运用"通过角色对话创编、夸张句式仿写等训练生动表达;"日积月累"精选与想象相关的成语,拓展词汇积累。各板块紧扣童话文体特征,注重从阅读感悟向创意表达过渡,体现语文学习的趣味性与实践性。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故事兴趣浓厚,能理解拟人、夸张等手法,但在自主创编时易出现情节雷同、语言贫乏的现象。成语积累多停留在字面理解,运用能力较弱。书写方面,部分学生钢笔字的笔画连贯性有待提高。教学中需采用"听读—仿说—创编"的渐进策略,通过图画支架、角色扮演等活动激活想象力,并引导在具体语境中运用成语,提升语言表达的丰富性。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通过诵读“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等名言,感受中华传统文化中“仁爱礼敬”的价值理念,增强文化认同感。
语言运用:能运用“预测策略”分析故事情节,正确使用提示语位置变化的标点规则,熟练运用“改正、增补、删除”符号修改病句。
思维能力:在修改病句时,通过“病因诊断→符号选择→语境验证”的思维链,提升分析能力。
审美创造:通过“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编排情景剧演绎美德场景,感受文化与审美融合的魅力。
【教学目标】
1.能自主识字,能根据提示语位置(前、后、中)正确添加标点,掌握 “改正、删除、增补” 三种修改符号。
2.背诵《日积月累》。
【教学重点】
正确使用提示语位置变化的标点规则,熟练运用三种修改符号。
【教学难点】
理解“日积月累”中句子含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梳理与交流
1.小组谈论: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学会了哪些预测的方法?
明确:标题、插图、课文内容、重点词句、标点、生活经验
2.交流分享:预测的方法对你的阅读有哪些帮助 你是怎么运用预测来阅读的 和同学交流你的心得。
预设1:一边读一边预测后面的内容,我感受到了阅读的乐趣,也更好地理解了文章的意思。
预设2:学习了怎样预测后,我读书更仔细了,注意到了更多的细节。
预设3:在图书馆选书时,我会先根据封面上的书名和插图猜猜书的大致内容。
3.拓展延伸:看看书本封面,你还这么想吗?请再来猜猜书里的内容。
学习任务二、识字加油站
1.读一读,写一写。
恒信 神圣 萌发 妥当 车轴 阁楼 培植 厘米
2.识记生字:借助拼音读,组词读。
学习任务三、词句段运用
1.读句子,说说你有什么发现。照样子写句子,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
她满怀信心地说:“我会准时赶到那里的。”
“小蜘蛛,你吃饱了吗?”老屋问。
“不要紧,”小公鸡说道,“第一次能这样就很不错了。”
提示:提示语的位置不同,引号的用法也有不同。
引导:提示语在引语前,提示语后面一般用冒号,引语在前后引号之间。
提示语在引语后,引语在前后引号之间,提示语后面用句号。
提示语在引语中间,则前后引语各位于一组前后引号中间,提示语后面用逗号。
2.学习下面的修改符号,并试着使用这些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
表示改正 表示增补 表示删除
3.拓展练习: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下列病句。
要是我能停下来,座着休息一会儿,哪一定会很好。
校园里飘扬着五颜六色的红旗。
学习任务四、日积月累
1.日积月累
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
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
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 ——《荀子》
2.理解句子
(1)不迁怒,不贰过。 ——《论语》
不把怒气转移到别人身上,同样的错误不犯两次。
(2)爱人若爱其身。 ——《墨子》
爱别人就像爱自己一样。
(3)仁者爱人,有礼者敬人。 ——《孟子》
仁爱的人爱别人,有礼的人尊敬别人。
(4)与人善言,暖于布帛;伤人以言,深于矛戟。——《荀子》
和人说善意的话,比布帛还要温暖;出言伤人,比长矛利戟的伤害还要大。
句子运用
请在横线上填上一句合适的谚语。
(1)妈妈总是教导我“ ”,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关爱。
(2)仁爱的人关爱他人,有礼貌的人尊敬他人。这就是《孟子》里说的“ 。”
(3)每当我心情不好,想对别人发脾气时,我就会想起《论语》里的“ ”这句话。
(4)我们要多和别人说善意的话,不要出口伤人,因为“ ”。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背诵日积月累。
2.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