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口语交际:身边的“小事”
【教材分析】
三年级语文上册口语交际主题“身边的‘小事’”聚焦日常生活场景,引导学生观察、讨论身边看似平凡却蕴含意义的小事,如环保行为、邻里互助等。教材通过情境图、对话范例和问题提示,强调“说清楚事件”和“礼貌倾听”的交际目标,旨在培养观察力、表达能力及社会责任感,契合课标中“倾听—表达—应对”的口语训练要求。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观察和简单叙述能力,但对事件细节描述和观点提炼仍需指导。他们容易忽略小事的意义,且小组讨论中可能出现偏离主题或争抢发言的情况。教学中需通过具体案例、角色扮演等活动,激发兴趣,指导有序交流,同时联系生活实际,帮助他们发现小事中的价值,提升语言逻辑性与同理心。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我们身边每天都在发生各种各样的“小事”,借助图片链接学生的生活场景,唤醒学生对生活的体验,引导学生产生对发生事情的想法,激发学生对口语交际的兴趣。
语言应用: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观察、评价,与同学分享感受,身边的小事有哪些,哪些是好事,哪些是不文明现象。
思维能力:本课应充分地为学生创设倾听、表达和应对的情境,通过组织小组活动,为每位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与交流平台,从而提高学生倾听、表达和应答能力。
审美创造:愿意并能积极参与做好事活动,初步知道做好事是有爱心的表现,小学生做好事也是为社会作贡献。
【教学目标】
1.学会区分不同的“小事”,有自己的判断力。
2.学会汇总意见,能说出对事情的看法。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教学重点】
思考问题,清楚表达自己的看法。感悟“小事”行为方式产生的影响。
【教学难点】
能说出自己的见解、尊重不同的意见,提升自我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情景激趣 导入新课
1.引出话题:生活中的“小事”
“小事”指什么?为什么加双引号?
2.交流发现:说说你留意过生活中的哪些“小事”?
3.思考讨论:你遇到过这些“小事”吗?你是怎么处理的呢?
学习任务二、交际指导 小组合作
1.探讨影响:这些行为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什么影响?
文明行为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文明行为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际流程
(1)观察事件(描述行为)。
(2)判断是非(表明态度)。
(3)说出理由(后果或结果)。
(4)感受想法(补充说明)。
(5)汇总(主要概括)。
3.交际要求
(1)四人小组合作,谈谈自己遇到的“小事”。
(2)说清楚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经过和结果。
(3)组长汇总小组意见,尽可能反映每个人的想法。
4.注意事项
(1)注意倾听每位同学的发言,记住主要内容。
(2)写下关键词,听不明白时可以向同学追问。小组交流有疑惑的地方。
(3)每个同学的看法都不要遗漏。
5.交际表达:认真倾听,要给文明的事情“点赞”,对于不文明的行为,我们要谈谈看法,并想想该怎么办。
6.交际范例
(1)陈述事件的主要内容。
(2)对事件发表看法并汇总意见。
暑假时,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去游览北京故宫,但是我却看到有一些人偷偷在墙上乱涂乱画……于是我马上上前……结果……我认为这种行为……
预设:随地吸烟
(1)观察事件——有一个人在餐厅吸烟。
(2)判断是非——这是不文明的行为。
(3)说出理由——餐厅是公共场所,禁止吸烟。
(4)感受想法——自觉遵守公共场所秩序。
预设:礼让行人
(1)观察事件——汽车在斑马线前停下,礼让行人。
(2)判断是非——这是文明的行为。
(3)说出理由——汽车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时,应当停车让行。
(4)感受想法——人人都要遵守交通规则,这样社会才会井然有序。
7.事件讨论:小组合作,说说以下四个事件。
8.交际表达
说一说:说说书上列举的小事,并发表你的看法。
评一评:组长汇总意见,评选陈述有条理的同学,并说说好在哪里。
9.交流拓展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活中你有类似的经历吗?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回家对家人描述自己看到的身边的某件“小事”,并说清楚自己的看法。
2.汇总印象深刻的几位同学的发言,说给家人听。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