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5.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第2课时)
【教材分析】
《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是统编本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一篇优美写景散文,单元主题为 “走进秋天”。文章以儿童视角,描绘了雨后初晴,上学路上水泥道上铺满法国梧桐落叶的迷人景象。作者用词精妙,生动展现雨后秋景的迷人与小作者的天真,凸显落叶与水泥道的美及作者的愉悦;细腻描摹景物色泽形态。作为本单元第二篇课文,紧扣 “运用多种方法理解难懂的词语”这一语文要素,衔接第一单元 “阅读时,关注有新鲜感的词语和句子”,在单元导语、课后习题等多处强化,为后续句段篇能力训练筑牢根基,助力学生感受金秋美好,领略秋天魅力,培养其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经过两年学习,已初步形成独立识字、写字能力,掌握查字词典、结合上下文、换近义词等多种理解词语的方法,具备初步语言理解能力,能独立阅读浅显文章,形象思维活跃,富有童真童趣,善于想象。但受年龄限制,他们在阅读中仍常遇不理解的词语,把握词语意思的能力有待提升,理解词语方法需进一步总结以熟练运用;抽象分析概括能力也亟待加强。在学习本文时,学生易被秋景吸引,对文中描绘的金色落叶与水泥道美景兴趣浓厚,但在理解文中一些较难词语,体会作者对秋景细腻情感,以及学习作者多角度观察、描写景物的方法上,还需要教师的引导与帮助 。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文章以细腻笔触描绘中国南方秋景,展现独特地域文化韵味,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与生活情趣,增强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
语言运用: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生动刻画梧桐叶与水泥道的形态色彩,语言优美且富有童趣,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素材,提升表达能力。
思维能力:作者从寻常秋景中发现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与联想,培养发散性思维,提升从生活现象提炼感悟、创造性思考的能力。
审美创造:文本构建出诗意盎然的秋日画面,让学生在品味文字过程中感知自然美、语言美,激发对美的欣赏与创造,塑造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
1.把握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叙述顺序。
2.积累运用,学会表达,体会作者对秋景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读悟结合,理解内容,体会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积累表达,学会仿写句子,体会课文的写作顺序及特点。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复习巩固 导入新课
生字回顾
出示生字“院、墙、规、则、靴、粘、印、朗、列、案、泥、棕、晶、增”,指名读。
2.词语回顾:大声朗读下列词语,读得又准又快。
金色 秋风 明朗 金黄 亮晶晶 雨珠 院墙 落叶 尽头 闪闪发光
平展 排列 规则 歌唱 迟到
3.内容回顾: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时间:一场秋雨后的早晨
地点:上学路上
事件:“我”去上学时看到的景象
感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学习任务二、精读课文 句段鉴赏
指导朗读:第一自然段到第四自然段写了什么?
提示:“我”在一个秋日早晨的上学路上看到的场景:一片明朗的天空。
2.词语理解
明朗:“明朗”的近义词是“明亮”。
3.佳句赏析
“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金黄的叶子。这一片片闪着雨珠的叶子,一掉下来,便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了。”
“一片片”写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紧紧地粘在水泥道上的叶子,看上去像:___________。
4.画面感知
铺满落叶的水泥道(比喻)彩色地毯
每一片法国梧桐的落叶(比喻)金色巴掌
5.理解运用
“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它们排列得并不规则,甚至有些凌乱,然而,这更增添了水泥道的美。”
提问:“熨帖”和“凌乱”是什么意思?试着用文中的语句解释。
提示:联系上下文。
熨帖:紧紧地粘在湿漉漉的水泥道上;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
凌乱:不规则的排列。
追问:作者发现了什么美呢?
6.技巧归纳:我们在理解生字词的时候可以运用什么技巧?
理解词语的方法有:联系上下文、找近义词、联系生活实际
7.领悟句子:为什么“不规则”“凌乱”,反而更美呢?
强调:这是大自然的美!
8.积累表达
“我一步一步小心地走着,一片一片仔细地数着。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提问:“我”走在水泥道上的感受(心情)_________
引导:“一步一步”“一片一片”写出“我”走得慢,仔细地数着,从中可以感受到“我”对这条美丽的水泥道的喜爱和流连忘返之情。这里要读出轻快的心情,语调要较高。
提示:运用比喻手法,将雨靴比作小鸟,充满童趣,突出主人公“我”的天真烂漫。这里要读出“我”愉快的心情。
9.领悟课文:第6、7、8自然段分别描写了怎么样的画面?
铺满落叶的水泥道 水泥道上的每一片落叶 “我”愉悦的心情
10.情感体会
“要不是怕上课迟到,我会走得很慢很慢的。
一夜秋风,一夜秋雨。
当我背着书包去上学时,第一回觉得,门前的水泥道真美啊!”
提问:这三段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引导:对雨后的水泥道的喜爱
写作特点
文章中出现了两句相同的话,你能找出来吗?
预设:开头出现、结尾出现
追问:这两个句子分别有什么作用?
小结:
开头:点明中心 结尾:升华主题
学习任务三、揭示主题 拓展延伸
1.主题归纳:“我”无意中发现上学路上法国梧桐树和水泥道的变化,观察后发现铺满金色小巴掌的水泥道很美,表达了“我”对铺满金色梧桐树落叶的水泥道的喜爱之情。
2.积累表达
3.比较体会:比较这两个句子,你觉得哪句更好?为什么?
(1)这是一块地毯,路上到处都是。
(2)这是一块印着落叶图案的、闪闪发光的地毯,从脚下一直铺到很远很远的地方,一直到路的尽头……
4.续写练习:展开想象,后面的“……”你还能怎样续写?
“我穿着一双棕红色的小雨靴。你瞧,这多像两只棕红色的小鸟,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5.根据图片猜一猜叶子名称。你还认识什么树的树叶呢?
学习任务四、随堂练习 素养提升
1.根据所学内容完成填空。
(1)“道路两旁的法国梧桐树,掉下了一片片金黄的叶子”中, “________”说明叶子的数量多,“________”说明叶子颜色非常漂亮。
(2)“每一片法国梧桐树的落叶,都像一个金色的小巴掌,熨帖地、平展地粘在水泥道上”这句话把__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____,写出落叶在水泥道上很美。
2.仿写。
你瞧,这多像两只________,在秋天金黄的叶丛间,愉快地蹦跳着、歌唱着……
路旁的银杏树叶多像________,在微风的吹拂中,为来往的人们_______________。
3.积累。
从哪里可以看出门前水泥道的美?在短文中找出相关的句子抄写下来。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学生交流
2.课堂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抄写你喜欢的句子(自选两句)。
2.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色?用几句话写下来吧。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