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4. 古诗三首(第1课时)
【教材分析】
《望洞庭》是唐代刘禹锡的作品,诗人在秋天行经洞庭湖,以月夜遥望视角,用“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描绘湖水波光与秋月交融、湖面朦胧平静之态,又把洞庭湖比作白银盘,君山比作青螺。全诗构想新奇,色调淡雅,饱含对洞庭湖的赞美。《山行》为唐代杜牧所作,呈现“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寒山秋景,蜿蜒石径、白云人家充满诗意,“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则着重描写经霜枫叶,展现秋天山林的热烈生机,表达对秋天美景的热爱。《夜书所见》出自宋代叶绍翁,“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借秋风落叶烘托客居他乡的孤独郁闷,“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以儿童挑促织的场景勾起对家乡和童年的回忆,以乐衬哀,更显思乡之情。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处于语文学习进阶阶段,此前积累了一定字词量,有初步阅读理解与朗读能力,部分学生可能已能背诵这三首古诗,但理解较浅。从知识层面看,古诗里“和”“坐”“挑”等古今异义词,特殊句式如“白云生处有人家”的语序,会造成理解困难。在情感体悟上,由于生活阅历匮乏,像《望洞庭》中诗人对洞庭湖景色的赞美、《山行》里对秋景的热爱,学生较难深刻感受,《夜书所见》中的思乡之情,他们也难以完全共情。不过,这一阶段学生好奇心旺盛、想象力丰富,对新奇事物兴趣浓厚,喜欢色彩鲜明的插图、生动有趣的故事。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诗中“镜未磨”“青螺”等意象融入诗人生活智慧与艺术哲思,增强学生对中华审美文化的认同感。
语言运用:以“镜未磨”“白银盘”“青螺”等精妙比喻,结合“和”“翠”等凝练字词,体会古诗语言的画面感与节奏感,积累生动的文学表达。
思维能力:通过分析“潭面无风镜未磨” 的观察视角转换,以及“白银盘里一青螺” 的空间想象,培养学生从整体到细节的逻辑思维与逆向审美推理。
审美创造:以“月光如银盘、君山似青螺”的诗意构图为载体,通过绘画、仿写等实践,将自然美转化为个性化的艺术表达,提升审美创造力。
【教学目标】
1.背诵《望洞庭》,感知古诗的意境。
2.认读4个生字和多音字“磨”。会写“镜、未”等6个生字。
【教学重点】
感知《望洞庭》,理解诗意,自主领悟诗境。
【教学难点】
熟读成诵,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情景激趣 导入新课
1.图片欣赏
2.走进作者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曾任太子宾客,世称刘宾客。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诗的风格雅健清新,善用比兴寄托手法。
作品:《乌衣巷》《陋室铭》《秋词》等。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 识字学词
解读诗题:诗人是如何“望”洞庭的?都“望”到了什么?
思考:第一首诗与第三首诗都有“望”字,两个“望”字各有什么不同?
2.自由朗读:自由朗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3.认读生字
庭:庭院 家庭
磨:折磨 磨灭
未:未知 未必
螺:海螺 田螺
4.多音字
mò 磨盘 磨坊
磨
mó 磨合 磨损
提问:你能用“磨”的不同读音组词并造句吗?
5.识记生字
出示要求会写的生字“望、洞、庭、相、镜、未、磨”,引导观察字形结构(左右结构为主),小组讨论书写注意事项。
重点指导:
(1)望:上部收紧,下部宽松。下部横画排布均匀,底横要长。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2)洞: 左窄右宽。“氵”上两点短小,中点偏左,提画直斜有力。“同”字框上下等宽,左竖略短;中间部分稍小,位置稍偏上。
(3)庭:“广”点居中,横画与撇画长短、斜度适中。“廷”三个横向笔画均匀,整体紧凑,捺画舒展。
(4)相:“木”横画稍短,竖画正直。“目”框形窄长,边竖正直,横画均匀。
(5)未: 两横平行,上短下长,间距适中。竖画正直。撇捺对称,收笔高于竖画。
学习任务三、赏析句子 深化主题
自主朗读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通过猜读、图文对照等方式初步了解诗歌大意。
(2)借助注释、联系上下文、查字典等方式理解诗句。
(3)想象诗句描绘的画面,有感情地朗读并积累古诗,梳理方法。
2.理解注释
根据对应的序号,查看词语的解释。
①【洞庭】即洞庭湖。位于今湖南北部。
②【青螺】青绿色的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3.感悟诗句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诗意:洞庭湖上的秋月光辉和水色交相融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镜一样。
借助图片理解诗中运用了比喻。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4.诗意归纳
赏析: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的湖水、山色相称。
5.揭示主题:发挥想象,《望洞庭》中,诗人看到如此美景,可能会想些什么?
在诗人的想象中,洞庭山水成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给人以莫大的视觉享受,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学习任务四、随堂练习 素养提升
1.背诵古诗,并完成填空。
2.用自己的话说说下面诗句的意思。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学生交流
2.课堂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背诵古诗。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
2.绘画想象:在本课中选择一首你喜欢的古诗,想象并画出它所描绘的场景。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