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备课】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4. 一定要争气 第2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4. 一定要争气 第2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2.6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11:0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一定要争气(第2课时)
【教材分析】
《一定要争气》通过童第周中学时期和留学期间的两件事,展现了他从“为自己争气”到“为国家争气”的成长,凸显了“自强不息”的主题。
本单元语文要素“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内容”在本课中体现为:引导学生结合“童第周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他是怎样争气的”等问题,深入研读文本,体会人物情感变化,理解“争气”的精神内涵。
【学情分析】
经过第一课时学习,学生已掌握生字词,梳理出课文的两件事,但对“争气”的背景、具体行动及情感递进理解不深。三年级学生虽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但对“再三恳求”“悄悄起床”等细节的感悟需教师引导,且将个人经历与国家荣誉关联的思维能力较弱。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深入体会童第周“为自己争气”“为国家争气”的情感,理解 “争气”背后的民族精神,增强家国情怀。
语言运用:熟练运用“带着问题默读”的方法,聚焦关键语句,体会情感,分角色朗读或复述故事,学习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思维能力:结合问题默读,分析童第周两次“争气”的原因、行动和结果,培养逻辑思维,理解情感的升华。
审美创造:通过想象童第周刻苦学习的场景,感受人物精神的崇高美,尝试用短句赞美他。
【教学目标】
1.深入体会童第周“为自己争气”“为国家争气”的情感,理解“争气”背后的民族精神,增强家国情怀。
2.分角色朗读或复述故事,学习用具体事例表现人物品质。
【教学重点】
结合问题默读,理解童第周两次“争气”的原因、行动和结果。
【教学难点】
理解两次“争气”的区别(个人到国家),领悟“争气”的深层含义。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 复习回顾:“上节课我们知道了童第周的哪两件事?” (根据回答板书:中学考满分、留学实验成功)
2. 出示核心问题:“这节课我们带着两个问题默读:(1)童第周是在什么情况下想到‘一定要争气’的?(2)他是怎样‘争气’的?请边读边填表格。”
分发对比表(含 “时期、情况、行动、结果、争气对象” 栏目)。
学习任务二、研读“中学时期”的争气
1.布置默读:“带着问题默读 1-2 段,用‘﹏﹏’画争气的情况,‘△’标行动,‘□’标结果。”
2. 聚焦关键句:
(1)“校长要他退学或降级,经过童第周再三恳求,才同意他跟班再试读一个学期。”
提问:“‘再三恳求’是什么意思?(一次又一次请求)他会怎么说?(模仿语气)”
(2)“每天早晨天不亮,他就悄悄起床,在校园的路灯下面读外语;夜里同学们都睡了,他又溜到厕所外边的路灯下面去学习。”
出示 “路灯下读书” 图,引导想象:“冬天很冷,他会冻得怎样?(发抖、搓手)但他为什么坚持?”
3. 分析心理与结果:“他的努力有什么结果?(几何满分)这时他心里想什么?”(出示句子:“一定要争气。我并不比别人笨,别人能办到的事,我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4. 填写表格“中学时期”部分,小组交流。
学习任务三、研读“留学期间”的争气
1. 方法迁移:“请用学习中学时期的方法默读第 3-6 自然段,用‘﹏﹏’画出童第周‘争气’的情况,‘△’标出他的行动,‘□’标出结果,完成表格‘留学期间’部分。”(巡视时提示:“注意找描写外国同学态度和实验难度的句子哦。”)
2. 聚焦“争气的情况”:
出示句子:“那时的中国贫穷落后,在世界上没有地位,中国学生常常被外国同学瞧不起。”
提问:“‘瞧不起’是什么意思?(看不起)如果你是童第周,听到外国同学说‘中国人肯定做不成这个实验’,心里会怎么想?”(预设:“我一定要证明给他们看!”)
3. 聚焦“争气的行动”:
出示句子:“这件事相当困难,多年来,一直没有人能成功。童第周不声不响地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终于把它做成了。”
- 对比提问:“‘多年来没人成功’说明什么?(实验很难)童第周用了哪些办法?(刻苦钻研、反复实践)‘反复’是什么意思?(一次又一次)你觉得他可能失败了多少次?”
- 情境想象:“深夜的实验室里,童第周可能还在做什么?(调整仪器、记录数据)他累得趴在桌上时,会对自己说什么?”
4. 聚焦 “争气的结果与心理”:
- 出示教授的话:“童第周真行!” 提问:“教授仅仅在夸童第周吗?(还在夸所有中国人)”
- 出示句子:“一定要争气。中国人并不比外国人笨。外国人能办到的事,中国人经过努力,一定也能办到。”
引导朗读:“带着为国争光的自豪读一读这句话!”
5. 全班交流表格内容,教师板书:被瞧不起→钻研实践→实验成功→为国家
学习任务四、对比感悟,升华主题
1. 出示两次“争气”对比表,组织小组讨论:“两次‘争气’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
2. 小组汇报后,教师总结:
相同点:都因受到轻视而争气;都通过刻苦努力获得成功;都体现了不服输的精神。
不同点:争气的对象不同(第一次为自己,第二次为国家);争气的影响不同(第一次证明个人能力,第二次维护国家尊严)。
3. 提问:“从‘为自己争气’到‘为国家争气’,你感受到了什么?”(预设:“童第周的胸怀越来越宽广,从关注个人到关注国家”)
4. 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谈体会:“在生活中,你有过‘争气’的经历吗?或者你打算为谁、为什么事‘争气’?”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熟读课文,背诵两次“一定要争气”的句子。
2.把童第周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3.搜集其他爱国科学家的故事,下节课分享。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