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4. 一定要争气(第1课时)
【教材分析】
《一定要争气》是统编版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讲述了我国著名生物学家童第周在中学时期和留学期间两次“争气”的故事。课文情节清晰,通过具体事例展现了童第周勤奋学习、刻苦钻研的精神,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带着问题默读的良好素材。同时,文中两次出现“一定要争气”,体现了童第周从为自己争气到为国家争气的情感升华,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尊、自信、自强精神。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默读能力,但 “带着问题默读” 的意识和技巧还不够熟练。他们对名人故事有一定兴趣,容易被童第周的奋斗经历打动,但对 “争气” 的深层含义(从个人到国家的情感递进)理解可能不够深入。在学习本单元前几篇课文(如《司马光》)时,学生已接触过通过具体事例理解人物品质的方法,这为本课学习奠定了基础,但需进一步引导他们结合问题默读,梳理事件脉络和人物情感。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感受童第周自强不息的精神,体会“争气”中蕴含的民族气节,增强民族自豪感。了解我国科学家的成就,激发对科学事业的崇敬之情。
语言运用:认识“裕、差”等12个生字,会写“念、差、考”等 11 个生字,初步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读通句子,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思维能力:梳理课文讲述的关于童第周的两件事,培养概括能力,结合问题默读,初步感知童第周“争气”的背景。
审美创造:通过朗读体会童第周学习的刻苦,感受人物形象的精神美。
【教学目标】
1.认识“裕、差”等 12 个生字,会写“念、差、考”等 11 个生字,掌握“生物、从事、成就”等 18 个词语。
2.初步学习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读通句子,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掌握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学习带着问题默读,梳理课文讲述的两件事。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情境导入,质疑课题
1. 出示童第周照片及简介:“同学们,这是我国著名的生物学家童第周,他在科学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今天我们学习他的故事 ——《一定要争气》。”
2. 板书课题,引导质疑:“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预设:谁要争气?为什么要争气?怎样争气?)” 板书重点问题,如 “谁?为什么?怎样?”
3. 过渡:“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一起寻找答案。”?
学习任务二、粗读课文,扫清障碍
1. 布置默读任务:“请带着‘课文讲了童第周的哪两件事’默读课文,圈生字,标自然段(共 6 段),难读的句子标‘?’,读完后同桌互读难句。”(巡视提示:“不认识的字可以猜,也可以问老师。”)
2. 生字检测:
(1)带拼音认读:“裕(yù)、差(chà)、均(jūn)等12个生字,纠正 “授” 翘舌音、“差” 在 “成绩差” 中读 chà。
(2)识字方法:
熟字加偏旁:“谷→裕、匀→均、次→资、受→授”等。
(3)出示词语:生物、从事、成就“等18个词语,学生认读。
(4)词语理解:出示 “恳求、刻苦、钻研”,提问:“‘恳求’是什么意思?你向谁恳求过什么?”
3.出示易错字 “念、考、退”,引导观察:
“念”:上 “今”(不要多写点),下 “心”
“考”:下 “丂”(不是 “与”)
“退”:内 “艮”(笔顺:横折、横、横、竖提、撇、捺)
4. 范写并讲解:“‘念’上宽下窄,‘退’先写‘艮’再写‘辶’。”
5. 学生描红、临写,巡视纠错,提醒写字姿势。
学习任务三、再读梳理,把握内容
1. 引导梳理事件:“默读课文,用‘——’画出表示时间的词语,说说课文写了童第周哪两个时期的事。”(提示:“找数字,比如‘几岁’”)
2. 小组讨论:“用‘谁在什么时期,遇到什么事,结果怎样’说说两件事。”(巡视指导:“中学时遇到什么困难?留学时做了什么实验?”)
3. 全班交流,板书事件脉络:
- 中学时期:17 岁入学→成绩差(数学不及格)→恳求试读→刻苦学习→几何满分
- 留学期间:28 岁留学→被外国人瞧不起→攻关实验→震惊同行
4. 总结:“这就是课文围绕‘争气’写的两件事,下节课我们深入研究他为什么要争气。”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 抄写本课生字词 3 遍,并用“刻苦、努力”各造一个句子。
2. 带着“童第周在中学时期为什么要争气”的问题默读第 1-2 自然段,画出相关句子。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