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备课】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2. 读不完的大书(第1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三年级上册-22. 读不完的大书(第1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1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11:0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2.读不完的大书(第1课时)
【教材分析】
《读不完的大书》是一篇充满童趣和哲理的散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大自然中丰富多彩的事物,如花草树木、飞禽走兽等,将自然比作一本“读不完的大书”,激发学生对自然的好奇与探索欲望。课文语言生动活泼,运用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增强表现力,同时蕴含“观察自然、发现奥秘”的主题,符合课标对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的要求,适合引导学生感受自然之美并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大自然有浓厚的兴趣,能初步感知动植物的特点,但缺乏系统观察和深入思考的能力。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大书”的比喻意义,需借助图片、视频或户外观察活动建立直观联系。教学中可通过朗读、仿写句式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生动性,并鼓励他们结合生活经验,表达自己对自然的发现,从而深化对课文哲理的理解。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语言应用: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思维能力: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审美创造: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会认“麻、旋”等11个生字,会写“虾、昆”等13个生字,理解“高远、沉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读不完的大书”的含义,整体感知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掌握正确书写。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感悟课文内容,理解课题含义,体会大自然的奥秘与乐趣。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大书”指的是什么?为什么会读不完?
2.走近作者:朱维之(1905—1999),浙江苍南人,朱先生是学贯中西的著名学者,他一生从教六十余年,桃李满园,著作等身,在中国教育界、学术界享有崇高声誉。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认读字词。
2.识记词语:
高远 井然 如同 无穷 沉思 精神 温柔 勇敢 麻雀 趣味
摇摆 搬家 鲜美 倒影 蚂蚁 乐趣 无尽
3.图片释词:麻雀、蚂蚁搬家、倒影
4.生字展现:虾昆仅序荣枯姿态刺梨部奥秘
5.重点指导
虾:左高右低。“虫”框形扁方,竖画正直居中。“下”竖画直长,点画靠上
昆:“曰”上宽下窄,横画平行均匀。“比”右部稍大,相互紧靠;竖弯钩圆转自然,钩底宜平,撇画位置恰当。
仅:左窄右宽。“亻”撇画长短、斜度适中,竖画正直。“又”上窄下宽,撇捺舒展
序:“广”横画长短适中,撇画舒展。“予”横撇短小,横钩稍长,竖钩端正,略带弯度
荣:艹”宜小。“冖”稍宽。“木”横画稍短,竖画正直,撇捺舒展,左右对称。上下中心对齐,重心安稳。
6.内容梳理:朗读课文,找出作者认为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
7.文段梳理:
自然段①:“我”喜欢到大自然去寻找好玩的东西。
自然段②:小麻雀、老鹰、蚂蚁
自然段③:花的颜色、花的形态、草的叶子
自然段④:梨树、桃树、橘子树、柚子树
自然段⑤:竹子、棕榈、春笋、池塘、小鱼
自然段⑥:大自然是看不完的大画册,读不完的大书。
学习任务三、随堂练习 素养提升
1.连一连

2.选字组词
3.近义词与反义词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圈出文中的四字词语。
2.将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