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21.大自然的声音(第2课时)
【教材分析】
《大自然的声音》是三年级语文上册的一篇生动有趣的课文,通过描写风声、水声、动物声等自然界的音响,展现了大自然的奇妙与活力。教材语言优美,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帮助学生感受语言的韵律美和画面感。课文结构清晰,分层次呈现不同“声音”,契合儿童认知特点,同时渗透了观察自然、热爱自然的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语感和审美能力的优质素材。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具备初步的阅读能力和想象力,对自然界的声音有直观体验,但缺乏细致观察和语言描写的技巧。部分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抽象的修辞手法,需通过朗读、情境模拟等方式强化感知。教学中可结合生活经验(如风雨声、鸟鸣等),激发兴趣,引导他们从“听”到“说”再到“写”,逐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与观察力。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语言应用: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
思维能力: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审美创造:联系生活实际,感悟课文内容,养成细心观察的习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和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2~3自然段。
2.深入理解课文,学会字词句的运用。体会拟声词的用法。
【教学重点】
积累好词佳句、学习搭配词语、构段方式及表达句式。
【教学难点】
充分感受大自然声音的魅力。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情景激趣 导入新课
生字回顾
妙 奏 呢 喃 伟 击 汇 激 器 充
2.词语复习
美妙 水塘 感受 歌手 温柔 合奏 威力 充满 乐器 屋顶 手风琴 河流 轻快 合唱
音乐家 大自然
3.本文线索
总起句: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
学习任务二、精读课文 深入理解
1.阅读要求
四人一组,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思考:你们听到了大自然哪些美妙的声音。
2.文段学习
“风,是大自然的音乐家,他会在森林里演奏他的手风琴。当他翻动树叶,树叶便像歌手一样,唱出各种不同的歌曲。”
明确:风是音乐家;树叶是歌手。
3.情景感知
(1)联系生活,说说你听过的树叶发出的声音。
(2)两种风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4.自然段学习:“水,也是大自然的音乐家”表现在哪些方面?
5.指导朗读:读出水的顽皮和可爱(拟人)
6.找出不同的歌声并划出描述声音的词语。
7.总结思考
8.情景感知:“淙淙”的歌声、“潺潺”的歌声、“哗哗”的歌声
9.“动物是大自然的歌手”表现在哪些方面?
10.理清结构:课文从哪些方面写出了“大自然有许多美妙的声音”?在写法上有什么相似之处
11.了解写法:先写出一个中心句,围绕中心句展开描写。
12. 课文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找出相应的语句。
13.思考交流
(轻轻柔柔)的呢喃细语 (热闹)的音乐会
(雄伟)的乐曲 (轻快)的山中小曲
(充满力量)的声音 (波澜壮阔)的海洋大合唱
读读上面的词语,你能用其他词语代替吗?
14.文中出现了哪些拟声词?
滴滴答答 叮叮咚咚 淙淙 潺潺
哗哗 叽叽喳喳 唧哩哩
你还知道哪些拟声词?
15.阅读积累:《瀑布》叶圣陶
全诗是如何描写瀑布的?
学习任务三、随堂练习 素养提升
1.我会仿写。
淙淙
哗啦啦
叮叮咚咚
提问:还有谁是大自然的音乐家?它们演奏出怎样的音乐?
2.回顾内容。
(1)本文的中心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是按照____________结构来描述的。
①分-总 ②总-分-总 ③总-分
(3)本文运用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修辞手法。
3.小练笔。
你听到过哪些“美妙的声音”?试着写几句话和同学交流,如,“鸟儿是大自然的歌手……”“厨房是一个音乐厅……”。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背诵课文第2~3自然段。
2.运用修辞手法,写一写你听见的大自然的声音。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