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型备课】统编版三年级上册-11. 宝葫芦的秘密(第2课时)(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任务型备课】统编版三年级上册-11. 宝葫芦的秘密(第2课时)(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4.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11:00: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宝葫芦的秘密(第2课时)
【教材分析】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通过王葆对宝葫芦的向往,展现了童话的奇幻色彩。
课文以对话和心理描写为主,穿插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既符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为落实 “梳理故事内容、感受想象奇妙” 的单元目标提供了载体。课后习题要求 “说说宝葫芦的神奇之处”“王葆为什么想要宝葫芦”,旨在引导学生把握主要情节,体会人物心理,为后续创编故事和理解童话寓意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充满兴趣,能初步感受故事的奇幻,但在“梳理多个故事线索” 和“联系生活理解人物心理”方面存在不足:
1. 对奶奶讲的几个宝葫芦故事容易混淆,难以提炼共性;
2. 能感受到宝葫芦的神奇,却难以准确说出“神奇之处”体现在哪里;
3. 对王葆“想要宝葫芦”的心理理解表面化,缺乏与自身生活的联结。
需通过表格梳理、情境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保护其对童话的想象热情。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感受中国童话中“奇幻故事蕴含生活智慧”的文化特色,增强对本土文学的喜爱,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语言运用:识字学词,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王葆的调皮与奶奶的亲切,体会语气与情感的关系。
思维能力:梳理奶奶讲的几个宝葫芦故事,找出其共同点,培养信息整合能力,结合文中语句,发展逻辑表达能力。
审美创造:想象宝葫芦满足愿望的场景,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画面,感受童话的想象美,创编简短的愿望片段。
【教学目标】
1.初步体会“不劳而获”与“努力所得”的区别,认同脚踏实地的价值观。
2.依据课文线索,合理创编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的故事片段,发展逻辑与创造思维。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事例,深入理解王葆想要宝葫芦的原因。
【教学难点】
创编故事时,既体现宝葫芦的神奇,又联系生活场景,避免天马行空。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温故知新,复习回顾
1. 出示 “词语魔法袋”:随机抽取词语(如 “声明、介绍、规矩、向日葵”),请学生用该词说一句与课文相关的话。
2. 提问:“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预设:都能要什么有什么)
3. 过渡:“王葆听了这些故事,心里越来越想要一个宝葫芦,他遇到了哪些麻烦事呢?”。
学习任务二、朗读课文,想象创编
1. 出示王葆遇到困难的场景图片(做算术题、种向日葵、和同学吵架),提问:
- “王葆看到算术题发愣时,心里会想什么?”
- “他的向日葵长得不好,会有什么感受?”
2. 引导用 “因为…… 所以……” 句式说话:“因为王葆______,所以他想要宝葫芦帮他______。”
3. 小组讨论:“如果你是王葆,这些困难自己解决和靠宝葫芦解决,哪种更开心?为什么?”。
4. 布置创编任务:“假如王葆真的得到了宝葫芦,宝葫芦会怎么帮他解决一个困难呢?请小组合作,用‘遇到的困难→宝葫芦的帮助→结果’的框架来编故事。”
5.提供支架卡,举例示范:
- 困难:王葆的向日葵长得瘦
- 帮助:宝葫芦一闪,向日葵变得又高又壮
- 结果:王葆笑着给向日葵浇水
6.小组展示:“请用动作和语言表演你们编的故事,注意表现出宝葫芦的神奇和王葆的心情。”
7.听到这里,你想拥有这样的宝葫芦吗?假如你有一个宝葫芦,会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呢?展开想象,与同学交流。
学习任务三、总结提升,拓展阅读
1. 出示问题:“宝葫芦帮王葆解决了困难,他真的会一直开心吗?” 引导结合生活举例:“如果作业一直靠宝葫芦做,考试时会怎么样?”
2. 小结:“宝葫芦能带来一时方便,但自己努力得到的成果才更长久。就像王五因为听话才得到宝葫芦,其实‘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收获呢!”
3. 推荐阅读:“想知道王葆后来的经历吗?可以读读完整的《宝葫芦的秘密》,看看宝葫芦到底带来了幸福还是麻烦。”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用“因为…… 所以……”写 3 句话,说说王葆的愿望。
2.续写“王葆得到宝葫芦后的第一天”,写出一个具体的场景。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