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宝葫芦的秘密(第1课时)
【教材分析】
《宝葫芦的秘密(节选)》通过王葆对宝葫芦的向往,展现了童话的奇幻色彩。
课文以对话和心理描写为主,穿插奶奶讲的宝葫芦故事,既符合三年级学生的阅读兴趣,又为落实 “梳理故事内容、感受想象奇妙” 的单元目标提供了载体。课后习题要求 “说说宝葫芦的神奇之处”“王葆为什么想要宝葫芦”,旨在引导学生把握主要情节,体会人物心理,为后续创编故事和理解童话寓意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对童话充满兴趣,能初步感受故事的奇幻,但在“梳理多个故事线索” 和“联系生活理解人物心理”方面存在不足:
1. 对奶奶讲的几个宝葫芦故事容易混淆,难以提炼共性;
2. 能感受到宝葫芦的神奇,却难以准确说出“神奇之处”体现在哪里;
3. 对王葆“想要宝葫芦”的心理理解表面化,缺乏与自身生活的联结。
需通过表格梳理、情境体验等方式,帮助学生突破难点,同时保护其对童话的想象热情。
【素养分析】
文化自信:感受中国童话中“奇幻故事蕴含生活智慧”的文化特色,增强对本土文学的喜爱,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语言运用:识字学词,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王葆的调皮与奶奶的亲切,体会语气与情感的关系。
思维能力:梳理奶奶讲的几个宝葫芦故事,找出其共同点,培养信息整合能力,结合文中语句,发展逻辑表达能力。
审美创造:想象宝葫芦满足愿望的场景,用简单的句子描述画面,感受童话的想象美,创编简短的愿望片段。
【教学目标】
1.认识“普、矩”等生字,读准多音字“少、冲、系”,会写“葫、芦”等生字及“声明、神仙”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王葆的调皮与奶奶的亲切,体会语气与情感的关系。
【教学重点】
随文识字,掌握正确书写。理清课文思路,了解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分角色朗读对话,读出王葆的调皮与奶奶的亲切,体会语气与情感的关系。
【教学过程】
学习任务一、情景激趣,导入新课
1. 出示动画片段:一个会说话的宝葫芦在空中飞舞,变出各种东西(水蜜桃、花狗等)。
2. 提问:“这个葫芦神奇吗?它能做什么?今天我们要学的故事里,也有一个宝葫芦,它和王葆之间发生了什么呢?”(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3. 引导质疑:“看到课题,你想问什么?”(预设:宝葫芦有什么秘密?王葆和它是什么关系?)
4.走近作者:张天翼(1906年—1985年),原名张元定,字汉弟,号一之,笔名张天净、铁池翰。中国现代作家,祖籍湖南省湘乡县东山乡双泉村,出生于南京。代表作有童话《大林和小林》《宝葫芦的秘密》《秃秃大王》,小说《华威先生》《鬼土日记》等。
学习任务二、初读课文,识字学词
1.出示自读要求:
-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圈出生字词。
- 思考:课文主要讲了谁和谁的故事?
2. 生字检测:
- 带拼音认读 “普、少、矩” 等字。
- 多音字 “冲”:读 “chōng” 时(冲着、冲过来),读 “chòng” 时(冲压、冲劲),结合文中 “冲着他摇尾巴” 确定读音。
3. 指导写字:
- 示范 “错、冒、式”:
“错” 注意左窄右宽,右边下面是“日”,不要多写一横。
“冒”字上面的“日”字宽而窄,下面的“目”字要写得窄一些。
“式”斜勾纤长,不能多写一撇;“怜”字右边是“令”,别写成“今”。
- 学生描红,教师巡视纠错。
学习任务三、再读课文,故事梳理
1.出示 “宝葫芦故事卡”,布置任务:“默读课文第 5-18 自然段,找出奶奶讲了哪些人的宝葫芦故事,他们怎么得到的,宝葫芦帮他们做了什么?”
2.小组合作填写表格,教师巡视指导:
人物 获得方式 宝葫芦的作用
张三 撞见神仙 变出一盘水蜜桃
李四 游到龙宫 冒出一条大花狗
王五 听话换衣服 ?
赵六 掘地 ?
3. 讨论:“这些故事中,宝葫芦最神奇的地方是什么?”(预设:能立刻满足愿望,想要什么有什么)
4. 角色扮演:“奶奶给王葆讲故事时会怎么说?王葆听故事时会是什么语气?” 请学生戴头饰朗读对话。
5. 提问:“王葆听了这些故事,有什么想法?默读第 19-21 自然段,用波浪线画出相关句子。”
6. 引导联系生活:
- “王葆为什么想让宝葫芦帮他种向日葵?”(他的向日葵长得不好)
- “如果你是王葆,做算术题发愣时,会希望宝葫芦帮你做什么?”
7. 小结:“王葆想要宝葫芦,是因为它能帮他解决困难,这和我们遇到难题时希望有人帮忙很像呢!”
【总结评价】
1.课堂总结:今天你学会了什么?你是怎么学会的?
2.课堂评价。
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自我评价和小组互评
【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圈出文中的四字词语。
2.将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
【教学反思】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