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三要素之人物
人物考法:
一:概括形象特点
二:分析塑造技巧
三:分析形象作用
概括形象特点
一、人物形象的特征题≠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的特征: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
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1.性格特征:善良、勤劳、正直、豪爽、含蓄、固执、乐于助人……
2.精神品质特征:乐观、悲观、积极、消极、精神矍(jue)铄(shuo)……
3.身份地位特征:人大代表、建筑工人、身份卑微的老人……
4.思想特征:爱党爱国、传统守旧、封建愚昧、思想先进……
5.外貌特征:衣衫褴褛、面黄肌瘦、穿着时尚、邋遢、穿着讲究……
注意:扁平人物和立体人物
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主要区别在于性格的复杂性和立体感。
扁平人物 :也称为“扁形人物”,是指具有简单性格的人物形象。这类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通常容易辨认和记忆,但也可能因为特征过于简单而被认为缺乏深度和复杂性。曹操
圆形人物 :具有复杂性格特征的人物。圆形人物的塑造打破了传统的好坏分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和丰富。这类人物的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
二、恰当表述
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
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分点作答,先概括,后分析。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先总括句(人物身份),再分点作答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三、分析角度:
1、故事情节
2、人物描写:外貌、语言、心理、动作、神态
3、主/次人物衬托、对比
4、环境描写:自然/社会
5、主题暗示
6、人物身份、地位、经历
7、他人评价(人物关系、作者的议论、作品中其他人物评价)
思考1:《百合花》中小通讯员:结合小说内容,找出有关小通讯员的描写,完成下表:
人物 手法 具体表现 性格特征
通 讯 员 细节 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 热爱生活
动作 通讯员却高低不肯,挟了被子就走。 执拗
动作 神态 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两只手不停地数摸着皮腰带上的扣眼…… 腼腆
动作 语言 他听到这里,突然站住脚,呆了一会,说:“那!……那我们送回去吧!” 朴实
动作 语言 摸出两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石头上,说:“给你开饭啦!” 关爱同志
侧面 描写 这都是为了我们……他就一下子扑在那个东西上了 勇敢舍己救人
答案整合:
①天真纯洁,充满朝气,对生活与自然无比热爱。如文中写他的步枪筒里插着几根树枝和一枝野菊花。
②憨厚朴实,拘道腼腆。如文中写“我”面对小通讯员坐着时,他“张皇”“局促不安”“脸涨得像个关公”。
③不善言辞,诚挚认真。如他认识到自己借被子的方法不对,可能会给群众造成不良影响时,马上松松爽爽地跟“我”前去解释;借到被子后,当他知道这是新媳妇唯一的嫁妆时,又立刻感到不安,想要把被子再送回去。
④不畏牺牲,舍己为人。如他为了保护担架队员英勇捐躯。他纯洁高尚、无比美好的心灵像美丽的百合花一样。
思考2:《百合花》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答:有强烈的性别意识、大方爽朗、活泼外向、善解人意、 对革命积极主动。
问法区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概括形象特点之心理概括
分析角度:
1、语言
2、动作
3、外貌、神态
4、情节发展
5、心理活动
思考:《百合花》中我对通讯员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在课本上画出来
二:分析塑造技巧
塑造人物形象描写手法
正面描写 外、语、心、动、神 细节描写
侧面描写 环境、物象、对比衬托
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手法:场面描写、点面结合、抑杨结合
恰当表述
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
问题:作品是如何塑造×××的形象的 请简要分析。
分点作答,先手法,后概括分析。
①手法+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手法+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思考1:《百合花》中作者是如何塑造新媳妇的?(根据表格自行整理答案)
细节描写作用:
①突出人物性格,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②揭示、深化主题;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⑤起到暗示、影射的作用。
赏析《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
(1)几次写衣服上破洞,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
起因是在“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通讯员由于“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 嘶 的一声,衣服挂在门钩上,在肩膀出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结果“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答:①人物上:一方面写出通讯员的朴实、腼腆、执拗,
另一方面写出新媳妇的友善、热情、关切。
②在情节上:为第二次出现作铺垫。
第二次:归队
是当通讯员回部队时,“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的”。
答:写出了通讯员天真质朴和回部队时乐观的心情。
第三次:牺牲
是在通讯员临牺牲前,被安排在屋檐下那块门板上,“他安祥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答:①承上启下,照应上文通讯员身上的破洞,铺垫下文印证牺牲的人是通讯员
②写出新媳妇和“我”为此而万分痛惜的心情。
第四次:缝衣
是在作品的倒数第四段,“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破洞。”
答:①照应了上文要为他缝衣服,
②更表现了新媳妇把通讯员当作亲人,对他无比崇敬的感情。
(2)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1)“树枝”
第一次是在去包扎所的路上,“我”看见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是装饰点缀。”
第二次是“我”目送他走远了,“看见他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答:表现了小通讯员的纯朴、天真、孩子气或是涉世不深,体现了小通讯员的青春活力,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
2)“馒头”
第一次是在小通讯员离开包扎所返回团部时,“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的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二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的石头上,对我说:‘给你开饭啦。’”
答:①塑造他体贴、关心他人的好品德,②激起了读者对这个小通讯员的喜爱之情
③为下文失去这么好的战友而悲痛蓄势
第二次当小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还一针一线的为缝补衣肩上的破洞,“我”实在忍受不了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的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二个干硬的馒头……”
答:①“我”睹物思人,勾起“我”对小通讯员的深切思念
②深切表达了“我”痛失战友的内心悲痛之情
③产生了“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
3)“百合花新被”
第一次:新媳妇拿出自己唯一的嫁妆百合花被子
第二次:新媳妇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第三次:把白百合被子盖在小通讯员身上
答:①刻画新媳妇对解放军的真挚情感,
②点明主题:解放军战士是高尚的,无愧于人民的热爱
③战士们的高尚情操以及对人民群众的赤诚感情,犹如百合花那样纯洁、美好。
三、分析形象作用
分析形象作用包括: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我"的作用,
分析物象的作用。
对形象作用的分析,要在概括形象特点的基础上进行,
无论分析哪种形象的作用,都要挖掘该形象的典型意义。
①主要人物的作用
1、主题:揭示小说主题
2、人物:典型意义
3、效果:引人深思、发人深省
4、内容:对当代社会的思想产生的影响或作用、启示
5、结构:推动故事情节
思考:香雪在文中的作用?
1、主题:承载了小说的主题,香雪走上火车、用鸡蛋换铅笔盒,表现了现代文明对封闭农村的冲击和希望。
2、人物:香雪对铅笔盒的渴望,表现出她对知识与文化的追求,象征着她摆脱蒙昧、获得尊严的强烈向往,代表了乡村青年开始觉醒,象征着农村未来的希望。
3、效果:香雪通过物质交换,使得原本对立的,传统封闭的台儿沟与火车代表的现代流动的外部世界连接起来。
4、结构: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故事的核心情节--“换铅笔盒”和“夜归”都是由香雪的行动而引发的。
②次要人物的作用
1、主题:凸显小说的主旨
2、人物:对主要人物起烘托、对比、反衬作用;
3、效果:暗示社会环境
4、内容:次要人物自身性格的意义和作用;
5、结构:文章的线索,串联全文,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物象的作用
1、主题:揭示深化主题。
2、人物:突出人物性格、特点;
3、效果:设置悬念,为下文埋伏笔或者做铺垫;
4、内容:衬托环境,营造氛围,或者具有象征意义;
5、结构: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
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
思考:《百合花》中作者为什么用百合花作为题目?
① 主题:表现出革命战争时期军民之间、战士之间高尚又纯洁的感情,百合花象征着人情美,点明文章主题
② 人物:象征了美好心灵和品格。年轻的通讯员舍身救人,漂亮的新媳妇为支持革命舍弃自己唯一的嫁妆——新被子,他们都有着纯真、高洁、美好的心灵,具有如百合花一样美丽的人性美。
③ 效果:表达上文雅、含蓄。百合花一语双关(借代),使表达文雅、含蓄,体现出小说清新、俊逸的风格,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④ 结构:串起小说的主要情节。百合花是小说中新媳妇新被子上的图案,作者借助新被子串起小说的主要故事情节,如借被子和献被子,同时也把两个主要人物联系了起来。
⑤我的作用
1、作为叙述者,进行"有限视角"叙述,起线索作用。
2、作为亲历者,可以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3、作为参与者,有时作为主要人物,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有时作为次要人物,衬托主要人物形象。
4、作为体验者,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主旨和情感。
注意:①小说中的"我"是作品中的角色,而不是作者自己。
②小说中的"我"一般是小说中的人物,有时也可能是拟人的作品中的动物。
③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主要人物,也可以是次要人物。
思考:《百合花》中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我”在文中充当次要人物
①主题:通过我和通讯员、新媳妇的交往故事表现了军民鱼水之情,人与人之间纯洁的关系,歌颂了人性美、人情美。
②人物:“我”带着女性视角,细致的观察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使小通讯员和新媳妇的形象跃然纸上。
③结构:“我”作为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故事情节发展;通过我前往包扎所借被子才有了后续故事的发展。
④第一人称:“我”是故事的叙述者、见证者,使用第一人称叙述,拉近与读者的距离,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性。小说三要素之人物
人物考法:
一:概括形象特点
二:分析塑造技巧
三:分析形象作用
概括形象特点
一、人物形象的特征题≠性格特点
人物形象的特征:外在特征和内在特征
外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外貌、职业、生活习惯等;
内在特征指的是人物的心理状态、精神品质等。
性格特征:
精神品质特征:
身份地位特征:
思想特征:
外貌特征:
注意:扁平人物和立体人物
扁平人物和圆形人物的主要区别在于
扁平人物 :也称为“扁形人物”,是指具有 的人物形象。这类人物的性格特征可以用一个句子表达出来,通常容易辨认和记忆,但也可能因为特征过于简单而被认为缺乏深度和复杂性。曹操
圆形人物 :具有 的人物。圆形人物的塑造打破了传统的好坏分类,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去刻画人物形象,更真实、深入地揭示人性的复杂和丰富。这类人物的性格有形成与发展的过程,给读者一种多侧面、立体可感的印象。
二、恰当表述
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
1.请概括(分析)××的形象(性格)特点,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分点作答,先概括,后分析。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 结合文章内容分析。
先总括句(人物身份),再分点作答①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三、分析角度:
思考1:《百合花》中小通讯员:结合小说内容,找出有关小通讯员的描写,完成下表:
人物 手法 具体表现 性格特征
通 讯 员
答案整合:
思考2:《百合花》中“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问法区分:“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概括形象特点之心理概括
分析角度:
思考:《百合花》中我对通讯员的情感经历了哪些变化?请在课本上画出来
原文情节 情感
二:分析塑造技巧
塑造人物形象描写手法
正面描写
侧面描写
注意:一些容易忽略的手法:
恰当表述
注意题型的细微变化,怎么问就怎么答。
问题:作品是如何塑造×××的形象的 请简要分析。
分点作答,先手法,后概括分析。
①手法+个性特征1(+举出实例);②手法+个性特征2(+举出实例)……
思考1:《百合花》中作者是如何塑造新媳妇的?(根据表格自行整理答案)
人物 手法 具体表现 性格特征
通 讯 员
细节描写作用:
① ,展示人物内心世界;
② ;
③推动情节的发展;
④ ;
⑤起到 的作用。
赏析《百合花》中的细节描写
(1)几次写衣服上破洞,有什么作用?
第一次:
起因是在“我”和通讯员从新媳妇家借了被子出门时,通讯员由于“接过被子慌慌张张地转身就走。不想他一步还没有走出去,就听见 嘶 的一声,衣服挂在门钩上,在肩膀出挂下一片布来,口子撕得不小”,结果“那媳妇一面笑着,一面赶忙找针拿线要给他缝上。通讯员却高低不肯,夹了被子就走。”
答:
第二次:归队
是当通讯员回部队时,“他已走远了,但还见他肩上撕挂下来的布片在风里一飘一飘的”。
答:
第三次:牺牲
是在通讯员临牺牲前,被安排在屋檐下那块门板上,“他安祥地合着眼,军装的肩头上露着那个大洞,一片布还挂在那里”。
答:
第四次:缝衣
是在作品的倒数第四段,“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新媳妇却像什么也没看见,什么也没有听到,依然拿着针细细地、密密地缝着破洞。”
答:
(2)还有哪些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怎样的性格?
1)“ ”
在去包扎所的路上,“我”看见他“肩上的步枪筒里,稀疏地插了几根树枝,这要说是伪装,倒不如算是装饰点缀。”
“我”目送他走远了,“看见他的枪筒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一枝野菊花,跟那些树枝一起,在他耳边抖抖地颤动着。”
答:
2)“ ”
①在小通讯员离开包扎所返回团部时,“走不几步,他又想起了什么,在自己的挎包里掏了一阵,摸出二个馒头,朝我扬了扬,顺手放在路边的石头上,对我说:‘给你开饭啦。’”
答:
②当小通讯员牺牲后,新媳妇还一针一线的为缝补衣肩上的破洞,“我”实在忍受不了这“沉重的氛围”,“我想看见他坐起来,看见他羞涩地笑,但我无意中碰到了身边的一个什么东西,伸手一摸,是他给我开的饭,二个干硬的馒头……”
答:
3)“ ”
①新媳妇拿出自己唯一的嫁妆百合花被子
②新媳妇把自己那条白百合花的新被子,铺在外面屋檐下的一块门板上
③把白百合被子盖在小通讯员身上
答:
三、分析形象作用
分析形象作用包括:
分析主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次要人物形象的作用,
分析"我"的作用,
分析物象的作用。
对形象作用的分析,要在概括形象特点的基础上进行,
无论分析哪种形象的作用,都要挖掘该形象的典型意义。
①主要人物的作用
主题:
2、人物:
3、效果:
4、内容:
5、结构:
思考:香雪在文中的作用?
主题:
人物:
效果:
结构:
②次要人物的作用
主题:
2、人物:
3、效果:
4、内容:
5、结构:
③物象的作用
1、主题:
2、人物:
3、效果:
4、内容:
5、结构:
思考:《百合花》中作者为什么用百合花作为题目?
主题:
人物:
效果:
结构:
⑤我的作用
1、作为 ,进行"有限视角"叙述,起 作用。
2、作为 ,可以增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
3、作为 ,有时作为主要人物, ;
有时作为次要人物, 主要人物形象。
4、作为 ,代替作者议论、抒情,表达 。
注意:①小说中的"我"是作品中的角色,而不是 。
②小说中的"我"一般是小说中的 ,有时也可能是拟人的作品中的 。
③小说中的"我"既可以是 人物,也可以是 人物。
思考:《百合花》中小说中的“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我”在文中充当
①主题:
②人物:
③结构:
④第一人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