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1不等式及其性质
学习目标
1.了解不等式的性质,会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2.会用比较法比较两实数的大小.
二、重难点
重点:不等式的性质运用,用比较法比较大小
难点:用不等式(组)表示实际问题中的不等关系.
三、知识梳理
1.比较实数大小的依据
依据 如果________,那么; 如果________,那么; 如果________,那么
结论 确定任意两个实数的大小关系,只需确定它们的差与________的大小关系即可
通过比较两式之差的符号来判断两式大小的方法通常称为________.
2.不等式的性质
性质1:如果,那么________.
性质2:如果,那么________.
性质3:如果,那么________.
性质4:如果,那么.
性质5:.
3.不等式的几个常用推论
推论1:如果,那么________.
推论2:如果,那么________.
推论3:如果,那么________.
推论4:如果,那么.
推论5:如果,那么.
4.反证法
首先假设结论的________成立,然后由此进行推理得到矛盾,最后得出假设不成立. 这种得到数学结论的方法称为反证法,反证法是一种间接证明的方法.
5.综合法
综合法中,最重要的推理形式为________,其中是已知或者已经得出的结论,所以综合法的实质就是不断寻找必然成立的结论.
应用举例
例1:京沪线上,复兴号列车跑出了350km/h的速度,这个速度的2倍再加上100km/h,不超过民航飞机的最低时速,可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普通客车的3倍,请你用不等式表示三种交通工具的速度关系.
解:设复兴号列车速度为v1,
民航飞机速度为v2,
普通客车速度为v3.
v1,v2的关系:2v1+100≤v2,
v1,v3的关系:v1>3v3.
例2:已知x≤1,比较3x3与3x2-x+1的大小.
解:3x3-(3x2-x+1)=(3x3-3x2)+(x-1)
=3x2(x-1)+(x-1)=(3x2+1)(x-1).
∵x≤1,∴x-1≤0,而3x2+1>0,
∴(3x2+1)(x-1)≤0,∴3x3≤3x2-x+1.
例3:某单位组织职工去某地参观学习需包车前往.甲车队说:“如领队买全票一张,其余人可享受7.5折优惠”.乙车队说:“你们属团体票,按原价的8折优惠”.这两车队的原价、车型都是一样的,试根据单位去的人数,比较两车队的收费哪家更优惠.
解:设该单位职工有n人(n∈N*),全票价为x元,坐甲车需花y1元,坐乙车需花y2元,
则y1=x+x·(n-1)=x+xn,y2=nx.
因为y1-y2=x+xn-nx
=x-nx=x,
当n=5时,y1=y2;
当n>5时,y1<y2;当n<5时,y1>y2.
因此当单位去的人数为5人时,两车队收费相同;多于5人时,选甲车队更优惠;少于5人时,选乙车队更优惠.
五、课堂训练
1.正文中不等式的性质和推论,如果都加上等号,结论仍然成立吗?把成立的结论重新叙述一遍.
2.判断下列命题的真假:
(1)当时,;(2)当时,;(3)当且时,.
3.用“>”或“<”填空: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 (4)当c__________0时,;
(5)__________;(6),__________bd.
4.求证:如果,,那么.
5.用反证法证明.
6.利用正比例函数给出不等式性质2和性质3的直观解释.
7.用“>”或“<”填空:
(1)__________; (2)__________;
(3),__________bc; (4)__________1;
(5)__________; (6)__________.
8.证明,并说明等号成立的条件.
9.已知a,b,m都是正实数,,求证:.
六、课后练习
1.若,,则( )
A. B. C. D.
2.下列命题为真命题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3.从平面直角坐标系的四个象限中取若干点,这些点中横坐标为正数的点比横坐标为负数的点多,纵坐标为正数的点比纵坐标为负数的点少,则下列关于所取点的说法中一定正确的是( )
A.第一象限的点比第二象限的点多 B.第二象限的点比第三象限的点多
C.第三象限的点比第一象限的点多 D.第四象限的点比第二象限的点多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5.已知a,b,,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B.,
C. D.
6.(多选)下列命题中成立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7.(多选)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则:
B.若,,则:
C.若,,则:
D.若,,则:
8.用不等号“>”或“<”填空:
(1)如果,,那么_________;
(2)如果,,那么ac_________bd;
(3)如果,那么_________;
(4)如果,那么_________.
9.设,,,,则A,B的大小关系是__________.
10.(1)已知,,求证:;
(2)已知,,求证:;
(3)已知,,求证:.
答案及解析
三、知识梳理
1. 0
作差比较法
2.
3.
4.否定
5.
五、课堂训练
1.答案:见解析
解析:正文中不等式的性质和推论,如果都加上等号,结论仍然成立,成立的结论如下:
性质1:,
性质2:,,
性质3:若,
性质3推论:,,
性质4:若,,
性质4推论:,,
性质5:,,
性质6:,.
2.答案:(1)真命题
(2)假命题
(3)真命题
解析:(1)因为,可得,即“当时,”为真命题;
(2)当时,不妨取,不能推出,即“时,”为假命题;
(3)当且时,可得,即“当且时,”为真命题.
3.答案:(1)> (2)< (3)> (4)< (5)> (6)<
解析:(1),;
(2),,;
(3),,;
(4)当时,;
(5),,;
(6),,,则,即.
故答案为:(1)>(2)<(3)>(4)<(5)>(6)<.
4.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证明:因为,所以.
又,所以.
因为,
所以,
即.
5.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证明:假设,即,
两边平方得.
即,即,这与矛盾,
因此假设不成立,
故.
6.答案:见解析
解析:设正比例函数为,则不等式的性质2和性质3可解释如下:
当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增大,
因为,所以.
当时,函数值y随x的增大而减小,
因为,所以.
7.答案:(1)> (2)> (3)> (4)< (5)> (6)<
解析:(1)由,则;
(2)由,则,则,即;
(3)由,,则,即,即;
(4)由,则,则,即,即;
(5)由,则,,则,即,则;
(6),,,即.
故答案为:(1)>(2)>(3)>(4)<(5)>(6)<.
8.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证明:因为.
因为,,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所以,
所以,当且仅当时,等号成立.
9.答案:证明见解析
解析:证明:因为,
又a,b,m都是正数,且,
所以,,
所以.
即.
六、课后练习
1.答案:D
解析:因为,,则当时,,A说法错误;
因为,所以,B说法错误;
因为,,所以,C说法错误,D说法正确;
故选:D
2.答案:D
解析:对于A,因为,所以,,所以,即,故A错误;
对于B,因为,所以,又,所以,故B错误;
对于C,当时,,故C错误;
对于D,若,则,,所以,故D正确.故选D.
3.答案:D
解析:设分别从第一、二、三,四象限中取,,,个点,则,两式相加得,所以,故选D.
4.答案:D
解析:对于A,若,不妨取,,则,故A错误;
对于B,若,不妨取,,此时,故B错误;
对于C,若,不妨取,,此时,故C错误;
对于D,因为幂函数在R上单调递增,若,即,则,故D正确;
故选:D.
5.答案:C
解析:对于A,,不等式两边同时除以可得,A正确;
对于B,,不等式两边同时乘以c,可得,B正确;
对于C,因为,所以,所以,C错误;
对于D,,,所以,D正确.
故选:C.
6.答案:BC
解析:对于A,,时,,,不满足,故A错误,
对于B,由于,,故,B正确,
对于C,若,则,
又,故,C正确,
对于D,若,则,
结合,则,故,D错误,
故选:BC
7.答案:AC
解析:对于A,由,,即,则,故A正确;
对于B,由,则,由,则,故B错误;
对于C,由,则,由,则,故C正确;
对于D,当,且时,,即,故D错误.
故选:AC.
8.答案:(1)> (2)< (3)< (4)<
解析:(1),.,.
(2),.,,.
(3),,,,,
,即.
(4).所以,.
于是,即,即.
,.
故答案为:(1)>;(2)<;(3)<;(4)<.
9.答案:
解析:,,因为,,所以,所以,所以.
10.答案:(1)证明见解析
(2)证明见解析
(3)证明见解析
解析:(1)证明:因为,,所以,.
根据推论2,得.
(2)证明:因为,所以.
又因为,所以,
即,因此.
(3)证明:因为,根据(2)的结论,得.
又因为,所以根据推论3可知,
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