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1 等差数列的概念
一、学习目标
1.等差数列的概念、通项公式及其应用;
2.等差数列与一次函数的关系;
3.等差数列项与项之间的关系.
二、重难点
重点:用实例归纳等差数列定义及通项公式,用累加法进行证明.
难点 :等差规律的符号化表达,等差数列通项公式的推导.
三、自主预习
1.等差数列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数列从第2项起,每一项与它的前一项的 都等于同一个 ,那么这个数列就叫做等差数列,这个常数叫做等差数列的公差,公差通常用字母 表示.
2.等差中项:由三个数a,A,b组成的等差数列可以看成是最简单的等差数列.
叫做a与b的等差中项. 根据等差数列定义知道, .
3.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设一个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d,则通项公式为 .
四、应用举例
例1 已知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为,求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
分析1:有了通项公式,只要将代入,就能求得;由通项公式写出的表达式,由可求得公差.
解1:把代入通项公式,得.
当时,.
于是.
所以,数列的首项为3,公差为-2.
分析2:由于已知数列为等差数列,所以每一项与它前一项的差都等于公差,已求出首项,只需再求出,即为公差.
解2:把代入通项公式,得.
于是.
分析3:由于等差数列通项公式是关于的一次函数,即.一次项系数记为公差,可以直接从通项公式看出公差的值.
解3:因为,所以公差.
例2 求等差数列8,5,2,… 的通项公式和第20项,并判断-289是否是数列中的项,若是,是第几项?
分析:只要知道首项和公差,就可以求得数列的通项公式,从而可以求得第20项.公差可以由任意一项和它前一项的差求得.求得通项公式以后,它是一个关于的方程,判断-289是否是数列中的项,只需要看-289是否能使得该方程有正整数解即可.
解:由已知条件,得.
把,代入,得
.
所以.
令,得.
所以-289是该数列中的第100项.
五、课堂练习
(一)课本练习
1.判断下列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如果是,写出它的公差.
(1)95,82,69,56,43,30;
(2)1,1.1,1.11,1.111,1.1111,1.11111;
(3)1,,3,,5,;
(4)1,,,,,,.
2.求下列各组数的等差中项:
(1)647和895;
(2)和.
3.已知是一个等差数列,请在下表中的空格处填入适当的数.
d
8
2
4.已知在等差数列中,,.求.
5.在7和21中插入3个数,使这5个数成等差数列.
6.某体育场一角看台的座位是这样排列的:第1排有15个座位,从第2排起每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你能用表示第n排的座位数吗?第10排有多少个座位?
7.画出数列的图象,并求通过图象上所有点的直线的斜率.
8.在等差数列中,,,且,求.
9.已知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公差分别为,,数列满足.
(1)数列是不是等差数列?若是,证明你的结论;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2)若,的公差都等于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0.已知一个无穷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为d.
(1)将数列中的前m项去掉,其余各项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多少?
(2)依次取出数列中的所有奇数项,组成一个新的数列,这个新数列是等差数列吗?如果是,它的首项和公差分别是多少?
(3)依次取出数列中所有序号为7的倍数的项,组成一个新的数列,它是等差数列吗?你能根据得到的结论作出一个猜想吗?
(二)课本习题
1.已知为等差数列,,.求.
2.1682年,英国天文学家哈雷发现一颗大彗星的运行曲线和1531年、1607年的彗星惊人地相似.他大胆断定,这是同一天体的三次出现,并预言它将于76年后再度回归.这就是著名的哈雷彗星,它的回归周期大约是76年.请你查找资料,列出哈雷彗星的回归时间表,并预测它在本世纪回归的年份.
3.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求证.你能从直线的斜率角度来解释这个结果吗?
4.如图的形状出现在南宋数学家杨辉所著的《详解九章算法·商功》中,后人称为“三角垛”.“三角垛”的最上层有1个球,第二层有3个球,第三层有6个球……设各层球数构成一个数列.
(1)写出数列的一个递推公式;
(2)根据(1)中的递推公式,写出数列的一个通项公式.
六、课后练习
1.下列数列中,不是等差数列的是( )
A.1,4,7,10 B.,,,
C.,,, D.10,8,6,4,2
2.“”是“数列为等差数列”的( )
A.充分不必要条件 B.必要不充分条件
C.充要条件 D.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等差数列中,,,则( )
A. B. C. D.
4.已知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则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A. B. C. D.
5.在数列中,若,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
A. B. C. D.
6.“中国剩余定理”又称“孙子定理”,1852年英国来华传教士伟烈亚力将《孙子算经》中“物不知数”问题的解法传至欧洲.1874年,英国数学家马西森指出此法符合1801年由高斯得出的关于同余式解法的一般性定理,因而西方称之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讲的是一个关于整除的问题,现有这样一个整除问题:将正整数中能被3除余2且被7除余2的数按由小到大的顺序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则( )
A.17 B.37 C.107 D.128
7.已知等差数列是递增数列,若,,则( )
A.2024 B.2023 C.4048 D.4046
8.若不全相等的非零实数a,b,c成等差数列且公差为d,那么,,( )
A.可能是等差数列 B.一定不是等差数列
C.一定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 D.一定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d
9.等差数列中,,公差为,,,则公差d的值为( )
A.1 B.0 C. D.
10.写出一个同时具有下列性质①②的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__________.
①(,);
②是递增数列.
11.已知数列满足,,.
(1)求证:数列是等差数列;
(2)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12.已知正项数列满足,,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求满足不等式的正整数n的最小值.
答案及解析
三、自主预习
1.差 常数 d
2.A
3.
五、课堂练习
(一)课本练习
1.答案:(1)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2)不是等差数列
(3)不是等差数列
(4)是等差数列,公差为
解析:(1)由,
即该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同一个常数,
所以由等差数列的定义知该数列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2)通过观察可知,,,…
该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不是同一个常数,
所以由等差数列的定义知该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3)通过观察可知,,,…
该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不是同一个常数,
所以由等差数列的定义知该数列不是等差数列;
(4)由,
即该数列从第二项起,每一项与前一项之差为同一个常数,
所以由等差数列的定义知该数列为等差数列,公差为.
2.答案:(1)771
(2)
解析:(1)设647和895的等差中项为a,则,
故647和895的等差中项为771;
(2)设和的等差中项为b,则,
故和的等差中项为.
3.答案:见解析
解析:对第一行:由题意得,,,,
利用等差数列性质知,解得:;
又,解得:,
对第二行:由题意得,,,,,,
故可填写表格如下:
d
8
15 2
4.答案:6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在等差数列中,
,,
,
.
5.答案:10.5,14,17.5
解析:在7和21之间插入3个数,使这5个数成等差数列,
,解得,
,
,
,
插入的这3个数为10.5,14,17.5.
6.答案:,第10排的座位数33个
解析:由条件可知,每排的座位数,看成等差数列,首项,,
则,
.
综上可知,,第10排的座位数个.
7.答案:
解析:由题知,数列是一个等差数列,
其首项为18,公差为,则,可得图象如下:
因此,通过图象上所有点的直线的斜率为.
8.答案: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则,
所以.
9.答案:(1)数列是等差数列,证明见解析
(2)
解析:(1)数列是等差数列,
证明:因为数列,都是等差数列,公差分别为,,
所以,,
又因为,
故
,
而,所以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2)由(1)知:数列是以为首项,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而,,
所以.
10.答案:(1)这个新数列是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为d
(2)这个新数列是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为2d
(2)这个新数列是等差数列,猜想见解析
解析:(1)由题意可知,将无穷等差数列的前m项去掉,
其余各项组成一个新的数列为:,,,…,
这个新数列是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为d.
(2)由题意可知,取出无穷等差数列中的所有奇数项,
组成一个新的数列为:,,,…,,…,
这个新数列是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为2d.
(3)由题意可知,取出无穷等差数列中所有序号为7的倍数的项,
组成一个新的数列为:,,,…,,…,
这个新数列是等差数列,首项为,公差为.
猜想:等差数列每隔一定距离抽取一项后所组成的新数列仍是等差数列.
(二)课本习题
1.答案:1
解析:由题意,知,,
,,
,.
2.答案:列表略,本世纪回归的年份为2062年
解析:根据历史记载,哈雷彗星在1607年以后的回归时间依次为1682年,1759年,1835年,1910年,1986年.列表略.预测它在本世纪回归的年份为2062年.
3.答案:见解析
解析:等差数列的通项公式.
数列的图像是直线上的一系列孤立的点,且直线的斜率为d,
又直线的斜率公式,.
4.(1)答案:
解析:由题意,知数列:1,3,6,…,.
(2)答案:
解析:,,,,,
…,
,
以上个式子相加,,.又也符合上式,.
六、课后练习
1.答案:C
解析:
A 是 (常数),所以是等差数列.
B 是 (常数),所以是等差数列.
C 不是 ,不满足等差数列的定义,所以不是等差数列.
D 是 (常数),所以是等差数列.
2.答案:B
解析:如果数列是等差数列,
根据等差中项的定义可得,
反之成立,
不一定得到数列是等差数列.
故选B.
3.答案:A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依题意得解得所以.
4.答案:C
解析:设该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因为等差数列的前三项分别为,,,所以,解得,所以,,所以.故选C.
5.答案:A
解析:因为,所以,所以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所以,所以.故选A.
6.答案:C
解析:因为能被3除余2且被7除余2,所以既是3的倍数,又是7的倍数,即是21的倍数,且,所以,即,所以.故选C.
7.答案:C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
方法一:因为,,所以所以所以.
方法二:由,得,即,所以,所以.
8.答案:B
解析:若,,是等差数列,则,因为a,b,c成等差数列,所以,则,整理化简得,与非零实数a,b,c不全相等矛盾,所以,,一定不是等差数列.故选B.
9.答案:A
解析:,,又,,即,解得,由于,所以,故选A.
10.答案:2n(答案不唯一)
解析:设数列的公差为d,则由性质①可得,整理得,所以,再根据②可知,显然满足题意.取,则(【另解】注意到,不妨令,满足题意).(注:满足题意的答案均可.)
11.答案:(1)证明见解析
(2)
解析:(1)将两边取倒数,
得,即,
即,故数列是等差数列.
(2)由(1)知数列是等差数列,且公差为2,首项,
所以,
即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12.答案:(1)
(2)5
解析:(1)由已知得,,
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d.
由,得.
所以,即,所以.
(2)由,得,所以原不等式可化为,
不等式的两边同时平方可得,即,
所以,整理得,解得或.
因为,所以n的最小值为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