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一、学习目标
1.理解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2.会用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解决一些问题。
二、重难点
重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的推导方法
难点:等差数列前项和公式应用
三、自主预习
1.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 或 .
2.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推导的方法是__________。
3.公式不一定是关于的二次函数.当等差数列的公差____且首项____时,公式是关于的一次函数;只有当公差______时,公式才是关于的二次函数.
四、应用举例
例1 已知数列是等差数列.
(1)若,求;
(2)若,求;
(3)若,求.
分析:对于(1),可以直接利用公式求和;在(2)中,可以先利用和的值求出,再利用公式求和;(3)已知公式中的和,解方程即可求得.
解:(1)因为,根据公式,可得.
(2)因为,所以.根据公式,可得.
(3)把代入,得.
整理,得.解得,或(舍去).所以.
例2 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前10项的和是310,前20项的和是1220.由这些条件能确定这个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吗
分析:把已知条件代入等差数列前项和的公式(2)后,可得到两个关于与的二元一次方程.解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所组成的方程组,就可以求得和.
解:由题意,知,把它们代入公式,得解方程组,得所以,由所给的条件可以确定等差数列的首项和公差.
例3 某校新建一个报告厅,要求容纳800个座位,报告厅共有20排座位,从第2排起后一排都比前一排多2个座位.问第1排应安排多少个座位
分析:将第1排到第20排的座位数依次排成一列,构成数列.设数列的前项和为.由题意可知,是等差数列,且公差及前20项的和已知,所以可利用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求首项.
解:设报告厅的座位从第1排到第20排,各排的座位数依次排成一列,构成数列,其前项和为.根据题意,数列是一个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且.由,可得.
因此,第1排应安排21个座位.
例4 已知等差数列的前项和为,若10,公差,则是否存在最大值 若存在,求的最大值及取得最大值时的值;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分析:由和,可以证明是递减数列,且存在正整数,使得当时,递减.这样,就把求的最大值转化为求的所有正数项的和.另一方面,等差数列的前项和公式可写成,所以当时,可以看成二次函数当时的函数值.如图,当时,关于的图象是一条开口向下的抛物线上的一些点.因此,可以利用二次函数求相应的的值.
解法1:由,得,
所以是递减数列.
又由,可知:
当时,;
当时,;
当时,.
所以.
也就是说,当或6时,最大.
因为,
所以的最大值为30.
解法2:因为,
所以,当取与最接近的整数即5或6时,最大,最大值为30.
课堂练习
(一)课本练习
1.根据下列各题中的条件,求相应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
(1),,; (2),,;
(3),,; (4),,.
2.等差数列,,,…的前多少项的和是?
3.在等差数列中,为其前n项的和,若,,求.
4.在等差数列中,若,求k.
5.已知一个等差数列的项数为奇数,其中所有奇数项的和为290,所有偶数项的和为261.求此数列中间一项的值以及项数.
6.某市一家商场的新年最高促销奖设立了两种领奖方式:第一种,获奖者可以选择2000元的奖金;第二种,从12月20日到第二年的1月1日,每天到该商场领取奖品,第1天领取的奖品价值为100元,第2天为110元,以后逐天增加10元.你认为哪种领奖方式获奖者受益更多?
7.已知数列的前n项和.求这个数列的通项公式.
8.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是否存在最大(小)值?如果存在,求出取得最值时n的值.
9.求集合,且中元素的个数,并求这些元素的和.
10.已知数列的通项公式为,前n项和为.求取得最小值时n的值.
(二)课本习题
1.已知一个多边形的周长等于158 cm,所有各边的长成等差数列,最大的边长为44 cm,公差为3 cm.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2.数列,都是等差数列,且,,.求数列的前100项的和.
3.已知两个等差数列2,6,10,…,190及2,8,14,…,200,将这两个等差数列的公共项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组成一个新数列.求这个新数列的各项之和.
4.一支车队有15辆车,某天下午依次出发执行运输任务.第一辆车于14时出发,以后每间隔10 min发出一辆车.假设所有的司机都连续开车,并都在18时停下来休息.
(1)截止到18时,最后一辆车行驶了多长时间?
(2)如果每辆车行驶的速度都是60 km/h,这个车队当天一共行驶了多少千米?
六、课后练习
1.记为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若,,则( )
A.72 B.64 C.56 D.48
2.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一定有( )
A. B. C. D.
3.已知在数列中,(且),设为的前n项和.若,则( )
A.8 B.12 C.16 D.36
4.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若,,,则( )
A.2 B.3 C.4 D.5
5.已知函数满足,若数列满足,则数列的前20项的和为( )
A.230 B.115 C.110 D.100
6.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分别为,,且,则( )
A.7 B.8 C.9 D.10
7.在等差数列中,,其前n项和为,若,则( )
A.2022 B. C. D.2023
8.(多选)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则( )
A.数列单调递减 B.数列单调递增
C.有最大值 D.有最小值
9.(多选)已知等差数列的公差,且,的前n项和为,若是的最大值,则k的可能值为( )
A.6 B.7 C.12 D.13
10.设数列的前n项和为,且满足,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__________.
11.已知在数列中,,.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及其前n项和;
(2)求数列的前n项和.
12.已知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为,,为整数,且.
(1)求数列的通项公式;
(2)设,求数列的前n项和.
答案及解析
自主预习
1.
2.倒序相加法
3.
五、课堂练习
(一)课本练习
1.答案:(1)500
(2)2550
(3)
(4)604.5
解析:(1)由题意,,,
所以.
(2)由题意,,,
所以.
(3)由题意,,,,
,
所以.
(4)由题意,,,
由,得,解得,
所以.
2.答案:10
解析:等差数列,,,…的首项为,公差,
设前n项的和为,
则有,
解得:.
即等差数列,,,…的前10项的和是.
3.答案:72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
则,解得,,
则.
4.答案:16
解析:因为,所以,
即,因此,
所以,由题意知,
所以,所以.
5.答案:中间一项是29,项数为19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项数为,
设所有的奇数项和为S,则,
设所有的偶数项和为T,则,
,解得,
项数,中间项为,
由,,
所以此数列中间一项是29,项数为19.
6.答案:第二种方式获奖者收益更多
解析:从12月20号到第二年的1月1号共13天,
每天领取奖金数是以100为首项,以10为公差的等差数列,
即,,,
所以共获奖金元,
由于,故第二种方式获奖者收益更多.
7.答案:
解析:当时,,
当时,,
当时,,
所以.
8.答案:当时,存在最小值
解析:由已知可知等差数列的首项,公差,
则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令,即,又,且,
即数列的前9项都是负数,第10项为正数,
故当时,存在最小值.
9.答案:900
解析:集合,且,即共30个奇数,
构成以1为首项,公差为2的等差数列,
利用等差数列求和公式得,
故集合M中有30个元素,这些元素的和为900.
10.答案:
解析:当,,
解得:,
当和时,,
所以取得最小值时,.
(二)课本习题
1.答案:4
解析:(方法一)设这个多边形最小边的长为,
边数为n,则,,.
根据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与通项公式,得
解得或(不合题意,舍去),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4.
(方法二)设这个多边形最大边的长为,边数为n,
则,,.
由,
解得或(不合题意,舍去).故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4.
2.答案:6000
解析:由题意,知数列为等差数列,首项,,.
3.答案:1472
解析:等差数列2,6,10,…,190的通项公式,
等差数列2,8,14,…,200的通项公式.
令,得,.
时,;时,;时,;….
设由两数列的公共项组成的数列为,
则,,
.
令,得,n最大为16,即共有16项,
4.(1)答案:行驶了1小时40分
解析:首先求出最后一辆车出发的时间是下午16时20分,所以到下午18时,最后一辆车行驶了1小时40分.
(2)答案:2550 km
解析:先求出15辆车总共的行驶时间,第一辆车共行驶4小时,以后的车辆行驶时间依次递减,最后一辆行驶1小时40分.各辆车的行驶时间成等差数列,代入前n项和公式,这个车队所有车的行驶时间为.
因为车速为60 km/h,所以行驶总路程为2550 km.
六、课后练习
1.答案:B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则,解得,所以,所以.故选B.
2.答案:D
解析:由得,故,异号或同时为0.若,异号,则A,B选项均错误;
由等差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得,,由于不一定为0,所以不一定为0,故C选项错误,D选项正确.故选D.
3.答案:B
解析:在数列中,(且),(且),数列是公差的等差数列.
为的前n项和,,,解得,.
4.答案:C
解析:设等差数列的公差为d.,是等差数列.
,,是数列中连续的三项,,解得,故选C.
5.答案:B
解析:①,
②,
因为,所以两式相加得,所以,所以的前20项的和,故.
6.答案:B
解析:,由等差数列的性质及等差数列的求和公式可得.故选B.
7.答案:C
解析:因为数列为等差数列,故是等差数列,设其公差为.又,即,又,所以,所以,即.
8.答案:AC
解析:因为,且,所以是关于n的递减数列,即数列单调递减,故A正确,B错误;
,又,,故一定有最大值,没有最小值,故C正确,D错误.故选AC.
9.答案:AB
解析:因为,所以,即,又,所以,,对称轴方程为,所以k的可能值为6或7.
10.答案:
解析:方法一:当时,,当时,,又,符合上式,所以.
方法二:由可知数列为等差数列,且,,设其公差为d,则(或由,得即),所以.
11.答案:(1);
(2)
解析:(1)因为,即,
所以数列是等差数列,
所以,
所以.
(2)令可得,又由题意知,
所以当时,;
当时,.
综上可得,
12.答案:(1)
(2)
解析:(1)由,为整数,知等差数列的公差d为整数,
又,所以,,
故解得,因此,
故数列的通项公式为.
(2)由(1)可知,
所以
.
故数列的前n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