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语文八下《不朽的丰碑》课件(共21张幻灯片)

文档属性

名称 浙教版语文八下《不朽的丰碑》课件(共21张幻灯片)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浙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6-08-05 09:37: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1张PPT。不朽的丰碑
董必武董必武简介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人之一、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领导人之一。原名贤琮,又名用威,字洁,号壁伍。1886年3月5日(清光绪十二年正月三十)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一个清贫的乡塾教师家庭。1903年考中秀才。1911年投身辛亥革命任武昌军政府理财部秘书官,并加入同盟会。1914年赴日本入私立东京日本大学法律科学习,加入中华革命党。1915年6月回国,因策动讨袁两次被捕入狱。1920年参与创建武汉地区共产主义组织。1921年出席中共一大。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他任中共湖北省委委员、国民党第二届候补中央执行委员、湖北省党部常委、湖北省政府常委兼农工厅长,并创办了《楚光日报》、《汉口民国日报》。1928年赴莫斯科,入列宁学院学习。1932年回国,在中央革命根据地任最高法院院长等职。1934年参加长征。到达陕北后任中共中央党校校长,代理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主席。抗日战争期间,历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南方局委员、常委,并参与领导南方党的工作。
他以中国共产党代表团成员、国民参政会参政员的身分,在武汉、重庆进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1945年作为解放区人民的代表参加中国代表团赴美国参加联合国制宪会议。回国后,作为中共代表团成员参加了在重庆举行的政治协商会议。解放战争期间任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常委、华北财经委员会主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等职。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副总理兼政法委员会主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二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等职。从中共六届六中全会起为历届中央委员,从中共七届一中全会起当选为历届政治局委员,中共十届一中全会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对人民民主政权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1975年4月2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收入《董必武选集》、《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诗词收入《董必武诗词选》 年轻时的董必武抗日战争时期,长期在武汉、重庆等地从事统1944年党中央提前为他作六十大寿,对他的功绩作了高度的评价。党中央在贺电中说:“现在你正代表着党站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前卫地位,高举着毛泽东同志的旗帜,不屈不挠地奋斗着。你是中国民族解放、社会解放的老战士,你是中国共产党的模范的领导者之一。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为庆祝你的生日,将感到光荣。”1945年4月,董必武同志代表中国共产党和解放区军民,参加中国代表团,出席在美国旧金山举行的联合国制宪会议,并向旅美侨胞和国际人士介绍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解放区各方面的成绩,扩大了中国人民革命的影响。抗战期间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中年时的董必武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代主席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同志与侨胞慰劳团合影,左一为董必武 军队中的董必武 老年时的董必武董必武老年时依旧不忘练习书法董必武(左)和夫人何莲之(右) 董必武和他的夫人 董必武及其家人1950年春北京香山碧游寺分别是董良羽、董良翚、董良翮,他们名字都带“羽”字八路军重庆办事处的同志与侨胞慰劳团合影,左一为董必武 军队中的董必武 董必武与邓小平等合影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董必武出席德国统一社会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外交上的董必武董必武同志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道德品质表现在许多方面。他一生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身居高位,从不自视特殊,而是严格要求自己和亲属,注意以身作则,服从组织,遵守纪律,不徇私情,敢于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爱护干部,团结同志,善于同党外朋友合作共事,时刻关心群众,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他好学深思,刻苦攻读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科学书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热情奖掖青年后进,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读书是他平生的一大嗜好。对于中国古典诗词、书法和文化历史有很高的造诣。他不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杰出代表之一。高度评价董必武书法逆水行舟用力撑, 一篙松劲退千寻. 古云此日足可惜, 吾辈更应惜秒阴 –——董必武1974年行书七言诗董必武同志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道德品质表现在许多方面。他一生工作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把自己的一切献给革命事业,真正实践了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他身居高位,从不自视特殊,而是严格要求自己和亲属,注意以身作则,服从组织,遵守纪律,不徇私情,敢于同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违法乱纪行为作斗争。他谦虚谨慎,平易近人,爱护干部,团结同志,善于同党外朋友合作共事,时刻关心群众,同群众保持密切的联系。他好学深思,刻苦攻读马克思主义和文化科学书籍,注重理论联系实际。他热情奖掖青年后进,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读书是他平生的一大嗜好。对于中国古典诗词、书法和文化历史有很高的造诣。他不愧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和中国共产党优良传统的杰出代表之一。1985年10月邓颖超重返重庆,在会见抗战时期在红岩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时,南方局和办事处招待所所长杨继干来到邓颖超面前,邓颖超握着杨继干的手说:“老杨,当年我们在红岩村生活可是够艰苦的。”杨继干说:“是啊,那时我们的伙食费一个月三元法币,毛主席来重庆,看我们成天吃空心菜、胡豆,说我们的伙食比延安还差,伙食费增加到五元六角。”说到这里,杨继干回忆起一件往事,他深情地说:“当时每个月的开支账都由董老核查。有一次,有六角钱报不了账,董老在大会上作了检查,还给党中央写了检讨。解放后我去北京看董老时还提起这件事哩。”邓颖超忆及此事,也不无感慨地说:“这事我记得。那时为了六角钱董老都作检讨,现在有的人浪费国家资产几万元、几十万元、几百万元、几千万元都不心疼呀!”
  1954年9月,董必武率中国代表团赴保加利亚参加其国庆节。往返的路上,他从坐飞机、住宾馆以及吃饭都强调节约外汇。保加利亚政府送给中国代表团每个团员3000列弗,每个随员2000列弗作为零用钱。大家想用这些钱买点纪念品。随团去的外交部办公厅主任阎宝航也说:“这点零用钱可以分给个人。”当卫士长问到董必武的零用钱打算买什么时,董必武询问了事情的经过,严肃地说:“这批钱不能分给个人,要交给大使馆,为国家节省点外汇。”
  董必武怕卫士长不理解此意,就进一步解释说:“这次我们出国,制服装,买礼品,坐飞机,住宾馆,花了国家很多钱。不要忘了我们革命刚胜利不久,经济还很困难,群众生活还很苦。再说,我们不能忘记过去,早在江西苏区时,党中央就提出‘节省每一个铜板闹革命’,这种精神不能丢!现在我们是执政党了,更要强调廉洁奉公,把一切可以节省下来的钱,都用到经济建设上去!”为六角钱向党写检讨董必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制建设的奠基人之一。早在1951年10月18日,政务院副总理董必武致信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华东局书记饶漱石称:“党直接做政权机关的工作是不好的。”12月4日毛泽东复信说:“我认为你给饶漱石同志的信的内容是正确的……”董必武出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时,中华民国的《六法全书》早已废除,但新的法律迟迟未能制定,政治运动此起彼伏。董必武表示,政治运动“有副作用,应当以依法治国代替运动治国。”他还说:“党和政府是两种不同的组织系统,党不能对政府下命令。”他明确表示:“国家没有法制,就不能成为一个国家。”
董必武就任院长后,安排最高人民法院法官赴全国各地调研,制定刑事及民事程序审理规则。但是,1957年10月9日及10月14日,《人民日报》接连发表两篇社论称,“政法战线的斗争是阶级斗争最尖锐最集中的部分”,指责当时政法工作“忽视专政倾向和忽视党的领导”。
1957年底,各行业开始“大跃进”,各地人民法院纷纷声称:苦干一至三年,实现“无反革命、无盗窃、无强奸”乃至“无民事纠纷”;审判工作做到“党委满意,公安、检察机关满意,当事人、群众满意”;公安局、检察院、法院三机关联合办案,三机关首长“出去一把抓,回来再分家。”使得三机关相互制约的作用被消除。1958年4月,最高人民法院召开司法工作“跃进”座谈会,董必武在会上表示:“提口号要实事求是,不着边际不好,……法院是最末一道工序,案件到法院判决后就执行了。法院不能走在公安的前面,也不能摆在检察的位置上。”这实际上是对“大跃进”中的三机关联合办案制度的否定。突出贡献董必武纪念堂 董必武纪念堂董必武故居位于湖北黄冈的董必武故居最后, 向为新中国抛头颅, 洒热血的英雄们 致敬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