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蚌埠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调研性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安徽省蚌埠市2026届高三上学期8月开学调研性监测语文试卷(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7.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5-08-29 13:54:4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安徽省蚌埠市2026届高三8月调研性监测语文试题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只需将答题卡交回。
一、阅读(73分)
(一)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我国有2000多个老县城、数百个古代府城和州城。老城是城市历史文化的载体,是城镇中最能体现其历史发展过程的地区,是活态遗产。它们与中国悠久的历史有重要的关联,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不懈奋斗的光辉历程,突出体现了中华民族不同地域的文化多样性。
开展老城区、老街区的专项调查势在必行,它们是第四次全国文物普查的重点区域。了解区域历史演变,梳理出老城范围进行重点调查,是贯彻“将保护放在第一位”、落实“老城不能再拆”的大保护理念的应有之义。不同时期的老城,既能在时间上实现全贯通,又能呈现各时期特色,使历史与当代相得益彰。比如,1911年前建成的老城,可以找到由老城墙、护城河等围合的城区、卫所、驿城、寨堡以及历史上无城墙但建设集中的区域,历史遗存值得善待。1911年至1949年建成的老城,是体现近代发展历程的区域,包括老街巷、老广场、老校园、老厂区、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等,也包括历史风貌集中或凝聚社会公众集体记忆的片区等。1949年至1978年建成的老城,是体现新中国建设成就的区域,需要重点调查老工业区、老居住区、单位大院,包括纪念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公共设施及周边区域,还有历史风貌集中或凝聚社会公众集体记忆的片区等。而1978年至2000年建成的城市,体现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有其标志性建筑区、商业区、老厂区或凝聚大众集体记忆的片区等。
老城的选址和建设集中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礼法思想,协和万邦、和而不同的整体和谐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区别于文物保护,老城保护不仅应当保护好老城里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历史文化街区、工业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还应以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保护老城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保护好与老城选址建设密切相关的山水形胜等。
古人营建城市习惯于适应自然、利用自然,体现了哲学、美学和科学观念。因此,保护山水形胜是老城保护的重要内容。同时,要保护老城的传统格局。传统格局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由街巷、建筑物、构筑物等人工建设结合自然环境构成的城市整体布局形态,包括轴线以及与之联系的道路骨架、河网水系、自然景观等。
城市更新会融入现代元素,但必须保护传统文化、赓续历史文脉。我们在一些城市做了尝试。永新县是江西省吉安市下辖县,在老县城的保护更新中,我们注重通过挖掘历史文脉和传统山水营建智慧,保护修缮文物古迹和古老建筑,疏浚历史水系,再现渡口码头、浮桥、阁塔等历史景观,打通望山通水的廊道,修复“山-水-城”的老县城历史文脉。公共空间设计上,我们结合永新历史文化、地域文化等留忆铸魂,点亮城市记忆。同时,整合当地非遗文化,打造古城“文化新客厅”,为老县城增添人气和烟火气。
我们的老城保护经历了三个阶段:最早把老城保护当成包袱,跟经济发展对立起来;后来,把老城保护当成责任;现在,已经进入第三阶段——把老城保护当成动力,发掘老城价值,作为赋能新经济、新生活的载体。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老城是城市历史文化和人民群众情感记忆的载体,保护老城就是保护人民群众的精神家园,就是延续城市历史文脉。从城市世世代代积累的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和智慧,延续文化基因,萃取思想精华,有助于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有利于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选自张广汉《守护老县城,赋能新生活》)
材料二:
老城是城市历史文化和群众情感记忆的载体。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规划师张广汉指出:老城更新应避免陷入“仿古陷阱”。“不能仅保护老城里的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等,还应以整体性、系统性的视角保护老城的传统格局、历史风貌和空间尺度。”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孝聪认为,可以用历史地理研究来推动老城保护工作。他举例说,城内旧民居一般来说不可能全保留,但是可以参考历史上的功能配置来分区保护。
文物保护离不开法律护航。2024年11月8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表决通过新修订的文物保护法。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文化室原主任朱兵解读说,新法在保留原法框架结构基础上,把修改重点聚焦在强化完善法律的具体保护规范和措施制度上,修改成果填补了法律空白。针对新版文物保护法中增加的“最小干预”原则,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院长凌明指出,“最小干预”原则就是要通过最少的人工介入来维持其真实性、完整性和历史原貌。这样可以避免因过度修复对文物建筑造成破坏,覆盖或磨灭历史信息。
“古城留下的不仅是青砖黛瓦的建筑形态,更在于‘人’赋予其的生命力和烟火气。”四川南充阆中古城景区管理局党工委书记、局长张玉杰在分享闽中古城的保护实践时提出,要保持古城的“历史的原真性”和“生活的延续性”。
数字化浪潮也为老城保护提供新的机遇。腾讯数字文化实验室负责人舒展指出,数字化技术能跨越地域、文化和代际差异,将文化遗产内涵分享给更多国际友人和年轻人。不少文化场馆借助AI、VR等技术研发导览助手,开发沉浸式体验产品,既服务了游客,也渐渐成为一种新型文化传承方式。
(摘编自光明网《在老城保护中延续城市历史文脉》)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老城作为活态遗产,既承载着地域文化多样性,也见证了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奋斗
的历程。
B.永新县在老城保护实践中修复老县城历史文脉,体现了对传统山水营建智慧的挖掘与
运用。
C.凌明认为新增“最小干预”原则,旨在通过最少人工介入来维持文物的真实性、完整性和
历史原貌。
D.数字化技术通过研发导览助手等产品服务游客,已成为老城保护中最主要的文化传承
方式。
2.下列对材料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1949-1978年建成的老城,需重点调查老工业区、单位大院及重大历史事件发生地。
B.老城保护与文物保护的区别在于前者侧重保护对象的全面性而后者仅保护文物单位。
C.老城保护的三个阶段体现了观念转变:从视为经济负担,到当作责任,再到作为发展动力。
D.为避免陷入“仿古陷阱”,所有的老城改造均应遵循整体性保护原则,杜绝仿古商业街出现。
3.根据材料内容,在文段的横线处填写相关语句(词语或短语),每处不超过8个字。(3分)老城保护需兼顾历史传承与现代发展:其一,应开展专项调查,按_____梳理老城范围,如1911-1949年建成的老城要聚焦老街巷、老广场等体现近代发展历程的区域;其二,要突破传统文物保护局限,以整体性、 视角守护老城的格局、风貌;其三,可借助数字化技术跨越代际差异,同时注重保持古城“ ”和“生活的延续性”,避免陷入“仿古陷阱”。
4.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老城保护如何体现对人民群众精神家园的守护。(4分)
5.学校组织“老城保护与城市发展”辩论会,作为正方代表,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阐述“老城保护可以赋能新经济、新生活”的三条理由。(6分)
(二)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半块石碑
关山
玉家兄弟五个,米氏嫁过来的时候,家里还有老三和老五。玉老三在城里学堂上学,玉老五不知整天在外忙些什么。
“二哥。二哥。”
这天又是半夜,玉老五又是翻墙而入,伏在东厢房窗前小声叫。
“老五,你二哥今天住在学校了。”说着,米氏已经起身,穿好衣服。以往,玉老五来,除了送些吃的东西,还找二哥说点什么事,哥俩经常在窗下嘀咕几句。
米氏隐约知道自己的丈夫以及五弟在做些什么。这都是些大事情,他们不允许她参与,连消息也不肯透露,但米氏心里总是不甘。她估计着,玉老五可能需要一个能干的帮手。
“二嫂啊,外面冷,你回吧,我走了。”“老五,我能行,让我去帮忙吧。”“你 ”玉老五的眼神有了犹豫。
他知道她有力气。这个娇小的二嫂不可小看。她手脚麻利,行走如风,出奇地能干。每天,天不明就起来,等到大家起床吃早饭时,她已干完一片地里的活回来了。一个女人家,天不放亮就去地里,亏她胆子大,不愧是猎户家的女儿。听村里人讲,她是全村最能干的人。玉老五有时感觉纳闷,这么纤细的身体里,竟然有这么多的力气。力气是从哪里来的,藏在哪里呢
玉老五对二嫂向来心怀敬意,但是他不希望玉家的女人参与到自己的事情中,这些危险理应由男人承担。米氏紧盯着他,又说了一遍“我能行”。她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头昂着。老五微微地点了下头,说: “好,我去后院牵上驴,你到门口那等。”
米氏点了点头,踮着脚出了门,给驴嘴戴上嚼子,驴蹄裹上布片,这样它行走时就不会发出声音了。从玉家出来的两人,小心翼翼地走着。穿过几条荒僻的小胡同,拐到了村子北的河沟边上,他们沿着积雪深浅不一的沟边走,往西南行了约摸几里路,老五停了下来。
“二嫂,你来牵着驴,拉紧缰绳。”
她激动起来,期待着五弟背来一袋粮食。玉老五来了,摇摇晃晃,果然背着什么,却不是麻袋,而是一个人。那人软绵绵的,耷拉着脑袋和四肢,倒也像一袋粮食。
玉老五让她把驴背上驮的麻袋取下来,把那人先放在麻袋上。回去又背了一个,这个人紧搂着老五的脖子。她发觉夜真冷,不敢张嘴,一张嘴,寒风就会把牙齿咬掉。不过,她表现得并不惊慌,一只手把驴熟练地驾住,使它动弹不得,另一只手托了一把让那人坐稳。玉老五把地上那个人背在身上。
他们把两人送到后院北屋的东间。这里有一盘大炕,是为农忙时雇伙计准备的,平时堆着麦草。玉老五扒开一个窝,把两人放到里边。天已开始放亮,玉老五再次出门。沿来路仔细走了一遍,把留下的少量血迹踩进雪底下。米氏守在两人身边,到灶间烧了热水,舀到一个饭盆里,拿出两只碗和一块棉布来。
村庄仍然沉睡在寒冬中。
米氏跪在炕上,专心地给躺着的那个人擦脸。这时,玉老五进来了。他拿来一瓶烧酒、一把小镊子、一把短刀、一些干净的布和一床被。玉老五把这个人的棉裤扒开。这是怎样的伤啊,她几乎哭出声来。血肉模糊成一片,这是一个怎样被魔鬼咬过的人!他的全身都成了筛子眼。
……
“是邻村的周家兄弟。我外出时看见的,把他们背了回来,二兄弟己经死了。”玉老五第二天这样对父亲说,对母亲仍旧瞒着。
“他还嘱咐了件事情,留了些东西。”玉老五沉思半晌,吞吞吐吐地说。“什么事 ”父亲问。“也没什么,过几天,他伤养得差不多了,我就给他送回去。”玉老五口气平静。
当天上午,周家得了玉老五的信,来了几个人,把兄弟两人抬走。周家只有这么两个儿子。现在,老二没成亲就死了。他们居住的村庄叫周家庄。庄上人猜测着,周家兄弟参加了游击队。他们是被本村的人告了密,在外出时被围攻的,被追击的狼狗撵上。
玉老五是怎么发现他们的,这点疑问,几个知道这事的人都有,幸好他们中没有告密者,真正知道秘密的人,就是周家老大。几天后,鬼子到周家庄进行搜捕,他被同村的人出卖。他被吊在自家门框上活活打死,关于鬼子想知道的东西,一个字也没吐,只能听到他叫骂的声音。他的声音惊天动地,响彻云霄。与千万为了同一志向先后死去的兄弟一样,他是列在东莱史册上的英雄,牺牲时二十五岁。
东莱县先是由鬼子扶持,建起了伪政权。几乎与此同时,共产党的抗日民主政权也建立起来,发动了驱逐伪政权的起义,占领了县城。这是场没有硝烟的攻心战。大敌当前,国仇家恨凝聚起一股力量,在不同的势力和群体之间达成了共识。
这时伪政权要求周家庄选一名保长,日常联络,维持治安。乡人们没人愿意当这个保长,带队前来的二鬼子,想了个抓阄的办法,周家一位老爷子当上了保长。
这天晚上,他这个伪保长被游击队的刀抵住了脖子。游击队是为了周家兄弟的事来的,问他是谁告的密。伪保长似乎明白是谁告的密,却又不敢确定。又过了几天,县里的抗日组织给周家兄弟二人合立了一块石碑。石碑上记录着二人的生平、抗日的事迹和褒扬的话。乡人每当下地路过这里时,脸上都要露出崇敬的神色。在古代,只有名门显贵才有这样的荣光啊,乡人心里暗自钦慕。
“死有名分,活有名位,看来这个组织有成事的龙气。”村里人说。乡人觉得周家人的坟墓好像也挺拔了起来,有人还说看到了一缕青烟。
这天,天快亮的时候,有人从村子外面跑回来嚷,鬼子马上就要来,快点跑。伪保长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村西头那块石碑啊!自己村子里出了抗日英雄,这件事鬼子怎么肯放过 他害怕起来,说给一位本家侄子。
“叔,咱得把它先藏起来。”
“好,大侄子你快点!全村老少爷们不会忘记你!”
大侄子脚下生风,边往碑的方向跑边招呼人。有两个人跟着他跑了过去。碑可真沉啊,生根了吗 三个人本想合力去推,使出吃奶的劲,浑身出了白毛汗,还是没能推动分毫。
“我先挖挖。”手上没有工具,一个人随手拿了块带尖的石头在碑的底座下用力地挖。另两人也忙去挖,一人找了块木片,一人直接用手,勉强挖了道浅槽。一人说:“好了吧,我听见鬼子的声音了。”另两人忽地站了起来,仔细听,似乎真有声音,却又听不分明,都慌乱起来,再次用力去推。“砰”的一声,碑倒了。
三人呆了一下,迅速用手浅浅地盖上层土,还没掩盖住字迹,就听到村子里乱起来,几人慌忙拍拍手就往西跑去。村里人大多往村西小山坡上躲灾去了。
(选自《山东文学》,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多处使用伏笔和铺垫,既丰富了小说内容,使情节缜密合理,也给读者留下了想象
空间。
B.周家二兄弟被救回时,全身成了“筛子眼”,既形象刻画了他的勇敢顽强,也凸显了敌人
的凶残。
C.伪保长面对搜捕时的护碑行为,说明他自始至终都能够以顾全大义的革命群众姿态主
动抗日。
D.村民躲鬼子时不忘掩藏纪念周家兄弟石碑的举动,看似自保,实则也是对敌斗争经验的
体现。
7.关于米氏这个人物,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米氏深明大义,对于丈夫和老五所做“大事”,主动要求参与其中贡献自己的力量。
B.米氏两次坚定地说“我能行”,是因为她坚信能跟随五弟运回家中一直期待的粮食。
C.米氏勤劳能干,纤细身躯蕴藏无穷力量,是中国千千万万平凡劳动妇女的生动缩影。
D.米氏跟随玉老五出门时,给驴戴嚼子、裹蹄布的行为,可见其胆大心细,聪慧周全。
8.文中未明确交代玉老五身份,但依据相关信息可推测其身份为共产党领导下的地下工作者。请结合文本内容概括推测依据。(5分)
9.若将本文推荐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主题活动作品,请简要说明推荐理由。(6分)
(三)阅读Ⅲ(本题共5小题,21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黄石公者,下邳人也,遭秦乱,自隐姓名,时人莫知者。初张良易姓为长自匿下邳步游沂水圯上与黄石公相遇。未谒,黄石公故坠履圯下,顾谓良曰:“孺子取履!”良素不知诈,愕然欲殴之,为其老人也,强忍下取履。因跪进焉,公以足受,笑而去,良殊惊。公行里所还,谓良曰:“孺子可教也。后五日平明,与我期此。”良愈怪之,复跪曰:“诺!”五日平旦,良往,公怒曰:“与老人期,何后也 ”后五日早会,良鸡鸣往,公又先在,复怒曰:“何后也!”后五日早会,良夜半往。有顷,公亦至,喜曰:“当如是。”乃出一编书与良,曰:“读是,则为王者师矣。后十三年,孺子见济北谷城山下黄石,即我矣。”遂去不见。良旦视其书,乃是太公兵法。良异之,因讲习以说,他人皆不能用。后与沛公遇於陈留,沛公用其言,辄有功。后十三年,从高祖退济北谷城山下,得黄石,良乃宝祠之。及良死,与石并葬焉。
(节选自《高士传》)
材料二: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侧隐之心,以遂其生存。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夫欲为人之本,不可无一焉。
德足以怀远,信足以一异,义足以得众,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此人之俊也。行足以为仪表,智足以决嫌疑,信可以使守约,廉可以使分财,此人之豪也。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见嫌而不苟免,见利而不苟得,此人之杰也。
绝嗜禁欲,所以除累。抑非损恶,所以禳过。贬酒阙色,所以无污。避嫌远疑,所以不误。博学切问,所以广知。高行微言,所以修身。
(节选自《素书》)
【注】《素书》又名《黄石公素书》,相传为黄石公所著。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初张良易姓A为长B自匿C下邳D步游E沂水F圯上G与黄石公相遇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莫,没有人,与《石钟山记》中“故莫能知”的“莫”意义相同。
B.因,于是,就,与《鸿门宴》中“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的“因”意义相同。
C.平旦,指太阳停留在地平线上。用地支表示则为寅时,即每天清晨的3-5时。
D.异,对……感到奇怪,与《望海潮》中“异日图将好景”的“异”意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黄石公在沂水桥上故意将鞋丢到桥下,通过“取履”“期会”等考验,最终认可张良,并授
《太公兵法》。
B.张良得到黄石公所授兵书后,认真研习领悟,后来在辅佐沛公时将书中策略用于实战,
因此多有战功。
C.《素书》认为“道、德、仁、义、礼”五者相互独立,这些品质是人们立身于世、成就功业的
重要条件。
D.《素书》中“绝嗜禁欲”“博学切问”等观点,强调通过克制欲望、广泛学习来修身除弊,提
升个人修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良素不知诈,愕然欲殴之,为其老人也,强忍下取履。
(2)守职而不废,处义而不回。
14.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张良的哪些品德是黄石公授书的理由。(4分)
(四)阅读IV(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登河北城楼作
王维
井邑傅岩上,客停云雾间。
高城眺落日,极浦苍云山。
岸火孤舟宿,渔家夕鸟还。
寂寥天地暮,心与广川闲。
15.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是诗人登上城楼所见景色,诗人把全诗布景在云雾之间,营造出辽阔又迷离的氛
围。
B.颔联以开阔的视野勾勒景物,在光影、空间与情感的交织中,尽显诗人登高远眺的苍茫
之感。
C.颈联动静结合,既展现了水边的静谧,又充满生活气息,“岸火”一词增添了画面的温暖
色调。
D.本诗写景由近及远,由点到面再到点,构成了一幅层次错落、虚实结合、点面清晰的风
景图。
16.简要分析尾联中诗人表达的情感。(6分)
(五)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校园诗歌创作研讨会上,同学在分析“明月”意象时,引用曹操《短歌行》中“______ ,_____ __”两句,阐释诗人以月喻贤才、渴望揽才的深意。
(2)如今一些家长在教育子女时,过度干预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孩子造成巨大压力。应该尊重教育规律,保护孩子的天性。正如《种树郭橐驼传》中所说“ , ”。
(3)唐宋诗词中常以角声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寄托诗人复杂心绪,如,“ , ”。
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2题。
很多养生达人认为喝凉水伤身,一到夏天就倍感纠结。实际上,健康的胃能耐受适当的低温,因为胃黏膜屏障就像一层“防护衣”,可抵御一定的冷热刺激。
那么,什么可能损害这层“防护衣”呢 ——过烫的水!
胃黏膜蛋白一旦因高温凝固就会失去保护攻能,胃酸可能渗透到胃璧,引发胃炎(如浅表性胃炎);病情加重可发展为靡烂,在其他因素作用下,近而出现不典型增生(从轻度到重度),最终可能导致癌变。此外,还可能出现溃疡等病变。而喝凉水(一般指常温的或者是冰水),通常不会对胃黏膜造成损伤。
为什么有人喝凉水会不舒服呢
过去倡导不喝“凉水”,主要指未经烧开的生水(如井水、河水)。当时卫生条件有限,直接饮用可能引发“病从口入”的风险。而现在我们喝的“凉水”,如冰水冷饮,几乎都是工业化制冰的产物, 甲 操作和储存得当,是不太容易有卫生隐患的。 乙 ,有时也会存在饮用水污染、冰块细菌超标等问题,喝了这样的水或冰块制作成的冷饮,就很容易出现拉肚子、肠胃不舒服的情况。
除了这种“不干净”的因素,①对部分存在肠道疾病的患者而言,②喝凉水会刺激胃肠道,③提升胃肠道蠕动,④可能引起腹部轻微不适并促使排便。⑤这部分人是现阶段“喝凉水腹泻”的主要人群。⑥凉水对他们敏感,不仅如此,不好消化、易产气等食物也会引发他们腹泻。
虽然理论上喝凉水会对胃产生短暂刺激,但不要忘了,人体的体温调节机制也并非毫无作用。通常,在体温调节机制的运作下,人体温度会维持在37℃左右,即便喝了几口凉水,从嘴巴到肠胃的过程中,凉水也已被体温加热至接近人体温度。所以,只要不是短时间内持续大量地喝凉水,它们是不会对肠胃造成明显影响的。
喝凉水有好处吗
喝凉水一方面可以直接降低人体的核心体温,使人感到凉快;另一方面,凉水还有止痛、提神、预防中暑等作用;此外,气温太高时食欲往往不佳,适当喝凉水或食用冷饮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食欲。
喝凉水需要注意什么呢
每个人的体温调节机制不同,个人代谢也不同,比如同样在26℃的室温环境下,有的人认为温度合适,但也有人会觉得很热,喝凉水也是一回事。为了让大家的肠胃在合理承受范围内,建议成年人喝凉水一次不超过500毫升,两次大量饮用间隔需数小时,让身体有足够时间适应,减少肠胃负担。
18.下列选项中,与文中“防护衣”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
B.谁料竞会落在“三道头”之类的手里呢,这岂不冤枉!
C.我曾想:在水底的鱼群中可能有一些鲤鱼“科学家”。
D.“君子动口不动手!”阿Q歪着头说。
19.文中第三段有多处错别字,请找出三处并加以修改。(3分)
20.在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2分)
21.文中标序号的句子存在两处语病,请找出并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22.本文行文中多处使用问句,请简要分析其好处。(6分)
三、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凡事以理想为因,实行为果。” —鲁迅“书本和电脑种不出水稻,只有在试验田才能长出粮食。”——袁隆平“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 —习近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3分)D
2.(3分)C
3.(3分)时间段/时间节点/历史时期/历史演变;系统性;历史的原真性(每空1分)
4.(4分)①传统的延续:老城中的整体布局形态,体现着传统礼法思想,保护老城使人们的精神有根可寻;②情感的慰藉:老城是人们集体记忆的承载地,保护老城能使人们的情感有所寄托;③文化的传承:老城的历史风貌、山水形胜蕴含着世代积累的文化基因,保护老城可以有效避免文化记忆消失。(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5.(6分)①文化方面:老城的历史文脉(如永新县非遗整合)可转化为“文化新客厅”等现代公共空间,增强城市文化认同;②经济方面:保护老城可发掘其商业价值(如历史景观旅游),形成“文化+经济”的发展模式;③生活方式方面:改善老城环境(如永新县疏浚历史水系、打通望山通水廊道,阅中古城在实践中对保护理念的坚守等),让传统格局与现代生活融合。④科技方面:数字化技术(如AI、VR导览)既能便捷服务居民日常,又能吸引更多人参与文化传承,让科技连接老城传统与现代生活。(答出任意三点即可。有其他观点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6.(3分)C(伪保长初任伪职时并不积极主动抗日)
7.(3分)B(米氏说“我能行”,并非为“弄回期待的粮食”,而是知晓丈夫与老五从事正义大事,主动要求参与相助,其动机是支持抗日)
8.(5分)依据:①行事隐蔽且做的都是“大事”;②冒险救助抗日的周家兄弟;③知道周家兄弟的藏身地;④周家老大向他“嘱咐了件事情,留了些东西”。(答出一点得2分,两点得4分,三点得满分)
9.(6分)①文章叙述的多是不具名的平凡小人物的抗战事迹,表现全民抗战主题的同时,又对当下有教育意义,彰显了深刻的思想性;②以周家兄弟为代表的游击队员们,英勇顽强、宁死不屈,体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③严峻的斗争形式下,中国共产党建立起抗日民主政权,团结和带领人民群众进行正义的斗争;④抗日组织为英雄立碑、民众护碑的行为,体现了对英烈的铭记和对民族精神的颂扬。(每点2分,答满三点即得满分)
10.(3分)BDG
11.(3分)D(D项对……感到奇怪/另外的,意义不同)
12.(3分)C(五者相互依存,缺一不可)
13.(1)(4分)张良一向不懂欺诈之事,惊讶地想打他,(但)因为他是老人,勉强忍耐着走下去捡了鞋。(“素”,一向;“强”勉强;各1分。句意2分)
(2)(4分)恪守职责而不荒废,坚守道义而不改变。(“废”,荒废、懈怠;“回”,改变、动摇;各1分。句意2分)
14.(4分)①仁爱守义:黄石公坠履试探,张良虽怒却取履跪进,行为得当;②守信有礼:三次赴约中,张良践行承诺且对黄石公的要求始终谦逊遵从。(每点2分。有其他观点且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翻译:
材料一:
黄石公是下邳人,遭遇秦朝乱世,隐匿自己的姓名,当时的人没有谁知道他。起初张良改换姓名为“长”,自己隐匿在下邳,漫步游览沂水桥上时,与黄石公相遇。(张良)尚未行礼,黄石公故意把鞋子掉到桥下,回头对张良说:“小子,去把鞋捡来!”张良一向不懂欺诈之事,惊讶地想打他,(但)因为他是老人,勉强忍耐着下去捡了鞋。(张良)于是跪着上前把鞋递给黄石公,黄石公伸脚穿上鞋,笑着离开。张良十分惊异。黄石公走了大约一里路又回来,对张良说:“你这小子值得教导。五天后天亮时,和我在此相约。”张良越发觉得奇怪,又跪下说:“好!”五天后天刚亮,张良前往(约定地点),黄石公发怒说:“和老人相约,怎么能迟到 ”约在五天后的早晨会面,张良在鸡叫时就前往(约定地点),黄石公又已先到,再次发怒说:“怎么又迟到 ”约在五天后的早晨会面,张良在半夜就前往(约定地点)。过了一会儿,黄石公也来了,高兴地说:“就该这样。”于是拿出一卷书给张良,说:“研读这部书,(你)就可以成为帝王的老师了。十三年后,你到济北谷城山下见到黄石,那就是我了。”说完就离去不见了。张良天亮时看那部书,原来是《太公兵法》。张良觉得它非同寻常,于是反复研习,并用书中的道理去游说(他人),但其他人都不能理解和运用。后来(张良)在陈留与沛公(刘邦)相遇,沛公采纳他的建议,每次都能立下战功。十三年后,张良跟随高祖(刘邦)退军到济北郡谷城山下时,得到了一块黄石,就将其视为珍宝,供奉祭祀。等到张良去世,(家人)把他和黄石一同下葬。
材料二:
道、德、仁、义、礼这五种品德,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道,是人们所遵循的(规律),它让万物(自然运行)却不知道其缘由。德,是人们所具备的品德,它能让万物各自得到所想要的(东西)。仁,是人们所亲近的(品德),(它表现为)有慈爱恩惠、同情怜悯的心意,以此来成全万物的生存。义,是人们应当遵循的(准则),(它的作用是)奖赏善良、惩罚邪恶,以此来建立功绩、成就事业。礼,是人们所践行的(规范),(人们)早起晚睡(遵循它),以此来成就人伦秩序。要作为做人的根本,这五种品德缺一不可。
德行足以让远方的人归附,诚信足以统一不同的思想,道义足以赢得众人的拥护,才能足以借鉴古代(的经验教训),明智足以洞察下属的优劣这就是人中的俊杰。行为足以成为他人的表率,智慧足以决断疑难之事,诚信能够让人遵守约定,廉洁能够公平分配财物,这就是人中的豪杰。恪守职责而不荒废,坚守道义而不改变,面对猜疑不徇私免责,见到利益不随便获取,这就是人中的杰出之士。
断绝不良嗜好、抑制非分欲望,以此来消除身心疲累;抑制错误、减少邪念,以此来避免过失;节制饮酒、戒绝美色,以此来保持品行不被玷污;主动规避利益冲突和嫌疑处境、远离让人疑虑的事端,以此来避免犯错;广泛学习、恳切请教,以此来拓宽见识;行为高尚、言辞谨慎,以此来修养身心。
15.(3分)D(“由近及远”错)
16.(6分)表现出诗人在寂静广阔的暮色中,内心获得的闲适与安宁;展现其以山水为乐、与自然相融的豁达心境,在对宇宙天地的观照中暗含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17.(6分)
(1)明明如月 何时可掇
(2)能顺木之天 以致其性焉尔
(3)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五更鼓角声悲壮 三峡星河影动摇/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18.(3分)C(A项反讽,B项特殊称谓,C项特殊含义,D项引出话语)
19.(3分)“攻”改为“功”“璧”改为“壁”“靡”改为“糜”“近”改为“进”(每处1分,改对任意三处即可)
20.(2分)甲:只要/如果 乙:不过/然而/但是
21.(4分)③“提升”改为“加快”或“促进”⑥“他们”和“冷水”位置对调
22.(6分)①结构上:问句串联各段,形成清晰逻辑链,层层递进,增强文章连贯性与条理性;②内容上:紧扣核心话题,以提问精准切入关键信息,突显科普针对性;③表达上:采用对话式提问,拉近与读者距离,引发思考和共鸣,增强互动性。
23.(60分)参照2025年安徽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立意:理想的生命力在于实践与奋斗
破除空想迷雾,在实干奋斗中实现理想
广大青少年要立大志、做实事、肯拼搏
以理想导航,用奋斗破解实践中的难题
同课章节目录